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审美·商业:中国农民形象价值表征的三个维度
1
作者 刘强祖 韩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8-114,共7页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社会洞察,不仅记录和发展着中国乡土社会的历史变迁,还通过微小事件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了农民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些农民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记录并展示了“三农”的发展...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社会洞察,不仅记录和发展着中国乡土社会的历史变迁,还通过微小事件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了农民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些农民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记录并展示了“三农”的发展变迁,搭建起官方与民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了政策与民声的“上传下达”;体现了真善美统一与交融的审美价值;获得了较大的商业价值。这些农民形象在展示“三农”发展成果、树立国家形象、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形象 价值表征 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农民形象建构及其时代意义
2
作者 刘强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40,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一批直觉敏锐的电影人捕捉到了时代巨变中的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和思想的新变,创作出了一批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和符合农村现实的电影,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民形象:经济上的冒尖者、致富带头人、旧势力和守旧派、民族精... 20世纪80年代,一批直觉敏锐的电影人捕捉到了时代巨变中的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和思想的新变,创作出了一批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和符合农村现实的电影,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民形象:经济上的冒尖者、致富带头人、旧势力和守旧派、民族精神的承载者、二元对立之下的乡村传统女性。这些农民形象凸显了时代与农民个体的关系,为我们了解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社会现实和发展历程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中国电影 农民形象 时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差异化背景下的艰难突围——199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农民形象建构及其时代意义
3
作者 刘强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1-36,共6页
1990年代的农村电影退去了热烈激情,开始以更加冷静和客观的态度审视农村的发展变革,塑造了一批能够反映市场经济时代特征的农民形象:倔强的尊严捍卫者形象、商品经济时代的创业者形象、跌落神坛的村干部形象、苦难的承受者形象。这些... 1990年代的农村电影退去了热烈激情,开始以更加冷静和客观的态度审视农村的发展变革,塑造了一批能够反映市场经济时代特征的农民形象:倔强的尊严捍卫者形象、商品经济时代的创业者形象、跌落神坛的村干部形象、苦难的承受者形象。这些农民形象的塑造更加关注农民的个体精神,重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情感诉求。同时,电影也比较明显地表达了对时代人心的批判和反思,使得这一时期的农村电影显示出难得的精神性和思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中国电影 农民形象 艰难突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簧管演奏与乐队伴奏的协作研究
4
作者 刘晓曦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9期31-33,共3页
单簧管是一种木管乐器,起源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常被称为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单簧管的音色温润,细腻诱人而不尖锐,能与其他乐器音色相互融合,也使其成为不同时期各音乐流派作曲家们的理想选择。通常单簧管被用作主旋律的表达和丰... 单簧管是一种木管乐器,起源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常被称为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单簧管的音色温润,细腻诱人而不尖锐,能与其他乐器音色相互融合,也使其成为不同时期各音乐流派作曲家们的理想选择。通常单簧管被用作主旋律的表达和丰富和声的色彩,其与伴奏声部的协作关系往往成为音乐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演奏者不仅要在技巧上熟练掌握独奏乐器的演奏方法,更需要与伴奏声部良好互动,共同呈现完美的音乐作品。在不同曲目的要求下,单簧管演奏者需要掌握并运用各种吹奏技巧,如口腔控制、气息控制和手指技巧等,同时需要与乐队(乐团)进行深入的排练合作,以呈现音乐作品的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流派 音乐表演 音乐作品 单簧管演奏 气息控制 管弦乐队 乐队伴奏 演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