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地区育肥牛舍温湿度对安格斯牛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施安 王建东 +4 位作者 孙文阳 陈志龙 王瑞刚 姜武 侯鹏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65,共6页
为研究宁夏地区四季典型温湿度对安格斯育肥牛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和内分泌激素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安格斯育肥牛16头,同一圈舍群饲,监测养殖场全年温度和湿度,计算温湿指数(THI)。试验根据THI值设置对照期、冷应激期和热应激... 为研究宁夏地区四季典型温湿度对安格斯育肥牛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和内分泌激素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安格斯育肥牛16头,同一圈舍群饲,监测养殖场全年温度和湿度,计算温湿指数(THI)。试验根据THI值设置对照期、冷应激期和热应激期3个阶段,跟踪采集血样测定相应指标。结果表明:全年THI监测显示夏季六、七、八月份属于轻度热应激,冬季一、二月份属于轻度冷应激,其余月份处于舒适区;血清生化、免疫及抗氧化指标,冷应激期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葡萄糖(GLU),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极显著高于热应激期(P <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热应激期(P <0.01);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冷应激期<对照期<热应激期(P <0.01),生长激素(GH)含量冷应激期极显著高于对照期和热应激期(P <0.01),甲状腺素(T4)含量对照期显著高于热应激期(P <0.05)。综上,慢性冷热应激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育肥牛生化、免疫、抗氧化能力以及激素分泌水平,造成肉牛生长发育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育肥牛舍 温湿指数 冷应激 热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渣对肉母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凋亡率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建东 丁辉 +5 位作者 刘欣 侯鹏霞 梁小军 高海慧 王瑞刚 姜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0-1536,共7页
【目的】研究葡萄渣对肉母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凋亡率及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胎次、体重相近的产后健康肉母牛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每头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40... 【目的】研究葡萄渣对肉母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凋亡率及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胎次、体重相近的产后健康肉母牛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每头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40、300、360 g/d的葡萄渣。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40 d。采集尾静脉血,测定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与凋亡率及其抗氧化水平。【结果】①试验第20天,3个试验组肉母牛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显著上升(P<0.05);试验第40天,试验Ⅱ、Ⅲ组CD4+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8+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个试验组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②试验第20、40天,试验Ⅱ、Ⅲ组母牛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第40天,随着葡萄渣添加量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呈线性下降(P<0.01)。③试验第40天,3个试验组肉母牛血清MDA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Ⅲ组肉母牛血清T-AO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肉母牛饲粮添加不同比例葡萄渣可以改善肉牛的免疫功能,本试验条件下,葡萄渣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00~360)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母牛 葡萄渣 淋巴细胞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菌发酵稻草对安格斯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谢建林 张巧娥 +3 位作者 张转弟 梁小军 王瑞刚 姜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8-2751,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发酵稻草对安格斯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以及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14月龄左右、体重[(390.47±50.14)kg]相近的健康安格斯牛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稻草组(RS组)饲喂稻草+玉米青贮+...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发酵稻草对安格斯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以及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14月龄左右、体重[(390.47±50.14)kg]相近的健康安格斯牛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稻草组(RS组)饲喂稻草+玉米青贮+精料全混合日粮,发酵稻草组(FRS组)饲喂发酵稻草+玉米青贮+精料全混合日粮,2组全混合日粮营养水平基本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93 d。结果表明:1)复合菌发酵稻草表面出现空鼓和开裂,纤维结构发生改变。相比稻草和发酵对照,复合菌发酵稻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玉米赤酶烯酮含量和霉菌总数下降,粗蛋白质(CP)含量和细菌总数提高,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 1和呕吐霉素。2)与RS组相比,FRS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3)与RS组相比,FRS组的瘤胃微生物蛋白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瘤胃pH和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丁酸含量及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4)与RS组相比,FRS组的Sobs指数显著提高(P<0.05),Ace指数和Chao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Shannon指数有升高趋势(P=0.093),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5)门水平上,2组的优势菌门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FRS组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RS组(P<0.05),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RS组(P<0.05)。属水平上,2组优势菌属均为瘤胃球菌属_2(Ruminococcus_2),RS组其余相对丰度高于5%的菌属依次为毛螺菌科_NK3A20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瘤胃球菌科_NK4A214群(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理研菌科_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以及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la_1);FRS组依次为普雷沃氏菌属_1、理研菌科_RC9肠道群和毛螺菌科_NK3A20群等。其中,RS组毛螺菌科_NK3A20群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FRS组(P<0.01)。由此可见,复合菌发酵能改变稻草纤维结构,提高营养价值,减缓霉变。饲喂复合菌发酵稻草能提高安格斯牛生长性能、改善瘤胃发酵环境以及增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同时影响门和属水平的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发酵稻草 安格斯牛 生长性能 菌群结构 瘤胃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哺乳对安格斯犊牛生长性能、血清免疫与抗氧化指标以及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侯鹏霞 王建东 +5 位作者 孙文阳 王瑞刚 姜武 于洋 张恩平 梁小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3-421,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限制哺乳对安格斯犊牛生长性能、血清免疫与抗氧化指标以及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初生重相近、健康的安格斯初生犊牛24头,分为3组,每组8头。对照组随母哺乳,试验组限制哺乳(试验Ⅰ组每日哺乳2次,试验Ⅱ组每日哺乳3次)... 本试验旨在研究限制哺乳对安格斯犊牛生长性能、血清免疫与抗氧化指标以及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初生重相近、健康的安格斯初生犊牛24头,分为3组,每组8头。对照组随母哺乳,试验组限制哺乳(试验Ⅰ组每日哺乳2次,试验Ⅱ组每日哺乳3次),犊牛10日龄早期补饲,35日龄开始限制哺乳,90日龄断奶试验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犊牛每日哺乳3次极显著提高了90日龄体重(P<0.01),显著提高了90日龄体长、胸围及61~90日龄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犊牛每日哺乳3次极显著提高了血清葡萄糖(GLU)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P<0.0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4.95%(P>0.05)和42.70%(P<0.05)。3)与对照组相比,犊牛每日哺乳3次极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1)。4)限制哺乳提高了血清抗氧化水平,总体呈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对照组的趋势。血清GSH-Px活性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SOD活性2个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MAD含量试验Ⅱ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5)限制哺乳对母牛产后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每日哺乳3次母牛产后首次发情时间最短。综上所述,安格斯犊牛35日龄以后每日哺乳3次,其他时间离母,可使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促进犊牛生长发育最好,且母牛产后首次发情时间最短。因此,可考虑断奶前逐渐减少犊牛哺乳次数,以进一步提高犊牛饲料利用率、缩短母牛产后发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限制哺乳 生长性能 免疫指标 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葡萄酒糟对肉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英齐 史长笑 +7 位作者 邓嘉杰 崔亚芳 王丽娜 张嗣禹 姜武 王瑞刚 曹兵海 苏华维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891-590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加工方式葡萄酒糟对肉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33头育肥期西门塔尔杂交牛[(371.70±6.44)kg],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鲜葡萄酒糟组和干粉碎葡萄酒糟组分...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加工方式葡萄酒糟对肉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33头育肥期西门塔尔杂交牛[(371.70±6.44)kg],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鲜葡萄酒糟组和干粉碎葡萄酒糟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2%(干物质基础)的鲜葡萄酒糟和干粉碎葡萄酒糟(替代基础饲粮中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和稻草)。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不同加工方式葡萄酒糟对肉牛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鲜葡萄酒糟组肉牛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较其他2组显著降低(P<0.05),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粉碎葡萄酒糟组肉牛养分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鲜葡萄酒糟组肉牛瘤胃液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其他2组相比,鲜葡萄酒糟组肉牛瘤胃液乙酸/丙酸值显著提高(P<0.05);干粉碎葡萄酒糟组肉牛瘤胃液乙酸/丙酸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干粉碎葡萄酒糟组肉牛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干粉碎葡萄酒糟组平均每日利润最高,为10.60元/头,且与对照组和鲜葡萄酒糟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1.6%和20.6%。由此可见,饲喂干粉碎葡萄酒糟对肉牛的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参数无负面影响,但有利于改善机体健康,提高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糟 肉牛 瘤胃发酵 血清生化指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途运输影响安格斯育肥牛肝脏功能关键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文阳 谢建亮 +5 位作者 施安 陈志龙 姜武 王瑞刚 侯鹏霞 梁小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96-4105,共10页
【目的】研究长途运输对育肥牛体重、屠宰率及肝脏mRNA表达谱的影响,筛选长途运输影响肝脏功能的关键基因。【方法】选用体重相近的安格斯育肥公牛22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头就地屠宰,试验组13头经长途运输后屠宰,观察长途运输对体重... 【目的】研究长途运输对育肥牛体重、屠宰率及肝脏mRNA表达谱的影响,筛选长途运输影响肝脏功能的关键基因。【方法】选用体重相近的安格斯育肥公牛22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头就地屠宰,试验组13头经长途运输后屠宰,观察长途运输对体重和屠宰率的影响;此外,两组分别采集3头体重相近牛的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长途运输后牛活体重降低4.5%,屠宰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RNA-Seq结果发现,长途运输组肝脏组织有182个基因显著上调表达,91个基因显著下调表达。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182个上调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刺激反应的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和氧化还原酶活性,以及cAMP、MAPK和长寿调控通路等,与能量代谢及肝细胞损伤密切相关。根据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4个与育肥牛长途运输后肝脏能量代谢变化、肝脏细胞损伤及损伤后适应性保护机制密切相关的基因:ACOX 3、FOS、HSPA 1 A、HSPA 6。【结论】安格斯育肥牛经长途运输后,活体重较运输前降低4.5%,筛选得到4个长途运输影响安格斯育肥牛肝脏功能的关键基因:ACOX 3、FOS、HSPA 1 A与HSPA 6。研究结果为今后肉牛运输应激发生机理、预防和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途运输 屠宰率 肝脏功能 肉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冷热应激对繁殖母牛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施安 王建东 +5 位作者 侯鹏霞 陈志龙 孙文阳 梁小军 王瑞刚 姜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3-28,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慢性冷热应激对繁殖母牛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抗氧化性和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评估可早期监测繁殖母牛冷热应激反应指示物。试验选取体重和胎次相近的繁殖母牛10头,分为对照组、冷应激组和热应激组,分别在秋季、冬季和夏... 本试验旨在研究慢性冷热应激对繁殖母牛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抗氧化性和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评估可早期监测繁殖母牛冷热应激反应指示物。试验选取体重和胎次相近的繁殖母牛10头,分为对照组、冷应激组和热应激组,分别在秋季、冬季和夏季3个阶段进行,各试验期采集血样测定免疫生化等指标,温湿仪测定养殖场全年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温湿指数(THI)。结果表明:全年THI监测显示夏季六、七、八月份属于轻度热应激;冬季一、二月份属于轻度冷应激,其余月份处于舒适区。血清指标测定分析发现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尿素氮(BUN)、葡萄糖(GLU)、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白细胞介素-4(IL-4)、雌二醇(E2)均呈现冷应激组>对照组>热应激组的规律,除GLB和GLU外,其余指标均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0.01;P<0.05)。MDA和IL-2冷应激组极显著最低(P<0.01),甘油三酯(TG)和孕酮(P)冷应激组和对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冷热应激均能影响母牛的营养代谢和繁殖性能,而热应激对母牛的损伤较大,孕酮可作为判别繁殖母牛冷热应激反应的潜在指示物,用于早期监测母牛的应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母牛 冷热应激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