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水短期增减对藓结皮微生物组氮循环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靖宇 曹梓渝 +4 位作者 李佳佳 刘建利 王颖 张蓉 魏淑花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17-4430,共14页
生物土壤结皮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候模型预测西北地区未来将会经历降水模式的显著变化,而氮循环对这些变化特别敏感。然而,降水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对生物土壤结皮氮循环过程产生哪些影... 生物土壤结皮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候模型预测西北地区未来将会经历降水模式的显著变化,而氮循环对这些变化特别敏感。然而,降水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对生物土壤结皮氮循环过程产生哪些影响仍然不是很清楚。在宁夏荒漠草原生态修复野外定位观测研究区内,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降水量增减观测样地,借助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对自然降水(CK)、减水50%(DW)、增水50%(AW)这3种处理条件下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功能基因多样性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藓结皮土壤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主要包括细菌域的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和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以及属于古菌域的亚硝化球菌门(Nitrososphaerota)。NMD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降水条件下藓结皮土壤中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类群存在显著差异,与氮循环相关的功能基因多样性也存在显著差异。narB基因的相对多度在AW条件下显著高于CK和DW,nasB基因的相对多度在AW条件下显著高于DW,nrfA基因的相对多度在DW条件下显著低于CK,pmoB/amoB基因的相对多度不论在DW还是AW条件下均显著高于CK。PERMANOV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处理以及土壤有机质(SOM)可以分别解释参与氮循环微生物属水平组成差异的20.25%和14.12%以及参与氮循环功能基因多样性组成差异的26.23%和19.33%。藓结皮土壤微生物参与氮循环的过程中,受到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在未来降水量增加的背景下,藓结皮土壤中的化学性质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同化性硝酸盐还原过程会增强。未来出现降水量减少的趋势,可能会导致藓结皮土壤中NH_(4)^(+)-N含量的增加,同时会限制异化性硝酸盐还原过程。无论减水还是增水条件下,都会促进氨氧化过程的增强。藓结皮微生物组响应降水量变化的过程中,其功能基因多样性的差异表明了微生物在氮循环功能方面的适应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结皮 氮循环 降水 土壤化学性质 宏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藓结皮微生物组介导的碳氮代谢偶联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佳佳 段晓敏 +5 位作者 代路丹 史忠冉 回新蕊 杨晓东 刘建利 李靖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334-7346,共13页
生物土壤结皮是生态系统工程师,推动沙漠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土壤结皮中微生物在碳氮循环中的功能以及偶联机制,采用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分析了腾格里藓结皮附着土(BRS)和藓结皮抖落土(BBS)中与碳氮代谢相关的基因多样... 生物土壤结皮是生态系统工程师,推动沙漠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土壤结皮中微生物在碳氮循环中的功能以及偶联机制,采用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分析了腾格里藓结皮附着土(BRS)和藓结皮抖落土(BBS)中与碳氮代谢相关的基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丰度较高的优势菌门均参与到了碳代谢过程中,绿弯菌门对BBS中丰度较高的碳代谢路径的贡献显著高于BRS(P<0.001)。腾格里沙漠藓结皮微生物组中碳氮代谢存在偶联作用,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与碳代谢途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藓结皮微生物组中反硝化作用和磷酸戊糖途径、从头嘌呤生物合成、赖氨酸生物合成显著相关(P<0.05),BRS微生物组中与碳氮代谢相关的基因间的网络连通度更高,基因间相互作用比BBS更复杂。且全磷(TP)和全氮(TN)是影响藓结皮中碳氮相关基因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认识土壤微生物对养分积累的作用和碳氮代谢的偶联提供宏基因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测序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碳氮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芘污染盐碱土壤微生物-电动修复效率影响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范瑞娟 马艳 +1 位作者 张琇 刘雅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1-812,共12页
以芘污染盐碱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电动联合修复(BIO-EK)芘的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监测,结合芘浓度和微环境变化特征,分析了BIO-EK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物浓度和土壤微环境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 以芘污染盐碱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电动联合修复(BIO-EK)芘的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监测,结合芘浓度和微环境变化特征,分析了BIO-EK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物浓度和土壤微环境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1d后BIO-EK中芘浓度由288.03mg/kg降至73.40mg/kg,而微生物修复(BIO)和电动修复(EK)使芘浓度分别降至114.23,150.27mg/kg.芘的降解速率在前期较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则逐渐降低.同时,电场的施加使一些土壤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和pH值)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典型对应分析(CCA)表明,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土壤pH值,其次为芘浓度和土壤温度,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又是导致芘不能持续高效降解的重要原因.因而,通过调节土壤微环境、构建高效降解菌群等方式对BIO-EK修复过程进行调控,有望达到持续高效降解污染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生物修复 多环芳烃 高通量测序技术 典型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芨滩地区不同生物土壤结皮类型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靖宇 杨瑞 +2 位作者 段晓敏 刘建利 刘秉儒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6,共10页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植被恢复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而植被恢复良好的区域内镶嵌分布着大面积藓结皮和藻结皮,其在防风固沙、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地表土壤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该区域不同生物土壤结皮中微生...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植被恢复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而植被恢复良好的区域内镶嵌分布着大面积藓结皮和藻结皮,其在防风固沙、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地表土壤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该区域不同生物土壤结皮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差异,选取藓结皮和藻结皮镶嵌分布的地表覆盖区设置取样点,分别对藓结皮和藻结皮进行细菌和真菌的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不同生物土壤结皮中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α多样性趋于一致,仅反映细菌群落丰富度的ACE和Chao指数在藓结皮中显著高于藻结皮。不同生物土壤结皮形成以微枝形杆菌属、红色杆菌属、地嗜皮菌属、芽球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土壤红杆菌属、微红微球菌属、类诺卡氏菌属和苔藓杆菌属等为主要类群的细菌群落结构以及以赤霉菌属、Knufia、被孢霉属、石果衣属、链格孢属、Bahusakala、Phaeomycocentrospora、光黑壳属和Omphalina等属为主要已知类群的真菌群落结构。藓结皮中,红色杆菌属细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藻结皮,而苔藓杆菌属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藻结皮。藓结皮中,Knufia、Bahusakala、Omphalina、Lamprospora、Vishniacozyma、Phoma、Entoloma和Trichoderma等属真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藻结皮;而藓结皮中,Powellomyces、Sporormiella、Thielavia、Iodophanus、Agaricus和Acrophialophora等属真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藻结皮。生物土壤结皮类型对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均产生显著影响,分别能够解释不同生物土壤结皮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的14%和8%。这些结果可为深入认识该区域不同生物土壤结皮在荒漠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所具备的生态功能提供微生物多样性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细菌 真菌 群落结构 Illumina MiSeq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剂对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尖孢镰刀菌属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沈婷婷 张琇 +4 位作者 杨国平 刘秉儒 齐玉玺 李丽 田兴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5-125,共11页
【目的】了解不同生防菌剂对西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的影响,为生防菌剂抑制西瓜枯萎病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西瓜苗移栽到连作20年西瓜的土壤中,设置B6、WF19、BW和对照4个处理,分别根... 【目的】了解不同生防菌剂对西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的影响,为生防菌剂抑制西瓜枯萎病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西瓜苗移栽到连作20年西瓜的土壤中,设置B6、WF19、BW和对照4个处理,分别根部注施生防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6、油菜假单胞菌WF19、B6和WF19复合菌液(各菌液细菌含量均为1×108 CFU/mL)及无菌水1 mL/株,在西瓜采摘后采集根际土壤,测定土壤pH、有机质(OM)、全氮(T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全磷(TP)、有效磷(AP)、全钾(TK)、速效钾(AK)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LP)、脲酶(URE)、蔗糖酶(SUC)活性,并利用高通量测序(Illumina Hiseq)技术分析西瓜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变化。采用路径分析和SEM结构方程评估土壤环境因子、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对尖孢镰刀菌的影响。【结果】生防菌剂B6提高了土壤4种生物酶活性和TN、TP、AP、NO^(-)_(3)-N、NH^(+)_(4)-N、OM含量,降低了AK和TK含量;WF19提高了土壤CAT、ALP和SUC活性,降低了URE活性和TN含量,增加了土壤TP、AP、TK、AK、NO^(-)_(3)-N、NH^(+)_(4)-N和OM含量;BW提升了土壤NO^(-)_(3)-N含量、CAT和SUC活性,降低了URE和ALP活性,减少了土壤中TN、TP、TK、AP、AK、NO^(-)_(3)-N和OM含量。根部注施生防菌剂后,WF19和BW处理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相对丰度降低,B6处理土壤中赤霉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AP、TP含量和URE活性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关联性最大,AP、TK含量和URE活性与真菌群落结构的关联性最大;硝酸盐呼吸、固氮和亚硝酸盐氨化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负效应,效应系数分别为-2.27,-1.55和-0.57。【结论】生防菌剂通过调节土壤养分含量和生物酶活性影响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降低病原菌的相对丰度,从而发挥防治枯萎病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生防菌剂 微生物群落 枯萎病 西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不同林分凋落物微生物群落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秉儒 张文文 李学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145-8158,共14页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贺兰山生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受到极大关注,森林凋落物及土壤微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贺兰山不同林分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差异、不同凋落物化学组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贺兰山生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受到极大关注,森林凋落物及土壤微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贺兰山不同林分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差异、不同凋落物化学组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清楚。以贺兰山具有代表性的3种林分(油松林、青海云杉林以及油松-山杨混交林)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凋落物化学组成、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研究,揭示不同林分凋落物的优势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3种林分凋落物的细菌和真菌在多个多样性指数之间差异性均不显著,但是在多样性指数中真菌PD whole tree指数显著大于细菌,真菌Shannon指数与Ghao1指数却显著小于细菌。在门水平上不同林分凋落物的微生物优势菌类无显著差异,但在属水平上差异显著,而且细菌差异小于真菌,在各个分类水平上,凋落物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均表现为油松-山杨混交林<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林,凋落物微生物多样性在青海云杉林中最为丰富。细菌不同节点间连接线负相关数量略大于正相关,真菌则相反。油松林凋落物与其它林分凋落物相比,微生物群落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油松林凋落物OC含量最大、青海云杉林凋落物的TK含量最大、油松-山杨混交林的TN含量最大,且在3种林分中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OC、TN、TP、TK是影响凋落物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冗余分析表明不同林分凋落物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受养分影响,凋落物OC、TN、TP、TK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其中OC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相关性最显著,是影响凋落物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最主要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林分 凋落物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鲜食葡萄优良本土酿酒酵母的筛选和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海霞 王晓蕾 张琇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该研究通过发酵力比较、产乙醇能力及耐受性试验从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鲜食葡萄表皮及自然发酵醪液中筛选优良本土酿酒酵母,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及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筛选菌株制备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 该研究通过发酵力比较、产乙醇能力及耐受性试验从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鲜食葡萄表皮及自然发酵醪液中筛选优良本土酿酒酵母,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及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筛选菌株制备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香气物质,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CA)。结果表明,筛选出2株发酵速度快、高产乙醇以及能耐受乙醇体积分数18%、葡萄糖400 g/L、SO_(2) 350 mg/L、pH 2.0的本土酵母菌株Y7和Y28,二者均被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商业酿酒酵母XR相比,菌株Y7和Y28发酵酒样的酒精度、总酸、总SO_(2)、游离SO_(2)和p H无显著差异(P>0.05),菌株Y7发酵酒样的挥发酸含量最高(0.36 g/L)。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酒样中共检出48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主要是酯类和醇类。CA结果显示,与商业酵母XR相比,菌株Y7和Y28发酵酒样香气特征存在差异。菌株Y7和Y28具有一定的酿造产区特色葡萄酒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酿酒酵母 筛选 发酵特性 耐受性 挥发性香气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冬青不同叶期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其抗逆生理特性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8
作者 杨谨源 李芳玉 +4 位作者 李晨 陈圆圆 王佳玮 邓晓娟 刘建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71,共10页
测定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幼叶期、盛叶期、老叶期Ⅰ和老叶期Ⅱ等4个叶生长期的叶片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酶活... 测定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幼叶期、盛叶期、老叶期Ⅰ和老叶期Ⅱ等4个叶生长期的叶片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SC)、脯氨酸(Pro)含量等抗逆生理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对月平均温度(MMT)、月降水量(MP)、月光照时间(MIT)、月平均相对湿度(MMRH)等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叶片C、N、P含量均值分别为591.50、25.61、1.32 g·kg^(-1),SC、Pro含量,SOD、CAT、POD活性和MDA含量均值分别为7.21 mg·g^(-1)、236.99μg·g^(-1),619.22 U·g^(-1)、21.17μmol·min-1·g^(-1)、8018 U·g^(-1),18.38 nmol·g^(-1)。C含量随叶期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N含量先无显著变化至老叶期Ⅱ显著增高达2.86 g·kg^(-1);P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盛叶期达最大值1.44 g·kg^(-1);C∶N先无显著变化至老叶期Ⅱ显著降低达20.92;N∶P先无显著变化至老叶期Ⅱ显著增高达23.95;C∶P先降低后升高,在盛叶期达最小值413.64,老叶期Ⅱ达最高值500.27。SC、Pro含量和SOD活性均先降低后增高,且最低值都在盛叶期,分别为3.76 mg·g^(-1)、191.14μg·g^(-1)、237.57 U·g^(-1),最高值在老叶期Ⅱ分别为11.69 mg·g^(-1)、303.54μg·g^(-1)、892.03 U·g^(-1)。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盛叶期最低,达11.35μmol·min-1·g^(-1);老叶期Ⅰ最高,达31.39μmol·min-1·g^(-1)。POD活性一直升高至老叶期Ⅱ,最高值达9572 U·g^(-1)。MD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高值于盛叶期为30.908 nmol·g^(-1),最低值于老叶期Ⅱ为7.69 nmol·g^(-1)。变异分析显示,沙冬青叶片C、N、P含量及其计量比随叶期变化较为稳定,而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产物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生长变化较大。相关性分析显示,化学计量指标和膜脂过氧化产物、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MT、MP、MIT对所有化学计量指标均影响不显著(P>0.05),膜脂过氧化产物、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中,MMT只对Pro含量影响不显著,MP只对SC、MDA含量,SOD、CAT活性影响显著,MIT只对CAT、POD活性和MDA含量影响显著;MMRH对膜脂过氧化产物、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影响不显著(P>0.05),化学计量指标中只对P、C∶P、N∶P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叶期 化学计量生态学 抗逆生理特性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利用小麦秸秆产漆酶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尚洁 王静 樊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5-79,共5页
试验对9种白腐真菌进行筛选,获得利用小麦秸秆产漆酶水解圈较大的菌株,以小麦秸秆为碳源进行产漆酶液体发酵的单因素(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碳源添加量、氮源种类、氮源浓度)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表明,试验筛选出的高产漆酶的... 试验对9种白腐真菌进行筛选,获得利用小麦秸秆产漆酶水解圈较大的菌株,以小麦秸秆为碳源进行产漆酶液体发酵的单因素(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碳源添加量、氮源种类、氮源浓度)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表明,试验筛选出的高产漆酶的菌株为一色齿毛菌,对一色齿毛菌产漆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小麦秸秆的最佳添加量为25 g/L,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佳氮源浓度为1.5 g/L,最佳培养基初始pH值为3.0,最佳培养温度为28℃。一色齿毛菌产漆酶的酶活由最初的1.09 U/mL提高至7.94 U/mL,较优化前提高7.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白腐真菌 小麦秸秆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民间面引子中的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建利 孙敏 +2 位作者 曹晓虹 张琇 李靖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86-194,共9页
面引子是传统面食加工中发酵剂,以前对其微生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分离培养法,本实验旨在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传统面引子中的真菌群落结构特征。从我国不同地区收集18个民间面引子样品,基于宏基因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ITS1区... 面引子是传统面食加工中发酵剂,以前对其微生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分离培养法,本实验旨在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传统面引子中的真菌群落结构特征。从我国不同地区收集18个民间面引子样品,基于宏基因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ITS1区,Illumina MiSeq测序,云平台分析样品中真菌群落。结果表明:18个样品中发现101个操作分类单元,属于真菌界4个门、9个纲、15个目、25个科、38个属、56个种;酿酒酵母是大多数样品中的优势菌;酿酒酵母、Fungi sp.、unclassified_k_Fungi这3个种在所有样品中都存在,而且数量较大;Kazachstania bulder、戴尔凯氏有孢圆酵母、矮小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菌、清酒假丝酵母这5 个种数量较大,但只在单个样品中出现;异常威克汉姆酵母、Alternaria sp.和帚状曲霉数量相对多一些,出现频率较高,在绝大多数样品中都有分布。各样品真菌群落结构相差不大,而且类型和地理分布差异也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面引子 真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粉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寄主范围测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军节 赵鲁迺克 +3 位作者 范春霞 张琇 王鹏 穆风花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25,共6页
为明确甜瓜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研究了不同营养和环境条件对甜瓜粉霉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损伤接种法测定病菌在室内条件下对寄主的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甜瓜粉霉病菌菌丝最适... 为明确甜瓜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研究了不同营养和环境条件对甜瓜粉霉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损伤接种法测定病菌在室内条件下对寄主的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甜瓜粉霉病菌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为PDA、PDA+CMF或PSA培养基,果胶为碳源,甘氨酸或牛肉膏为氮源,温度28℃,pH 5.0~9.0,全黑暗培养;最佳产孢条件为PDA培养基,果胶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温度22~28℃,pH 7.0,全黑暗或光暗交替培养;孢子最佳萌发条件为温度28℃,pH 7.0,全黑暗高湿环境培养。此外,甜瓜粉霉病菌可侵染玉金香甜瓜、早酥梨、富士苹果、金冠苹果和AC番茄,但不能侵染金橘和红地球葡萄。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研究结果可为综合防治采后粉霉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粉霉病 粉红单端孢 生物学特性 寄主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根腐病不同发病时期根区土壤AMF群落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佳玮 吕燕 +4 位作者 刘建利 孙钦飞 侯露露 刘涛 王丽霞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2-78,共7页
根腐病是宁夏枸杞毁灭性病害,丛枝菌根真菌(AMF)能通过与植物共生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探明根腐病发生与宁夏枸杞根区土壤AMF的关系是应用AMF防控宁夏枸杞根腐病的基础。采用湿筛倾析法和染色法分析宁夏枸杞根腐病不同发病时期根区... 根腐病是宁夏枸杞毁灭性病害,丛枝菌根真菌(AMF)能通过与植物共生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探明根腐病发生与宁夏枸杞根区土壤AMF的关系是应用AMF防控宁夏枸杞根腐病的基础。采用湿筛倾析法和染色法分析宁夏枸杞根腐病不同发病时期根区土壤理化性质、AMF群落组成、孢子密度、定殖率等,旨在揭示宁夏枸杞根腐病不同发病时期根区土壤AMF群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根腐病发病程度的加重,宁夏枸杞根区土壤全氮含量增高,全钾、速效钾含量降低;AMF孢子密度先增加后降低,发病前期和中期比未发病和发病后期增加了31.32%~49.48%;AMF定殖率、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增加,均在发病中期和后期达到最高;α-多样性指数先升高后下降,以发病前期最高;球囊霉属AMF和无梗囊霉属AMF多度在所有发病时期均低于未发病,隔球囊霉属刚好相反,根孢囊霉属则是先增高后降低。在宁夏枸杞根区土壤降氮增钾,接种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AMF可能防控根腐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根腐病 丛枝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不同海拔植物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慧丽 袁旭杰 +3 位作者 刘秉儒 翟品 孔洁茹 马若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目的]探讨干旱区脆弱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海拔梯度植物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脆弱生态系统植物树种的养分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以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个不同海拔梯度(1730,1799,2025,2487,2544 m)的不同优势植物种为研... [目的]探讨干旱区脆弱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海拔梯度植物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脆弱生态系统植物树种的养分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以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个不同海拔梯度(1730,1799,2025,2487,2544 m)的不同优势植物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细根与土壤C,N,P及化学计量特征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1)土壤有机碳(SOC)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趋势,于2487 m处达到峰值(42.92 g/kg),土壤全氮(TN)含量高海拔(2025,2487,2544 m)显著大于中低海拔(1730,1799 m),而全磷(TP)无明显变化。C∶P和N∶P随海拔梯度上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2)植物叶片与细根C随海拔无显著变化,P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细根N含量随海拔上升逐渐降低,而叶片N含量呈波动变化趋势。高海拔区植物叶片与细根N∶P<14,低海拔区N∶P>16。(3)植物叶片N,P含量显著高于细根;(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植物叶片C含量与SOC,TN,C∶P,N∶P呈正相关关系,叶片N含量与细根N含量随着SOC,TN,C∶P,N∶P含量的升高显著降低,叶片、细根P含量与土壤TP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高海拔区植物生长受N限制,低海拔区植物生长受P限制,不同海拔优势植物叶片相比细根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而海拔引起的土壤养分供应的差异调节贺兰山植物叶片与细根的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养分 含量特征 化学计量比 海拔梯度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对青贮玉米幼苗的促生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佳玮 谭澳平 +5 位作者 刘建利 唐万鹏 易嘉敏 郭淼 孙碧雯 孙至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1,共12页
选取实验室前期分离所得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其进行形成生物膜能力、产铁载体能力、产IAA能力、产ACC脱氨酶能力以及溶磷和解钾能力测定,选取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进行盆栽试验。共筛选出16株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其中BW2-6、MC35、B... 选取实验室前期分离所得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其进行形成生物膜能力、产铁载体能力、产IAA能力、产ACC脱氨酶能力以及溶磷和解钾能力测定,选取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进行盆栽试验。共筛选出16株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其中BW2-6、MC35、BW35、HS1-1和SHM2在活体试验中促生效果较优。菌株BW2-6对青贮玉米幼苗的株高、基茎粗、地上部干质量、根鲜质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相对含水量、比根长和全株鲜质量促生效果最佳,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81.00%、54.70%、156.79%、163.27%、107.35%、131.18%、175.12%、44.96%、74.48%和190.69%;菌株SHM2对地上部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促生效果最佳,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37.85%和72.96%;菌株BW35对平均叶面积促生效果最佳,约为对照的2.33倍;对照组根冠比均高于处理组,处理组中菌株BW35根冠比最高,相比对照降低了10.18%,菌株BW2-6根冠比最低,相比对照降低了51.93%,不同菌株之间促生效果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株对青贮玉米幼苗生长促进作用较好的菌中以菌株BW2-6促生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荒漠植物 筛选 青贮玉米 促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真菌接种方式对青贮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佳玮 李晨 +4 位作者 刘建利 周世杰 易嘉敏 杨谨源 康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9-202,共14页
【目的】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对植物生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接种方式是内生真菌发挥促生效果的关键环节。探究不同接种方式对内生真菌促生能力的影响,为内生真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课题组前期从荒漠植物根内生真菌... 【目的】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对植物生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接种方式是内生真菌发挥促生效果的关键环节。探究不同接种方式对内生真菌促生能力的影响,为内生真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课题组前期从荒漠植物根内生真菌中筛选能促进青贮玉米生长的不同种属的4株内生真菌和印度梨形孢(PI)为供试菌株,采用菌丝片段悬液灌根和菌丝团包根两种方式分别将5株内生真菌接种至青贮玉米盆栽幼苗,30 d后测定接种青贮玉米幼苗的生物学性状,比较不同接种方式对青贮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接种方式对5株内生真菌在青贮玉米幼苗根内菌丝侵染率和幼苗基茎粗均无显著影响,但其他17个与青贮玉米生长相关的性状受接种方式影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5株内生真菌采用菌丝片段悬液灌根方式促生效果均显著优于菌丝团包根,以印度梨形孢和菌株Tm36的两种接种方式得分差值最大。接种印度梨形孢和菌株Tm36的青贮玉米幼苗株高、地上鲜重、地上干重、平均叶面积、叶相对含水量、根鲜重、根表面积、根体积、全株鲜重和全株干重等10个性状在两种接种方式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差异最大的株高、地上鲜重、平均叶面积、根鲜重和全株鲜重等5个指标,菌丝片段悬液灌根接种印度梨形孢增长率是菌丝团包根接种的7.78倍、3.74倍、15.97倍、7.93倍和5.36倍,接种菌株Tm36是8.65倍、4.33倍、11.18倍、16.58倍和7.53倍。【结论】接种方式显著影响内生真菌促生效果,菌丝片段悬液灌根接种方式对青贮玉米幼苗促进生长效果优于菌丝团包根接种方式,推荐使用菌丝片段悬液灌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接种方式 青贮玉米 促生 菌丝片段悬液灌根 菌丝团包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孑遗植物沙冬青根部土壤古菌多样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佳玮 易嘉敏 +3 位作者 刘建利 李晨 康鹏 王丽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5,共9页
孑遗植物沙冬青是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唯一强旱生常绿阔叶灌木。古菌是组成土壤微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植物的生长、生产力、适应性、多样性及健康状况。研究与沙冬青根部共存数千万... 孑遗植物沙冬青是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唯一强旱生常绿阔叶灌木。古菌是组成土壤微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植物的生长、生产力、适应性、多样性及健康状况。研究与沙冬青根部共存数千万年的土壤古菌群落,对科学保护沙冬青,乃至维持脆弱的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有特殊意义。本试验采用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以裸地土为对照,分析比较沙冬青根际土、非根际土中古菌多样性及群落物种组成,旨在探明沙冬青根部土壤古菌群落在不同土壤区室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裸地土和非根际土相比,沙冬青根际土中营养元素含量增高;非根际土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根际土和裸地土;奇古菌门亚硝化球菌纲亚硝化球菌科是沙冬青根部土壤优势类群,亚硝化球菌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_f__Nitrososphaeraceae)越靠近根际其相对丰度越高,亚硝化球菌科未定属(norank_f__Nitrososphaeraceae)和暂定亚硝化球菌属(Candidatus_Nitrososphaera)却越靠近根际其相对丰度越低。此外,根际土古菌全部来自非根际土,而非根际土中古菌只有48.8%来自裸地土,其余来自非土壤生境。因此,沙冬青根部土壤古菌群落以参与土壤氮循环氨氧化(亚硝化)过程的类群为主,宿主植物显著影响沙冬青根部土壤不同区室古菌群落组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古菌群落 多样性 西鄂尔多斯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钾菌与盐胁迫对枸杞幼苗根系特征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娟娟 马海军 +2 位作者 覃洪云 徐小云 张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58,65,共10页
以‘宁杞1号’为试验试材,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盐胁迫为主因素(100 mmol·L^(-1)NaCl),以解钾菌(B1,B2,B3)为副因素,对枸杞幼苗根系总长度、投影面积、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根尖数、根系活力、活性氧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超... 以‘宁杞1号’为试验试材,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盐胁迫为主因素(100 mmol·L^(-1)NaCl),以解钾菌(B1,B2,B3)为副因素,对枸杞幼苗根系总长度、投影面积、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根尖数、根系活力、活性氧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和转化酶(INV)活性进行测定,综合评价不同处理中枸杞根系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解钾菌与盐胁迫对枸杞幼苗根系超氧阴离子(O_(2)^(—·))含量和SOD、CAT、POD活性均无显著性影响,而对其他指标具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处理组合中,B1处理枸杞幼苗根系总长度最长,分别比CK(不添加NaCl和菌剂)、B2、B3、NaCl-CK、NaCl-B1、NaCl-B2、NaCl-B3处理长101%、89%、65%、112%、105%、122%、181%。B2处理中枸杞根系的投影面积、表面积和体积最大及转化酶活性最高;NaCl-B1处理中枸杞幼苗根尖数最大,根系活力最强,GSH-Px和SS活性最高;NaCl-B2处理中枸杞幼苗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和SPS活性最高;NaCl-B3处理中枸杞幼苗根系H_(2)O_(2)含量最低,分别比ck、NaCl-CK、B1、NaCl-B1、B2、NaCl-B2、B3处理低24.3%、34.3%、3.9%、41.1%、17.3%、36.3%、14.3%。通过对枸杞幼苗根系17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排在前三名的依次为NaCl-B1、B2、NaCl-B2处理。因此,解钾菌对枸杞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无论是否存在盐胁迫,接种B1或B2单一菌种效果均优于其混合菌种B3。盐胁迫下,接种B1解钾菌更有利于枸杞根系的生长发育;非盐胁迫下,接种B2解钾菌更有利于枸杞根系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钾菌 盐胁迫 枸杞幼苗 根系特征 生理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动杆菌K7对酚酸类化合物的降解效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敏 屈欢 +4 位作者 刘建利 代秀秀 司海丽 张琇 杨国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9-696,共8页
[目的]从宁夏中卫硒砂瓜种植区多年连作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高效降解酚酸类物质的菌株,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全面评估其对11种酚酸类物质的降解效能,以期为该菌在酚酸类自毒物质降解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和16SrRN... [目的]从宁夏中卫硒砂瓜种植区多年连作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高效降解酚酸类物质的菌株,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全面评估其对11种酚酸类物质的降解效能,以期为该菌在酚酸类自毒物质降解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液相色谱串联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研究菌株对多种酚酸物质的降解特性。[结果]经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sp.),命名为K7。该菌株对4-羟基苯甲酸、香豆酸、香草酸、苯甲酸、阿魏酸和咖啡酸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对丁香酸、香草醛、肉桂酸和没食子酸的降解效能较弱,不能降解水杨酸。以咖啡酸为代表,研究不同条件对菌株K7降解效能的影响,发现在中性偏碱(pH7~8)、较高温度(30~40℃)、咖啡酸初始浓度小于100mg·L-1时,菌株K7对咖啡酸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结论]不动杆菌K7对多种酚酸类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 不动杆菌 生物降解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红色素沙雷氏菌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
19
作者 李靖宇 张肖冲 +4 位作者 李艳楠 袁存霞 刘建利 金多 马志山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44,共7页
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分离纯化获得的一株产红色素沙雷氏菌在不同生长阶段(产色素和不产色素)中基因表达谱差异特征进行分析,该菌株不同生长阶段基因表达谱共获得显著差异基因2512个,其中:显著上调基因1317个,基于该基因集的KEGG Pathwa... 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分离纯化获得的一株产红色素沙雷氏菌在不同生长阶段(产色素和不产色素)中基因表达谱差异特征进行分析,该菌株不同生长阶段基因表达谱共获得显著差异基因2512个,其中:显著上调基因1317个,基于该基因集的KEGG Pathway富集分析表明,参与群体感应功能的基因存在显著富集趋势,产色素阶段高表达自诱导物AI-2激酶lsrK以及LuxR家族转录调节因子sdiA;显著下调基因1195个,基于该基因集的KEGG Pathway富集分析表明,参与核糖体、鞭毛组装、TCA循环、肽聚糖生物合成、氨酰tRNA生物合成、原核生物碳固定、阳离子抗菌肽耐药性、细菌趋化性、细菌分泌系统、氧化磷酸化,以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功能的基因存在显著富集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素 沙雷氏菌 转录组 基因表达谱差异 群体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屈欢 黄雪 +2 位作者 王军节 杨晨希 张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6-100,共5页
为了探究盐酸小檗碱在植物病原真菌方面的抑制作用,以黄连根粉为材料,采用酸水法提取和乙醇重结晶获得盐酸小檗碱纯品,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盐酸小檗碱对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为3.3%,经高效液相色谱... 为了探究盐酸小檗碱在植物病原真菌方面的抑制作用,以黄连根粉为材料,采用酸水法提取和乙醇重结晶获得盐酸小檗碱纯品,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盐酸小檗碱对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为3.3%,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其含量为93.56%;抑菌活性试验表明,盐酸小檗碱在100μg/mL时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率达99.9%,EC50为8.20μg/mL,表现出比药剂对照噁霉灵和百菌清更高的抑制活性;进一步的试验表明,与噁霉灵及百菌清相比,盐酸小檗碱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作用具有持效期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提取纯化 含量测定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