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鲇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研究及细胞损伤检测 被引量:15
1
作者 邢露梅 肖伟 +5 位作者 李兰兰 张利平 赛清云 俞兆曦 吴旭东 连总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7-556,共10页
为保护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 Chen)种质资源,促进新品种选育,文章开展了兰州鲇精液超低温冻存抗冻剂筛选及程序保存技术研究,并通过精子解冻激活率、核DNA检测、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技术对冻存效果和冻存损伤情况进行了评测... 为保护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 Chen)种质资源,促进新品种选育,文章开展了兰州鲇精液超低温冻存抗冻剂筛选及程序保存技术研究,并通过精子解冻激活率、核DNA检测、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技术对冻存效果和冻存损伤情况进行了评测。结果表明:兰州鲇精液以10%DMSO为抗冻剂, 4℃平衡20min,–80℃平衡30min后立即置于液氮超低温保存,并于40℃水浴解冻时精子冻存效果较佳,冻精激活率达(75.56±3.91)%。SCGE检测DNA损伤结果显示超低温冻存10d、20d及30d兰州鲇精液的彗星率和损伤系数无显著差异。扫描电镜检测显示兰州鲇精子明显分头部,中段及尾部3部分,属于单鞭毛型,无顶体,无侧鳍,中心粒相互垂直呈"T"形,鞭毛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冻存结构损伤主要表现为膜损伤,细胞质膜与染色质膜发生破损、折皱、囊泡化或整体脱落,细胞核膜与质膜空隙加大,核发生变形,核质疏散,线粒体结构弥散,线粒体内容物外流,中心粒复合体易位,鞭毛外膜变形脱离,中段位置断裂,微管结构基本完好。研究筛选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可长期有效保存兰州鲇精液,为兰州鲇种质资源保护及今后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鲇 精液 超低温冷冻 细胞损伤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台湾泥鳅高效养殖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彦斌 赛清云 +1 位作者 田永华 吴旭东 《中国水产》 2017年第3期107-108,共2页
由于宁夏地区台湾泥鳅养殖技术不成熟,多数养殖户从寸苗至成鳅的成活率仅有30%左右,养殖效益不高。2016年在宁夏海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台湾泥鳅养殖试验,总结养殖过程,以期为宁夏地区台湾泥鳅养殖提供成熟技术,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宁夏地区 高效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 养殖成本 养殖面积 至成 池塘养殖 日投饵量 增氧设备 饵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2龄草鱼高效养殖技术
3
作者 刘彦斌 张锋 +2 位作者 田永华 俞照曦 王燕 《科学养鱼》 2018年第6期17-17,共1页
草鱼作为淡水养殖鱼类中产量最高的品种,2016年全国产量达到589.88万吨。近年来,随着草鱼养殖面积的逐年增大,宁夏地区的草鱼养殖面积和产量也超过了鲤鱼,成为养殖面积和产量最高的品种。目前,宁夏地区大多数草鱼养殖户通过培育大规格... 草鱼作为淡水养殖鱼类中产量最高的品种,2016年全国产量达到589.88万吨。近年来,随着草鱼养殖面积的逐年增大,宁夏地区的草鱼养殖面积和产量也超过了鲤鱼,成为养殖面积和产量最高的品种。目前,宁夏地区大多数草鱼养殖户通过培育大规格草鱼鱼种,实现草鱼2年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鱼种 宁夏地区 高效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鱼类 养殖面积 产量 养殖户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兰州鲇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连总强 滚双宝 +3 位作者 李力 张锋 肖伟 吴旭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4-345,共12页
研究采用高通量第二代测序技术,构建获得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全序列特征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州鲇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为16523 bp,碱基组成具有高A+T低G+C含量的偏向性,具有脊椎动物... 研究采用高通量第二代测序技术,构建获得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全序列特征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州鲇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为16523 bp,碱基组成具有高A+T低G+C含量的偏向性,具有脊椎动物典型的结构组成。13个PCG基因中存在2种启动子(ATG、GTG)、3种终止子(TAG、TAA和T或TA)。除t RNA-Ser^(AGN)基因二级结构中DHU臂缺失,其余21个t RNA基因可折叠成典型三叶草结构。12S rRNA二级结构由45个茎环结构组成4个结构域,16S rRNA由54个茎环结构组成6个结构域。含有关键序列标签的控制区(CR)可分为3个不同的结构域:终止序列区(TAS1、TAS2)、中央保守区(CSB-F、CSB-E和CSB-D)和保守序列区(CSB1、CSB2和CSB3)。非编码区含有一段保守的控制轻链复制起始的序列区(O_L)。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和通用标签COX1基因标记可区分兰州鲇同其他鲇形目鱼类种质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鲇 线粒体基因组 结构特征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胁迫对兰州鲇幼鱼的急性毒性
5
作者 景梦雷 朱浩 +11 位作者 王飞雨 刘彦斌 刘凯 刘珏巧 张锋 王永杰 李敏敏 赛清云 肖伟 田永华 刘哲 连总强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目的】探究盐度胁迫对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幼鱼生理及组织结构的毒性效应,分析其在急性盐度胁迫条件下不同组织生理变化及组织结构变化,以确定其盐度耐受范围。【方法】在急性毒性试验获得半致死浓度(LC_(50))与安全浓度(saf... 【目的】探究盐度胁迫对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幼鱼生理及组织结构的毒性效应,分析其在急性盐度胁迫条件下不同组织生理变化及组织结构变化,以确定其盐度耐受范围。【方法】在急性毒性试验获得半致死浓度(LC_(50))与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 SC)的基础上,设置10‰盐度胁迫组和对照组,分别在0、24、48、72、 96 h时采集样本,通过病理学观察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检测,以分析鳃、肝脏和肾脏对盐度的响应机制。【结果】盐度胁迫兰州鲇幼鱼24、 48、 72、 96 h时的LC_(50)分别为12.71‰、12.11‰、11.49‰和10.88‰,SC为3.46‰。组织病理学显示,盐度胁迫导致鳃小片水肿卷曲、肝细胞空泡化及肾小管坏死,且损伤程度随胁迫时间加重。短期胁迫(24~48 h)下鳃组织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但72 h后SOD、CAT、LDH酶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肝脏酶活性呈波动性响应,24和72 h达峰值后下降。【结论】兰州鲇虽具有一定耐盐潜力,但其养殖水体盐度需控制在3.46‰以下,盐度胁迫通过破坏抗氧化平衡与能量代谢,引发多器官渐进性损伤,最终导致生理功能崩溃。本研究筛选出了兰州鲇适宜养殖的盐度条件,为盐度环境下兰州鲇的选育与驯化、黄河中上游盐碱水域资源利用及抗逆品种选育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鲇 盐度 急性毒性 抗氧化能力 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沙湖轮虫种类与生物量及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红雪 邱小琮 +1 位作者 李力 连总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42-1246,共5页
研究了2008年4月到2009年1月沙湖轮虫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全年共检出轮虫8科16属23种,春季(19种)>夏季(14种)>秋季(10种)、冬季(10种),年平均密度与生物量分别为347ind./L和0.290mg/L,轮虫优势种为角... 研究了2008年4月到2009年1月沙湖轮虫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全年共检出轮虫8科16属23种,春季(19种)>夏季(14种)>秋季(10种)、冬季(10种),年平均密度与生物量分别为347ind./L和0.290mg/L,轮虫优势种为角突臂尾轮虫、曲腿龟甲轮虫、长三肢轮虫、针簇多肢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轮虫平均密度与生物量季节变化趋势为秋季(547 ind./L和0.447 mg/L)>夏季(345 ind./L和0.428 mg/L)、春季(323 ind./L和0.186 mg/L)>冬季(175 ind./L和0.099 mg/L);轮虫生物量水平分布表现为鸟岛>十一队>老渔场>湖心>进水口。全年轮虫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018(1.519~2.720);平均丰富度指数为1.441(1.096~2.523);平均均匀度指数为0.636(0.456~0.857),呈现季度变化,而水平变化不明显。探讨了沙湖轮虫种类组成特点,分析了水体环境因子对轮虫密度的影响,对沙湖水体营养水平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种类组成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沙湖后生浮游动物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红雪 邱小琮 +1 位作者 李力 王远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6251-16253,16307,共4页
[目的]探索沙湖后生浮游动物与主要水质因子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沙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主要水质因子的季节动态,对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与水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检出后生浮游动物34种,其中轮虫23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3种... [目的]探索沙湖后生浮游动物与主要水质因子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沙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主要水质因子的季节动态,对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与水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检出后生浮游动物34种,其中轮虫23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3种;密度为175~924个/L,轮虫占优势;生物量为0.28~1.80mg/L,桡足类和轮虫占优势,趋向小型化。沙湖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大于50,水体营养水平达到富营养化。相关分析表明,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生物量与桡足类密度同叶绿素a、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TLI在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与水体透明度在0.05水平显著负相关。[结论]后生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与水体水质因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浮游动物 密度 生物量 水质 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鲇G-SSR和EST-SSR在鲇形目和鲤形目鱼类中的通用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忠礼 连总强 +4 位作者 吴旭东 俞兆曦 王燕 肖伟 赛清云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0-136,共7页
为研究兰州鲇G-SSR和EST-SSR在鲇形目和鲤形目鱼类中的通用性,以12种不同鱼类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改进的酚-氯仿法结合DNA产物纯化试剂盒法、传统酚-氯仿法、试剂盒法提取其尾鳍基因组DNA,对提取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 为研究兰州鲇G-SSR和EST-SSR在鲇形目和鲤形目鱼类中的通用性,以12种不同鱼类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改进的酚-氯仿法结合DNA产物纯化试剂盒法、传统酚-氯仿法、试剂盒法提取其尾鳍基因组DNA,对提取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表明,改进的酚-氯仿法结合DNA产物纯化试剂盒法提取的鱼类基因组DNA在纯度和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酚-氯仿法、试剂盒法,且电泳条带清晰、整齐、明亮,操作简单,耗时短,便于快速、批量提取。利用兰州鲇14对G-SSR引物和21对EST-SSR引物在12种鱼类中进行跨目通用性分析,结果显示,兰州鲇G-SSR和EST-SSR在鲇形目、鲤形目鱼类的通用率分别为63.10%、32.14%和61.11%、44.44%,表明随着物种间亲缘关系变远,其通用性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DNA 兰州鲇 鲇形目 鲤形目 G-SSR EST-SSR 通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氨氮胁迫对兰州鲇幼鱼酶活、组织结构和基因的影响
9
作者 朱浩 王飞雨 +11 位作者 刘彦斌 刘凯 景梦雷 刘珏巧 张锋 李敏敏 王永杰 赛清云 肖伟 田永华 连总强 王玉涛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4-115,共12页
为探究急性氨氮胁迫对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幼鱼的毒性效应机制,以平均体质量(2.64±0.68)g的兰州鲇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氨氮胁迫实验。通过96h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其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组(0)... 为探究急性氨氮胁迫对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幼鱼的毒性效应机制,以平均体质量(2.64±0.68)g的兰州鲇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氨氮胁迫实验。通过96h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其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组(0)和实验组(14mg/L),进行48h急性氨氮胁迫实验和48h毒后恢复实验,分析鳃、肝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病理损伤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兰州鲇幼鱼在24h、48h、72h、96h时的氨氮LC50分别为18.69、16.61、15.39和14.27mg/L,安全浓度为3.94mg/L;氨氮胁迫下鳃组织Na+/K+-ATP酶活性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抗氧化酶(SOD、CAT、T-AOC)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活性在胁迫12h达峰值,后显著下降;鳃和肝组织病理损伤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加重,表现为鳃小片融合、上皮细胞空泡化、细胞死亡,肝细胞坏死及血窦扩张,恢复48h后损伤不可逆;鳃、肝中HSP90基因表达量在胁迫12h达峰值后下调,IL-1基因表达量则在胁迫48h达峰值,恢复后均未完全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研究表明,急性氨氮胁迫通过破坏抗氧化系统、诱导组织结构不可逆损伤及免疫基因异常表达,显著威胁兰州鲇幼鱼健康。研究为兰州鲇健康养殖的水质管理及环境毒性耐受与应答机制的解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胁迫 组织病理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兰州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赤眼鳟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试验
10
作者 肖伟 杨军 +3 位作者 李永军 张锋 连总强 俞兆曦 《水产养殖》 CAS 2021年第11期49-51,55,共4页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野草鱼、红眼鱼,国内各大水系均有分布[1]。赤眼鳟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等优点[2],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是黄...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野草鱼、红眼鱼,国内各大水系均有分布[1]。赤眼鳟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等优点[2],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是黄河优质土著经济鱼类之一,也是近年来国内技术研究与养殖开发领域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开发 硬骨鱼纲 雅罗鱼亚科 人工繁育 赤眼鳟 苗种培育 营养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多重PCR技术的兰州鲇亲子鉴定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兰兰 邢露梅 +7 位作者 俞兆曦 肖伟 赛清云 刘彦斌 田永华 王燕 刘哲 连总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0-540,共11页
针对目前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种质资源救护保存和良种选育等研究工作中面临的亲子鉴定及系谱管理等问题,研究应用微卫星荧光标记多重PCR与自动测序分型技术,建立了2组四重PCR和2组三重PCR体系,并成功应用于3个家系亲子鉴定中... 针对目前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种质资源救护保存和良种选育等研究工作中面临的亲子鉴定及系谱管理等问题,研究应用微卫星荧光标记多重PCR与自动测序分型技术,建立了2组四重PCR和2组三重PCR体系,并成功应用于3个家系亲子鉴定中。利用Cervus v.3.0软件对110尾兰州鲇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筛选的14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750,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66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24,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已知系谱信息的3个兰州鲇家系的90尾子代和20尾候选亲本进行亲子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双亲基因型未知累积排除概率(CE-1P)、单亲基因型已知累积排除概率(CE-2P)和双亲基因型已知累积排除概率(CE-PP)分别为0.99753092、0.99983971和0.99999964。4组多重PCR累积模拟鉴定率为100%,累积实际鉴定率为83%。采用50尾个体进行双盲验证,利用MEGA7.0对3个家系50尾个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家系94%的个体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关系一致。研究构建的兰州鲇4组微卫星多重PCR亲子鉴定技术为兰州鲇不同种质混养保存、种质选配扩繁、选育系谱管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鲇 微卫星 多重PCR 亲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咸水宁夏沙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燕 刘彦斌 +6 位作者 赵红雪 连总强 肖伟 赛清云 孙斌斌 张天旭 张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87-3300,共14页
为揭示和明确半咸水湖泊湿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宁夏沙湖为例,于2018年4月(春)、7月(夏)、10月(秋)、2019年1月(冬),对沙湖湿地9个采样点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_(3)^(−)-N)、全盐和6种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有... 为揭示和明确半咸水湖泊湿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宁夏沙湖为例,于2018年4月(春)、7月(夏)、10月(秋)、2019年1月(冬),对沙湖湿地9个采样点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_(3)^(−)-N)、全盐和6种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有毒有害重金属(As、Pb、Hg、Cd、Cr、Cu)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密集区(湖心、鸟岛和2号桥)沉积物中OM和营养盐含量高于其他区域.全盐含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OM、TN和TP含量在夏季最高,春季最低;NO_(3)^(−)-N含量在秋季含量最高,冬季最低.宁夏沙湖沉积物中As、Pb、Hg、Cd、Cr、Cu含量分别在8.83—13.55 mg·kg^(−1),16.61—21.71 mg·kg^(−1),0.02—0.08 mg·kg^(−1),0.02—0.46 mg·kg^(−1),51.16—66.54 mg·kg^(−1),14.67—24.42 mg·kg^(−1)之间,其中Pb和Cd含量均超过背景值.6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地累积指数(Igeo)均小于0,表明宁夏沙湖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其中Cr、As和Pb单因子污染指数和Igeo指数较大,空间分布为假日酒店、湖心相对较高,需在今后监测工作中重点关注.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为中等污染,仅Hg和Cd出现强和中等的生态危害程度,表明宁夏沙湖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主要由Hg和Cd造成,生态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假日酒店、湖心等区域.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揭示Pb、Cd、Cr、Cu、OM、TN、TP具有相似的污染来源,主要来源是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本研究将为半咸水湖泊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提供数据支撑,也将为水环境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沙湖 沉积物 营养盐 重金属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鼻吻鮈胚胎发育特征和初孵仔鱼形态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瑞兰 刘彦斌 +10 位作者 赵红雪 刘凯 杨立强 肖伟 赛清云 田永华 赖章龙 阮超岭 柳婷 刘哲 连总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8,共10页
【目的】为建立大鼻吻鮈(Rhinogobio nasutus)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并为其生产性育苗工艺和种质资源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生的大鼻吻鮈经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记录并分析其胚胎及仔鱼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大鼻吻... 【目的】为建立大鼻吻鮈(Rhinogobio nasutus)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并为其生产性育苗工艺和种质资源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生的大鼻吻鮈经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记录并分析其胚胎及仔鱼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大鼻吻鮈成熟卵呈圆球形,浅绿色,为漂流性卵,卵径(0.60±0.08)mm,受精卵吸水充分膨胀后卵径(0.76±0.08)mm。在水温(23.2±1.0)℃,pH 8.71~8.86条件下,受精卵3.67 h发育至囊胚期,5.95 h发育至原肠期,9.55 h胚体形成,13.38 h器官开始形成,19.98 h出现肌肉效应情况,24.05 h心跳出现,40.43 h完成出膜,至仔鱼期。大鼻吻鮈初孵仔鱼全长3.00~4.00 mm,心跳101~132次/min;在水温26℃条件下,仔鱼2 d全部吸收完卵黄,部分泄殖孔已开,3 d全部开口摄食。【结论】利用人工催产的方法记录、分析和描述了大鼻吻鮈的胚胎发育过程,并且成功获得了大鼻吻鮈初孵仔鱼,其胚胎发育过程经历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及孵化出膜7个阶段,每个发育阶段又有若干个发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鼻吻鮈 胚胎发育 仔鱼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X1和ND1基因顺序的黄河上游大鼻吻鮈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立强 刘彦斌 +8 位作者 苟金明 王吉祥 刘凯 肖伟 王永杰 杨瑞兰 柳婷 刘哲 连总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6,共9页
为探究黄河上游大鼻吻鮈(Rhinogobio nasutus)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现状,本研究以永宁、平罗、磴口3个不同地理群体145尾大鼻吻鮈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DNA COX1和ND1基因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COX1和ND1基因序列长... 为探究黄河上游大鼻吻鮈(Rhinogobio nasutus)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现状,本研究以永宁、平罗、磴口3个不同地理群体145尾大鼻吻鮈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DNA COX1和ND1基因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COX1和ND1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1 466 bp、975 bp, A+T含量(57.25%,56.81%)均高于G+C(42.75%,43.19%)含量,具有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向性;3个群体145尾样本中分别界定了11个和9个单倍型,均存在共享单倍型现象。在COX1和ND1基因序列中3个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核苷酸多样性(π)及平均核苷酸差异(K)分别为0.745 3、0.001 3、1.841和0.364、0.000 48、0.472,3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呈现出磴口群体最高、平罗群体次之、永宁群体最小的特征。基于COX1和ND1的遗传变异分析(AMOVA),表明3个群体中遗传变异均主要来自群体内,且COX1基因序列中磴口群体与永宁群体之间存在显著性明显的遗传分化。基于线粒体COX1和ND1基因单倍型序列,采用邻近法(Neighbor Joining, NJ)构建系统进化树与单倍型网络结过具有一致性,表明3个群体之间无明显的谱系分化,结构比较单一,未发现形成单独分支的群体。中性检验结果显示,大鼻吻鮈进化历程符合中性进化假设,且可能存在群体扩张。因此,为了有效地保护大鼻吻鮈野生资源,建议将大鼻吻鮈从整体上进行就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鼻吻鮈(Rhinogobio nasutus) 黄河 COX1 ND1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珠富集法筛选兰州鲇微卫星分子标记 被引量:10
15
作者 魏大为 连总强 +3 位作者 吴旭东 王发新 肖伟 张利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1-796,共6页
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又名黄河鲶,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鲇科(Siluridea)、鲇属(Silurus),是我国黄河中上游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俗有“黄河鲶鱼活人参”之称... 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又名黄河鲶,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鲇科(Siluridea)、鲇属(Silurus),是我国黄河中上游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俗有“黄河鲶鱼活人参”之称[1]。但由于过度捕捞、水利工程等因素,兰州鲇野生种群数量日益减少,已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鲇 微卫星标记 磁珠富集 筛选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对兰州鲇组织中代谢酶活性及RNA和蛋白质含量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旭东 连总强 侯玉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3-1078,共6页
采用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安全浓度(1.288 mg/L)条件下亚砷酸钠(NaAsO2)对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脑、鳃、肝脏、肌肉4种组织中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毒21d时,... 采用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安全浓度(1.288 mg/L)条件下亚砷酸钠(NaAsO2)对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脑、鳃、肝脏、肌肉4种组织中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毒21d时,As(Ⅲ)可显著降低4种组织中G-6-PDH和LDH活性、RNA和蛋白质含量(P≤0.05)。撤毒后21d,除脑和肝组织中蛋白质含量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肝脏中G-6-PDH活性超过了对照组水平(P≤0.05)外,其余各组织中G-6-PDH和LDH活性、RNA和蛋白质含量均可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以上结果表明,As(Ⅲ)对兰州鲇组织中代谢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致组织细胞RNA损伤和可溶性蛋白质减少,但这种影响是可逆的,撤毒后一定时间内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AsO2 兰州鲇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 RNA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胡鲇科和鲇科ESTs序列初步筛选兰州鲇EST-SSR分子标记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大为 连总强 +4 位作者 吴旭东 王发新 李力 俞兆曦 杨忠礼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3,共5页
利用SSRHunter软件对现已公布的鲇形目(Siluriformes)中胡鲇科(Clariidae)和鲇科(Siluridea)共2002条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序列筛选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微卫星标记,并分析其序列丰度和分布特征。结果共发现20... 利用SSRHunter软件对现已公布的鲇形目(Siluriformes)中胡鲇科(Clariidae)和鲇科(Siluridea)共2002条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序列筛选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微卫星标记,并分析其序列丰度和分布特征。结果共发现209个微卫星序列,占整个ESTs数据库的10.44%;其中三碱基重复序列数量最多,占ESTs数据库中发现微卫星序列总数的35.62%;二、四、五、六碱基重复序列分别占微卫星序列总数的28.31%、25.57%、7.76%、2.74%。根据侧翼序列,设计125对引物,随机选取58对进行扩增鉴定及多态性筛选。结果显示29对引物能稳定扩增,16对引物具有多态性,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2-7个(平均3.75),观测杂合度(Ho)0.133 2-0.732 2(平均0.405 1),期望杂合度(He)0.198 2-0.848 3(平均0.560 2),多态信息含量(PIC)0.124 1-0.794 5(平均0.506 5)。研究表明,借用已有鲇形目鱼类ESTs数据库筛选到的兰州鲇微卫星标记质量较好,可为兰州鲇种质资源保护、微卫星连锁图谱构建、经济性状的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 微卫星标记 表达序列标签(EST)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鲇(CAG)_n、(GATA)_n微卫星文库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大为 连总强 +4 位作者 吴旭东 张利平 肖伟 赛清云 王发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0,共6页
应用磁珠富集法构建兰州鲇( Silurus lanzhouensis) CAG重复和GATA重复的微卫星文库,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兰州鲇基因组DNA经MseI酶切,选取200~800 bp的片段与生物素标记的探针(CAG)8和(GATA)6杂交,捕获到含有微卫星序列的目的... 应用磁珠富集法构建兰州鲇( Silurus lanzhouensis) CAG重复和GATA重复的微卫星文库,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兰州鲇基因组DNA经MseI酶切,选取200~800 bp的片段与生物素标记的探针(CAG)8和(GATA)6杂交,捕获到含有微卫星序列的目的DNA片段连接到pMD19-T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菌株中构建微卫星富集文库,经PCR检测筛选出阳性克隆进行测序。从126个阳性克隆中随机选取96个进行测序,获得59个微卫星序列( GenBank登录号: KJ545973~KJ545998, KJ598088~KJ598120)。其中完美型31个(52.54%)、非完美型20个(33.9%)、混合型为8个(13.56%)。根据侧翼序列,成功设计48对引物,选取25对微卫星引物在10个个体进行扩增与多态性筛选,共获得10对多态性引物。结果表明,经优化的磁珠富集法能够高效地获得兰州鲇微卫星标记,这些标记将为兰州鲇种质资源保护、微卫星连锁图谱构建、经济性状的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 磁珠富集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饵料对鲎虫生长·寿命·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红雪 邱小琮 吴旭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064-15066,共3页
[目的]探索不同饵料对鲎虫生长、寿命、生殖的影响。[方法]用7类饵料投喂鲎虫幼体进行饲养试验,研究鲎虫背甲长、相对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寿命、产卵量。[结果]不同饵料饲养条件下,雌性个体背甲长为6.1~9.8mm、相对增长率为113.9%~30... [目的]探索不同饵料对鲎虫生长、寿命、生殖的影响。[方法]用7类饵料投喂鲎虫幼体进行饲养试验,研究鲎虫背甲长、相对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寿命、产卵量。[结果]不同饵料饲养条件下,雌性个体背甲长为6.1~9.8mm、相对增长率为113.9%~302.9%、特定生长率为0.043%/d~0.067%/d、寿命为15.5~33.8d、产卵量为51.7~457.5;雄性个体背甲长为5.3~8.9mm、相对增长率为141.6%~267.5%、特定生长率为0.038%/d~0.055%/d、寿命为18.8~34.7d。3种饵料混合组背甲长、相对增长率、寿命、产卵量最高,其次为2种饵料混合组、单一饵料组。[结论]投喂不同饵料对鲎虫幼体的生长、寿命、产卵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鲎虫 饵料 生长 寿命 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兰州鲇仔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红雪 吴旭东 +2 位作者 李力 王远吉 连总强 《农业科学研究》 2010年第4期19-23,共5页
用初次摄食率测定法测定饥饿胁迫下兰州鲇(Silurus lanzhou)仔鱼耐饥饿能力,研究了饥饿对仔鱼生长、摄食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22.5±1.2)℃条件下,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23.33%,6日龄初次摄食率达到100%.正常摄食时... 用初次摄食率测定法测定饥饿胁迫下兰州鲇(Silurus lanzhou)仔鱼耐饥饿能力,研究了饥饿对仔鱼生长、摄食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22.5±1.2)℃条件下,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23.33%,6日龄初次摄食率达到100%.正常摄食时,混合营养期持续2 d,完全饥饿状态下,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5日龄达到最高摄食强度.9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进入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PNR有效积温为202.5 d.℃.饥饿仔鱼在PNR前2 d时其累计死亡率超过50%,抵达PNR后1 d全部死亡.饥饿对仔鱼发育起延迟作用,混合营养期延迟投喂,仔鱼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投喂仔鱼.投喂组仔鱼生长指标呈不等速增长,实验结束时(11d)进入稚鱼期,饥饿仔鱼形态发育停滞,生长指标出现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鲇 仔鱼 饥饿 生长 不可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