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霉素高产菌株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春玲 牛莎莎 +2 位作者 牛春 石彦鹏 张萍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选育出红霉素(Erythromycin)发酵生产的优良菌株并建立其高效发酵条件,以产红霉素的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SE-2207菌株作为原始菌株,利用EMS(甲基磺酸乙酯)、UV(紫外诱变)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诱变的方... 为选育出红霉素(Erythromycin)发酵生产的优良菌株并建立其高效发酵条件,以产红霉素的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SE-2207菌株作为原始菌株,利用EMS(甲基磺酸乙酯)、UV(紫外诱变)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诱变的方法开展优良菌种选育,比较了三种方法的诱变效果,选育出1株遗传稳定、且对红霉素碱耐受性强的菌株SEM-7,其红霉素发酵效价达到8368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5.5%。而且,SEM-7菌株细胞酰基辅酶A合成酶活力显著高于原始菌株。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正丙醇、豆油的浓度进行优化筛选,使SEM-7菌株500L中试发酵效价达到9155mg/L。研究结果对提升红霉素工业化发酵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高产菌株 诱变 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替米考星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沈向荣 苏亚楠 +7 位作者 刘彩 杨迪 张晓辉 宗欣茹 王文超 张淼 张栩 鲍恩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124,共5页
为了探讨磷酸替米考星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特征,本试验给受试猪口服以及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利用HPLC方法分析不同时间点受试猪血浆中替米考星的药物浓度。试验结果显示,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 为了探讨磷酸替米考星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特征,本试验给受试猪口服以及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利用HPLC方法分析不同时间点受试猪血浆中替米考星的药物浓度。试验结果显示,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经静脉注射和口服后,药物在猪体内吸收、分布很快,消除较慢,消除半衰期远远大于分布半衰期,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这种药代动力学特征与替米考星在猪体内经静脉注射和口服后相似,并且磷酸替米考星与替米考星一样,其在猪体内组织穿透力强,组织分布广泛。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9.6 mg·kg-1)口服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5.249 8±1.177 8)μg·h·mL-1,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5.0 mg·kg-1)静脉注射后的AUC为(3.065 6±1.3426)μg·h·mL-1,磷酸替米考星绝对生物利用度(F)为89.19%,说明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替米考星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替米考星在肉鸡组织内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迪 张春兰 +5 位作者 刘彩 沈向荣 张晓辉 宗欣茹 王文超 鲍恩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利用改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代谢物替米考星在肉鸡组织中的残留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二丁胺磷酸盐缓冲液-水的体积比为10∶5∶5∶80。该方法对替米考星的平均回收率为77.... 利用改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代谢物替米考星在肉鸡组织中的残留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二丁胺磷酸盐缓冲液-水的体积比为10∶5∶5∶80。该方法对替米考星的平均回收率为77.02%~115.04%。肌肉、肝脏和肾脏中替米考星的检测限分别是0.010、0.025和0.025μg.g-1,定量限分别是0.020、0.050和0.050μg.g-1。以16 mg.kg-1剂量连续口服给药7 d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在停药后4 h到停药后1 d,替米考星在肉鸡体内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中的残留即出现显著下降;其中,在肝脏中的残留最高,其次是肾脏,而肌肉组织内的残留较低。经休药期计算可知,替米考星在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的休药期分别为9.6、12.8和13.96 d,按双单侧95%置信区间计算替米考星在肉鸡的休药期应该为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替米考星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中磷酸替米考星的含量 被引量:4
4
作者 冷晓红 李小萍 张彤 《中国兽药杂志》 2014年第7期34-36,共3页
建立了 HP LC 法测定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中磷酸替米考星的含量。色谱条件:WondaSil C18-WR色谱柱(4.6 mm&#215;250 mm,5μm);以水-乙腈-磷酸二丁胺缓冲液-四氢呋喃(805∶115∶25∶55)为流动相;流速每分钟1.0 mL;检测波长2... 建立了 HP LC 法测定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中磷酸替米考星的含量。色谱条件:WondaSil C18-WR色谱柱(4.6 mm&#215;250 mm,5μm);以水-乙腈-磷酸二丁胺缓冲液-四氢呋喃(805∶115∶25∶55)为流动相;流速每分钟1.0 mL;检测波长280 nm。替米考星在0.0516~1.03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8.5%,RSD为2.0%。研究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可用于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乐菌素高产菌株选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黄蔚 徐春燕 +2 位作者 牛春 张萍 苏建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4-39,共6页
泰乐菌素是一类十六元大环内酯类禽畜专用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及对动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而被国内外养殖业广泛使用。泰乐菌素高产菌种选育是泰乐菌素发酵技术研究的重点。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等传统育种方法虽然发展成熟、操作简单,但诱变... 泰乐菌素是一类十六元大环内酯类禽畜专用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及对动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而被国内外养殖业广泛使用。泰乐菌素高产菌种选育是泰乐菌素发酵技术研究的重点。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等传统育种方法虽然发展成熟、操作简单,但诱变效率低下,且后续筛选过程繁琐。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定向改造泰乐菌素产生菌的生产能力成为高产菌种选育的一种最有效手段。以分子育种为重点,结合各种菌种选育方法,对近年来泰乐菌素高产菌株选育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乐菌素 生物合成 链霉菌 抗生素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拷贝tylD、tylF和tylJ弗氏链霉菌工程菌株构建及其发酵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马次郎 陈奕公 +3 位作者 刘晓明 王文超 朱慧 苏建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915-919,共5页
以弗氏链霉菌工业生产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泰乐星生物合成及组分转化关键基因tylD、tylF和tylJ,构建双拷贝tylD、tylF、tylJ弗氏链霉菌工程菌株。通过摇瓶发酵验证了工程菌株泰乐菌素发酵效价,并对筛选的一株工程菌利用荧光定量PC... 以弗氏链霉菌工业生产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泰乐星生物合成及组分转化关键基因tylD、tylF和tylJ,构建双拷贝tylD、tylF、tylJ弗氏链霉菌工程菌株。通过摇瓶发酵验证了工程菌株泰乐菌素发酵效价,并对筛选的一株工程菌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tylD、tylF和tylJ基因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双拷贝tylD、tylF、tylJ弗氏链霉菌工程菌株泰乐菌素摇瓶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最高提高了28.1%,该菌株tylD、tylF、tylJ表达水平高于出发菌株,并且在进入稳定期后期表达量达到最大值。构建双拷贝tylD、tylF、tylJ弗氏链霉菌工程菌株可解除泰乐菌素合成限速环节,大幅度的提高泰乐菌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链霉菌 tylD基因 tylF基因 tylJ基因 泰乐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土霉素高产菌株S189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3期25-27,共3页
[目的]提高龟裂链霉菌S189土霉素发酵效率,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PB试验,对培养基中影响发酵效率的各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显著因素,进一步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其较优浓度,最后利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结合响应面分析方法... [目的]提高龟裂链霉菌S189土霉素发酵效率,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PB试验,对培养基中影响发酵效率的各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显著因素,进一步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其较优浓度,最后利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结合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3个因子的最佳浓度。[结果]PB试验结果表明,黄豆饼粉、玉米浆和碳酸钙对发酵效率有较大影响。响应面试验优化后这3个因素的最佳含量为:黄豆饼粉41.0 g/L,玉米浆16.4 g/L,碳酸钙12.8 g/L。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摇瓶发酵,发酵单位可达29.8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24.3%。[结论]响应面方法可用于土霉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该研究有利于提高土霉素发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响应面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结合紫外诱变筛选红霉素高产菌株 被引量:13
8
作者 沈小静 张萍 石彦鹏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3,共5页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射流诱变(ARTP)和紫外照射对红霉素产生菌进行复合诱变,得到4株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4株菌的平均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5.2%;其中一株(12#菌株)经发酵摇瓶验证,红霉素发酵单位可达10029单位/mL,比出发菌株提高...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射流诱变(ARTP)和紫外照射对红霉素产生菌进行复合诱变,得到4株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4株菌的平均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5.2%;其中一株(12#菌株)经发酵摇瓶验证,红霉素发酵单位可达10029单位/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6%,且遗传稳定性良好。实验证明ARTP-UV复合诱变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紫外 复合诱变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酒石酸泰乐菌素有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包洁华 张金霞 +1 位作者 郭强功 张萍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39,共5页
依据欧洲药典讨论稿中酒石酸泰乐菌素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在280 nm波长处,以pH 5.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乙腈-水(10∶27.5∶62.5,V/V)为A流动相,以pH 5.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水-乙腈(10∶40∶50,V/V)为B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并对专属性、准确... 依据欧洲药典讨论稿中酒石酸泰乐菌素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在280 nm波长处,以pH 5.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乙腈-水(10∶27.5∶62.5,V/V)为A流动相,以pH 5.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水-乙腈(10∶40∶50,V/V)为B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并对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和定量限、线性和范围、耐用性、及溶液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杂质A、N、O、R、S峰峰面积与其对应浓度呈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各项考察指标均符合要求。结果证明该分析方法能科学、合理的分析、控制酒石酸泰乐菌素有关物质,可以持续、准确地反映酒石酸泰乐菌素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酒石酸泰乐菌素 梯度洗脱 有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烯二酮高产菌的复合诱变选育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会萍 牛春 +1 位作者 王燕 张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38-41,共4页
以一株雄烯二酮产生菌RADy17-22为出发菌株,先用常温室压等离子(ARTP)处理90s,再用紫外(UV)照射50s,其致死率为98.6%,正突变率为62.3%。最终选育出3株雄烯二酮高产突变株RAD17-35、RAD17-56和RAD17-79,其产雄烯二酮的能力分别较出发菌... 以一株雄烯二酮产生菌RADy17-22为出发菌株,先用常温室压等离子(ARTP)处理90s,再用紫外(UV)照射50s,其致死率为98.6%,正突变率为62.3%。最终选育出3株雄烯二酮高产突变株RAD17-35、RAD17-56和RAD17-79,其产雄烯二酮的能力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5.3%、60.9%和67.2%,经斜面接种连续传代5次,遗传性状稳定。ARTP和UV复合诱变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诱变 雄烯二酮 ARTP 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球红细菌辅酶Q10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亚莲 李春玲 +1 位作者 牛春 张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辅酶Q10发酵生产水平。方法对类球红细菌RQ17-296进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等离子与对氨基苯甲酸和叠氮化钠复合处理。结果和结论经大量筛选,得到了辅酶Q10高产突变株RQ18-211,其遗传性状稳定,发酵效价达2561μg/mL,比... 目的进一步提高辅酶Q10发酵生产水平。方法对类球红细菌RQ17-296进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等离子与对氨基苯甲酸和叠氮化钠复合处理。结果和结论经大量筛选,得到了辅酶Q10高产突变株RQ18-211,其遗传性状稳定,发酵效价达2561μg/mL,比出发菌株RQ17-296(2000μg/mL)提高了28%。在5L发酵罐中,通过控制通气量、搅拌转速和物料的流加方式后,辅酶Q10的产量明显提高,达到3250μg/mL,将原始工艺的产量提高了2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球红细菌 辅酶Q10 菌种选育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素与紫外诱变联合作用维生素B_(12)菌种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勇 牛春 +1 位作者 沈晓鸿 张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39-642,共4页
通过确定有效的链霉素剂量和紫外诱变时间,对产维生素B_(12)的脱氮假单胞杆菌进行推理选育。首先从剂量上对脱单假单胞杆菌的作用进行确定,然后从紫外诱变效果上对脱单假单胞杆菌的作用进行优化,最后通过链霉素与紫外诱变联合作用筛选... 通过确定有效的链霉素剂量和紫外诱变时间,对产维生素B_(12)的脱氮假单胞杆菌进行推理选育。首先从剂量上对脱单假单胞杆菌的作用进行确定,然后从紫外诱变效果上对脱单假单胞杆菌的作用进行优化,最后通过链霉素与紫外诱变联合作用筛选出高产菌株2016-384,其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16.0%。对菌株2016-384进行发酵工艺考察,其生产水平提高了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假单胞杆菌 链霉素 紫外诱变 高产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因组重排技术提高泰乐菌素产量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亚莲 李春玲 +2 位作者 党红娟 高宏伟 张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2-909,共8页
目的采用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泰乐菌素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经典诱变育种中获得的增产突变株中选取4株作为基因组重排的出发亲本,对它们进行了3轮基因组重排育种,筛选得到了高产重排菌株,其中1株重排菌株TLA16-336的泰乐菌素产量15.62g/L,... 目的采用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泰乐菌素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经典诱变育种中获得的增产突变株中选取4株作为基因组重排的出发亲本,对它们进行了3轮基因组重排育种,筛选得到了高产重排菌株,其中1株重排菌株TLA16-336的泰乐菌素产量15.62g/L,比产量最高的亲本菌株TLA15-521(12.53g/L)提高了24.7%,比原始出发菌株TL12-142(11.75g/L)提高了32.9%。结果高产重排菌株在5L发酵罐上进行发酵试验,其泰乐菌素产量为16.03g/L,比原始出发菌株产量13.30g/L提高了20.5%。结论对于泰乐菌素发酵效价的提高,基因组重排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乐菌素 基因组重排 原生质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肯链霉菌高产菌株选育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文福 张萍 +1 位作者 牛春 毕国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47-651,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林可霉素生产发酵水平,本文以林肯链霉菌LK15-35为出发菌株,采用氯化锂(Li Cl)、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和紫外线(UV)三重复合诱变,首先用Li Cl预处理4h,然后用ARTP照射60s,再用UV照射30s,最终获得高产突变株LK16-77。结果... 为进一步提高林可霉素生产发酵水平,本文以林肯链霉菌LK15-35为出发菌株,采用氯化锂(Li Cl)、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和紫外线(UV)三重复合诱变,首先用Li Cl预处理4h,然后用ARTP照射60s,再用UV照射30s,最终获得高产突变株LK16-77。结果表明,摇瓶发酵单位提高30.0%,经180吨罐生产验证,平均放罐效价提高21.4%。稳定性传代验证证明该突变株高产性能遗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链霉菌 三重复合诱变 高产突变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植物油及黄豆饼粉对那西肽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巧亮 张萍 牛春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29,共5页
有机氮源和碳源质量的波动是引起那西肽发酵单位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选用最有效的有机氮源和碳源生产那西肽并保持稳定的发酵水平,试验以发酵摇瓶平均化学效价为指标,比较及评价了6种不同种类植物油及4种不同加工温度生产的黄豆饼粉... 有机氮源和碳源质量的波动是引起那西肽发酵单位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选用最有效的有机氮源和碳源生产那西肽并保持稳定的发酵水平,试验以发酵摇瓶平均化学效价为指标,比较及评价了6种不同种类植物油及4种不同加工温度生产的黄豆饼粉对那西肽发酵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黄豆饼粉-菜籽油为最佳组合,其摇瓶平均化学效价比对照高出44.11%。即不同种类植物油由于所含脂肪酸种类和比例不同,不同加工温度的黄豆饼粉由于营养物质含量不同,均会很大程度影响那西肽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西肽 植物油 黄豆饼粉 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泰乐菌素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康乐 张萍 +2 位作者 石彦鹏 丁亚莲 高宏伟 《中国兽药杂志》 2014年第1期20-25,共6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弗氏链霉菌发酵产泰乐菌素的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用Plackett-Burman法对11个培养基因素进行筛选,结果发现,三个对泰乐菌素效价影响较大的重要因素分别为鱼粉、黄豆饼粉、油,然后进行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最... 采用响应面法对弗氏链霉菌发酵产泰乐菌素的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用Plackett-Burman法对11个培养基因素进行筛选,结果发现,三个对泰乐菌素效价影响较大的重要因素分别为鱼粉、黄豆饼粉、油,然后进行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Expert V8.0.5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因素的最佳浓度,并验证响应面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鱼粉10.64 g/L、黄豆饼粉14.69 g/L、油58 g/L的最优培养基下,泰乐菌素的产量可达14915 U/mL,实测值与响应面预测值拟合良好,说明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对泰乐菌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是有效的,比优化前提高了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法 优化 泰乐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变方法对TL-15028菌株产泰乐菌素相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春玲 丁亚莲 +2 位作者 谢文静 牛春 张萍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33,共5页
为了选育出泰乐菌素高产菌株,以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TL-15028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利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以及复合诱变的方法对菌株进行诱变处理,比较不同诱变方法的诱变效果,通过诱变筛选出1株遗传稳定性好、且具有泰乐菌... 为了选育出泰乐菌素高产菌株,以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TL-15028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利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以及复合诱变的方法对菌株进行诱变处理,比较不同诱变方法的诱变效果,通过诱变筛选出1株遗传稳定性好、且具有泰乐菌素和豆油抗性的菌株TLEU-1503,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6.5%,达到14124μg/m L,对泰乐菌素高效生产、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乐菌素 高产菌株 复合诱变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合成工艺改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伯龙 冶建军 +1 位作者 张萍 李晓楠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5-50,共6页
使用乙酸酐对截短侧耳素11'-羟基进行保护,水解掉2-羟基乙酸,与2-巯基乙酸酯化,再与2-二乙氨基乙醇氨化,得到泰妙菌素。工艺中以2-二乙氨基乙醇代替2-二乙胺基乙硫醇作为侧链底物合成延胡索酸泰妙菌素,降低了有毒有害反应物对工业合成... 使用乙酸酐对截短侧耳素11'-羟基进行保护,水解掉2-羟基乙酸,与2-巯基乙酸酯化,再与2-二乙氨基乙醇氨化,得到泰妙菌素。工艺中以2-二乙氨基乙醇代替2-二乙胺基乙硫醇作为侧链底物合成延胡索酸泰妙菌素,降低了有毒有害反应物对工业合成路线带来的额外成本。最终质量分数可达到920-960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短侧耳素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 2-二乙胺基乙醇 2-巯基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菌发酵产柚苷酶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桃桃 张萍 +1 位作者 石彦鹏 牛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7期170-173,176,共5页
[目的]筛选出黑曲霉菌发酵产柚苷酶的最优培养基。[方法]以沙氏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察氏琼脂培养基作比较;选出最适黑曲霉菌生长的固体培养基,对固体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固体培养基;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不同碳源种类... [目的]筛选出黑曲霉菌发酵产柚苷酶的最优培养基。[方法]以沙氏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察氏琼脂培养基作比较;选出最适黑曲霉菌生长的固体培养基,对固体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固体培养基;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不同碳源种类、氮源种类和无机盐的筛选和优化,确定黑曲霉生长和发酵的最适培养基,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黑曲霉固态发酵产柚苷酶最优培养基。[结果]黑曲霉固态发酵产柚苷酶最优培养基组成为0.1%磷酸二氢钾,4%鼠李糖,1%葡萄糖,0.2%无水CaCl 2,0.2%七水硫酸镁,0.1%硫酸铵,0.2%柚皮苷,2%豆粉。优化后的培养基(618 U/g)比优化前的基础培养基(401 U/g)的酶活提高了54.1%。[结论]该研究为后续进行菌种遗传改造与分子育种提供了原材料,并为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发酵培养基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拉霉素高产菌株选育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亚莲 李春玲 +1 位作者 牛春 张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384-1388,共5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恩拉霉素发酵生产水平。方法对杀真菌链霉菌RN16-7进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等离子与庆大霉素复合处理。结果经大量筛选,得到了恩拉霉素高产突变株RN16-242,其遗传性状稳定,发酵效价达7423u/mL,比出发菌株RN16-7(4703u/... 目的进一步提高恩拉霉素发酵生产水平。方法对杀真菌链霉菌RN16-7进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等离子与庆大霉素复合处理。结果经大量筛选,得到了恩拉霉素高产突变株RN16-242,其遗传性状稳定,发酵效价达7423u/mL,比出发菌株RN16-7(4703u/mL)提高了57.8%。菌株保存,采用甘油管低温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是甘油管低温保藏法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拉霉素 杀真菌链霉菌 菌种选育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