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防霜剂对宁夏灌区桃花抵御霜冻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兆宇 张晓煜 +1 位作者 南学军 胡宏远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131-135,共5页
为筛选适用于宁夏灌区桃树花期防霜试剂,以5~6年生"秦王"桃树为试材,于大蕾期分别喷施清水(CK)、"天达2116"、"碧护"、"植符",两日后带枝采回水培,并于人工模拟低温霜冻试验箱内进行-4℃低温处... 为筛选适用于宁夏灌区桃树花期防霜试剂,以5~6年生"秦王"桃树为试材,于大蕾期分别喷施清水(CK)、"天达2116"、"碧护"、"植符",两日后带枝采回水培,并于人工模拟低温霜冻试验箱内进行-4℃低温处理,测定相应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喷施防霜剂可以增强-4℃低温逆境处理桃花的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渗透调节能力,从而减轻低温造成的伤害。几种防霜剂的效果依次为"天达2116">"碧护">"植符"。"天达2116"在预防宁夏灌区桃树花期霜冻上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花期 低温胁迫 防霜试剂 生理指标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赤霞珠’葡萄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姜琳琳 王静 +4 位作者 杨洋 尚艳 徐蕊 李红英 张晓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0,211,共8页
【目的】明确干旱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酿酒葡萄生产管理和节水灌溉模式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验对象,在酿酒葡萄新梢生长期、开花期、浆果膨大期和着色期设置5组干旱胁迫,分别... 【目的】明确干旱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酿酒葡萄生产管理和节水灌溉模式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验对象,在酿酒葡萄新梢生长期、开花期、浆果膨大期和着色期设置5组干旱胁迫,分别为T_(1)(40%、40%、30%~35%、30%)、T_(2)(50%、45%、40%、30%~35%)、T_(3)(50%、50%、40%、30%~35%)、T_(4)(50%、50%、40%、35%~40%)、CK(50%、50%、40%、40%~45%)。测定产量和品质指标,基于CRITIC客观赋权法对各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酸碱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各处理值均显著高于CK;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均可以提高果实的糖酸比。2)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果实中总酚、花色苷和单宁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各处理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CK。3)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采用CRITIC客观赋权法评价干旱胁迫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影响,各处理综合品质排名为T_(1)>T_(2)>T_(4)>T_(3)>CK。5)干旱胁迫导致严重减产。T_(1)、T_(2)、T_(3)和T_(4)的产量分别较CK降低55.5%、61.7%、43.8%、39.8%。【结论】干旱胁迫可以提高酿酒葡萄关键品质因子,但果实膨大期-着色期土壤相对湿度低于40%以下会导致严重减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采取适当的节水措施,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赋权法 干旱胁迫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酿酒葡萄园气温梯度差异分析及模拟
3
作者 李阳 张磊 +3 位作者 郭伟 姜琳琳 徐蕊 李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7,共11页
【目的】提高酿酒葡萄晚霜冻预报预测的准确性,为科学调控酿酒葡萄园小气候及防御晚霜冻灾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宁夏贺兰山东麓14个酿酒葡萄园2019—2022年4—5月农田小气候站50 cm和150 cm气温梯度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酿酒... 【目的】提高酿酒葡萄晚霜冻预报预测的准确性,为科学调控酿酒葡萄园小气候及防御晚霜冻灾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宁夏贺兰山东麓14个酿酒葡萄园2019—2022年4—5月农田小气候站50 cm和150 cm气温梯度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酿酒葡萄园春季气温、霜冻发生日数和程度、低温小时数以及典型霜冻日的气温梯度差异,建立了春季植株生长层最低气温的线性拟合模型。【结果】春季酿酒葡萄园气温存在梯度差异,其中150 cm最高气温低于50 cm,梯度差为0.1~0.8℃,150 cm最低气温高于50 cm,梯度差为0.2~1.1℃;基于酿酒葡萄晚霜冻气候指标,利用50 cm最低气温判定的霜冻发生总日数较150 cm总体偏多1~7 d,霜冻程度偏重;在典型霜冻日的夜晚降温阶段,越接近地面气温越低,不同酒庄气温梯度差异不同,其中JSY和MY酒庄的气温梯度差超过3.0℃;霜冻日出现≤0℃的小时数也存在梯度差异,平均差值为19.6 h,其中HD酒庄差值最大,为49 h;基于150 cm日最低气温建立的分产区、分酒庄以及不分产区不分酒庄的植株生长层最低气温线性拟合模型整体效果较好,其中分酒庄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2)大于0.99的酒庄数超过50%,误差算术平均值为0.4℃。【结论】春季酿酒葡萄园最低气温的梯度差异最大,利用50 cm最低气温判定的霜冻日数更多、程度更重、低温小时数更多,更接近实际霜冻发生过程。此外,分酒庄的最低气温线性拟合模型更适合模拟植株生长层最低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酿酒葡萄 晚霜冻 植株生长层 气温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霜期苹果花体温度与果园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关系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蕊 卫建国 +3 位作者 张磊 朱永宁 王静 李红英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究晚霜期苹果花体温度与果园气温变化特征,为给现有的苹果花期霜冻指标及其在其他相关研究中的精准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树体监测仪自动监测晚霜期无霜冻日和霜冻日不同冠层花体温度和果园气温,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对... 【目的】探究晚霜期苹果花体温度与果园气温变化特征,为给现有的苹果花期霜冻指标及其在其他相关研究中的精准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树体监测仪自动监测晚霜期无霜冻日和霜冻日不同冠层花体温度和果园气温,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花体温度和果园气温均呈单峰且同步的变化趋势。无霜冻日和霜冻发生前后距地面1.5和2.0 m处的冠层花体温度相近,距地面1.5和2.0 m处的果园气温相近;霜冻发生时,距地面1.5和2.0 m处的冠层花体温度相近;距地面2.0 m处的果园气温高于距地面1.5 m处的果园气温,温差在1.0℃以内。无霜冻日,花体温度日平均值比果园气温偏高0.67~1.95℃,霜冻日及其前一日偏高2.39~3.55℃,霜冻日后4天偏高1.14~1.60℃。其中,霜冻发生前的降温时段,花体温度比果园气温高1.5~4.53℃,霜冻发生时高2.16~6.37℃,当花体温度降至0℃以下时,其温度比果园气温高2.5~4.8℃,平均高3.49℃,其中74.4%的时间段花体温度比果园气温高3.0~4.0℃。建立晚霜期苹果花体温度与果园气温的关系模型,无霜冻日夜间逐时关系拟合程度最好,霜冻发生期间每10 min花体温度与果园气温的关系拟合程度较好,平均绝对误差为0.59℃;当花体温度低于0℃时,气温越低,花体温度的计算误差则越大。【结论】分析晚霜期富士苹果花体温度与果园气温的关系,结合两者的关系模型可以为苹果花期霜冻灾害防御与灾后评估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花 晚霜期 花体温度 果园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向微气候对‘霞多丽’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乔振羽 张亚红 +4 位作者 张晓煜 张乐 周娟 刘鑫 黄嘉俊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53,共6页
为明确不同坡向微气候对葡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酿酒葡萄‘霞多丽’为材料,对种植地南坡、东坡和北坡的微气候因子进行监测,并测定植株新梢长度和粗度,以及果实大小和糖酸等指标。结果表明,晴天、阴天及生长季(5月1日—9月10日... 为明确不同坡向微气候对葡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酿酒葡萄‘霞多丽’为材料,对种植地南坡、东坡和北坡的微气候因子进行监测,并测定植株新梢长度和粗度,以及果实大小和糖酸等指标。结果表明,晴天、阴天及生长季(5月1日—9月10日)总太阳辐射南坡大于北坡,蒸发蒸腾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变化规律不显著。在新梢摘心前,茎生长量变化趋势为南坡>东坡>北坡;枝条木质化时期南坡的茎粗最大,北坡次之,东坡最细。在果实生长初始果粒纵横径表现为南坡>东坡>北坡,采收期为东坡>南坡>北坡。采收期果实品质表现为南坡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最高,固酸比、糖酸比最大,东坡粒质量最大,北坡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因此,不同坡向对果实品质有不同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酿酒需求调整不同坡向的采收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 坡向 气象因素 生长发育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主栽酿酒葡萄品种土内萌芽预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徐蕊 郭伟 +4 位作者 李娜 尚艳 胡宏远 姜琳琳 张磊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270,共8页
[目的]对贺兰山东麓主栽酿酒葡萄品种土内萌芽与温度关系分析,筛选出适合不同品种酿酒葡萄的萌芽率-土壤温度估算模型,为生产上酿酒葡萄出土作业的适宜时间提供参考,也为深入研究酿酒葡萄需热量打下基础。[方法]以主栽品种赤霞珠和黑比... [目的]对贺兰山东麓主栽酿酒葡萄品种土内萌芽与温度关系分析,筛选出适合不同品种酿酒葡萄的萌芽率-土壤温度估算模型,为生产上酿酒葡萄出土作业的适宜时间提供参考,也为深入研究酿酒葡萄需热量打下基础。[方法]以主栽品种赤霞珠和黑比诺为材料,利用不同埋土厚度改变枝条处土壤温度,于冬芽土内萌发期间分批次出土,统计萌芽率。参考常用的6种需热量模型(生长度小时模型、有效积温模型、最大积温模型、温度最大值累计模型、平均温度累计模型、热量模型)和≥0℃、2℃、4℃、6℃、8℃和10℃有效积温模型计算出土前葡萄枝条处的土壤温度,普查不同品种酿酒葡萄萌芽率和土壤温度的关系,建立关系模型,筛选最优回归曲线。[结果]结果表明赤霞珠和黑比诺萌芽率和土壤温度均显著相关,其中通过热量模型计算的值相关性最差。土壤温度对赤霞珠土内萌芽率的影响曲线规律表现为一元二次或一元三次方程变化趋势,最优回归曲线方程为Y=7.3E-04x2-0.3976x+54.006,R2为0.845,模型效率系数为0.845;土壤温度对黑比诺土内萌芽率的影响曲线规律表现为S曲线,最优回归曲线方程为Y=e((6.08287-7585.781/x)),R2为0.932,模型效率系数为0.77。[结论]3日滑动平均土壤温度≥8℃的平均温度累计值和小时有效温度累计值分别适用于赤霞珠和黑比诺土内萌芽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萌芽 关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