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固原市森林害鼠发生现状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23
1
作者 安永平 李英武 +2 位作者 曹川健 许效仁 宝山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40,36,共3页
论述了固原市森林主要害鼠鼢鼠的发生和防治现状 ,分析了鼢鼠发生的成因 ,即异常气候和森林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人工纯林面积增加、森林生物类型简单和重防治轻预防等原因。提出了以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等营林措施和挖阻隔沟。
关键词 森林鼠害 发生现状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固原市甘肃鼢鼠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6
2
作者 曹川健 许效仁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甘肃鼢鼠对林木的危害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固原市发生面积最大、危害程度最重的自然灾害因子,直接影响当年新造苗木成活率和历年造林苗木的保存率,制约了固原市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文中针对甘肃鼢鼠发生现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甘肃鼢鼠 危害成因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变异分析宁夏六盘山地区甘肃鼢鼠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邹垚 南小宁 +5 位作者 杨静 石建宁 王蕾 柳晔 刘甜 韩崇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4-170,共7页
宁夏六盘山地区是甘肃鼢鼠的典型分布区,本研究旨在探讨宁夏境内六盘山地区甘肃鼢鼠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分化。通过测定甘肃鼢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了六盘山地区6个不同地理种群甘肃鼢鼠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获得了长度为894~... 宁夏六盘山地区是甘肃鼢鼠的典型分布区,本研究旨在探讨宁夏境内六盘山地区甘肃鼢鼠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分化。通过测定甘肃鼢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了六盘山地区6个不同地理种群甘肃鼢鼠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获得了长度为894~897bp的D-loop序列,定义了20种单倍型,共检出72个变异位点,整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高(Hd=0.988±0.016)、核苷酸多样性高(Pi=0.022 94±0.001 47)。6个地理种群之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歧点分布和中性检验均说明宁夏甘肃鼢鼠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基于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MB)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表明,6个地理种群,得到3个稳定的分支。泾源、固原和隆德种群聚为一支,海原和西吉种群聚为一支,彭阳种群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结果表明,宁夏六盘山地区甘肃鼢鼠各地理种群间因地理隔离及气候、地形的差异产生了较明显的分化,呈现出了较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宁夏 线粒体控制区 种群分化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营造林质量参与式管理研究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郎杏茹 李鸿军 洪家宜 《宁夏农林科技》 2007年第5期8-11,共4页
研究认为: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苗木质量仍然是影响造林质量的首要因子,主要问题是群众对种苗质量缺乏信任。造林投入水平是影响质量的关键,群众获得平均收益造林才能持续;造林的科学设计,特别是合理确定造林树种和地点,是决定质量高低... 研究认为: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苗木质量仍然是影响造林质量的首要因子,主要问题是群众对种苗质量缺乏信任。造林投入水平是影响质量的关键,群众获得平均收益造林才能持续;造林的科学设计,特别是合理确定造林树种和地点,是决定质量高低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林质量 参与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主要灌木林虫灾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翻伶 俞琳锋 +1 位作者 宋东冰 李旭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9期93-94,共2页
对宁夏主要灌木林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灌木林自身特点提出了主要害虫的综合控制策略,以期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宁夏 灌木林 害虫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天牛种类及害情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荣光 孙普 《宁夏农林科技》 1991年第3期20-21,38,共3页
天牛是我区林木害虫的一大重要类群,以其幼虫钻蛀树干、侧枝及根部,严重降低木材的工艺价值,破坏树木的正常生理功能,衰弱树势,造成枯枝断梢或整株枯死.
关键词 天牛 种类 害情 宁夏 防治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沟眶象 臭椿沟眶象综合防控技术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吴韶寰 王建国 +3 位作者 郎杏茹 孙普 邢丽荣 何泽玉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6期50-51,54,共3页
目前沟眶象与臭椿沟眶象已逐渐上升为宁夏的主要优势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威胁制约着以臭椿林木为主的农田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为了有效预防地和控制沟眶象、臭椿沟眶象在宁夏的扩散蔓延,从源头上遏制其严重危害的局面... 目前沟眶象与臭椿沟眶象已逐渐上升为宁夏的主要优势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威胁制约着以臭椿林木为主的农田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为了有效预防地和控制沟眶象、臭椿沟眶象在宁夏的扩散蔓延,从源头上遏制其严重危害的局面,本文在以往工作研究的基础上,对沟眶象及臭椿沟眶象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地区 沟眶象 臭椿沟眶象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沟眶象、臭椿沟眶象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韶寰 王建国 +3 位作者 郎杏茹 孙普 邢丽荣 何泽玉 《现代园艺》 2012年第24期9-10,共2页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Oliyier)和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均属鞘翅目,象虫科,属蛀干害虫,二者常混合发生,其食性专一,主要危害臭椿及其变种千头椿,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1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Oliyier)和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均属鞘翅目,象虫科,属蛀干害虫,二者常混合发生,其食性专一,主要危害臭椿及其变种千头椿,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1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发生。近年来,随着宁夏城镇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苗木外调品种、数量急剧增加,来源渠道广泛。1998年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以下简称沟眶象)随苗木的外调内引传入宁夏,截止2008年沟眶象的危害面积已达0.5万hm2。为了解该虫在宁夏的消长趋势,并适时采取措施控制其为害,特进行本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眶象 臭椿沟 眶象生物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木蠹蛾生殖行为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 被引量:29
9
作者 杨美红 张金桐 +5 位作者 刘金龙 荆小院 骆有庆 宗世祥 曹川健 李月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73-1280,共8页
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Walker)成虫的羽化、交尾、产卵行为,触角电位反应测定处女雌蛾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旨在为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鉴定和合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榆木蠹蛾羽化行为全天可见,主要集中... 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Walker)成虫的羽化、交尾、产卵行为,触角电位反应测定处女雌蛾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旨在为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鉴定和合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榆木蠹蛾羽化行为全天可见,主要集中在15:00-19:00。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21:30-0:30进行婚飞和交尾,交尾高峰出现在晚23:00左右,光期未见交尾。随着日龄的增加,召唤时间前移并且延长,2~3日龄处女雌蛾召唤时间早于1日龄雌蛾,交尾时间较短;雌蛾在羽化1d后达到性成熟,2日龄雌蛾交尾百分率最高,达41.8%。雌蛾将产卵器伸出寻找缝隙处产卵,分多处产卵,雌虫最高产卵量达720粒,最低产卵量为105粒,卵期为12~22d不等,孵化率为72%~88%。羽化当晚的雌蛾体内性信息素含量较低,第2天最高,以后逐日下降;2日龄榆木蠹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产生量从晚17:00起逐渐增加,21:30-22:00时最高,22:00后逐渐减小。雄蛾触角电位反应在22:30最强。21:30-23:00是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高峰期。榆木蠹蛾的羽化、交尾存在一定的时辰节律,通过处女雌蛾的野外诱集试验证实了性信息素释放与交配行为在时辰节律上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木蠹蛾 生殖行为 羽化 交尾 性信息素 时辰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杨不同混交模式对天牛危害和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涛 温俊宝 +4 位作者 许志春 骆有庆 宗世祥 曹川健 宝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4-508,共5页
为验证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杨树天牛灾害的效果,在宁夏新华桥种苗场的试验林内,选取受光肩星天牛危害的3种配置模式的林分为样地,通过对新疆杨标准木做树干解析。比较3种配置模式中新疆杨的单株总生长量,结果除胸径外,树高和材积的总生... 为验证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杨树天牛灾害的效果,在宁夏新华桥种苗场的试验林内,选取受光肩星天牛危害的3种配置模式的林分为样地,通过对新疆杨标准木做树干解析。比较3种配置模式中新疆杨的单株总生长量,结果除胸径外,树高和材积的总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大小顺序为新疆杨和复叶槭混交林>新疆杨和合作杨混交林>新疆杨纯林,即混交林中天牛对新疆杨危害不同程度地小于新疆杨纯林。比较3种模式林分在单位面积上的总材积生长量,结果为新疆杨和复叶槭混交林>新疆杨纯林>新疆杨和合作杨的混交林。同时考虑目标树种的单株材积生长量和该配置模式单位面积上的总材积生长量,新疆杨和复叶槭混交林是3种模式中最理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配置模式 新疆杨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光肩星天牛灾害控灾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温俊宝 吴斌 +3 位作者 骆有庆 许志春 曹川健 田桂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3-127,共5页
为了明确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天牛灾害措施的可行性,首次提出了控灾阈值的概念.在宁夏引黄灌区选择对不同诱饵树配置、不同树龄的样地35块进行调查,并对15株平均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建立虫口模型及其材积损失模型,结合综合效益评价结果... 为了明确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天牛灾害措施的可行性,首次提出了控灾阈值的概念.在宁夏引黄灌区选择对不同诱饵树配置、不同树龄的样地35块进行调查,并对15株平均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建立虫口模型及其材积损失模型,结合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并根据目前市场木材收购标准,确定了光肩星天牛控灾阈值模型.结果表明:诱饵树比例应控制在[7.093%,25%]的区间内,同时可以根据对不同树种的不同要求计算出适宜的控灾阈值,体现了控灾阈值的动态性、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树种配置 光肩星天牛 灾害 控灾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14
12
作者 曹川健 苓建强 +2 位作者 骆有庆 雷银山 宗世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5-78,86,共5页
[目的]研究柠条锦鸡儿上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柠条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caragana Xie&Wang)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揭示其幼虫的行为、习性、活动规律以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方法]应用分布型指数法和回归模型法,... [目的]研究柠条锦鸡儿上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柠条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caragana Xie&Wang)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揭示其幼虫的行为、习性、活动规律以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方法]应用分布型指数法和回归模型法,对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Iwao m*-m关系的序贯抽样决策模型确定了幼虫的序贯抽样模型公式及最大理论抽样公式,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表,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在幼虫为1、2、3头/株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536和134、281和70、197和49。[结论]所建立的理论抽样公式可在天牛幼虫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中推广应用,对生产防治指标的制定及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绿虎天牛 幼虫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蒿不同演替阶段钻蛀性害虫幼虫与天敌在空间格局上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阎伟 宗世祥 +3 位作者 王荣 王建伟 曹川建 骆有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9-183,共5页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钻蛀性害虫包括沙蒿圆吉丁虫(Sphenoptera sp.)(鞘翅目:吉丁虫科)、沙蒿大粒象(Adosopius sp.)(鞘翅目:象甲科)、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e)(鳞翅目:木蠹蛾科)和一种卷蛾科(Tortrici...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钻蛀性害虫包括沙蒿圆吉丁虫(Sphenoptera sp.)(鞘翅目:吉丁虫科)、沙蒿大粒象(Adosopius sp.)(鞘翅目:象甲科)、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e)(鳞翅目:木蠹蛾科)和一种卷蛾科(Tortricidae)蛀茎害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阎伟等,2009a;2009b),且有大面积暴发的趋势。它们主要以幼虫危害油蒿根和茎基部,在根茎内钻蛀隧道,破坏木质部而导致油蒿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 钻蛀性害虫 蒲螨 斑翅山鹑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步回归模型在油蒿钻蛀性害虫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阎伟 宗世祥 +3 位作者 骆有庆 曹川健 李占文 郭琪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0-144,共5页
以宁夏灵武市和盐池县不同演替阶段的61块受钻蛀性害虫危害的油蒿林为试验地,应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组建了以沙蒿圆吉丁虫的虫口密度、结皮类型、沙蒿木蠹蛾的虫口密度和油蒿树龄为参数的油蒿钻蛀性害虫混合种群有虫株率的预测模... 以宁夏灵武市和盐池县不同演替阶段的61块受钻蛀性害虫危害的油蒿林为试验地,应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组建了以沙蒿圆吉丁虫的虫口密度、结皮类型、沙蒿木蠹蛾的虫口密度和油蒿树龄为参数的油蒿钻蛀性害虫混合种群有虫株率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实际检验,具有较高的预测功能,今后可在林业生产实际中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 钻蛀性害虫 有虫株率 线性逐步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绿虎天牛风险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曹川健 雷银山 +3 位作者 骆有庆 何善勇 温俊宝 宗世祥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共3页
槐绿虎天牛是一种危害槐树幼龄林枝条的重要钻蛀害虫,寄主包括桦树、柳树、樱桃、枣树等多种具较高生态及经济价值的树种。适生性预测结果认为该虫在我国具有广泛的适生区域。定量风险评估结果认为该虫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建议... 槐绿虎天牛是一种危害槐树幼龄林枝条的重要钻蛀害虫,寄主包括桦树、柳树、樱桃、枣树等多种具较高生态及经济价值的树种。适生性预测结果认为该虫在我国具有广泛的适生区域。定量风险评估结果认为该虫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对该虫加强检疫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绿虎天牛 危害性 适生性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木蠹蛾性诱剂的合成及林间诱蛾试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美红 张金桐 +5 位作者 宗世祥 骆有庆 曹川健 范丽华 刘红霞 辛海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6,共6页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榆木蠹蛾处女雌蛾性腺体提取物、化学合成相应的标准化合物并通过触角电位分析及林间诱蛾试验,旨在找到一种对榆木蠹蛾成虫具有强引诱活性的性诱剂。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存在反-3-十四碳烯醇(E3-14:OH)、顺-3-十四...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榆木蠹蛾处女雌蛾性腺体提取物、化学合成相应的标准化合物并通过触角电位分析及林间诱蛾试验,旨在找到一种对榆木蠹蛾成虫具有强引诱活性的性诱剂。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存在反-3-十四碳烯醇(E3-14:OH)、顺-3-十四碳烯醇(Z3-14:OH)、反-3-十四碳烯醇乙酸酯(E3-14:Ac)、顺-7-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7-14:Ac)和顺-3-反-5-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3E5-14:Ac)。榆木蠹蛾雄蛾对Z7-14:Ac产生最强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为4.95mV,极显著高于其他化合物,其他依次是E3-14:Ac、Z3E5-14:Ac、E3E5-14:Ac、Z3-14:Ac、腺体提取物、E7-14:Ac,其中乙酸酯化合物EAG值极显著高于其相应的醇(P<0.01)。林间诱蛾活性试验表明:Z7-14:Ac有诱蛾活性,E3-14:Ac和Z3E5-14:Ac有显著的增效作用,Z7-14:Ac、E3-14:Ac和Z3E5-14:Ac按10:4:4的比例配成每个含900μg性诱剂的诱芯具有很好的诱蛾活性,单诱芯日平均诱蛾数达11.02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木蠹蛾 气相色谱 触角电位 性诱剂 化学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蒿不同演替阶段钻蛀性害虫数量变动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阎伟 骆有庆 +3 位作者 宗世祥 宝山 孙耀武 李月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91,共5页
油蒿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固沙植物,近年来受到油蒿钻蛀性害虫的危害,导致大面积死亡。2006年5月至2007年9月在宁夏盐池县对油蒿不同演替阶段的油蒿钻蛀性害虫混合种群的组成和数量变化及环境因子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油... 油蒿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固沙植物,近年来受到油蒿钻蛀性害虫的危害,导致大面积死亡。2006年5月至2007年9月在宁夏盐池县对油蒿不同演替阶段的油蒿钻蛀性害虫混合种群的组成和数量变化及环境因子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油蒿的钻蛀性害虫分别是沙蒿大粒象、沙蒿木蠹蛾、沙蒿圆吉丁虫和一种蛀茎蛾(鳞翅目:卷蛾科);在油蒿不同演替阶段,上述4种油蒿钻蛀性害虫均有危害,且每个阶段的优势种各不相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油蒿钻蛀性害虫混合种群受油蒿林的演替阶段及油蒿群落的微环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 演替 钻蛀性害虫 数量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区分沟眶象雌雄成虫的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冲 于倩倩 +4 位作者 刘振凯 孙耀武 曹川健 宝山 温俊宝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9-312,共4页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的雌雄成虫在外部形态上非常相似,目前还没有一种简单而快速的区分方法。通过对大量雌雄成虫外部形态进行比较,找出了可以仅靠肉眼区分的识别特征,即:雌雄间在成虫后胸腹板上有明显区别,雄虫腹中线贯...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的雌雄成虫在外部形态上非常相似,目前还没有一种简单而快速的区分方法。通过对大量雌雄成虫外部形态进行比较,找出了可以仅靠肉眼区分的识别特征,即:雌雄间在成虫后胸腹板上有明显区别,雄虫腹中线贯穿后胸腹板,而雌虫的后胸腹板没有被贯穿,中断位置两侧后胸腹板凸起。经验证,该方法可以作为区分沟眶象雌雄虫的简易方法。与雌成虫相比沟眶象成虫雄虫腹部背板最后一节分为2节,因此,腹部背板雌虫为7节、雄虫为8节也是区分沟眶象雌雄成虫的稳定特征。另外,对臭椿沟眶象E.brandti的雌雄成虫的区分方法也做了相应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沟眶象 雌雄区分 肉眼区分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NPV病毒对寄主昆虫的持续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曲良建 张永安 +1 位作者 王玉珠 郎杏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用不同浓度的HaNPV病毒感染3龄棉铃虫幼虫并分别收集不同处理的存活试虫进行室内传代饲养。结果表明,病毒对寄主昆虫不仅具有直接致死作用,而且对蛹质量和化蛹均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对亲代和子一代的寄主昆虫。同时,通过PCR技术,从子一... 用不同浓度的HaNPV病毒感染3龄棉铃虫幼虫并分别收集不同处理的存活试虫进行室内传代饲养。结果表明,病毒对寄主昆虫不仅具有直接致死作用,而且对蛹质量和化蛹均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对亲代和子一代的寄主昆虫。同时,通过PCR技术,从子一代的幼虫和蛹中成功检测到该病毒,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病毒能够经过亲代传递到子代的种群中。这对病毒的高效利用和害虫的持续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控制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灌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荣 王锦林 +3 位作者 刘远美 宋东冰 姚国龙 宗世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6-191,共6页
旨在了解荒漠典型生境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选取宁夏盐池县地区3类典型荒漠灌木林,于2008年8月至9月对大型节肢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均为沙蒿灌木林>甘草沙蒿灌木林>沙柳灌木林;不同类型灌木... 旨在了解荒漠典型生境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选取宁夏盐池县地区3类典型荒漠灌木林,于2008年8月至9月对大型节肢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均为沙蒿灌木林>甘草沙蒿灌木林>沙柳灌木林;不同类型灌木林节肢动物类群之间有显著差异。以膜翅目昆虫为优势种群,占总数的75.91%,鞘翅目(5.43%)、革翅目(4.35%)、双翅目(3.01%)、同翅目(2.68%)、蜘蛛目(2.68%)和半翅目(2.17%)为常见种群,其余各目共占总数的3.76%。3种类型灌木林内节肢动物的垂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沙蒿灌木林、沙柳灌木林主要聚集在土壤的下层,而甘草沙蒿灌木林具明显的表聚性。因此,固定沙地(沙蒿灌木林代表)的土壤环境优于沙质草甸(甘草沙蒿灌木林代表)优于半固定沙地(沙柳灌木林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大型节肢动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小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