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宁夏枸杞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雨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2期200-200,共1页
宁夏枸杞品质"甘美异于他乡",其药食同源、养生保健功效驰名古今中外,成为宁夏最靓丽的"红色名片"和地域符号,本文对宁夏枸杞产业的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为加快宁夏枸杞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对策。
关键词 宁夏枸杞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精1号叶用枸杞在宁夏不同地区的引种试验
2
作者 乔彩云 董婕 +3 位作者 李世岱 马利奋 李嘉欣 唐建宁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天精1号叶用枸杞在宁夏不同地区的引种表现,以丰富本地区枸杞品种资源,促进宁夏枸杞多元化发展。【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生根粉处理对天精1号叶用枸杞在起垄种植模式和平床种植模式下成活率的影响;观察天精1号叶用枸杞在宁夏... 【目的】研究天精1号叶用枸杞在宁夏不同地区的引种表现,以丰富本地区枸杞品种资源,促进宁夏枸杞多元化发展。【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生根粉处理对天精1号叶用枸杞在起垄种植模式和平床种植模式下成活率的影响;观察天精1号叶用枸杞在宁夏贺兰县试验点和惠农区试验点的引种表现。【结果】生根粉处理对天精1号叶用枸杞生根有促进作用,300 mg/kg的生根粉处理结合起垄种植效果最优;两试验点除萌动期时间较接近外,萌芽期、展叶期、采摘期均为贺兰县试验点早于惠农区试验点,休眠期为贺兰县试验点晚于惠农区试验点。【结论】天精1号叶用枸杞在宁夏贺兰县和惠农区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可根据生产实际引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精1号 叶用枸杞 宁夏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宁夏设施果树产业发展的建议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国 牛锦凤 +1 位作者 张国庆 马雅芹 《农产品加工》 2017年第7期48-49,52,共3页
宁夏冬季晴天多、日照充足,同时秋季凉爽、降温快,有利于提早满足果树低温需冷量,可尽快完成休眠,对果树促成栽培十分有利,上市时间较其他地区要早,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为了进一步发挥设施果树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宁夏冬季晴天多、日照充足,同时秋季凉爽、降温快,有利于提早满足果树低温需冷量,可尽快完成休眠,对果树促成栽培十分有利,上市时间较其他地区要早,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为了进一步发挥设施果树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自治区休闲农业发展要求,培育特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宁夏设施果树产业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设施果树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用枸杞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问题与展望
4
作者 乔彩云 董婕 +4 位作者 李世岱 张波 段淋渊 祁伟 唐建宁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12-115,133,共5页
为了给叶用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种植、加工、销售提供参考,通过文献梳理与实地调研,总结了叶用枸杞的历史记载、品种选育、栽培技术、营养价值及加工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叶用枸杞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芦丁、甜菜碱等营养成分... 为了给叶用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种植、加工、销售提供参考,通过文献梳理与实地调研,总结了叶用枸杞的历史记载、品种选育、栽培技术、营养价值及加工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叶用枸杞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芦丁、甜菜碱等营养成分,具有明目、降血压等功效,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现全国叶用枸杞种植面积近6 667 hm^(2),主要品种包括细叶枸杞和大叶枸杞,宁夏等地已成功培育出宁杞9号、宁杞菜1号等优良品种。然而,叶用枸杞仍然存在品种单一、栽培技术不规范、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不足等诸多问题。应加强优良品种选育、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并探索其在饲料、护肤品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以推动叶用枸杞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资源开发 资源利用 营养价值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主产区土壤化学肥力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学科 李惠霞 +5 位作者 张天一 杨文琴 寇桂香 田学霞 严海霞 李晓慧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3-49,共7页
枸杞是著名的中药材,也是宁夏的优势特色作物,为探明宁夏枸杞主产区土壤质量现状,于2021年对宁夏枸杞主产区中宁县7个乡镇的枸杞园土壤进行了多点调查及土壤养分测定,依据我国北方果园养分划分标准及其他产区枸杞园养分状况对宁夏枸杞... 枸杞是著名的中药材,也是宁夏的优势特色作物,为探明宁夏枸杞主产区土壤质量现状,于2021年对宁夏枸杞主产区中宁县7个乡镇的枸杞园土壤进行了多点调查及土壤养分测定,依据我国北方果园养分划分标准及其他产区枸杞园养分状况对宁夏枸杞主产区养分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枸杞返青前0~100 cm剖面土壤含水量平均约14.5%;耕层(0~40 cm)pH、EC均值分别为8.02、817.4μS/cm,有机质含量均值为8.59 g/kg,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62.2、104.1、273.1 mg/kg。(2)0~100 cm剖面含水量变化较大,其中70~80 cm含水量相对较低;从表层10 cm至下层100 cm土壤盐分含量呈递减趋势,表层EC值达1045.4μS/cm,较下层100 cm处高47.8%;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从20 cm至100 cm均呈递减趋势,碱解氮含量在40 cm处变化幅度较大,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60 cm处变化幅度较大。(3)依据果园养分质量评价标准,耕层0~40 cm土壤质量总体偏碱性,表层0~10 cm轻度盐渍化,20 cm以下虽未达到盐渍化程度,但含盐量相对较高;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适中,10 cm以下偏低;碱解氮含量在0~30 cm土层适中,表层(0~10 cm)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很高。由此可见,宁夏枸杞园应注意多施有机肥,合理控制磷、钾肥用量,注意调控表层土壤盐渍化问题,此研究为宁夏及西北其他省份枸杞园土壤养分管理及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园 土壤养分 土壤质量 土壤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个枸杞品种的SCoT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利奋 尹跃 +3 位作者 赵建华 王亚军 戴国礼 安巍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65-1670,共6页
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 T)分子标记对17个枸杞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19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到9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1条,多态性比率为73. 96%。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 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 T)分子标记对17个枸杞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19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到9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1条,多态性比率为73. 96%。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 055(SCo T-29)~0. 239(SCo T-66),平均为0. 132。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7个枸杞品种遗传相似系数为0. 43~1. 0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 87处可将所有品种分为3个类群。综上,利用SCo T分子标记可揭示枸杞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枸杞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品种 SCoT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枸杞古树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永超 马洁 +5 位作者 唐建宁 朱金忠 杨涓 郑蕊 张磊 郑国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5-767,共13页
通过对43份枸杞材料进行表型性状指标的测定,结合SSR分子标记技术,综合分析枸杞古树与现有宁夏枸杞品种(系)之间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确定了主成分为4,累计贡献率达到78.09%,第一主成分叶片大小和第二主成分... 通过对43份枸杞材料进行表型性状指标的测定,结合SSR分子标记技术,综合分析枸杞古树与现有宁夏枸杞品种(系)之间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确定了主成分为4,累计贡献率达到78.09%,第一主成分叶片大小和第二主成分果实大小起主要贡献作用。样品变异系数范围为15%~54%,平均值为26.78%,样品遗传变异指数范围为5.26~5.41。表型性状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后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3份材料,第Ⅱ类群3份材料,第Ⅲ类群8份材料,第Ⅳ类群29份材料。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确定综合性状优良的5个材料,分别为L14、L16、L28、L40、L43。SSR分子标记遗传信息有效等位基因平均值为2.018,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398,Shannon′s指数平均值为0.839。SSR分子标记确定最优K值为4,综合评价较好的5份材料中,L16表现为杂合基因型,L14、L28、L40、L43表现为单一基因型。本研究运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了不同来源、不同树龄枸杞古树的表型性状差异和遗传多样性,为后续枸杞古树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枸杞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古树 表型性状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新品种‘宁杞10号’的选育 被引量:11
8
作者 祁伟 郭玉琴 +3 位作者 乔彩云 朱金忠 耿秀娟 董婕 《果树资源学报》 2021年第1期83-86,共4页
‘宁杞10号’是以‘宁杞4号’为父本、‘宁杞5号’为母本杂交选育出的宁夏枸杞新品种。平均单果重1.92 g,最大单果质量2.06g,鲜果千粒重1348 g,平均混等干果203粒/50 g;枸杞多糖含量4.87 g/100 g、甜菜碱含量0.069 g/100 g、黄酮含量0.0... ‘宁杞10号’是以‘宁杞4号’为父本、‘宁杞5号’为母本杂交选育出的宁夏枸杞新品种。平均单果重1.92 g,最大单果质量2.06g,鲜果千粒重1348 g,平均混等干果203粒/50 g;枸杞多糖含量4.87 g/100 g、甜菜碱含量0.069 g/100 g、黄酮含量0.024 g/100 g、β-胡萝卜素含量2946 ug/100 g;果蒂不易脱落,鲜果遇雨不易裂果、自交亲和力强、抗逆性强,2016年3月获国家林业局新品种保护登记,2017年9月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品种 宁杞10号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宁枣园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迷向防控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侯晶东 马利奋 《宁夏农林科技》 2019年第12期55-56,58,共3页
桃小食心虫是我国北方枣树常发性蛀果害虫,也是宁夏中宁圆枣种植区的主要害虫。通过持续监测与调查,掌握桃小食心虫在中宁圆枣上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并通过定期调查诱蛾量和蛀果率,比较微胶囊迷向剂、迷向丝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桃小食心虫是我国北方枣树常发性蛀果害虫,也是宁夏中宁圆枣种植区的主要害虫。通过持续监测与调查,掌握桃小食心虫在中宁圆枣上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并通过定期调查诱蛾量和蛀果率,比较微胶囊迷向剂、迷向丝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在中宁枣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1 m半径范围内的表土或储藏附近的土中做茧越冬,成虫出土盛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透明胶管和膏体迷向剂区树冠上部蛀果率均为1.5%。研究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控技术在宁夏中宁圆枣产区的应用效果,可为该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宁圆枣 桃小食心虫 发生规律 性信息素 迷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杞10号’枸杞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祁伟 郭玉琴 +3 位作者 乔彩云 朱金忠 耿秀娟 董婕 《果树资源学报》 2021年第2期86-89,共4页
‘宁杞10号’是宁夏枸杞育种工作者育成的优良枸杞新品种,2011-2017年在新疆、内蒙、甘肃、青海等枸杞主产区引种试栽,生产实践表明,‘宁杞10号’生长势强,结果早,果粒大,较抗根腐病,遇雨不易裂果,自交亲和力强,抗寒耐旱,适宜在我国枸... ‘宁杞10号’是宁夏枸杞育种工作者育成的优良枸杞新品种,2011-2017年在新疆、内蒙、甘肃、青海等枸杞主产区引种试栽,生产实践表明,‘宁杞10号’生长势强,结果早,果粒大,较抗根腐病,遇雨不易裂果,自交亲和力强,抗寒耐旱,适宜在我国枸杞产区推广种植。本文从建园、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了‘宁杞10号’的关键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杞10号 引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金叶榆嫁接培育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海燕 徐磊 唐建宁 《宁夏农林科技》 2021年第5期26-27,33,共3页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的气候特点,结合金叶榆树冠丰满、颜色艳丽及高度抗寒冷、抗干旱、耐碱性的特性,从苗圃地规划与选择、砧木选材与定植、嫁接及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宁夏引黄灌区金叶榆嫁接培育技术。
关键词 金叶榆 嫁接培育技术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新品种杞鑫3号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玉琴 祁伟 +2 位作者 刘冰 刘王锁 朱金忠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167-168,共2页
杞鑫3号是自然杂交的紫果品系,结果早、生长快、抗逆性强、自交亲和性强、长型果、果粒大小均匀,鲜果紫色,果皮光亮,平均单果质量0.7g,最大单果质量0.75g,鲜食口感好。
关键词 枸杞 紫果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蘖与嫁接繁殖灵武长枣不同时期果实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荣 刘佳嘉 +2 位作者 李雪旎 禹瑞丽 马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2,共13页
【目的】研究灵武长枣根蘖繁殖与嫁接繁殖果实品质差异的内在机理,为提高其果实品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灵武长枣根蘖繁殖与嫁接繁殖白熟期(NB)、着色期(NZ)、成熟期(NC)和嫁接繁殖白熟期(JB)、着色期(JZ)、成熟期(JC)的果实为试... 【目的】研究灵武长枣根蘖繁殖与嫁接繁殖果实品质差异的内在机理,为提高其果实品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灵武长枣根蘖繁殖与嫁接繁殖白熟期(NB)、着色期(NZ)、成熟期(NC)和嫁接繁殖白熟期(JB)、着色期(JZ)、成熟期(JC)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果实转录组测序,筛选与根蘖和嫁接繁殖的灵武长枣果实品质差异相关的基因,初步探究根蘖和嫁接繁殖灵武长枣果实不同时期基因表达差异情况。【结果】18个灵武长枣样品经过转录组测序,得到质控数据138.26 GB,将其比对到参考基因组冬枣上,18个样品的Cleans reads与参考基因组比对效率在93.77%以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次生物学重复样品聚集程度较高且组间存在分离现象,说明其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果实发育各时期组间分析对比中,果实白熟期(JB-vs-NB)、着色期(JZ-vs-NZ)和成熟期(JC-vs-NC)各组间分别筛选出65、4 509和1 534个差异基因。GO功能富集到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大类中的50个亚类中,KEGG通路注释将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氨基酸生物合成等通路中,成熟期差异基因富集在糖酸相关通路的显著性较高。【结论】在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丁酸代谢5条与果实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相关的代谢途径中筛选出了ncbi_107424266、ncbi_107414286、ncbi_107425230、ncbi_107429837等31个差异基因,分别在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糖酸代谢途径中差异表达,调控各时期果实中可溶性糖及总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武长枣 根蘖繁殖 嫁接繁殖 差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动态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金超 党宏忠 +2 位作者 丛日春 姚源 吴丽丽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9-734,共6页
为了评价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特征,本研究选择黄土丘陵沟壑区石家岔流域紫花苜蓿和耕地(马铃薯)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4月至10月对20cm,50cm,100cm,150cm,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分析两种土地利用方式... 为了评价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特征,本研究选择黄土丘陵沟壑区石家岔流域紫花苜蓿和耕地(马铃薯)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4月至10月对20cm,50cm,100cm,150cm,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分析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在一个完整生长季的时间动态特征和垂直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50cm深度处,除紫花苜蓿200cm处含水量高于150cm处,其他层次表现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2)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100cm的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最高值出现在降雨量最大的8月份,下层土壤含水量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耕地的土壤贮水量要大于紫花苜蓿地。研究认为,紫花苜蓿消耗更多的土壤水分,更容易引起土壤干燥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土壤含水量 变异系数 土地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苹果园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 被引量:9
15
作者 冯金超 党宏忠 +4 位作者 王檬檬 田大栓 姚源 却晓娥 吴丽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9-145,共7页
为了揭示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剖面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晋西黄土区苹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17龄苹果树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ECH 2 O土壤水分探头对50,100,150,200,250,300 cm处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进行一个生长季的定... 为了揭示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剖面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晋西黄土区苹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17龄苹果树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ECH 2 O土壤水分探头对50,100,150,200,250,300 cm处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进行一个生长季的定位观测,分析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异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6个层次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平均值分别为:22.27%,21.38%,18.92%,17.94%,10.60%,9.55%,表现出自上而下降低的趋势。(2)观测期内,150 cm,200 cm,250 cm,3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对降雨无响应,且100 cm层次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远远滞后于50 cm层次。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体积含水量表现出自上而下依次降低的趋势;降雨仅能影响100 cm以内深度的土壤含水量;晋西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苹果果园土壤在200 cm的土层深度以下已有土壤干化现象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水分 干层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武长枣根蘖苗与嫁接苗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禹瑞丽 刘佳嘉 +3 位作者 吴国伟 李振强 陈改莲 马利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0-79,共10页
【目的】比较灵武长枣根蘖苗与嫁接苗叶片在光合特性方面的差异,以期为栽培和选育高光效、高品质、高产量的灵武长枣提供科学支撑及理论依据。【方法】以根蘖和嫁接两种方式繁殖的灵武长枣植株为试验材料,比较两者在叶面积、叶片营养元... 【目的】比较灵武长枣根蘖苗与嫁接苗叶片在光合特性方面的差异,以期为栽培和选育高光效、高品质、高产量的灵武长枣提供科学支撑及理论依据。【方法】以根蘖和嫁接两种方式繁殖的灵武长枣植株为试验材料,比较两者在叶面积、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整个生长期,灵武长枣嫁接苗叶面积始终大于根蘖苗,叶面积的增长幅度略有不同,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内不断变化,N含量持续下降,根蘖植株P含量在7月中旬达到峰值(6.82 g/kg),随后下降,至9月下旬又略有增加,嫁接苗不断下降,根蘖和嫁接苗的K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在8月10日达到最大值,分别是23.92和23.58 g/kg,总体来看,灵武长枣嫁接苗叶片N和P元素高于根蘖苗,但K元素积累量低于根蘖苗;在整个生长期内,灵武长枣根蘖苗叶绿素SPAD值显著高于嫁接苗,8月中旬达到峰值,根蘖苗比嫁接苗高了12.88%;灵武长枣根蘖苗在观测期内的光合作用各指标均大于嫁接苗,其中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显示,灵武长枣根蘖苗初始荧光小于嫁接苗,其他各参数均高于嫁接苗,且PSⅡ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光下最大荧光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灵武长枣根蘖苗较嫁接苗光能利用率更高,光合作用更强,具有更大的高产潜能,可作为下一步选育高光效、高产量、高品质灵武长枣品种试验的重点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武长枣 根蘖 嫁接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逆107速生杨苗木繁育最佳密度选择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源 蒋博文 蒋全熊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4期54-57,共4页
以银川地区引种的抗逆107速生杨(Populus×euranmericanacl‘74/76’)苗木为材料,开展3种不同栽植密度试验,测定其物候期和生长性状。结果表明,抗逆107速生杨苗木繁育的种植密度以30×60cm最适宜。
关键词 抗逆107速生杨苗木 密度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