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地下水位及冬灌效应下宁夏引黄灌区渠道冻胀破坏试验研究
1
作者 蒋佳莉 陆立国 李瀚翔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27,33,共8页
为进一步探析高地下水位及冬灌效应下弧形坡脚梯形渠道冻害机理及过程,以宁夏引黄灌区秦渠为原型,基于COMSOL软件建立水热力耦合模型,并开展了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2 a原型监测的温度、水分、位移场分布规律较为一致... 为进一步探析高地下水位及冬灌效应下弧形坡脚梯形渠道冻害机理及过程,以宁夏引黄灌区秦渠为原型,基于COMSOL软件建立水热力耦合模型,并开展了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2 a原型监测的温度、水分、位移场分布规律较为一致,验证了数值耦合模型的合理性;在高地下水位埋深1.0 m工况下,冻结期内铺设苯板较无苯板在冻深表现、水分迁移、冻胀变形分布上均存在一定程度改善,以改善下截面应力分布程度最优;铺设6 cm苯板较无苯板仅能有效提升基土20 cm水热分布,仍需合理增设厚度,且应继续深化冻深范围内渠底、阴坡侧非等厚差异化抗冻胀结构设计以及考虑冬灌渗漏补给的数值耦合模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弧形坡脚梯形渠道 冻胀破坏 原型监测 数值模拟 水热力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黄花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金泽 唐瑞 侯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136-140,共5页
为探究宁夏扬黄灌区黄花菜适宜的水肥耦合模式,以黄花菜为供试材料,采用滴灌灌水方式,试验设计3个灌水梯度和3个水溶肥施肥梯度,组合不同灌水、施肥梯度,共设置9个试验处理。分析不同处理黄花菜的株高、花薹粗、花蕾长、花蕾粗、产量及... 为探究宁夏扬黄灌区黄花菜适宜的水肥耦合模式,以黄花菜为供试材料,采用滴灌灌水方式,试验设计3个灌水梯度和3个水溶肥施肥梯度,组合不同灌水、施肥梯度,共设置9个试验处理。分析不同处理黄花菜的株高、花薹粗、花蕾长、花蕾粗、产量及品质等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2F2处理可显著提高黄花菜花蕾长、花蕾单重、产量、可溶性糖和V_(C)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黄花菜生长、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T2F2处理表现最优。宁夏扬黄灌区黄花菜较优的水肥管理模式为生育期灌水10次,总灌水量3525 m^(3)/hm^(2),水溶肥施肥6次,在黄花菜萌芽出土期和展叶期分别随水施肥1次,在抽薹期和花期分别随水施肥2次,总施肥量为56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扬黄灌区 黄花菜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量和垄高对次生盐渍地玉米土壤水盐运移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朱旭东 焦炳忠 +1 位作者 武慧芳 施苏齐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6,共8页
为探究宁夏扬黄灌区因多年地面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渍化突显等难题,本试验以宁夏红寺堡移民区为研究点,选定典型试验区域开展定位试验监测,设置高效滴灌下不同灌溉量(2160、2700 m^(3)·hm^(-2)和3240 m^(3)·hm^(-... 为探究宁夏扬黄灌区因多年地面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渍化突显等难题,本试验以宁夏红寺堡移民区为研究点,选定典型试验区域开展定位试验监测,设置高效滴灌下不同灌溉量(2160、2700 m^(3)·hm^(-2)和3240 m^(3)·hm^(-2))和起垄高度(20、30 cm和40 cm)2个因素3个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组合处理下的次生盐渍地水盐运移变化规律以及其对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定额一定时,随垄高增加,0~60 cm土层含水率逐渐降低;相同垄高下,随灌水定额增大,各土层含水率逐渐增加,并且深土层明显高于浅土层。垄作滴灌可以有效降低垄上土壤盐分含量,而各处理土壤深层均不同程度积盐,其中T9处理(3240 m^(3)·hm^(-2)和40 cm组合)40~60 cm土层积盐最明显。T6处理(2700 m^(3)·hm^(-2)和40 cm组合)各项生长指标及产量均优于其他各处理,产量达6597.15 kg·hm^(-2),T5(2700 m^(3)·hm^(-2)和30 cm组合)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1.53 kg·m-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玉米产量最大值时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值时的灌水量和垄高值不同,进一步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得出,灌水量2685~2730 m^(3)·hm^(-2)和垄高36~39 cm时,玉米产量、WUE均达最大值的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渍地 灌溉量 垄高 水盐运移 扬黄灌区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硒砂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施苏齐 郑淑欣 +1 位作者 焦炳忠 李金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39-44,共6页
[目的]探究宁夏中部干旱带膜下滴灌条件下种植硒砂瓜适宜的水肥组合模式。[方法]以当地主栽品种“金城5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灌溉梯度和3个施肥水平,共计9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硒砂瓜的生长指标、果实纵径和横径、产量及品质指标。... [目的]探究宁夏中部干旱带膜下滴灌条件下种植硒砂瓜适宜的水肥组合模式。[方法]以当地主栽品种“金城5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灌溉梯度和3个施肥水平,共计9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硒砂瓜的生长指标、果实纵径和横径、产量及品质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关键指标,评价灌水量和施肥量对硒砂瓜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硒砂瓜的产量和品质均受灌水量、施肥量及水肥交互效应的影响,且水肥交互效应的影响高于灌水量和施肥量。W_(2)F_(2)处理产量、中心和边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中边差较小,硒砂瓜甜度均匀,提高了硒砂瓜口感和品质。基于主成分分析将品质指标、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12项指标转换为2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其累计贡献率高达89.244%。W_(2)F_(2)处理的水肥耦合效应综合得分最高。[结论]宁夏中部干旱带硒砂瓜适宜的水肥组合模式是灌水定额为210 m^(3)/hm^(2)、施肥定额为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肥料 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肥料偏生产力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的渗灌灌溉方式提高灌区水分利用效率及黄花菜产量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洪香 焦炳忠 贾帅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37,共6页
为探索宁夏红寺堡灌区地下渗灌灌溉方式影响水资源高效利用、黄花菜经济效益,采用不同灌溉方式(常规灌溉CK、单管单行D1、双管单行D2、地表渗灌S1、地下渗灌S2)对多年生黄花菜生长指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为探索宁夏红寺堡灌区地下渗灌灌溉方式影响水资源高效利用、黄花菜经济效益,采用不同灌溉方式(常规灌溉CK、单管单行D1、双管单行D2、地表渗灌S1、地下渗灌S2)对多年生黄花菜生长指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黄花菜土壤垂直方向水分变化主要在0~60 cm内幅度较大,各处理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逐渐降低,水平方向各处理在20~40 cm处土壤含水率最大;各处理随着黄花菜生育时期的变化,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逐渐增加,CK与其他处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S2处理在各生育时期株高最高,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D2处理花薹最粗为4.59 mm,与CK、D2、S1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CK处理属常规灌溉方式,耗水量最大402.01 mm,S2处理花蕾最长、单个花蕾重最重、产量最大分别为11.86 cm、4.38 g和15446 kg/hm^(2),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S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4.66 kg/m^(3),与S2和D2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见,在宁夏干旱地区,选择地下渗灌管埋深为10 cm、灌溉定额为2475 m^(3)/hm^(2),黄花菜单个花蕾重为4.38 g,黄花菜产量较高为15446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为4.45 kg/m^(3),有助于提高黄花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实现黄花菜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灌 滴灌 灌溉方式 生长 水分利用效率 黄花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滴灌量对黄花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金泽 伏海中 +1 位作者 侯峥 唐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214-218,共5页
为探究不同灌水量对黄花菜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宁夏中部干旱带黄花菜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灌水量梯度,研究黄花菜土壤含水量、生长指标、产量特征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灌水量为1800~2700 m^(3)/hm^(2)时,不同处理下黄花菜... 为探究不同灌水量对黄花菜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宁夏中部干旱带黄花菜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灌水量梯度,研究黄花菜土壤含水量、生长指标、产量特征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灌水量为1800~2700 m^(3)/hm^(2)时,不同处理下黄花菜株高差异不显著。当灌水量为2475 m^(3)/hm^(2)时,株高表现最好;黄花菜花薹粗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长,灌水量2700 m^(3)/hm^(2)处理黄花菜花薹粗表现最优;黄花菜花期耗水量在各生育阶段内最大,超过了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40%。综合各项监测指标可知,处理T_(4)表现较优,推荐宁夏中部干旱带黄花菜滴灌灌溉定额为2475 m^(3)/hm^(2),全生育期灌水1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灌水量 产量 灌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