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学生研究能力提升的“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改革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许强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7-100,共4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科组对课程进行了四方面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即教学目标体现知识、能力与素养三个可操作性的层面,加强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从而训练学生的基础研究能...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科组对课程进行了四方面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即教学目标体现知识、能力与素养三个可操作性的层面,加强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从而训练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教学内容上以问题解决模式和专题训练模式开展,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建立了教育统计QQ群,增加了网络资料,优化了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沟通平台;考试内容以题库形式自由选取,评价方式力求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统计与测量 课程改革 研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的能动性:乡村教师对专业发展困境的超越 被引量:5
2
作者 朱许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32-34,共3页
乡村教师作为培养乡村学生的行动者,其行动受社会互动、例行化教学、乡村时空场域以及行动中主体价值与反思性缺失等的影响。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在加强外部制度和物质保障的基础上,着重发挥乡村教... 乡村教师作为培养乡村学生的行动者,其行动受社会互动、例行化教学、乡村时空场域以及行动中主体价值与反思性缺失等的影响。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在加强外部制度和物质保障的基础上,着重发挥乡村教师作为行动者的能动性,通过对自身及他者行动的反思,超越乡村时空场域的限制,基于为了学生的实践目的所在,提高其主体价值,发挥为国家未来而教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 能动性 乡村教师 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 主体价值 乡村时空场域 自我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教师资格认证实施现状及完善措施 被引量:2
3
作者 朱许强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113,共3页
自2015年开始,国家教师资格认证实行全国统考,但是认证制度存在与教师专业标准不一致、管理主体单一、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合格分数线划定存在缺陷、发展性评价缺失、实践倾向不足等问题。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亟须建立非官方教师... 自2015年开始,国家教师资格认证实行全国统考,但是认证制度存在与教师专业标准不一致、管理主体单一、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合格分数线划定存在缺陷、发展性评价缺失、实践倾向不足等问题。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亟须建立非官方教师专业团队,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强申请者的实践水平,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资格认证 教师专业标准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团活动的三种形态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景浩荣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28,共3页
学生社团本原性的特征是活动性,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目前的学生社团活动有"无活动"、"假活动"和"真活动"三种形态。"无活动"形态与学生社团的本质相背离,社团活动处于缺失状态;"假活动&... 学生社团本原性的特征是活动性,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目前的学生社团活动有"无活动"、"假活动"和"真活动"三种形态。"无活动"形态与学生社团的本质相背离,社团活动处于缺失状态;"假活动"形态漠视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真活动"形态是社团活动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社团自由与实践的本质。学生社团活动要尽力规避"无活动"与"假活动",追求并实现"真活动",使学生在自由、实践、反思与行动等体验中获得最大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团活动 学生发展 无活动 假活动 真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农村教学点发展的政策执行偏离及其消解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许强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30,共4页
国家为促进农村教学点的发展,出台了公用经费使用、师资队伍建设、乡村教师支持等多项教育政策,但政策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执行中出现了不顾农村实际情况的生硬执行、变相执行以及不顾教育规律、提高政绩的功利执行等情形,严重影响... 国家为促进农村教学点的发展,出台了公用经费使用、师资队伍建设、乡村教师支持等多项教育政策,但政策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执行中出现了不顾农村实际情况的生硬执行、变相执行以及不顾教育规律、提高政绩的功利执行等情形,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学点教育质量的提升。因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农村教育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应该在充分调研与论证以及不违背教育政策的前提下,依据本地区教育现状与生态的基础上对教育政策做出适当、灵活的调整,以促进农村教学点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学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政策执行 偏离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的原因、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许强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8-11,共4页
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存在诸多发展难题情境下形成的“学校联盟”,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模式。但不管是以寻求学校发展动力为目的的“弱弱联盟”,还是为了教育均衡和城乡一体化、缓解农村优质资源不足而形成的“城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模式... 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存在诸多发展难题情境下形成的“学校联盟”,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模式。但不管是以寻求学校发展动力为目的的“弱弱联盟”,还是为了教育均衡和城乡一体化、缓解农村优质资源不足而形成的“城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模式,都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事实上,“学校联盟”的持久发展有赖于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对教育生态的系统治理,以消解社会结构性因素的约束。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升联盟校长引领力、激发教师成长自觉、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才能促成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上下结合”的高水平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规模学校 学校联盟 结构性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结合、整合再到融合——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文本的纵向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梓涵 解光穆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8-125,共8页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文本历史演变情况颇为清晰显示,早期语文课程与现代技术主要表现为二者之间的结合,即通过放录音、听广播、看电影等单一媒介来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属于较典型的技术与课程单因素的相加。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互联...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文本历史演变情况颇为清晰显示,早期语文课程与现代技术主要表现为二者之间的结合,即通过放录音、听广播、看电影等单一媒介来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属于较典型的技术与课程单因素的相加。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开始步入整合阶段,即多媒体技术可同时使声音、图像等作用于语文课程,且由于技术的多样化与信息的海量化,就需对二者加以合理整合,使之更好服务于语文课程实践。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及现代交互式教学设备等条件支持下,现代信息技术已全面渗透到语文课程的各要素与全过程之中,深刻影响和改变着课程理念、课程任务、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使得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快速迈入到相互融合阶段。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与语文课程全要素、全过程的深度“融合”,该文提出要加快转变课程理念、优化结构、整合因素、创新方式、注重效率,推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全要素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信息技术 结合整合融合 有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