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化理论视角下乡村教师发展的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许强 郝福生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66,74,共7页
乡村教师质量的高低是乡村教育能否高水平发展的关键,但是乡村教师发展的优劣不仅取决于乡村教师自身,还受制于其所处的时空情境以及社会结构性因素的约束。乡村教师对自身定位、所实施之权力的理性化解释,以及在日常行动中所表现出的... 乡村教师质量的高低是乡村教育能否高水平发展的关键,但是乡村教师发展的优劣不仅取决于乡村教师自身,还受制于其所处的时空情境以及社会结构性因素的约束。乡村教师对自身定位、所实施之权力的理性化解释,以及在日常行动中所表现出的抗拒、怠惰、“混日子”等行为方式往往与社会结构本身及隐伏其后的制度紧密相连。因此,乡村教师发展既有赖于其能动性的发挥,超越乡村时空情境的限制,更有赖于通过赋权,重建其生产与再生产的规则与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结构化理论 社会结构 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课程的学科定位:成因、确立与价值——兼议工具性质观对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2
作者 解光穆 李瑞三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2期83-89,96,共8页
语文课程由于缺乏明确对应的学科,因而就导致这门课程长期存在着本体不明、定位不准、性质不清、目标不著等突出的问题,进而造成各种观点主张聚讼纷纭、对峙激烈。在课程认识中,确立语文课程是一门以学习认识、掌握运用语文表达形式为... 语文课程由于缺乏明确对应的学科,因而就导致这门课程长期存在着本体不明、定位不准、性质不清、目标不著等突出的问题,进而造成各种观点主张聚讼纷纭、对峙激烈。在课程认识中,确立语文课程是一门以学习认识、掌握运用语文表达形式为根本指向的“形式的学科”定位观,对防止和纠正长时期存在的“泛语文”“非语文”现象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同时,确立语文课程属于“形式的学科”定位观,也有利于明确这门课程固有的工具属性,进而推动其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学科定位 形成原因 形式的学科 价值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