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享经济模式下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志国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1-63,共3页
农村集体经济传统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土壤,乡村是旅游经济开发的热土和蓝海,未来将会以数以万亿的经济规模。为了有效解决乡村旅游资源过剩,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利益共享、民主管理原则,在创新共享理念... 农村集体经济传统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土壤,乡村是旅游经济开发的热土和蓝海,未来将会以数以万亿的经济规模。为了有效解决乡村旅游资源过剩,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利益共享、民主管理原则,在创新共享理念,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依托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共享经济来推动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乡村度假 休闲旅游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人力资源培训新生态构建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47,共7页
提升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创新高校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使其符合事业单位信息化战略需要以及组织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是人才培训与培养工作的一项核心议题。国内外学者积极尝试应用信息化区块链技术在广义教育领域开发应用场景,但在培训... 提升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创新高校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使其符合事业单位信息化战略需要以及组织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是人才培训与培养工作的一项核心议题。国内外学者积极尝试应用信息化区块链技术在广义教育领域开发应用场景,但在培训领域相关应用研究却还属空白。课题组探索实地调研、完善建构路径、思考战略转型、顺应信息化需要,透过区块链技术视角,对高校人员传统培训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云、物、大、智’培训新生态"为主轴的、既体现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又符合三位一体培训质量系统要求的全新培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高校 人力资源培训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种宁夏大米淀粉分子结构及特性的比较分析
3
作者 贺捷群 辛世华 +2 位作者 刘慧燕 方海田 杨小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6,共7页
为探索宁夏稻区不同品种大米淀粉分子在结构及特性上的差异,采用碱法提取大米淀粉后,通过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快速黏度测定仪(rapid viscosity analyzer,RV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 为探索宁夏稻区不同品种大米淀粉分子在结构及特性上的差异,采用碱法提取大米淀粉后,通过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快速黏度测定仪(rapid viscosity analyzer,RV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测定分析21种宁夏稻区不同品种大米淀粉分子的晶型结构、结晶度、分子有序性及糊化特性。结果表明:所有大米淀粉分子均为A型结构;不同品种大米淀粉分子结晶度和有序性存在差异,“宁梗28号”结晶度最高,为32.96%;“水稻3”在1748 cm-1和2852 cm-1处产生特征吸收峰;所有大米淀粉RVA曲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宁梗41号”黏滞性较强,热稳定性和耐剪切性较差,“843”黏滞性较差,“天降优169”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剪切性;“宁梗41号”“稻花香4号”“宁香”的回生值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宁夏稻区不同大米品种分类及精细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淀粉 结构 结晶区域 糊化 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面传代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结构及其功能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庆 杨小萍 +1 位作者 辛世华 方海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57,共6页
该研究以老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老面传代1代(SD1)、2代(SD2)和4代(SD3)发酵过程中的细菌菌群多样性,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分析,并对其细菌菌群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 该研究以老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老面传代1代(SD1)、2代(SD2)和4代(SD3)发酵过程中的细菌菌群多样性,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分析,并对其细菌菌群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老面样品共获得538981条优化序列,得到495个操作分类单元(OTU);从SD1到SD3代的优势菌门依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均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优势菌种均为旧金山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干酪乳杆菌(L.sakei)、短乳杆菌(L.brevis)和加氏乳杆菌(L.gasseri);优势菌门、属和种的平均相对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β多样性分析表明,老面传代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丰度变化不显著(P>0.05)。从SD1到SD3老面样品中细菌菌群主要功能为碳水化合物代谢,其次为维生素及辅酶因子代谢、分子排序、结构折叠与降解、氨基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是最主要的三级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面 传代发酵 高通量测序 细菌菌群结构 基因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枣粉喷雾干燥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振民 方海田 +6 位作者 刘慧燕 辛世华 杨小萍 潘琳 宋国庆 艾治宇 李一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0-185,共6页
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混菌对大枣进行液态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喷雾干燥进口温度、雾化流量、蠕动泵转速和脱脂乳粉添加量对益生菌发酵枣粉出粉率、感官评定、含水量、堆积密度... 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混菌对大枣进行液态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喷雾干燥进口温度、雾化流量、蠕动泵转速和脱脂乳粉添加量对益生菌发酵枣粉出粉率、感官评定、含水量、堆积密度及活菌数的影响,确定喷雾干燥进口温度、雾化流量、蠕动泵转速和脱脂乳粉添加量4个因素为自变量,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制备益生菌发酵枣粉的最优参数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50℃,雾化流量473 L/h,蠕动泵速20%,脂乳粉添加量2.5%。在此优化条件下,益生菌发酵枣粉出粉率为39.15%、感官评分为95.6分、含水量3.82%、堆积密度为0.251 g/mL、活菌数为1.78×10;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红枣 植物乳杆菌 凝结芽孢杆菌 喷雾干燥 出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枣多酚提取工艺优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马妮 刘慧燕 +4 位作者 方海田 胡海明 辛世华 杨小萍 刘洪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46-254,共9页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提取红枣中的多酚化合物,选取甲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使用高分辨液-质联用仪对红枣多酚成分进行测定,以清除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评价红...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提取红枣中的多酚化合物,选取甲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使用高分辨液-质联用仪对红枣多酚成分进行测定,以清除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评价红枣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枣多酚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甲醇浓度70%,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60℃,料液比1:40(g/mL),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1.397%±0.08%。利用高分辨液-质联用仪测定红枣多酚中含有19种成分,分为酚酸及其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当红枣多酚浓度为0.3 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大为77.63%;当浓度为1.0 mg/mL时,红枣多酚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达82.48%,且随着多酚浓度的增大清除能力接近于VC。综上,从红枣中提取的多酚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多酚 提取 成分分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酸面团菌群结构及其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庆 卜晓苑 +2 位作者 辛世华 杨小萍 方海田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50,共9页
以传统酸面团(T0)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其在发酵12 h(T1)和16 h(T2)的微生物多样性及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在此基础上分析群落结构与非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以传统酸面团(T0)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其在发酵12 h(T1)和16 h(T2)的微生物多样性及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在此基础上分析群落结构与非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为优势菌属,其中主要以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旧金山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关键优势菌种。传统酸面团的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由有机酸类、酯类、糖类、氨基酸及肽类、醇类、胺类和醛类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酸面团 群落结构 风味物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全粉烤饼制作配方的优化及其质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付玉虎 辛世华 +3 位作者 吴庆 杨小萍 刘慧燕 方海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76-181,共6页
为丰富马铃薯主食化产品,改善烤饼的感官品质,本研究测定了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混合粉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并以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马铃薯全粉烤饼的制作配方。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能提高小麦粉的吸水... 为丰富马铃薯主食化产品,改善烤饼的感官品质,本研究测定了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混合粉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并以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马铃薯全粉烤饼的制作配方。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能提高小麦粉的吸水率,缩短面团的形成时间,但会导致面团的弹性和筋力下降,面团的品质降低。因此,综合考虑马铃薯全粉的合适替代比例为20%;马铃薯全粉烤饼的最佳工艺配方为以小麦粉与马铃薯全粉混合粉质量为基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20%、水添加量68%、酵母粉添加量0.8%、白砂糖添加量6%。在此配方工艺下制作的马铃薯全粉烤饼具有较好的质构特性,硬度为342.63 g,咀嚼性为106.76 N。研究结果为烤饼品质的改善和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全粉 烤饼 配方工艺 质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籽油抗氧化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温艳霞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83-86,共4页
为了明确温度、光线对麻籽油氧化过程的影响及抗氧化剂对麻籽油的抗氧化性能,以过氧化值(POV)为考察指标,分析了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及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等条件下麻籽油中POV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麻籽油的POV逐渐增... 为了明确温度、光线对麻籽油氧化过程的影响及抗氧化剂对麻籽油的抗氧化性能,以过氧化值(POV)为考察指标,分析了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及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等条件下麻籽油中POV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麻籽油的POV逐渐增大;日光灯、紫外灯和太阳光均可促进麻籽油的氧化,其中紫外灯的促氧化作用最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柠檬酸、抗坏血酸+花椒+草果+柠檬酸对麻籽油具有抗氧化性能,花椒+草果、花椒+草果+柠檬酸无抗氧化性能。这表明温度、光线可促进麻籽油的氧化,且光线的影响更明显;抗坏血酸对麻籽油有抗氧化性能,柠檬酸具有增效作用,而花椒+草果对麻籽油有促氧化作用,抗坏血酸可以抑制花椒+草果的促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籽油 自氧化 温度 光线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条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可加性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盈 许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2,共8页
灌木生物量的分配反映了植株对周围环境条件的适应,而灌木生物量模型是估算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基于对宁夏灵武市柠条灌木各类生物量及因子的测定,分析了立地条件(SI)对灌木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建立了各器官(茎、叶、根)及总生物量的... 灌木生物量的分配反映了植株对周围环境条件的适应,而灌木生物量模型是估算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基于对宁夏灵武市柠条灌木各类生物量及因子的测定,分析了立地条件(SI)对灌木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建立了各器官(茎、叶、根)及总生物量的估测模型,并用SI改进,在改进基础上,构建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立地条件对灌木生物量的分配影响显著,坡向的影响大于坡度的影响;2)以W=axb为基础,以体积(V、冠幅与株高的乘积)为自变量建立的生物量模型,拟合精度最高,且除叶生物量外,基于SI改进的生物量模型较原模型在精度上有显著提高;3)灌木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较改进后的基础模型在拟合效果上表现更优,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率在58.99%~8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 可加性生物量模型 立地条件 柠条 灵武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评价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马铃薯蛋糕加工工艺 被引量:8
11
作者 辛世华 韩小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13-118,133,共7页
以马铃薯全粉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质构特性、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指标,选择马铃薯全粉、色拉油、白砂糖添加量为自变量,利用响应面法对马铃薯蛋糕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硬度、弹性、黏聚性、回复性与马铃薯全粉蛋... 以马铃薯全粉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质构特性、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指标,选择马铃薯全粉、色拉油、白砂糖添加量为自变量,利用响应面法对马铃薯蛋糕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硬度、弹性、黏聚性、回复性与马铃薯全粉蛋糕食用感官较为密切。在马铃薯全粉20%、色拉油50%、白砂糖75%、全脂牛奶60%、食用醋3~4滴时,感官评分为90.88±0.05分,马铃薯全粉蛋糕口感细腻,风味纯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全粉 蛋糕 质构 模糊数学评价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