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川市雾霾天气的气象条件分析及概念模型建立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艳春 李艳芳 +3 位作者 高娜 杨亚丽 刘晓磊 李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7-1133,共7页
利用银川气象站1981-2013年逐时地面气象资料及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不同季节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静小风频率、逆温厚度强度、混合层高度等的差异。结果表明:雾主要出现在傍晚~夜间~第二天上午12∶00之前,高峰期出现在07∶00~09∶00;霾主... 利用银川气象站1981-2013年逐时地面气象资料及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不同季节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静小风频率、逆温厚度强度、混合层高度等的差异。结果表明:雾主要出现在傍晚~夜间~第二天上午12∶00之前,高峰期出现在07∶00~09∶00;霾主要出现在08∶00~14∶00,11∶00前后最多,其他时间段相对较少;1981-1995年间,霾日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96年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3年达高峰。秋冬季是一年中浓雾-强浓雾及重度霾的多发季节,特别是夜间出现浓雾和强浓雾时,对应混合层高度均≤150 m,占比达100%;有霾出现时,污染潜在等级以2级为主,混合层高度在150<H≤350之间的占比达75%。小风条件下出现轻中度霾的概率比静风大,静风条件下出现重度霾的概率比小风大。雾霾天气时,大气稳定度以中性(D类)为主,其次是较稳定类(E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市 雾霾天气 气象条件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