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学科人才培养中发酵工程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魏超昆 潘琳 +1 位作者 田晓菊 张惠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278-282,共5页
发酵工程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创新等方面对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做了有益的实践,并对... 发酵工程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创新等方面对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做了有益的实践,并对发酵工程课程教学的思政设计与实践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发酵工程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最终使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源碳点在肉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杜雪蓉 罗玉龙 +5 位作者 董玉珊 姚丽丽 李晨龙 冯煦雅 侯艳茹 王松磊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21-430,共10页
肉及肉制品的营养成分丰富,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微生物是引起肉类腐败变质而造成品质下降、货架缩短的重要因素。食品源碳点(Carbon dots,CD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绿色环保等特点,且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与杂元素,赋... 肉及肉制品的营养成分丰富,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微生物是引起肉类腐败变质而造成品质下降、货架缩短的重要因素。食品源碳点(Carbon dots,CD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绿色环保等特点,且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与杂元素,赋予了食品源CDs更优异的抗氧化和抗菌等特性。食品源CDs通过破坏微生物菌体结构来抑制肉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延长肉品保质期。然而,目前尚未有全面综述CDs与天然生物聚合物薄膜融合用以肉品保鲜的研究。因此,本文介绍了食品源CDs及理化性质,阐述了CDs的抑菌和抗氧化机理,进一步探讨了CDs对天然生物聚合物薄膜功能的改善及在肉品保鲜和新鲜度监测方面的应用,以期为食品源CDs的制备及在肉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源碳点 生物活性 抑菌 抗氧化 生物传感器 肉品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果实转录组分析及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3
作者 卢晓悦 刘雪霞 +7 位作者 池礼鑫 高寒 刘璇 冯睿 马云妮 刘朔 岳思君 郑蕊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6-719,共14页
[目的]探究枸杞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变化,筛选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s),为揭示枸杞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的分子机制及枸杞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Illumina NovaSeq 6000... [目的]探究枸杞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变化,筛选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s),为揭示枸杞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的分子机制及枸杞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Illumina NovaSeq 6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青果期(YD)、转色期(ZD)和成熟期(XD)的杞鑫1号枸杞果实转录谱,以|log_(2)Fold Change|≥1,且错误发现率(FDR)<0.05为标准筛选DEGs,结合KEGG、GO、KOG、NR等数据库注释信息和PubMed数据库文献,筛选出与类胡萝卜素代谢合成相关的DEGs。测定不同发育期枸杞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8个DEGs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结果]YD vs ZD组、YD vs XD组和ZD vs XD组中DEGs总数分别为6480、1497和7781个,其中分别有3946、827和2888个DEGs上调表达,2534、670和4893个下调表达。3个果实发育期共有234个DEGs。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在YD vs ZD组、YD vs XD组和ZD vs XD组,分别有1700、579和1657个DEGs被注释到生物过程(BP)、细胞组分(CC)和分子功能(MF)三大功能类别。3个比较组的KEGG信号通路均主要集中在代谢途径和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过程中。从YD vs ZD组、YD vs XD组和ZD vs XD组3个比较组中分别挖掘到50、18和68个与功效成分相关的DEGs,参与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DEGs有34个,其中在YD vs ZD组、YD vs XD和ZD vs XD组分别富集到12、5和17个。杞鑫1号枸杞3个发育时期的果实均含有类胡萝卜素,随杞鑫1号枸杞果实发育,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呈先下降后增加的变化趋势,YD、ZD和XD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0.35、0.25和1.20 mg/g。PSY、PDS、ZDS、CHYB和Z-ISO 5个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在YD和XD的表达量均高于100。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的关键酶基因PSY、PDS、ZDS和CHYB高表达,而类胡萝卜素分解代谢相关酶基因ZEP和NCED低表达。8个DEGs在杞鑫1号果实中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在杞鑫1号枸杞青果期和成熟期,类胡萝卜代谢途径中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PSY、PDS、ZDS、CHYB高水平表达而类胡萝卜素分解代谢相关的基因ZEP、NCED表达量较低,这些基因协同促进杞鑫1号枸杞成熟期果实中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等类胡萝卜素的大量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杞鑫1号 果实转录组 类胡萝卜素 差异表达基因(DE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酚类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马茜 张渌淘 +6 位作者 禄璐 金波 刘菲 李应萍 车章斌 米佳 闫亚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16-325,共10页
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中重要的一类次生代谢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被认为是营养、功能食品的主要功效成分。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作为重要的药食同源滋补品,富含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宁夏枸杞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 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中重要的一类次生代谢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被认为是营养、功能食品的主要功效成分。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作为重要的药食同源滋补品,富含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宁夏枸杞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包括宁夏枸杞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分析与鉴定方法及生物活性;同时也总结了酚类物质对枸杞食药风味/五味的贡献、合成代谢及其深加工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枸杞酚类化合物研发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及展望。以期为宁夏枸杞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特色资源枸杞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酚类化合物 提取 分离 结构表征 加工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煮食材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颖 韩东 张春晖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6,96,共8页
为探究食材经热加工后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该实验将不同种类蔬菜与肉经预煮处理后,在4℃冷藏条件下进行贮藏,并在不同时间点(0,1,3,5,7 d)采集样品,对其色泽、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 为探究食材经热加工后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该实验将不同种类蔬菜与肉经预煮处理后,在4℃冷藏条件下进行贮藏,并在不同时间点(0,1,3,5,7 d)采集样品,对其色泽、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菌落总数、硝酸盐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冷藏期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预煮食材的品质发生显著变化(P<0.05)。具体表现为:预煮食材整体色泽逐渐变暗;pH值升高;畜禽肉中的TBARS值、TVB-N含量逐渐增加,猪肉在第3天时发生氧化酸败,牛肉和羊肉在第7天时发生氧化酸败;菌落总数在贮藏期间不断上升;硝酸盐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叶菜类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在贮藏第3天时均超过国家限量标准(≥4 mg/kg)。综上所述,预煮后的食材在冷藏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的外观劣化,同时伴随着脂质氧化、蛋白质分解、微生物活动、有害物质生长等现象,致使其品质严重下降,不宜食用,这一发现为预制菜的品质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煮食材 冷藏 品质变化 硝酸盐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氨基酸对模型葡萄酒溶液中锦葵素-3-O-葡萄糖苷辅色作用研究
6
作者 王静 刘晓蕊 +1 位作者 吴静 李茹一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6-203,共8页
为探究芳香族氨基酸对花色苷颜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3种氨基酸(L-苯丙氨酸、L-色氨酸和L-酪氨酸)与锦葵素-3-O-葡萄糖苷在红葡萄酒模型溶液中的辅色作用,以辅色效果和反应热力学参数为指标筛选最佳的辅色剂,并借助红外光谱、分子对接... 为探究芳香族氨基酸对花色苷颜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3种氨基酸(L-苯丙氨酸、L-色氨酸和L-酪氨酸)与锦葵素-3-O-葡萄糖苷在红葡萄酒模型溶液中的辅色作用,以辅色效果和反应热力学参数为指标筛选最佳的辅色剂,并借助红外光谱、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最高物质的量比为1∶100时色氨酸辅色效果最佳(λ_(max)提高了46.19%),并且ΔG°<0,为自发放热反应。傅里叶红外光谱、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L-色氨酸可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锦葵素-3-O-葡萄糖苷相互作用,是提高氨基酸-锦葵素-3-O-葡萄糖苷复合物稳定性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添加L-色氨酸用作辅色剂提高锦葵素-3-O-葡萄糖苷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葡萄酒 锦葵素-3-O-葡萄糖苷 氨基酸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益生菌酸奶特性评价及其多酚类化合物的代谢变化
7
作者 齐瑾 郭帅 +3 位作者 陈彦辉 高岩 庄姣 剧柠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3-171,共9页
为探究复合菌种发酵枸杞酸奶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对比研究了嗜热链球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3:1),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植杆菌(1:1),嗜热链球菌和副干酪乳杆菌(1:1),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 为探究复合菌种发酵枸杞酸奶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对比研究了嗜热链球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3:1),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植杆菌(1:1),嗜热链球菌和副干酪乳杆菌(1:1),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植物乳植杆菌(2:1:2),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2:1:2)复配发酵的枸杞酸奶。结果表明:复合菌种发酵提高了样品中多酚、黄酮的含量,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多糖的含量。与其他样品相比,由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以2:1:2比例发酵的枸杞酸奶样品(SL-Lpc)的活菌数最高,类胡萝卜素、多糖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多酚与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16.05%和14.97%,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可达96.33%、84.83%和98.37%,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它样品(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多酚类化合物(含黄酮)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探究发现发酵前后16种酚酸类差异代谢物(10种上调,6种下调)和12种黄酮类差异代谢物(9种上调,3种下调)发生了变化。多种酚酸类物质的上调和糖苷类黄酮的生成是发酵后抗氧化活性提升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枸杞益生菌酸奶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益生菌 菌种复配 酸奶 多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提与醇提黄花菜浸膏的理化特性、化学组成与风味比较研究
8
作者 赵红霞 王应强 +3 位作者 雷响丽 讹凤霞 田晓菊 刘爱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2-73,共12页
该文以未经预处理干制和蒸制后干制的黄花菜花蕾为原料,分别采用热水提取法和乙醇提取法制备了4种浸膏,测定比较了4种黄花菜浸膏在营养成分、单糖和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异,并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该文以未经预处理干制和蒸制后干制的黄花菜花蕾为原料,分别采用热水提取法和乙醇提取法制备了4种浸膏,测定比较了4种黄花菜浸膏在营养成分、单糖和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异,并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igration mass spectrometry,GC-I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黄花菜浸膏的风味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浓度浸膏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4种黄花菜浸膏在总糖、还原糖、多酚、可滴定酸等营养成分上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总糖的含量较高,为47.9~64.4 g/100 g,多酚含量为0.15~0.50 g/100 g,黄酮含量为0.06~0.20 g/100 g。进一步对黄花菜浸膏单糖和氨基酸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发现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这4种糖的总量在鲜干醇提浸膏中最高,为40.98 g/100 g,17种氨基酸的含量在鲜干水提黄花菜浸膏中最高,达到了1.585 g/100 g。电子鼻结果表明,黄花菜浸膏中芳香类物质、氮氧化合物、无机硫化合物含量丰富。电子舌味觉强度差异较大,在质量浓度5 g/L下4种黄花菜浸膏的甜味值最大。通过GC-IMS共定性检出34种有机化合物,并通过对黄花菜浸膏的风味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变量投影重要性值进一步筛选出17种对有效区分4种黄花菜浸膏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特征标志物,并发现质量浓度100 g/L的鲜干黄花菜醇提浸膏可接受度高,感官评价最佳,与其风味结果相一致,可进一步用于黄花菜新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浸膏 化学组成 电子鼻 电子舌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咖啡豆风味化合物和感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肖克 翟慧楠 +2 位作者 胡荣锁 于鑫欣 董文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初加工处理方法对阿拉比卡咖啡理化特性、风味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通过电子鼻和感官分析评价不同初加工咖啡样品的感官风味,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初加工方法进行区分,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初加工方法与产生的风...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初加工处理方法对阿拉比卡咖啡理化特性、风味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通过电子鼻和感官分析评价不同初加工咖啡样品的感官风味,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初加工方法进行区分,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初加工方法与产生的风味化合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理化指标方面,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咖啡样品的总可滴定酸度(TA)、总可溶性固形物(TSS)和pH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湿法加工(CS)的pH最高。初加工方法对咖啡样品中的生物碱、绿原酸和有机酸等风味化合物含量影响较大,干法处理Ⅰ(GA)的咖啡因含量最高(12.32 mg/g DW),蜜处理Ⅰ(MA)拥有最高的葫芦巴碱含量(3.71 mg/g DW),湿法加工(CS)导致咖啡样品具有最低的绿原酸含量和最高的有机酸含量。此外,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初加工方法制备的咖啡香气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相较于人工评测,电子感官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对不同初加工方法进行区分。该研究结果明晰了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咖啡的化学组成及感官风味的影响,对咖啡风味品质提升及对优质产品的筛选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比卡咖啡 初加工处理 理化特性 风味化合物 电子感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对红葡萄酒颜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晓蕊 王静 +1 位作者 吴静 李茹一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3-420,共8页
红葡萄酒颜色是判断葡萄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葡萄酒酿造和存储过程中由于光照、温度和pH等各种因素导致葡萄酒的颜色消退品质下降。多糖是存在于葡萄酒中的一大类复杂大分子,来源于葡萄细胞壁破碎和酵母细胞壁自溶。研究发现多糖对... 红葡萄酒颜色是判断葡萄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葡萄酒酿造和存储过程中由于光照、温度和pH等各种因素导致葡萄酒的颜色消退品质下降。多糖是存在于葡萄酒中的一大类复杂大分子,来源于葡萄细胞壁破碎和酵母细胞壁自溶。研究发现多糖对葡萄酒颜色稳定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如何利用多糖在不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前提下提高葡萄酒颜色稳定性,对提升葡萄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多糖对葡萄酒颜色稳定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葡萄酒中多糖种类、结构及多糖对葡萄酒颜色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展望,旨在为利用多糖稳定红葡萄酒颜色工艺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红葡萄酒 颜色稳定性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油微胶囊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手抓羊肉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兵兵 刘贵珊 +7 位作者 谢德浪 马海洋 李杨 马芳 李小军 曹青青 李小雪 张倩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3-403,共11页
为了探讨沙棘油微胶囊复合膜对手抓羊肉的保鲜效果,本研究采用明胶/阿拉伯胶包埋沙棘油,使用明胶作为膜基质、甘油作为增塑剂制备沙棘油微胶囊复合膜,并测定复合膜的机械性能、表面形态和抗氧化与抗菌活性,将其贴体于手抓羊肉表面,分析... 为了探讨沙棘油微胶囊复合膜对手抓羊肉的保鲜效果,本研究采用明胶/阿拉伯胶包埋沙棘油,使用明胶作为膜基质、甘油作为增塑剂制备沙棘油微胶囊复合膜,并测定复合膜的机械性能、表面形态和抗氧化与抗菌活性,将其贴体于手抓羊肉表面,分析复合膜对其色泽、pH、失重率、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及感官指标的影响,评价复合膜对手抓羊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沙棘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8.94%,产率为76.28%,制备膜的最佳条件为明胶浓度6 g/100 mL;明胶与甘油的配比1:0.4,20℃下干燥48 h。复合膜厚度为0.36±0.01 cm,断裂伸长率为50.56%±0.55%,拉伸强度为27.81±0.22 N,透气系数为2.50±0.10×10^(-12)g·cm/(cm^(2)·Pa·s),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微胶囊在膜内分布均匀,与涂层处理相比,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15 d分别下降18.95%和19.84%,抑菌圈直径为(3±0.5)cm;复合膜贴体包装手抓羊肉,与空白组及涂层组相比,可以降低失重率,抑制TVB-N的增长,维持色泽,延长其货架期5 d。本研究证明了沙棘油微胶囊复合膜其作为一种新型食品包装材料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为肉品的保鲜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油微胶囊 复合膜 手抓羊肉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枸杞汁营养与风味特性及其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安欣 李桐彤 +3 位作者 胡佳雪 刘慧燕 方海田 魏晓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9-247,共9页
本文以药食同源的宁夏枸杞干果(Lyciumbarbarum L.)为原料,利用鼠李糖乳杆菌对其进行发酵,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枸杞汁的发酵特性、营养和风味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本文以药食同源的宁夏枸杞干果(Lyciumbarbarum L.)为原料,利用鼠李糖乳杆菌对其进行发酵,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枸杞汁的发酵特性、营养和风味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枸杞汁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28 h、发酵温度34℃、接种量4%,在此条件下,发酵枸杞汁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为79.40%,pH为4.44±0.04,活菌数可达9.5±0.005 lg CFU/mL。与未发酵枸杞汁相比,发酵枸杞汁的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糖含量增加。此外,GC-IMS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枸杞汁有较多醇类物质产生,增加其独有的发酵香气。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枸杞汁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提高了186.5%(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鼠李糖乳杆菌 黄嘌呤氧化酶 抗氧化能力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成熟期间细胞凋亡酶-3抑制剂对滩羊肉保水性及嫩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萌 马佳荣 +2 位作者 高爽 梁燕群 罗瑞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5,共10页
为了探究宰后成熟期间细胞凋亡酶-3(Caspase-3)对滩羊肉保水性和嫩度的影响,取滩羊后腿肌肉分别注射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Ac-DEVD-CHO(DEVD处理组)和0.8%生理盐水(对照组),于4℃成熟0、6、12、24、48、96、192 h,并分析Caspase-3和Casp... 为了探究宰后成熟期间细胞凋亡酶-3(Caspase-3)对滩羊肉保水性和嫩度的影响,取滩羊后腿肌肉分别注射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Ac-DEVD-CHO(DEVD处理组)和0.8%生理盐水(对照组),于4℃成熟0、6、12、24、48、96、192 h,并分析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水分分布、肌原纤维蛋白降解、微观结构变化及保水性和嫩度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滩羊肉成熟,与对照组相比,DEVD组的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受到抑制,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上升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宰后pH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DEVD组极限pH值低于对照组,192 h时pH值高于对照组(P<0.05);宰后24~192 h,DEVD处理组蒸煮损失、离心损失、T_(23)横向弛豫时间以及剪切力均明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在宰后前期DEVD组滩羊肉腿肌微观结构完整性较对照组好。综上所述,宰后前期(0~24 h),DEVD通过抑制Caspase-3活性,保护肌原纤维完整性,减缓细胞凋亡进程,致使滩羊肉保水性和嫩度变差;宰后后期(48~192 h),pH值的回升减弱DEVD作用,Caspase-3迅速活化,加速肌原纤维降解,使滩羊肉嫩度得到改善。同时,MFI上升加剧肌肉结构的崩塌,造成滩羊肉保水性变差。整体上,DEVD处理对滩羊肉品质有阶段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度 保水性 滩羊肉 细胞凋亡酶-3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苹果汁的工艺优化及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小敏 王芳 +3 位作者 高颖银 魏晓博 方海田 刘慧燕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为开发营养健康且果香浓郁的益生菌发酵苹果汁。以高酸苹果与鲜食苹果1:1混合苹果汁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苹果汁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光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 为开发营养健康且果香浓郁的益生菌发酵苹果汁。以高酸苹果与鲜食苹果1:1混合苹果汁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苹果汁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光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及电子鼻技术对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27.0 h、发酵温度30.0℃、初始糖度15.0°Bx,在此条件下,发酵苹果汁中的活菌数为7.2×10^(8) CFU/mL,感官评分92.13分。与未发酵苹果汁相比,发酵苹果汁多酚、黄酮含量显著升高(P<0.05),还原糖和乳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样品中GC-IMS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6种,醛酮类11种,酸类6种,醇类3种,吡嗪类3种以及其他类6种,其发酵与未发酵苹果汁共有成分有11种,包括2-甲基丁酸乙酯、3,7-二甲基-2-亚甲-6-辛烯醛、2-庚酮、2-环己烯-1-酮、甲基异丁基甲酮、3-己酮、左旋香芹酮、正戊酸、2,3-二甲基-5-乙基吡嗪、乙二醇乙醚、2,2,4,6,6-五甲基庚烷。发酵苹果汁中的酯类、醛酮类和其他类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未发酵苹果汁(P<0.05),赋予了发酵苹果汁更浓郁的花香和果香。电子鼻分析中发酵苹果汁在各个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均高于未发酵苹果汁,说明益生菌能够增加苹果汁中芳香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汁 益生菌 工艺优化 香气成分 G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川牛宰后成熟过程中细胞自噬与肉色变化的相关性
15
作者 梁燕群 司健芳 +3 位作者 马萌 高爽 李亚蕾 罗瑞明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5,共9页
为探究秦川牛宰后成熟过程中细胞自噬的发生情况及其对肉色的影响,以秦川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分析4℃环境下不同成熟时间段样品的肉色、肌红蛋白相对含量、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metmyoglobin reductase activity,MRA)、苄氯素1(Bec... 为探究秦川牛宰后成熟过程中细胞自噬的发生情况及其对肉色的影响,以秦川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分析4℃环境下不同成熟时间段样品的肉色、肌红蛋白相对含量、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metmyoglobin reductase activity,MRA)、苄氯素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Ⅱ,LC3-Ⅱ)、自噬相关蛋白7(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7,ATG7)、螯合体1(sequestosome 1,p62)、半胱天冬酶8(caspase 8)、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L^(*)值、a^(*)值和Beclin1、LC3-Ⅱ、ATG7蛋白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aspase 8、p62、ROS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脱氧肌红蛋白、氧和肌红蛋白相对含量、MMP、MRA呈下降趋势,b^(*)值、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宰后成熟过程中细胞自噬关键蛋白均不同程度地表达,肌肉细胞产生了自噬现象,其中96 h牛肉细胞自噬活动最强;对细胞自噬关键蛋白进行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各蛋白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在细胞活动中,细胞自噬蛋白彼此之间有密切关联;0~96 h细胞自噬蛋白、线粒体功能以及肉色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有指标与肉色指标之间均显著相关(P<0.05)。综上,宰后初期肌细胞发生的线粒体功能改变和细胞自噬会对肉色产生影响,Beclin1、LC3-Ⅱ、ATG7、p62、caspase 8可作为检测宰后成熟过程中肉色变化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线粒体功能 苄氯素1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肉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川牛宰后成熟过程中线粒体Tu翻译延长因子对牛肉持水性的影响
16
作者 司健芳 张静 +4 位作者 高爽 马佳荣 曹松敏 李亚蕾 罗瑞明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探究秦川牛宰后成熟过程中线粒体Tu翻译延长因子(mitochondrial Tu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TUFM)表达对肉的持水性影响。以秦川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4℃不同成熟时间下的pH值、贮藏损失、离心损失、蒸煮损失、水分分布、... 探究秦川牛宰后成熟过程中线粒体Tu翻译延长因子(mitochondrial Tu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TUFM)表达对肉的持水性影响。以秦川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4℃不同成熟时间下的pH值、贮藏损失、离心损失、蒸煮损失、水分分布、肌原纤维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测定不同成熟时间(0、96、192 h)下TUFM表达量及其含量、Beclin1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在秦川牛宰后成熟期间,肌原纤维蛋白发生降解,TUFM的表达量与Beclin1蛋白表达量和牛肉的持水性存在密切关系,其中蛋白质组学测定的TUFM表达量变化与TUFM含量变化趋势一致,Beclin1蛋白表达量、贮藏损失、离心损失、蒸煮损失整体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牛背最长肌中TUFM表达量与低场核磁共振峰面积比P_(2b)、Beclin1蛋白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贮藏损失、离心损失、蒸煮损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_(21)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P_(22)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H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通过蛋白质组学鉴定出23种与TUFM相关的差异蛋白,通过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蛋白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能量代谢,进而介导细胞自噬;对差异蛋白和持水性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有5种差异蛋白(ATP5F1D、EEF1A2、GSPT1、NDUFB5、SUCLG1)与持水性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P<0.01)。分析可知,包括TUFM在内,共6种蛋白主要通过能量代谢和氧转运等途径正向或负向影响细胞自噬,从而影响肉的持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Tu翻译延长因子 持水性 蛋白质组学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胶、黄原胶、瓜尔胶复合稳定剂对稀奶油品质影响
17
作者 陈雅丽 冯文慧 +8 位作者 张书文 王筠钠 吕加平 谢宁 杨永龙 李志伟 耿骁璐 钱文涛 剧柠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3,58,共8页
文章以稀奶油搅打硬度及黏度为指标,选取卡拉胶(Carrageenan,CG)、黄原胶(Xanthan gum,XG)、瓜尔胶(Guar gum,GG)添加量为影响因子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对乳液搅打特性及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G与XG、CG与GG对... 文章以稀奶油搅打硬度及黏度为指标,选取卡拉胶(Carrageenan,CG)、黄原胶(Xanthan gum,XG)、瓜尔胶(Guar gum,GG)添加量为影响因子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对乳液搅打特性及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G与XG、CG与GG对稀奶油硬度的交互作用显著,XG与GG对稀奶油黏度交互作用显著。响应面优化3种胶体复配添加量为0.036%,CG∶XG∶GG=7∶14∶15时,稀奶油硬度值最高达1018.79 g,搅打时间为225 s,起泡率最高达189.67%,黏度为1085.35 mPa·s,粒径为3.65μm,可塑性最好;Turbiscan多重光散射仪检测12 h间TSI指数趋于稳定,表明乳液稳定性良好。验证试验得出实际复配胶体添加量为0.033%,CG∶XG∶GG=7∶13∶13时可获得高品质稀奶油。该配方优化可为高品质天然稀奶油产品配方设计和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奶油 复配胶体 响应面法优化 搅打特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稀奶油与无水奶油配比比例对搅打稀奶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规律
18
作者 冯文慧 陈雅丽 +8 位作者 王筠钠 谢宁 钱文涛 耿骁璐 杨永龙 李志伟 吕加平 剧柠 张书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28,共8页
为解决无水奶油制备的搅打稀奶油风味不佳的问题,该研究通过无水奶油与新鲜稀奶油复配制备一种新型再制稀奶油。通过测定稀奶油搅打性能、流变、稳定性、微观结构及风味等指标,研究不同无水奶油添加量(0%、10%、20%、30%,质量分数)对稀... 为解决无水奶油制备的搅打稀奶油风味不佳的问题,该研究通过无水奶油与新鲜稀奶油复配制备一种新型再制稀奶油。通过测定稀奶油搅打性能、流变、稳定性、微观结构及风味等指标,研究不同无水奶油添加量(0%、10%、20%、30%,质量分数)对稀奶油的品质影响,确定无水奶油最适添加用量。结果表明,不同无水奶油添加量对稀奶油影响显著。随着无水奶油添加比例的提高,表观黏度逐渐增大(从0.29 mPa·s到0.75 mPa·s),泡沫硬度升高(从1107 g到1288 g),起泡率趋于下降(从196%到147%),打发时间也逐渐缩短(从225 s到192 s),Zeta电位绝对值先增大后减小,稳定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风味偏向于只添加无水奶油的样品。综合考虑,当无水奶油添加比例为20%时,脂肪球分布均匀,可保证稀奶油体系的稳定性,搅打性能良好,且风味较纯无水奶油基稀奶油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稀奶油 搅打特性 无水奶油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产区非酿酒酵母筛选及发酵特性研究
19
作者 周迪 卢玲 王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I0001-I0007,共16页
该研究对112株宁夏本土非酿酒酵母进行高糖、乙醇、pH、SO_(2)耐受性筛选及生长曲线的测定,筛选出耐受性强的本土非酿酒酵母进行赤霞珠葡萄酒发酵试验,通过理化指标测定、感官评价和挥发性物质测定,研究菌株发酵特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 该研究对112株宁夏本土非酿酒酵母进行高糖、乙醇、pH、SO_(2)耐受性筛选及生长曲线的测定,筛选出耐受性强的本土非酿酒酵母进行赤霞珠葡萄酒发酵试验,通过理化指标测定、感官评价和挥发性物质测定,研究菌株发酵特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4株本土非酿酒酵母YC-A13、YC-B10、YC-C13、YQY-B12均可耐受葡萄糖质量浓度450 g/L、乙醇含量13%、pH 1.0、SO_(2)质量浓度250 mg/L,优于商业酿酒酵母F33、CECA、XR。与商业酿酒酵母发酵酒样相比,4株本土非酿酒酵母发酵酒样产生了独有的香气物质癸酸乙酯、2-糠酸乙酯,质量浓度分别在17.63~19.85μg/L、4.04~20.42μg/L,癸酸甲酯的OAV>1可作为葡萄酒的主要香气成分;YC-B10、YC-C13、YQY-B12发酵酒样中产生了具有草本香、蔷薇花香的香茅醇,质量浓度在5.82~8.43μg/L。非酿酒酵母菌株发酵酒样之间产生的香气物质也存在明显差异,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YC-B10和YQY-B12发酵酒样中产生了该种属独有的香气物质己酸丁酯,质量浓度分别为69.31和69.06μg/L,还分别产生了具有奶酪香气的己酸(质量浓度为536.25μg/L)和具有杏仁、菠萝香气的丙酸异戊酯(质量浓度为1.71μg/L)。美极梅奇酵母YC-A13和泽普林假丝酵母YC-C13发酵酒样中产生了具有脂香、黄油香气的2,3-丁二酮,质量浓度分别为69.31和69.06μg/L。美极梅奇酵母YC-A13中检测出具有扁桃仁、脂香气的1-戊醇,含量为280.15μg/L,OAV>0.1可作为潜在香气成分。综上所述,筛选出的4株优良本土非酿酒酵母具有不同的发酵特性,在提升葡萄酒香气品质和丰富度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与优势,为酿造具有产区特色的葡萄酒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非酿酒酵母 耐受性 发酵特性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压电场技术的枸杞干燥设备参数研究
20
作者 于建国 李秀 王松磊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80,共11页
为了解决传统枸杞干燥工艺存在的能耗高、品质劣变等问题,基于高压电场干燥技术开展枸杞干燥设备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实验,揭示电场特性与干燥效率间的关联。在设备原理和结构、电极形状、针板电极形式及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基础上,重点... 为了解决传统枸杞干燥工艺存在的能耗高、品质劣变等问题,基于高压电场干燥技术开展枸杞干燥设备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实验,揭示电场特性与干燥效率间的关联。在设备原理和结构、电极形状、针板电极形式及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基础上,重点探究了电压、针尖-板间距、针间距对电场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自主研发的高压电场干燥实验平台,系统分析电压强度(0~50 kV)、针尖-板间距(2~6 cm)、针间距(4~10 cm)等关键参数对电场特性的作用机制。运用单因素实验与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干燥速率与电场参数间的数学模型,并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开展电场分布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在电压35 kV、针尖-板间距为4 cm、针间距4 cm时干燥效果较佳,平均干燥速率为0.0549 g/(g·h)。电场仿真结果与高压电场干燥实验平台结果能够较好吻合,建立的高压电场模型可以用于模拟实际干燥过程的干燥速率变化趋势。研究旨在建立一台低能耗、高品质的枸杞干燥设备,为干制枸杞生产提供新的干燥方式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高压电场 干燥技术 参数优化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