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史金红 卢强 +4 位作者 张桂杰 王世丛 侯美玲 刘丽英 撒多文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我国耕地资源紧张和优质饲草料严重短缺,利用盐碱地发展饲草产业既符合国家草牧业发展战略又能改变优质饲草料缺乏的局面。盐胁迫是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严重影响了植物的健康生长发育。了解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产量及营养物质... 我国耕地资源紧张和优质饲草料严重短缺,利用盐碱地发展饲草产业既符合国家草牧业发展战略又能改变优质饲草料缺乏的局面。盐胁迫是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严重影响了植物的健康生长发育。了解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产量及营养物质的影响有利于实现盐碱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减轻日益增加的粮食压力。文中总结了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气孔导度及发芽状态等生理变化,探讨了盐胁迫对紫花苜蓿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的调控作用,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紫花苜蓿 生长发育 产量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马纪龙 姬丽 +6 位作者 马琨 谢铁娜 马建军 李虹 岳翔 苏明 贾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300,共15页
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与控制农田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探究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淋失对不同比例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的响应,以期为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于2... 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与控制农田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探究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淋失对不同比例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的响应,以期为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于2022—2023年在宁夏永宁国家气象站开展大田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当地常规施氮量(270 kg·hm^(-2))为基础,布设5个施肥处理,分别为100%化肥(T1)、2/3化肥+1/3有机肥(T2)、1/3化肥+2/3有机肥(T3)、100%有机肥(T4)和空白对照(CK),分析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转运和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淋失量。结果表明:T2处理玉米产量和成熟期植株地上部吸氮量均最高,相较于CK和T1,玉米产量两年平均提高73.42%和3.67%,成熟期地上部吸氮量两年平均提高97.09%和9.98%。其次,T2处理玉米营养器官花前积累氮转运量、氮转运率、氮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及花后氮素同化量两年平均较CK分别显著提高171.18%、19.67%、36.89%和72.17%,较T1分别显著提高24.36%、6.74%、12.94%和3.55%,T2处理玉米氮素表观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均值较T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2.58%、9.17%和3.67%,而各处理玉米氮素收获指数两年间无显著差异。此外,T2处理淋失液中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均相对较低,两年玉米生长季内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淋失量和淋失系数均值较T1分别降低24.56%、25.29%、23.70%和37.95%、39.44%、26.83%。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氮素养分吸收、转运和利用等指标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氮素淋失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与产量间相关性较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量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有机肥替代比例下,玉米存在较高的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效率及较低的氮素淋失量。因此,宁夏引黄灌区玉米种植最佳有机肥替代量均值为98.64 kg·hm^(-2)(36.53%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提高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等氮量替代 玉米 氮素利用 氮素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纪龙 齐勇杰 +5 位作者 韩林蒲 马琨 谢铁娜 姬丽 马健祯 贾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2,共13页
【目的】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从中筛选出适宜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为该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下玉米优质高效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21和2022年,以玉米先玉122... 【目的】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从中筛选出适宜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为该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下玉米优质高效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21和2022年,以玉米先玉1225为供试品种,在大田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灌水量、常规肥料种类及用量相同的基础上,配施君德微生物菌剂(F1)、维格施微生物菌剂(F2)、中科化工复合微生物菌剂(F3)和米力琪复合微生物菌剂(F4)4种复合微生物菌剂,以无菌剂处理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吸氮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①2021-2022年,从拔节期到成熟期,与CK相比,各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玉米干物质累积量显著增加,干物质累积最大速率提高了11.02%~34.62%,干物质累积最大速率出现时间提前3.5~16.4 d。②2021-2022年,与CK相比,各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土壤含水率均下降,玉米拔节期—收获期的土壤贮水量总体显著降低,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其中F3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③2021-2022年,与CK相比,各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玉米穗粒数、百粒质量、产量和收获期吸氮量总体提高,其中F3处理以上指标均最大。④2021-2022年,与CK相比,4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玉米总收入、净收入和产投比显著提高,其中F3处理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在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下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实现玉米增产增收,其中15 kg/hm^(2)中科化工复合微生物菌剂(F3)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复合微生物菌剂 土壤水分 氮素吸收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