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OH/NaOH两种碱性体系下合成纳米片层分子筛 被引量:1
1
作者 邵秀丽 王政 +2 位作者 张宇 田海洲 王文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7-1515,共9页
以小分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结构导向剂,在KOH和NaOH 2种碱性体系下水热合成纳米片层分子筛,并分析K^(+)、Na^(+)和Silicalite-1晶种溶胶对合成样品的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KOH为碱源,在添加Silicali... 以小分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结构导向剂,在KOH和NaOH 2种碱性体系下水热合成纳米片层分子筛,并分析K^(+)、Na^(+)和Silicalite-1晶种溶胶对合成样品的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KOH为碱源,在添加Silicalite-1晶种溶胶的条件下,水热晶化96 h即可合成高结晶度、纳米薄片沿b轴方向有序堆积多层和随机堆积单层的混合形貌ZSM-5分子筛;以NaOH为碱源,在不添加Silicalite-1晶种溶胶的条件下,水热晶化48 h即可合成高结晶度、由纳米薄片和纳米棒紧密堆积而成的纺锤状聚集体形貌MOR分子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合成MOR和ZSM-5分子筛纳米片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纳米片 碱金属离子 晶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基复合氧化物负载CuO用于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 被引量:3
2
作者 高瑞瑞 徐青文 +3 位作者 李鹏 李蕊 马清祥 赵天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3-1484,共12页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工艺具有反应温度低、H_(2)选择性高、副产物CO含量低等优点,常与燃料电池联用。CeO_(2)有较好的储放氧功能,但其热稳定性较差。采用共沉淀法将不同过渡金属掺杂在CeO_(2)载体上形成CeMO_(2)(M为Zr,Mn,Fe和Cr)固溶体...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工艺具有反应温度低、H_(2)选择性高、副产物CO含量低等优点,常与燃料电池联用。CeO_(2)有较好的储放氧功能,但其热稳定性较差。采用共沉淀法将不同过渡金属掺杂在CeO_(2)载体上形成CeMO_(2)(M为Zr,Mn,Fe和Cr)固溶体,后通过沉积-沉淀法负载一定量的CuO,制备出一系列的CuO/CeMO_(2)催化剂。通过XRD、H_(2)-TPR、XPS等表征手段,探究不同过渡金属掺杂对催化剂结构、性质和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Zr和Mn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Cu分散度,促进了缺陷结构的形成和氧空位的迁移效率,使CuO和CeO_(2)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而Fe和Cr的加入降低了CuO的分散,削弱了Cu-Ce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降低,产生负面影响。其中,CuO/CeZrO_(2)催化活性最佳,在反应温度250℃、水/醇摩尔比1.3和气体体积空速2400 h^(-1)时,甲醇转化率达到90%,产氢速率为95 mL/(g·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甲醇水蒸气重整 氧化铈 固溶体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Cu/Ce_(0.8)Zr_(0.2)O_(2)催化剂催化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徐青文 柯举仓 +4 位作者 李蕊 李鹏 王凤霞 马清祥 赵天生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40,50,共9页
制备方法会影响催化剂中Cu物种种类、分散性及其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采用沉积沉淀法、氨蒸法、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以Ce_(0.8)Zr_(0.2)O_(2)固溶体为载体、Cu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5%的Cu/Ce_(0.8)Zr_(0.2)O_(2)催化剂。采用XRD... 制备方法会影响催化剂中Cu物种种类、分散性及其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采用沉积沉淀法、氨蒸法、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以Ce_(0.8)Zr_(0.2)O_(2)固溶体为载体、Cu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5%的Cu/Ce_(0.8)Zr_(0.2)O_(2)催化剂。采用XRD、N_(2)物理吸/脱附、N_(2)O滴定和SEM等对催化剂的物相组成、织构性质、Cu分散度和微观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催化剂的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其他3种方法制备的Cu/Ce_(0.8)Zr_(0.2)O_(2)催化剂相比,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的Cu/Ce_(0.8)Zr_(0.2)O_(2)催化剂(Cu/Ce_(0.8)Zr_(0.2)O_(2)-DP)具有相对最大的比表面积(82.5 m^(2)/g)和Cu比表面积(206.0 m^(2)/g),以及相对最高的Cu分散度(30.5%)。在温度为250℃、常压、n(去离子水):n(甲醇)为1.3:1.0和液时空速为6 mL/(g·h)的条件下反应24 h,Cu/Ce_(0.8)Zr_(0.2)O_(2)-DP表现出相对最优的催化性能,其甲醇转化率为95.2%,产氢速率为286.8 mmol/(g·h),CO选择性为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水蒸气重整 Cu基催化剂 制备方法 铈锆固溶体 Cu分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聚乳酸膜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郜阳 张桐赫 +3 位作者 高腾飞 周有慧 唐文龙 王政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553,共8页
采用3D(3-Dimension)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规则孔道结构且孔径可控的多孔聚乳酸(PLA)膜,然后以聚乙烯醇(PVA)为表面改性剂,利用氢键交联作用制备了PVA/PLA复合膜。当PLA膜基底填充率为70%时制备的PVA/PLA-70%复合膜的水下油接触角为165.9&... 采用3D(3-Dimension)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规则孔道结构且孔径可控的多孔聚乳酸(PLA)膜,然后以聚乙烯醇(PVA)为表面改性剂,利用氢键交联作用制备了PVA/PLA复合膜。当PLA膜基底填充率为70%时制备的PVA/PLA-70%复合膜的水下油接触角为165.9°,具有超疏油特性。在使用微量水润湿油-水分离膜条件下,PVA/PLA-70%复合膜的油-水分离实验结果表明:PVA/PLA-70%复合膜的油-水分离效率大于99%、水通量高达73.12 L/(m^(2)·s);油-水分离循环使用80次后,分离效率仍大于97%,且水通量稳定在56.10 L/(m^(2)·s),PVA改性PLA膜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利用3D打印技术为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油-水分离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油-水分离 聚乙烯醇 聚乳酸膜 疏油特性 分离效率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