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地区不同水肥处理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田静 伏兵哲 《南方农业》 2024年第7期12-15,共4页
为了深入研究宁夏地区紫花苜蓿在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的生产性能的差异,通过设立多组不同水肥处理组合,观测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并对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进行了详细测定。结果表明:适度的水肥供应能够显著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提高其叶绿素... 为了深入研究宁夏地区紫花苜蓿在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的生产性能的差异,通过设立多组不同水肥处理组合,观测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并对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进行了详细测定。结果表明:适度的水肥供应能够显著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提高其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同时增加土壤中养分的含量;过量将导致紫花苜蓿的过度生长,从而引发病害,对紫花苜蓿的品质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宁夏地区种植紫花苜蓿时,应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科学配置水肥供应,以实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水肥处理 生产性能 土壤养分 宁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固沙植被区土壤质地对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杨敏 刘任涛 +3 位作者 方进 郭志霞 赵璇 周磊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23-2732,共10页
土壤质地是固沙植被区土壤生境恢复的重要标志。研究土壤质地对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结构的影响,对于解析固沙植被区生物群落营养级结构恢复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沙植被区,依据土壤质地设置3种处理样地(S... 土壤质地是固沙植被区土壤生境恢复的重要标志。研究土壤质地对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结构的影响,对于解析固沙植被区生物群落营养级结构恢复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沙植被区,依据土壤质地设置3种处理样地(S,只含有砂粒;SS,含有砂粒和粉粒;SSC,含有砂粒、粉粒和黏粒),采用陷阱诱捕法调查了不同样地的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分布特征,阐明了土壤质地演变对固沙植被区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多样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包括捕食性、植食性、杂食性和腐食性动物,其中植食性和杂食性动物个体数占据优势地位。(2)随土壤质地细化,捕食性与植食性动物个体数呈相反变化趋势,前者先降低后增加,而后者则为先增加后降低;但杂食性动物个体数呈增加趋势。(3)捕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动物的类群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SSC显著高于SS和S。具体表现为:与S和SS样地相比,SSC样地的捕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动物的类群数分别增加了0.70—3.95倍、0.45—1.23倍和0.50—1.33倍;其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增加了1.32—6.43倍、0.81—1.59倍和10倍以上。(4)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总体上土壤质地对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多样性分布产生正效应。表现为:土壤质地既可对捕食性动物的类群数产生直接影响,亦可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而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土壤质地对植食性动物类群数的影响是通过草本植物的间接作用;土壤质地对杂食性动物类群数的影响则是通过土壤理化性质产生间接作用。研究表明,随着固沙植被区土壤质地细化、土壤条件改善和草本植物增加,地面节肢动物营养级功能群的多样性增加,有利于食物链延长和稳定,并且捕食性动物亦可调控植食性动物分布,表征了上行-下行效应营养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土壤质地 地面节肢动物 功能群结构 固沙植被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设施栽培模式下葡萄需冷量及营养物质变化研究
3
作者 杨丽 罗小明 +2 位作者 李琴 张宁 冯美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5期20-25,共6页
通过研究宁夏地区日光温室延迟栽培模式和玻璃温室自然休眠模式下“红地球”葡萄植株的需冷量、温室温度变化及温室温度与需冷量的相关性,休眠期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分析温度、营养物质与葡萄休眠解除的关系。结果表明:日... 通过研究宁夏地区日光温室延迟栽培模式和玻璃温室自然休眠模式下“红地球”葡萄植株的需冷量、温室温度变化及温室温度与需冷量的相关性,休眠期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分析温度、营养物质与葡萄休眠解除的关系。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在采用≤7.2℃模型、0~7.2℃模型、犹他模型估算的需冷量分别为0h、0 h、79 CU,玻璃温室采用3种模型的需冷量分别为212 h、582 h、238 CU。两种设施管理模式下葡萄植株均于12月上旬前后解除休眠。日光温室中,日需冷量与最高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而玻璃温室中日需冷量与最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休眠解除后,两种模式下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相反变化趋势。综上所述,在日光温室延迟栽培模式中,大于7.2℃的一定高温积累是打破休眠主要因素;在玻璃温室自然休眠模式中,低于7.2℃的低温积累是打破休眠主要因素。两种栽培模式下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可以作为休眠进程后期判断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设施栽培 解除休眠 葡萄需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BSA在作物育种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刚 朱林 +2 位作者 聂豪杰 包玉国 程云龙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0-372,共13页
为了解国内外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在作物育种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客观反映各国家、机构及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使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对WOS(Web of Science)... 为了解国内外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在作物育种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客观反映各国家、机构及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使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对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2023年2111项和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2003~2023年446项研究成果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突显词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聚类时间线分析及作者共被引分析。结果表明:BSA在作物育种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的发文趋势相同,国内外期刊发文量均逐年上升;在发文量国家排序中,中国排名第一、美国第二、印度第三。在CNKI数据库中华中农业大学的发文量最多,而在WOS数据库中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发文量最多。国外BSA在作物育种领域应用的文章主要集中在植物科学、农学、园艺学和遗传学等学科,而国内主要集中在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生物学等学科;Michlmore RW、Kosambi DD和Li H这3位作者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最高,而Michlmore RW、Lander ES、Li H这3位作者与其他作者有更密切的联系。国内研究的热点作物和性状分别是水稻(Oryza sativa)、大豆(Glycine max)、玉米(Zea mays L.)和抗病性、株高;国外研究的热点作物和性状分别是水稻、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抗病性。目前,BSA在国内集中应用于作物目标性状候选基因及作物突变体突变基因的定位和功能验证,而国外则集中应用于作物目标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功能验证及遗传机制的解析。此外,BSA在作物育种领域应用的研究前沿分析表明,未来在该领域热点研究的对象为水稻、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作物突变体和作物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A 作物育种 文献计量分析法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生态学概念、学科特色、内容及指导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任涛 孙建财 周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892-7898,共7页
生态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学学科发展与区域生态特色相结合,已成为生态学特色学科方向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依据。沙漠生态学以沙漠或沙漠化土地为研究区域,以沙漠生物为研究对象,是沙漠学与生态学... 生态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学学科发展与区域生态特色相结合,已成为生态学特色学科方向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依据。沙漠生态学以沙漠或沙漠化土地为研究区域,以沙漠生物为研究对象,是沙漠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学科,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色。从沙漠生态学的概念和学科定位的角度,分析了沙漠生态学的学科特点和特色优势。基于此,沙漠生态学具有自己的研究范畴和研究内容,在学科层面上存在其他学科无法解决或者解决好的科学问题,并从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的角度分析了沙漠生态学形成独立学科方向的必要性。沙漠生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基础理论丰富与完善,有利于指导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的发生原因、过程及原理、沙漠化逆转过程的恢复机理的全面系统研究,为沙漠化综合治理措施与治理实践、沙漠自然资源利用与开发以及沙漠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关键科技支撑,凸显了沙漠生态学的特色学科方向对区域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生态学 概念 学科定位 区域特色 沙漠化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明雪花 王斌 +4 位作者 王腾飞 马霞 张译尹 赵小娜 兰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35,共9页
【目的】研究氮肥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宁夏雨养区饲用小黑麦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饲用小黑麦的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2021-2022年,以‘晋饲草1号’饲用小黑麦为试验材料,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曹堡... 【目的】研究氮肥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宁夏雨养区饲用小黑麦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饲用小黑麦的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2021-2022年,以‘晋饲草1号’饲用小黑麦为试验材料,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曹堡村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0 kg/hm ^(2)(F_(1),对照),75 kg/hm ^(2)(F_(2)),150 kg/hm ^(2)(F_(3))和225 kg/hm ^(2)(F_(4)))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和氮肥偏生产力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分析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间的相关性,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氮肥处理饲用小黑麦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21-2022年,施氮肥处理的饲用小黑麦株高、叶茎比、叶片数和叶面积均高于未施氮肥处理,其中F_(3)处理的上述所有指标均最高。2021年和2022年,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饲用小黑麦粗灰分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呈降低趋势,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F_(3)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较低,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最高。2021年和2022年,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饲用小黑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饲用小黑麦氮肥偏生产力呈降低趋势,其中F_(3)处理饲用小黑麦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饲用小黑麦的干草产量与株高、叶片数、粗蛋白产量以及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茎比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氮肥处理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为F_(3)>F_(2)>F_(4)>F_(1)。【结论】当氮肥施用量为150 kg/hm ^(2)时,饲用小黑麦生长指标、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总体均较优,为宁夏雨养区饲用小黑麦的最佳氮肥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氮施施用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青贮饲料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小栋 马成艳 +1 位作者 王涛 黄帅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混合青贮是将2种或者2种以上青贮原料混合在密闭的青贮容器中,在厌氧条件下主要依赖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降低pH值抑制有害菌群生长,从而保存青贮原料营养物质的过程。混合青贮饲料利用原料间营养成分互补性及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的... 混合青贮是将2种或者2种以上青贮原料混合在密闭的青贮容器中,在厌氧条件下主要依赖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降低pH值抑制有害菌群生长,从而保存青贮原料营养物质的过程。混合青贮饲料利用原料间营养成分互补性及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的作用获得营养丰富的青贮饲料,进而可以改善反刍动物瘤胃降解率,以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综述了混合青贮饲料的调制方式及其发酵品质、混合青贮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混合青贮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优质混合青贮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微生物群落 瘤胃发酵 瘤胃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蓝光诱导下红地球葡萄VvBES1-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8
作者 党仕卓 周娟 +3 位作者 汤学燊 刘鑫 张亚红 袁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2-632,共11页
BRI1-EMS-Suppressor 1(BES1)是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重要的转录因子,已被证实在调控植物光形态建成及花芽发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VvBES1是否响应红蓝光调控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及在该调控模式下VvBES1的表达规律,本研究以红地球葡... BRI1-EMS-Suppressor 1(BES1)是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重要的转录因子,已被证实在调控植物光形态建成及花芽发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VvBES1是否响应红蓝光调控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及在该调控模式下VvBES1的表达规律,本研究以红地球葡萄花芽为试验材料,温室自然光作为对照(CK),红蓝4∶1(R4B1)为光照处理,从前期转录组数据筛选获得VvBES1-1(Vitvi10g00636),同源克隆获得该基因编码序列(CDS),全长1026 bp,编码34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VvBES1-1蛋白含有1个BES1家族高度保守的BES1-N结合结构域,与河岸葡萄属于同一亚族。VvBES1-1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VvBES1-1时空表达模式显示,VvBES1-1在各时期均有一定表达,但是在R4B1处理期间表达量显著低于自然光,9月15日(花序二级轴发育期)表达量达到最高,由此推测VvBES1-1在红地球葡萄花序二级轴发育期发挥重要作用。VvBES1-1烟草异源转化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表现出花期延迟、节间缩短等表型特征,外源BR处理下VvBES1-1基因表达量均明显上调表达,VvBES1-1在光介导控花芽分化的过程中表达模式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同红地球葡萄中的一致。本研究结果为VvBES1-1参与红蓝光介导BR信号调控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地球葡萄 VvBES1-1 BR信号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