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大学校园不同绿地类型夏季小气候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圆 朱荣 +1 位作者 杨荣 刘佳嘉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26-35,共10页
以宁夏大学校园内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方法,对乔灌草、乔草、草地3种绿地类型以及无植被覆盖的对照样地CK(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空气负离子和PM_(2.5))进行测量,研究其对校园小气候的调节作用,并构建出具有较强生... 以宁夏大学校园内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方法,对乔灌草、乔草、草地3种绿地类型以及无植被覆盖的对照样地CK(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空气负离子和PM_(2.5))进行测量,研究其对校园小气候的调节作用,并构建出具有较强生态效益的植物配置模式。结果表明:与对照(广场)相比,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均对校园小气候具有降温增湿、调节太阳辐射、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以及消减PM_(2.5)等作用,其中以乔灌草样地对微环境温度调节作用最好,乔草样地次之,最后为草地;各样地增湿强弱和削弱太阳辐射与降温效应较为相似;乔灌草和乔草配置模式消减PM_(2.5)效果最佳,而草地对PM_(2.5)的消减效果不明显。综合上可知,不同植物配置模式调节夏季小气候的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乔灌草>乔草>草地>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配置模式 降温增湿 太阳辐射 小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灌区秋播饲用小黑麦氮肥合理施用量研究
2
作者 张晓娟 李雪雪 +4 位作者 徐得甲 李小玉 马耀海 马花 孙权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199,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宁夏灌区秋播饲用小黑麦氮肥合理施用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氮肥(纯氮)施用量,分别为N1 (0 kg/hm^(2))、N2 (75 kg/hm^(2))、N3 (150 kg/hm^(2))、N4 (225 kg/hm^(2))和N5(300 kg/hm^(2))处理,每个处理3... 试验旨在探究宁夏灌区秋播饲用小黑麦氮肥合理施用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氮肥(纯氮)施用量,分别为N1 (0 kg/hm^(2))、N2 (75 kg/hm^(2))、N3 (150 kg/hm^(2))、N4 (225 kg/hm^(2))和N5(300 kg/hm^(2))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黑麦于2021年10月7日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2022年6月15日收割。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促进了饲用小黑麦在不同生育时期地上部的生长及干物质的积累,且在开花期小黑麦对干物质积累量达到峰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小黑麦的株高和干物质积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N4处理表现最好。小黑麦对氮元素的需求量最大,其次为磷和钾元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4个器官对磷元素的吸收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N4处理的效果较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饲用小黑麦鲜、干草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N4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经肥料效应方程模拟得出,秋播饲用小黑麦最高产量施氮量为274.12 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氮量为241.33 kg/hm^(2)。研究表明,试验结果可为当地秋播饲用小黑麦科学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灌区 秋播 饲用小黑麦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罗山山地草原植被群落特征及其空间分异 被引量:4
3
作者 龚昕 霍新茹 +6 位作者 李雯 杨彦东 刘超 秦伟春 沈艳 王国会 马红彬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唯一的水源涵养林区和区域绿色生态保护屏障,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壤侵蚀、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罗山草地植物群落特征鲜有报道,其草原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唯一的水源涵养林区和区域绿色生态保护屏障,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壤侵蚀、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罗山草地植物群落特征鲜有报道,其草原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还不清晰。本研究以罗山自然保护区草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和不同类型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特征的空间分异规律及植被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罗山自然保护区草地植物群落由一、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半灌木组成,其中多年生草本占比最大;荒漠草原与典型草原植物群落以禾本科和杂类草为主,草甸草原以杂类草为主;随着海拔的升高,除群落地上生物量外,所调查植被数量特征符合“中间高度膨胀”理论,在海拔1600~2100 m时均达到峰值。(2)草地植物Margarlef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在2000~2100 m的草原样地达到最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型”变化趋势(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变化不显著(P>0.05);保护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3种草原类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明显:(3)年降水量、海拔、土壤全氮含量、土壤全磷含量、日均气温是影响研究区草地植被特征的重要环境因子,其中年降水量、海拔是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全氮含量、土壤全磷含量以及日均气温是次要环境因子。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罗山自然保护区草地植被分布特征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海拔 空间分异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枝覆盖对宁夏荒漠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飞 刘静 +1 位作者 王博 李志刚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18-3228,共11页
锦鸡儿属(Caragana)灌木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应用于退化荒漠草地恢复的常见植物,然而这些灌木需要定期的平茬以促进其更新,同时平茬产生的大量灌枝枝条为草地恢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平茬后柠条(Ca... 锦鸡儿属(Caragana)灌木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应用于退化荒漠草地恢复的常见植物,然而这些灌木需要定期的平茬以促进其更新,同时平茬产生的大量灌枝枝条为草地恢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平茬后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灌木枝条为覆盖材料,设置了无枝条覆盖(CK)、短枝条覆盖(S,枝条长度5—10 cm)和长枝条覆盖(L,枝条长度70—130 cm)3个处理,以探讨覆盖对荒漠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2种覆盖措施均可以显著降低土壤温度,且S处理增加土壤含水率0.05%—3.31%,L增加土壤含水率0.04%—1.89%。此外,2种覆盖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纤维素酶、β-1,4-木糖苷酶、脲酶、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速效磷含量,提高了地上植被生物量、高度和盖度,同时促进了土壤呼吸,且S和L处理土壤累积呼吸量高于CK 56.0%和29.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及植物生长均不同程度影响了草地呼吸,表明覆盖可以通过改善土壤水分促进植物碳的输入,同时通过促进酶活性加速对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输入,并最终促进了土壤的呼吸速率。本研究表明,荒漠草地平茬的灌木枝条可以促进土壤碳循环,利用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为平茬灌木利用提供了途径,同时也为灌丛化草地管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枝覆盖 荒漠草地 土壤呼吸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云涛 邱开阳 +5 位作者 王玉娟 司浩宇 鲍平安 黄业芸 何毅 谢应忠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30,共9页
为深入了解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对N、P添加的响应,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自2020年开始,每年开展N、P添加试验,连续进行3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N肥选用尿素,P肥选用过磷酸钙,本文使用2022年9月的植... 为深入了解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对N、P添加的响应,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自2020年开始,每年开展N、P添加试验,连续进行3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N肥选用尿素,P肥选用过磷酸钙,本文使用2022年9月的植被调查数据。结果表明:(1)高水平N复合中、高水平P添加显著降低了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高水平N复合中水平P添加显著降低了Simpson指数;(2)Godron稳定性分析发现,对照组欧式距离最大,群落稳定性最低;在单独添加P时,群落稳定性随着P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3)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高水平的N、P添加可以通过抑制荒漠草原植物生长,使得物种多样性降低,单独P添加以及中、低水平的P与高水平的N复合添加可有效提高群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添加 退化荒漠草原 生态修复 欧式距离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土壤有机碳库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玉霞 杜灵通 +4 位作者 易志远 罗霄 苏丽 乔成龙 薛斌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53,共13页
干旱荒漠草原区垦殖葡萄园不仅能推动经济发展,而且具有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的潜在价值。本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为对象,基于2023年5-7月在0~100 cm土壤剖面每20 cm深度采集的土壤样品,不仅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总碳含量,还... 干旱荒漠草原区垦殖葡萄园不仅能推动经济发展,而且具有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的潜在价值。本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为对象,基于2023年5-7月在0~100 cm土壤剖面每20 cm深度采集的土壤样品,不仅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总碳含量,还测定耕作干扰较强的表层土壤(0~40 cm)中SOC的活性、中性和惰性组分含量,采用地理空间插值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开展不同土壤类型区和典型葡萄园的SOC库特征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该产区0~100 cm剖面的SOC含量为3.0~11.1 g·kg^(-1),土壤养分缺乏,平均SOC密度为52.85 t·hm^(-2),具有中等变异程度;其中0~40 cm表层土壤的SOC富集系数大于1,即表层土壤碳固持能力更强;2)受葡萄垦殖活动的碳输入影响,整个葡萄产区表层0~40 cm的土壤总碳、SOC、活性SOC和惰性SOC含量呈西高东低的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特点;3)产区土壤碳库稳定性较强,不仅无机碳占总碳比例高达74.8%,而且SOC中的惰性组分含量达50%,土壤碳库活度较低;4)受制于土壤发育背景差异,不同土壤类型对SOC特征的影响较大,虽然风沙土的SOC密度高于灰钙土,但风沙土的SOC含量低于灰钙土,且风沙土的碳库活度也最大,其SOC的稳定性较差。以上认识可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园生态系统碳汇核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葡萄园 垦殖活动 土壤有机碳 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水源涵养功能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鹏 马逸伦 +5 位作者 程静 许明祥 苏胜亮 蒲勇 韩蕾 杨芳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9,共9页
[目的]科学评估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涵养能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为案例区,基于InVEST模型、Hurst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计算1990-2020年宁夏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演变趋势,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科学评估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涵养能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为案例区,基于InVEST模型、Hurst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计算1990-2020年宁夏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演变趋势,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宁夏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明显,除未利用地外,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1990-2020年宁夏水源涵养量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约为0.009 mm/a,空间上呈“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且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宁夏水源涵养功能变化不具有可持续性,未来面临着较大的退化风险;降水是影响宁夏水源涵养能力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海拔和坡度,而植被覆盖度和蒸散发的影响程度最低。[结论]研究期间宁夏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可持续性有所恢复,但仍需进一步强化水源涵养能力以应对未来的退化风险。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时空演变格局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丛化对宁夏东部荒漠草原草地植被群落的影响
8
作者 龙进潇 陈林 +4 位作者 庞丹波 张雅琪 李冰 陈应龙 李学斌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568-5581,共14页
草原灌丛化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对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较为复杂,尚存在较大争议。在宁夏东部荒漠草原分别选取轻度、中度、重度及未灌丛化样地,利用植被群落调查和经典生态位理论,研究了自然入侵的柠条锦鸡儿(Ca... 草原灌丛化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对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较为复杂,尚存在较大争议。在宁夏东部荒漠草原分别选取轻度、中度、重度及未灌丛化样地,利用植被群落调查和经典生态位理论,研究了自然入侵的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对宁夏东部荒漠草原植被群落及生态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灌丛化过程中,草本植被群落的高度、地上生物量显著上升,而密度显著下降,群落向着密度稀疏,而生物量增大的方向演替。(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轻度灌丛化>重度灌丛化>中度灌丛化>未灌丛化样地,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灌丛化程度的加剧而显著上升。(3)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蒙古虫实(Corispermum mongolicum)、兴安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雾冰藜(Grubovia dasyphylla)等物种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作为荒漠草原优势物种。中度灌丛化区域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的拟合度高,置信带区间较窄,相关性强,进一步说明中度灌丛化更适宜于这些优势物种的生存和繁殖。(4)灌丛化模式驱动下,除了部分优势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度较高,荒漠草原植被群落整体生态位重叠度普遍较低,物种生态位分化明显,种间竞争小。综上所述,柠条锦鸡儿入侵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促进了灌下草本植物的生长,且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化 灌丛资源 荒漠草原 植被群落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部干旱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干旱变化的响应
9
作者 丛士翔 丁旭东 +3 位作者 常文静 王盈盈 余海龙 黄菊莹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2-412,共11页
[目的]评估不同植被类型因干旱造成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损失量(ΔNPP)对各降水年型的响应关系,以期深入了解植被对气候极端事件的响应,并为区域旱灾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2001—2021年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 [目的]评估不同植被类型因干旱造成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损失量(ΔNPP)对各降水年型的响应关系,以期深入了解植被对气候极端事件的响应,并为区域旱灾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2001—2021年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度量气象干旱,基于MODIS遥感数据,采用CASA模型估算研究区NPP,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植被类型NPP因干旱导致的损失量(ΔNPP)时空分异及其与SPE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①2001—2021年,SPEI指数显示,研究区干旱趋势整体趋缓;在空间维度上总体仍以干旱占主导,但局地有湿润化趋势。②研究区植被ΔNPP整体上呈出波动减少趋势;在空间上研究区东部植被ΔNPP呈减小趋势。③SPEI指数与ΔNPP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呈负相关占主导,但因干旱等级不同而呈现明显的时空差异。④不同植被类型ΔNPP对年尺度SPEI的响应具有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在严重和极端干旱胁迫下,林地的ΔNPP最大,农作物次之,灌木最小。[结论]目前宁夏中部干旱带出现湿润化趋势,为提高研究区植被对干旱的抵抗力,需提高植被结构与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NPP SPEI指数 宁夏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LbDXS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10
作者 戚传鑫 张磊 +3 位作者 王博涛 曹杰 马亚平 曹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166,共13页
【目的】基于枸杞全基因组对枸杞红素合成相关基因DXS进行基因家族鉴定,分析其在宁夏枸杞果实发育期的表达特征,为解析枸杞红素生物合成提供候选基因。【方法】以枸杞全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LbDXS基因家... 【目的】基于枸杞全基因组对枸杞红素合成相关基因DXS进行基因家族鉴定,分析其在宁夏枸杞果实发育期的表达特征,为解析枸杞红素生物合成提供候选基因。【方法】以枸杞全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LbDXS基因家族,分析其序列特征、基因结构、氨基酸理化性质、蛋白质保守结构域、家族系统进化关系等特征,解析其在宁夏枸杞不同发育期、不同器官及果实发育阶段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共鉴定到7个LbDXS基因家族,序列特征分析表明其均包含DXS保守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聚为4类,其中分组1家族成员最多,7个LbDXS基因主要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多物种进化树分析表明其与茄科家族成员进化保守,推测其在遗传进化中功能相近。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LbDXS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与光响应、激素、环境胁迫等相关响应元件。种间共线性分析表明LbDXS基因在茄科的进化中具有相似功能。在宁夏枸杞不同发育时期中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宁夏枸杞青果期至完熟期LbDXS2、LbDXS3、LbDXS4表达量显著升高,表明其可能对宁夏枸杞红素积累起重要作用。【结论】基于枸杞全基因组鉴定到7个LbDXS基因家族成员,其均包含DXS保守结构域,进化分析推测其在茄科家族物种中功能相近,其中LbDXS2、LbDXS3、LbDXS4在宁夏枸杞青果期至完熟期阶段显著表达,表明其在枸杞红素生物合成中具有潜在的调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LbDXS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优新草莓品种引进筛选与评价
11
作者 蔡桂梅 王旭陆 +4 位作者 李浩 孙欣悦 王璟华 薛瑞雪 张雪艳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3期73-77,共5页
为筛选适宜宁夏地区栽培的草莓品种,丰富宁夏草莓种植结构,促进宁夏草莓产业发展,本试验引进11个草莓品种,系统分析其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对品种综合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宝珠生长特... 为筛选适宜宁夏地区栽培的草莓品种,丰富宁夏草莓种植结构,促进宁夏草莓产业发展,本试验引进11个草莓品种,系统分析其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对品种综合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宝珠生长特征、果实品质、商品特性较优;宝丽生长特征较优;宝丰生长特征、商品特征较优,粉玉果实品质较优;栃乙女、宝珠口感风味较好,初恋的味道商品特征较优。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前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7.134%,有机酸、株高相对生长速率、果形指数、畸形果率、单果重可作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综合评价可知,宝珠、红颜、宝丽、章姬综合表现较好;白草莓或粉草莓,以初恋的味道综合表现较好。因此,宝珠、宝丽、初恋的味道可作为红颜、章姬、香野的补充品种在宁夏规模化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品种 植株生长 果实品质 相关性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佳鑫 刘易鑫 +2 位作者 李政岐 吴晓丽 马潇源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3期48-52,共5页
宁夏引黄古灌区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一,是我国黄河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在保护利用中仍存在遗产价值认知不足、知名度低,遗产保护利用不充分,遗产文化传承缺失和保护开发利用资金投入不足等现实问题。从文化遗产学角度看,应从挖掘... 宁夏引黄古灌区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一,是我国黄河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在保护利用中仍存在遗产价值认知不足、知名度低,遗产保护利用不充分,遗产文化传承缺失和保护开发利用资金投入不足等现实问题。从文化遗产学角度看,应从挖掘宁夏引黄古灌区价值出发,完善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顶层设计,创新保护利用机制及管理方式,多种途径提升知名度,多部门多主体协同,引入社会资金投入,持续推动宁夏引黄古灌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古灌区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宁夏枸杞品种叶片功能性状的测定与分析
13
作者 马忠艳 曹兵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3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宁夏枸杞不同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探明相同立地条件下各品种叶片功能性状间的差异。【方法】试验以种植在宁夏大学实验农场的宁夏枸杞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和宁杞10号4个主栽品种为试验对象,测定其叶片主要功能性状,... 【目的】探讨宁夏枸杞不同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探明相同立地条件下各品种叶片功能性状间的差异。【方法】试验以种植在宁夏大学实验农场的宁夏枸杞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和宁杞10号4个主栽品种为试验对象,测定其叶片主要功能性状,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的叶片形态指标、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特性等功能性状指标的差异性。【结果】结果表明,4个枸杞品种叶片功能性状在形态指标及光合特性指标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叶片厚度、叶长、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差异极显著,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叶宽、比叶面积、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宁杞7号和宁杞10号的叶片厚度值较大(分别为1.430 mm和0.916 mm)、比叶面积较小(分别为7 781.62 cm^(2)·g^(-1)和8 637.93 cm^(2)·g^(-1)),叶干物质含量较高(分别为0.231 g·g^(-1)和0.184 g·g^(-1));而宁杞1号和宁杞5号的叶片厚度值较小、比叶面积较大。【结论】试验结果可为宁夏枸杞的品种选育与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不同品种 叶片功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罗山不同森林群落叶功能性状及其环境响应机制
14
作者 刘清 徐雪蕾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2,共13页
以罗山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的森林群落类型(青海云杉纯林、山杨纯林、青海云杉×油松混交林、山杨×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的叶面积(LA)、叶干物质量(LDMC)、比叶重(SLW)、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和叶磷含量(LPC)6... 以罗山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的森林群落类型(青海云杉纯林、山杨纯林、青海云杉×油松混交林、山杨×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的叶面积(LA)、叶干物质量(LDMC)、比叶重(SLW)、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和叶磷含量(LPC)6种功能性状在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的变化规律和变异特征,分析叶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探明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基于功能性状-环境相互关系揭示荒漠草原过渡带山地森林群落植物的生长对策和资源利用能力。结果表明,叶功能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4种不同森林类型种叶功能性状存在差异性,植物为适应不同的生境,采取不同的叶性策略来适应生境。青海云杉纯林中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显著最低(P<0.05),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青海云杉纯林的Simpson指数显著最低,青海云杉纯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山杨纯林。4种森林群落所有样地内共出现林下植物55种,隶属24科43属。灌木层的优势种为华北紫丁香和黑果栒子;草本层的优势种为玉竹和薹草。土壤因子和海拔因子共同影响功能性状与物种多样性指标,有机质和有效磷与LA、LNC、LPC呈正相关关系,与LDMC、SLW、LCC呈负相关关系,海拔与LDMC呈正相关关系,与LA、LNC、LPC呈负相关关系。有机质、全氮、全磷与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海拔与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指数均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森林群落类型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土壤理化性质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罗山5种典型林型多维度植物多样性及群落构建过程
15
作者 郭邵华 杨天宇 +3 位作者 兰少伟 李春霞 徐雪蕾 杨君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6-56,共11页
【目的】为探究宁夏罗山森林植物多维(物种、系统发育及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及关联,揭示驱动群落构建的主导作用。【方法】以青海云杉纯林、青海云杉油松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山杨混交林和山杨纯林5种典型森林群落为对象,采用生物多样... 【目的】为探究宁夏罗山森林植物多维(物种、系统发育及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及关联,揭示驱动群落构建的主导作用。【方法】以青海云杉纯林、青海云杉油松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山杨混交林和山杨纯林5种典型森林群落为对象,采用生物多样性多维度指标,结合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解析多维多样性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群落构建过程。【结果】(1)青海云杉纯林的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功能多样性显著低于混交林(P<0.05),各林型的系统发育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2)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与功能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而功能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3)青海云杉纯林和油松纯林系统发育结构和功能性状结构均发散,群落构建由竞争排斥主导;青海云杉油松混交林系统发育结构局部聚集与整体发散,油松山杨混交林功能性状结构局部聚集与整体发散,二者群落构建均由竞争排斥和环境过滤共同主导;山杨纯林系统发育结构和功能性状结构均聚集,群落构建由环境过滤主导。(4)7个叶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均小于1,表明功能性状结构和系统发育结构不具有一致性,其变异主要由环境异质性驱动。海拔、土壤pH、有机碳和全氮是影响功能性状分异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宁夏罗山物种多样性分别与功能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正相关,但功能性状与系统发育呈现解耦关系。群落构建过程由生态位理论主导,但不同林型主要驱动作用不同,针叶纯林群落构建由竞争排斥主导,阔叶纯林群落构建由环境过滤主导,混交林群落构建由竞争排斥和环境过滤共同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罗山 多维多样性 群落构建 功能性状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葡萄霜霉菌孢子囊大小与致病力的关系
16
作者 曹爽 于泽洋 +4 位作者 马蓉蓉 张瑾萱 李珊 马红义 尹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02,112,共11页
【目的】明确宁夏地区葡萄霜霉菌孢子囊大小、致病力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宁夏地区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采自宁夏平吉堡、黄羊滩、玉泉营、红寺堡、白寺滩地区的葡萄霜霉病病叶中分离纯化得到79株葡... 【目的】明确宁夏地区葡萄霜霉菌孢子囊大小、致病力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宁夏地区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采自宁夏平吉堡、黄羊滩、玉泉营、红寺堡、白寺滩地区的葡萄霜霉病病叶中分离纯化得到79株葡萄霜霉菌菌株,分别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孢子囊大小,采用离体叶盘法进行致病力测定,并利用OriginPro 2022软件皮尔逊相关性热图分析葡萄霜霉菌孢子囊大小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同一地区不同葡萄霜霉菌菌株间孢子囊大小有差异,其中平吉堡、玉泉营、白寺滩、黄羊滩、红寺堡葡萄霜霉菌孢子囊平均长度最大差值分别为4.58,3.33,3.05,2.60和2.23μm;红寺堡、玉泉营、黄羊滩、白寺滩和平吉堡葡萄霜霉菌孢子囊平均宽度最大差值分别为2.86,2.68,2.67,2.03和1.29μm。不同地区葡萄霜霉菌孢子囊大小比较中,红寺堡葡萄霜霉菌孢子囊的平均长度显著大于其他地区,玉泉营葡萄霜霉菌孢子囊的平均宽度显著大于其他地区,白寺滩葡萄霜霉菌孢子囊的平均长度和平均宽度均最小。玉泉营葡萄霜霉菌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值分别为65.41%和26.57,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致病力最强;平吉堡和白寺滩葡萄霜霉菌的致病力较强,黄羊滩葡萄霜霉菌的致病力较弱;红寺堡葡萄霜霉菌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值分别为20.00%和4.89,均显著低于其他地区,致病力最弱。不同地区葡萄霜霉菌孢子囊长度、宽度以及长宽比均与第9天的病情指数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同一地区不同葡萄霜霉菌菌株间孢子囊大小存在差异,不同地区葡萄霜霉菌孢子囊大小也存在差异。不同地区葡萄霜霉菌致病力不同,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不同地区来源的葡萄霜霉菌孢子囊大小与其致病力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菌 孢子囊大小 致病力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盐碱地饲用小黑麦品种(系)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霞 王斌 +4 位作者 王腾飞 明雪花 张译尹 赵小娜 兰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9,共11页
【目的】筛选适合宁夏盐碱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系)。【方法】2021年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开展晋饲草1号、冀饲草1号、鉴47、鉴46、优能、普瑞、冀饲3号、石大1号、中饲1048和甘农2号共10个品种(系)小... 【目的】筛选适合宁夏盐碱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系)。【方法】2021年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开展晋饲草1号、冀饲草1号、鉴47、鉴46、优能、普瑞、冀饲3号、石大1号、中饲1048和甘农2号共10个品种(系)小黑麦的适应性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其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供试饲用小黑麦品种(系)均能在宁夏盐碱地安全越冬并完成生育期。晋饲草1号株高、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最突出,分别达131.11 cm、4.40个和9.34 t/hm 2;冀饲3号和晋饲草1号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9.95%和9.86%;冀饲3号的相对饲喂价值最高,为94.2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饲用小黑麦品种(系)可以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为普瑞和优能,第Ⅱ类群为甘农2号、中饲1048和鉴47,第Ⅲ类群为晋饲草1号、冀饲3号、冀饲草1号、鉴46和石大1号。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得分排名前三的小黑麦品种(系)为冀饲3号、晋饲草1号和石大1号。【结论】冀饲3号、晋饲草1号和石大1号均可在宁夏盐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宁夏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饲用小黑麦复种青贮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晓娟 孙权 +3 位作者 陈永伟 马文礼 马宏秀 蒋鹏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29,共5页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宁夏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对饲草饲料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为了有效缓解灌区饲草产量低、栽培技术落后、季节性青饲料极其短缺造成的草畜发展极不平衡现状,通过2020—2022年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从饲用小黑麦播前准...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宁夏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对饲草饲料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为了有效缓解灌区饲草产量低、栽培技术落后、季节性青饲料极其短缺造成的草畜发展极不平衡现状,通过2020—2022年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从饲用小黑麦播前准备、品种选择、机械播种、轮灌区组划分、水肥管理、越冬管理、适时收获和复种青贮玉米从播前准备、品种选择、机械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出了宁夏引黄灌区饲用小黑麦复种青贮玉米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光热和养分等资源利用率及饲草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灌区多熟种植改革及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饲用小黑麦 青贮玉米 复种 高效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灌区不同牧草复种模式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娟 马宏财 +3 位作者 马佳乐 陈永伟 马文礼 孙权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58-2470,共13页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饲草产量低、栽培技术落后、季节性青饲料极其短缺导致草畜矛盾尖锐等现状,本研究设置了秋播饲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T-SS)、饲用小黑麦+饲用高粱(S.bicol...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饲草产量低、栽培技术落后、季节性青饲料极其短缺导致草畜矛盾尖锐等现状,本研究设置了秋播饲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T-SS)、饲用小黑麦+饲用高粱(S.bicolor)(T-FS)、饲用小黑麦+饲用谷子(Setaria italica)(T-FM)和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Zea mays)(T-SM)4个复种模式处理,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处理的生长指标、草产量、营养品质(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旨在探明4种不同饲草复种模式的生产性能和综合效益,为该区牧草复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复种牧草的株高、茎粗和SPAD差异极显著,不同复种系统对牧草鲜草、干草产量、枝条数、粗蛋白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性状和经济效益均有极显著影响。高丹草复种系统草产量最高、枝条数最多、粗蛋白产量最高,饲用谷子粗蛋白含量最大,青贮玉米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而相对饲用价值最大;对土壤有机质、全盐和pH的影响不显著,对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的影响显著,对速效磷影响极显著;高丹草复种系统的产投比最高。综合评价筛选出饲用小黑麦复种饲用谷子和高丹草的种植模式可推广为宁夏引黄灌区牧草周年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灌区 牧草 复种模式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土壤养分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不同退化阶段植被土壤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颖 聂明鹤 +6 位作者 沈艳 胡艳 马登宝 李东 候腾思 方鹏 王学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共14页
为深入了解荒漠草原不同退化阶段植被与土壤变化,探究荒漠草原不同退化阶段土壤性质与植被特征的关系,本研究以宁夏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为对象,比较了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个退化阶段下草地植被和土壤性状,分析了草地... 为深入了解荒漠草原不同退化阶段植被与土壤变化,探究荒漠草原不同退化阶段土壤性质与植被特征的关系,本研究以宁夏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为对象,比较了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个退化阶段下草地植被和土壤性状,分析了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随草地退化程度增加,草地优势种由多年生豆科、禾本科逐渐转变为一年生杂类草;不同草地植物功能群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着退化加剧变化并不相同(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全碳、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黏粒含量显著降低,但容重显著增加。冗余分析发现,荒漠草原植被特征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不同退化阶段影响草地植被特征的土壤性质不同。未退化阶段,草地的植被特征受全碳含量极显著影响,中度退化阶段,草地的植被特征受容重含量极显著影响,重度退化阶段,草地的植被特征受速效氮含量极显著影响(P<0.01)。通过改善植被进而影响土壤或者补充土壤养分可能是一个有效的草地恢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阶段 植被 土壤 冗余分析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