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结温度对SiC_(p)/2024Al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振华 李普博 +2 位作者 徐广胜 王一龙 张战英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3-56,61,共5页
以高纯度碳化硅(SiC)颗粒和2024铝合金粉末为原材料,采用高速球磨+热压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不同烧结温度下的SiC_(p)/2024Al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该材料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较低时该材料孔隙率较高,孔... 以高纯度碳化硅(SiC)颗粒和2024铝合金粉末为原材料,采用高速球磨+热压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不同烧结温度下的SiC_(p)/2024Al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该材料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较低时该材料孔隙率较高,孔隙在断裂失效中起主导作用;随烧结温度升高,该材料孔隙率降低;材料断裂失效呈SiC颗粒脆性断裂、基体合金撕裂、界面结合失效开裂三种失效方式共存特点;当烧结温度为590℃时,该材料组织致密,抗拉强度、硬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最大值364 MPa、106 HV和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2024Al复合材料 烧结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强约束的主轴结构设计研究
2
作者 尚欣 陈宇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5-1007,共13页
针对主轴结构主要由人依据经验进行设计,设计结果与人的经验有很大相关性且不能充分考虑热影响等因素,很难实现智能设计的问题,通过定义主轴结构的几何结构函数,建立主轴结构的强度约束和刚度约束,实现主轴结构的刚强耦合分析,最终建立... 针对主轴结构主要由人依据经验进行设计,设计结果与人的经验有很大相关性且不能充分考虑热影响等因素,很难实现智能设计的问题,通过定义主轴结构的几何结构函数,建立主轴结构的强度约束和刚度约束,实现主轴结构的刚强耦合分析,最终建立了主轴结构设计可扩充的数学模型;根据建立的主轴结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获得主轴符合刚强耦合要求的主轴外廓形状曲线,然后结合装配要求,利用分段直线拟合的方法,将曲线转化为易加工的直线外廓,从而获得主轴各段的直线外廓,完成基于刚强耦合的主轴结构设计。最后,以一个立式加工中心的主轴结构设计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主轴结构智能设计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设计 主轴 结构 刚强约束 结构数学模型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多悬臂冒口去除机运动学仿真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昌生 尚欣 +1 位作者 王瑞方 陈宇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高效完成一系列大型挡板、铲板类铸件浇冒口去除,设计了一款集成4套电弧切割装置于一体的多悬臂冒口去除机。对于切割装置末端运动轨迹问题,结合去除机切割工艺流程,运用逆运动学分析得到末端轨迹与驱动函数的关系式,对去除机整机进... 为高效完成一系列大型挡板、铲板类铸件浇冒口去除,设计了一款集成4套电弧切割装置于一体的多悬臂冒口去除机。对于切割装置末端运动轨迹问题,结合去除机切割工艺流程,运用逆运动学分析得到末端轨迹与驱动函数的关系式,对去除机整机进行运动学仿真。通过对比理论与实际运动曲线验证去除机各切割装置可以按设定轨迹平稳运行且无干涉,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并为多悬臂式组合机构运动规律分析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口去除机 ADAMS 运动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TS改性Fe_(3)O_(4)@SiO_(2)催化剂对费托合成产物分布的影响
4
作者 张雪建 王舜 +4 位作者 张帅 王康洲 高新华 赵天生 张建利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100,119,共9页
经费托合成路线,通过CO加氢制取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生成烃类的同时,会副产大量的H_(2)O。H_(2)O氧化活性中心导致反应速率降低,同时会促进水煤气变换(WGS)反应正向进行,产生大量CO_(2),碳利用... 经费托合成路线,通过CO加氢制取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生成烃类的同时,会副产大量的H_(2)O。H_(2)O氧化活性中心导致反应速率降低,同时会促进水煤气变换(WGS)反应正向进行,产生大量CO_(2),碳利用效率降低。且费托合成产物中初级烯烃易再吸附发生二次加氢反应,导致烯烃选择性下降。基于费托合成产物分布的特点,通过调节Fe基催化剂的表面亲疏性,可以实现对产物的调控。采用溶剂热法、Stober法制备了不同壳层厚度的Fe_(3)O_(4)@SiO_(2)催化剂并以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PFTS)为改性剂制备了具有疏水疏油(以下简称“双疏”)性质的Fe_(3)O_(4)@SiO_(2)-3-PFTS催化剂,探究了表面壳层厚度和双疏改性对催化剂活性和产物分布的影响。采用SEM、TEM、FT-IR、XRD和H_(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300℃、1.5 MPa、气体空速3000 h^(-1)、V(H_(2)):V(CO)=2:1条件下进行了催化剂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核壳结构完整,壳层厚度均匀,Fe_(3)O_(4)@SiO_(2)-3-PFTS催化剂具备良好的双疏性。随着SiO_(2)壳层厚度增大,初级烯烃二次加氢反应增强,显著抑制了重烃生成,碳原子数为2~4的烷烃(C_(2)^(0)~C_(4)^(0))选择性从21.5%(Fe_(3)O_(4))增大至46.8%(Fe_(3)O_(4)@SiO_(2)-3),碳原子数大于等于5的烃(C_(5+))选择性从47.7%(Fe_(3)O_(4))减小至21.5%(Fe_(3)O_(4)@SiO_(2)-3)。Fe_(3)O_(4)@SiO_(2)-3-PFTS催化剂抑制了WGS反应正向进行以及初级烯烃二次加氢反应,反应12 h后CO_(2)选择性为14.2%,碳原子数为2~4的烯烃(C_(2)=~C_(4)=)选择性为19.7%,C_(2)~C_(4)产物烯烷选择性比为0.68,产物分布得到了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Fe_(3)O_(4)@SiO_(2)催化剂 双疏改性 产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熔化制备难熔高熵合金研究进展
5
作者 朱恩 杨宝震 +3 位作者 张登科 张微 李婉秋 虞飞标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9-59,共21页
旨在系统梳理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在难熔高熵合金(RHEAs)制备领域的研究现状,明确工艺参数-微观结构-性能之间的关联机制。揭示SLM技术解决传统铸造RHEAs晶粒粗大、成分偏析等问题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关键瓶颈与发展前... 旨在系统梳理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在难熔高熵合金(RHEAs)制备领域的研究现状,明确工艺参数-微观结构-性能之间的关联机制。揭示SLM技术解决传统铸造RHEAs晶粒粗大、成分偏析等问题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关键瓶颈与发展前景。研究表明:SLM技术通过极端非平衡凝固实现了RHEAs的微观结构创新,其独特的晶粒细化效应和原位纳米强化机制为开发高性能RHEAs提供了新途径。通过统计分析近年国际权威文献中SLM制备RHEAs的工艺参数,系统研究能量密度对难熔高熵合金致密度、缺陷特征及元素分布的影响规律。结合文献中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等表征,阐明快速凝固条件下亚稳态相形成机制,定量分析晶粒细化与力学性能提升的对应关系。进一步阐明了如NbC、TiC等纳米析出相通过晶界钉扎效应抑制晶粒粗化及提高材料抗氧化性能的机理。然而,尽管SLM-RHEAs在复杂构件成形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但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及成分均匀性控制仍是制约其工业化应用的核心瓶颈。最后展望了其在生物医用植入物和航空航天部件等领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熔化 耐火高熵合金 微观结构演化 力学性能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宝石晶体纳米压入本构方程
6
作者 刘婷 李先昊 +3 位作者 郭耀军 康森 鲁雅荣 何力军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2-990,共9页
应用有限元方法(FEM)结合神经网络优化及无量纲模型,建立了可统一描述蓝宝石不同晶面纳米压入行为的本构方程。采用纳米压痕方法对蓝宝石晶体的四个典型晶面(C、A、R、M)的表面微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构方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表明... 应用有限元方法(FEM)结合神经网络优化及无量纲模型,建立了可统一描述蓝宝石不同晶面纳米压入行为的本构方程。采用纳米压痕方法对蓝宝石晶体的四个典型晶面(C、A、R、M)的表面微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构方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表明:加载、卸载曲线均可由压入深度h的二次函数表达;加载曲线是压入面弹性模量E、屈服应力Y和加工硬化指数n的函数,卸载曲线则除此三个因素之外还与卸载位置(最大深度)h_(max)有关;对同一晶面而言,残余深度hr正比于h_(max),塑性功正比于h_(max)的三次方。结果还表明,对蓝宝石晶体这类难以应用常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手段的超硬高脆材料,利用本构方程结合纳米压痕试验,可以比较有效地获得其基本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晶体 晶面 纳米压痕 有限元方法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Fe/CS调控CO加氢产物分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庆旭 王康洲 +3 位作者 李财虎 高新华 赵天生 张建利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7,共10页
CO加氢经费托合成制取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研发高效催化剂是实现产物分布定向调控、提高目标产物选择性并抑制C1副产物生成的关键。催化剂表面性质对CO的吸附活化、加氢活性和产物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CO加氢经费托合成制取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研发高效催化剂是实现产物分布定向调控、提高目标产物选择性并抑制C1副产物生成的关键。催化剂表面性质对CO的吸附活化、加氢活性和产物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以无水葡萄糖为碳源、乙二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得碳载体,经H_(2)O_(2)、NH_(3)•H_(2)O表面改性和掺氮处理后,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5Fe/CS-H_(2)O_(2)、5Fe/CS-NH_(3)•H_(2)O和5Fe/CS-N催化剂,探究了表面改性对费托合成产物分布的影响。采用XRD、SEM、TEM、N_(2)吸/脱附、TG-DTG、FT-IR、Zeta电位、XPS和拉曼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表面改性方式对催化剂表面物化性质和催化性能影响显著。H_(2)O_(2)改性增加了催化剂表面—OH的数量,增强了表面亲水性,促进了Fe在载体上的分散,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提高。在300℃、1.5MPa、空速为1000h^(-1)和n(H_(2)):n(CO)=2的条件下进行CO加氢反应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催化剂显著抑制了CH4的生成,提高了低碳烯烃选择性,从5Fe/CS的24.39%分别提高到5Fe/CS-NH_(3)•H_(2)O的34.94%、5Fe/CS-N的37.63%以及5Fe/CS-H_(2)O_(2)的43.57%。通过表面改性和掺氮处理调控催化剂表面性质实现了对产物分布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加氢 Fe/CS催化剂 表面改性 低碳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介孔二氧化硅负载Zn和Zr多功能催化剂催化乙醇转化制丁二烯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翀 李自琴 +4 位作者 马盈月 王安 王康洲 高新华 张建利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3,共9页
乙醇直接转化制丁二烯是一种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和缓解环境问题的有效策略。开发新型催化剂可提高丁二烯产量,通过调节介孔SiO_(2)材料的孔结构,使得主客体分子之间快速传递乙醇和重要中间体,通过调节催化剂的酸碱性质和各活性中心的... 乙醇直接转化制丁二烯是一种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和缓解环境问题的有效策略。开发新型催化剂可提高丁二烯产量,通过调节介孔SiO_(2)材料的孔结构,使得主客体分子之间快速传递乙醇和重要中间体,通过调节催化剂的酸碱性质和各活性中心的协同作用可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采用湿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结构的介孔SiO_(2)负载Zn和Zr催化剂(ZnZr/SiO_(2)、ZnZr/MCF、ZnZr/SBA-5和ZnZr/KIT-6),对其催化乙醇直接转化制丁二烯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通过多种表征技术揭示了催化剂各个活性中心的协同作用以及酸碱性质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的孔结构可有效调控催化剂的酸碱性质,介孔结构多孔泡沫(MCF)可促进Zn物种与硅羟基相互作用形成强Lewis酸位点。ZnZr/KIT-6催化剂具有适中的酸性质,因Zr物种与KIT-6上的硅烷醇相互作用可形成强度适中的Lewis酸位点,同时KIT-6可抑制Zn物种与硅羟基相互作用形成强酸位点。在ZnZr/KIT-6催化剂中,Zn物种主要以ZnO的形式存在,有利于乙醇脱氢生成乙醛。相比ZnZr/SBA-15催化剂,ZnZr/KIT-6催化剂的弱碱量增加,强碱量减少,碱强度减弱。适中的酸性质和较弱的碱性质有利于乙醇直接转化制丁二烯中的羟醛缩合反应,因此,在有序介孔SiO_(2)负载Zn和Zr催化剂催化乙醇直接转化制丁二烯的反应中,ZnZr/KIT-6催化剂在温度为350℃和反应空速为1.23 h^(-1)的条件下具有最大的乙醇转化率和丁二烯选择性,分别为91.2%和53.5%,且丁二烯时空产率高达0.35 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丁二烯 介孔SiO_(2) ZnZr/KIT-6 羟醛缩合 酸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片化准单晶硅电池光伏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少波 李进 +2 位作者 瞿立 马润 王忠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177,共8页
利用Quokka2软件对以准单晶硅片为衬底的太阳电池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硅片厚度对不同氧含量、体寿命的准单晶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以及功率损耗的影响。与直拉单晶硅相比,准单晶硅成本较低,硅片内缺陷较多、氧含量较低。通过将准单晶硅片应... 利用Quokka2软件对以准单晶硅片为衬底的太阳电池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硅片厚度对不同氧含量、体寿命的准单晶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以及功率损耗的影响。与直拉单晶硅相比,准单晶硅成本较低,硅片内缺陷较多、氧含量较低。通过将准单晶硅片应用于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以及叉指背电极接触电池(IBC),比较硅片在不同电池结构下的光伏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硅片厚度从150μm降到70μm,Shockley-Read-Hall(SRH)复合损耗也随之降低,最高可达1.14 mW/cm^(2),但同时短路电流密度的下降也有0.95 mA/cm^(2),相互影响下电池转换效率仍有一定的提升。薄片化准单晶硅PERC太阳电池转换效率可达23.04%;薄片化准单晶硅IBC太阳电池转换效率可达2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厚度控制 数值模拟 准单晶硅 功率损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CF_(x)MXene衍生2D V_(2)O_(3)@介孔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电容脱盐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泽豪 王政 李海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7,共10页
采用同源金属V_(2)CF_(x)MXene作为前驱体制备了三氧化二钒@多孔碳(V_(2)O_(3)@porous carbon,V_(2)O_(3)@PC)纳米片作为电容去离子(CDI)阳极,研究其脱盐特性。实验探究了在不同在碳化温度下V_(2)O_(3)@PC的结构、结晶度、润湿性、石墨... 采用同源金属V_(2)CF_(x)MXene作为前驱体制备了三氧化二钒@多孔碳(V_(2)O_(3)@porous carbon,V_(2)O_(3)@PC)纳米片作为电容去离子(CDI)阳极,研究其脱盐特性。实验探究了在不同在碳化温度下V_(2)O_(3)@PC的结构、结晶度、润湿性、石墨化程度和电化学特性。研究表明,所制备的V_(2)O_(3)@PC呈现出典型的2D纳米片结构,高结晶度的V_(2)O_(3)纳米颗粒被高石墨化度的PC牢牢束缚。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界面润湿性和高导电性,因而可以促进电解质的渗透,加速界面电荷的转移以并促进盐离子的传输和扩散。此外,PC也能较好的抑制V_(2)O_(3)在多次循环后的体积膨胀。电化学结果表明,V的可逆电化学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Na^(+)的储存。当电压为1.2 V时,NaCl电导率为1000μS·cm^(−1)时,优化后的V_(2)O_(3)@PC电极具有高达2.20 mmol∙g^(−1)的脱盐容量,0.13 mmol∙g^(−1)∙min^(−1)的脱盐速率,62%的水回收率以及24.0 Wh∙m^(−3)的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去离子 三氧化二钒 金属有机框架 麦克烯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50%Si合金电磁定向凝固提纯过程中初晶硅富集行为研究
11
作者 刘家旭 张银涛 +5 位作者 唐洪 陈嘉慧 陈广玉 何占伟 赵紫薇 高忙忙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6-1195,共10页
采用Al-Si合金提纯制备多晶硅过程中,初晶硅的富集可以有效减少后续酸洗过程中铝和酸的消耗,进而降低高纯初晶硅的分离成本。电磁定向凝固具有工艺简单、可控性强等优点,是目前提纯制备多晶硅最佳方法之一,但各工艺参数对初晶硅的富集... 采用Al-Si合金提纯制备多晶硅过程中,初晶硅的富集可以有效减少后续酸洗过程中铝和酸的消耗,进而降低高纯初晶硅的分离成本。电磁定向凝固具有工艺简单、可控性强等优点,是目前提纯制备多晶硅最佳方法之一,但各工艺参数对初晶硅的富集影响规律还缺乏系统研究。为此,本文研究了初始凝固温度、坩埚初始位置和下移速率对Al-50%Si(质量分数)合金凝固过程中初晶硅富集行为的影响,并对富集区内初晶硅晶粒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初始凝固温度为950℃,坩埚初始位置为-5 mm及坩埚下移速率为2 mm/h时,初晶硅主要富集在铸锭的下部区域,最高富集率为79.1%,是最佳的工艺组合。同时,随着初晶硅富集程度的增加,初晶硅晶粒由盘片状向粗大的球状转变,这有利于降低初晶硅的夹杂,并提高其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合金 电磁定向凝固 初晶硅 硅富集 温度梯度 初晶硅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钾修饰界面用于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电池
12
作者 户立文 胡隆生 +1 位作者 杨亿凡 李国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8,共8页
使用乙酸钾(KAc)修饰电子传输层,正置结构的SnO_(2)/perovskite界面使用其具有的羧基和碱金属阳离子调节能级。研究发现,KAc薄膜的引入会对钙钛矿薄膜产生一定的表面陷阱钝化作用,表现出非辐射复合的减少以及体内和界面电荷复合的抑制... 使用乙酸钾(KAc)修饰电子传输层,正置结构的SnO_(2)/perovskite界面使用其具有的羧基和碱金属阳离子调节能级。研究发现,KAc薄膜的引入会对钙钛矿薄膜产生一定的表面陷阱钝化作用,表现出非辐射复合的减少以及体内和界面电荷复合的抑制。此外,调节钙钛矿晶体的生长,产生晶粒尺寸从450 nm增至600 nm且无针孔的钙钛矿薄膜,缺陷密度显著降低。结果表明,通过使用KAc来修饰电子传输层,可明显减少SnO_(2)电子传输层的缺陷及能级差;优化后的太阳电池效率提高7.63%,量子效率(IPCE)从87.3%增大到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结晶度 缺陷密度 乙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弧行为识别与特征分析
13
作者 肖典 蒲柯伶 +3 位作者 褚卓楠 方乃文 武鹏博 吴斌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89,共6页
电弧熔丝增材制造过程中电弧行为是影响零件成形精度及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电弧熔丝增材制造过程中电弧无振荡、摇摆振荡以及圆周振荡3种电弧状态的监测图像,提出一种基于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与GoogLeNet神经网... 电弧熔丝增材制造过程中电弧行为是影响零件成形精度及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电弧熔丝增材制造过程中电弧无振荡、摇摆振荡以及圆周振荡3种电弧状态的监测图像,提出一种基于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与GoogLeNet神经网络结合识别电弧模式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局部二值模式获取电弧形态图像中的纹理特征,然后建立GoogLeNet神经网络模型,相比于直接对原始图像进行神经网络的训练,该方法可有效识别电弧长度、宽度以及左右最大倾角随堆积层数的变化规律,从而精准判别电弧所属状态.针对常规存在熔池、熔滴以及复杂背景等因素干扰的电弧形态图像,该方法处理后可获得更清晰的电弧边缘轮廓,更有利于将熔池、熔滴和电弧的形态边界进行划分,最终的状态识别准确率可达99.50%,为电弧熔丝增材制造过程中的电弧状态监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状态 局部二值模式 GoogLeNet神经网络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加氢制高碳α-烯烃Fe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自琴 王康洲 +3 位作者 高新华 马清祥 赵天生 张建利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共11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二氧化碳(CO_(2))减排和资源化利用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CO_(2)耦合绿氢技术制高附加值化学品是CO_(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高碳α-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围绕非均相催化体系催化CO_(2)加氢制高碳α-烯...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二氧化碳(CO_(2))减排和资源化利用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CO_(2)耦合绿氢技术制高附加值化学品是CO_(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高碳α-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围绕非均相催化体系催化CO_(2)加氢制高碳α-烯烃的相关研究,总结分析了CO_(2)加氢制高碳α-烯烃的催化剂设计理念、反应机理、助剂、载体以及制备工艺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和构效关系。其中,设计高效催化剂有效调控C—O键活化和C—C链增长仍存在挑战。对CO_(2)加氢制高碳α-烯烃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CO_(2)加氢制高碳α-烯烃新型催化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Fe基催化剂 高碳α-烯烃 构效关系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锗提高VO_(2)薄膜的相变温度机理研究
15
作者 崔景贺 蒋权伟 +1 位作者 高忙忙 梁森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6-672,共7页
二氧化钒(VO_(2))作为一种长久以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可逆相变材料,发展潜力巨大,其相变温度(T_(MIT))的调控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利用锗离子作为掺杂离子探索其对VO_(2)薄膜T_(MIT)的影响,并尝试解释其内部作用机理。在约1 cm2大小抛... 二氧化钒(VO_(2))作为一种长久以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可逆相变材料,发展潜力巨大,其相变温度(T_(MIT))的调控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利用锗离子作为掺杂离子探索其对VO_(2)薄膜T_(MIT)的影响,并尝试解释其内部作用机理。在约1 cm2大小抛光的氧化铝薄片上沉积了一系列含不同比例锗离子VO_(2)薄膜。研究发现锗离子作为掺杂离子确实有利于T_(MIT)的提高(本课题T_(MIT)最大可达84.7℃)。T_(MIT)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锗离子的引入能够强化单斜态V-V二聚体的稳定性,进而增强单斜态的稳定性,使得低温单斜态向四方金红石态转变更加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钒 薄膜 相变温度 二氧化锗 晶格畸变 电学性能 V-V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对Al-50%Si合金法提纯太阳能级多晶硅过程中初晶硅Al含量影响研究
16
作者 陈文雨 刘家旭 +5 位作者 刘嘉霖 陈嘉慧 张银涛 唐洪 赵紫薇 高忙忙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0-1667,共8页
Al-Si合金法提纯具有生产成本低、除杂效率高、副产物单一等特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原料的制备方法。在该工艺路线中,Al作为溶剂不可避免地会对Si产生污染,如何降低初晶硅中Al的含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向Al-50... Al-Si合金法提纯具有生产成本低、除杂效率高、副产物单一等特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原料的制备方法。在该工艺路线中,Al作为溶剂不可避免地会对Si产生污染,如何降低初晶硅中Al的含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向Al-50%Si合金中加入Cu,分析Cu对合金溶液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Cu的存在方式,探讨Cu对Al污染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Al-50%Si合金中添加10%(质量分数)Cu后,合金中Al的活度系数降低至0.7148;初晶硅中Al的含量从250.960 mg/kg降低到181.637 mg/kg,比未添加Cu时减少了27.62%,同时,Cu在初晶硅中的残留仅为12.6 mg/kg,低于Cu在Si中的固溶度。可见,在Al-Si合金中引入Cu并未对初晶硅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采用Al-Si-Cu三元合金体系进行提纯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能够有效抑制Al对初晶硅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合金 CU AL含量 活度系数 Al 2 Cu 初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基部最大直径检测
17
作者 王瑞方 尚欣 董昌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5-111,共7页
为了解决当前芦笋尺寸测量效率低、精度差以及测量过程中易破损等问题,针对芦笋基部最大直径检测,提出基于视觉检测的外包裹矩形法,进而实现芦笋的自动分级。首先,运用传统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增强、分割和边界轮廓提取)得到芦笋轮廓的二... 为了解决当前芦笋尺寸测量效率低、精度差以及测量过程中易破损等问题,针对芦笋基部最大直径检测,提出基于视觉检测的外包裹矩形法,进而实现芦笋的自动分级。首先,运用传统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增强、分割和边界轮廓提取)得到芦笋轮廓的二值图像;随后,将芦笋基部外弯曲部分图像裁剪;最后,对裁剪后图像矩阵中的像素点进行搜索,确定四方位置上的首个像素点,并基于此绘制出芦笋基部的外包裹矩形,其宽度即为芦笋基部最大直径。试验结果表明,检测尺寸误差范围在0.01~0.50 mm,符合国家芦笋等级规格中的允许误差范围,以此方法实现芦笋分级的准确率达100%(依照国家芦笋等级规格)。此方法不仅高效准确且无损伤地完成芦笋的尺寸检测,也为其他农副产品以及不规则物体的尺寸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分级 尺寸检测 图像处理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段式冷却工艺对Al-30%Si合金法提纯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影响
18
作者 唐洪 狄嘉慧 +5 位作者 杨平平 李少猛 施玉洁 何占伟 赵紫薇 高忙忙 《人工晶体学报》 2025年第8期1454-1462,共9页
在合金法提纯太阳能级多晶硅过程中,冷却工艺对初晶硅的形核、生长及杂质分凝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探讨了Al-30%Si合金在温度900~600℃的冷却工艺,对比了单一速率冷却和三段式冷却工艺对初晶硅形貌和杂质含量的影响,旨在优化Al-Si合金法... 在合金法提纯太阳能级多晶硅过程中,冷却工艺对初晶硅的形核、生长及杂质分凝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探讨了Al-30%Si合金在温度900~600℃的冷却工艺,对比了单一速率冷却和三段式冷却工艺对初晶硅形貌和杂质含量的影响,旨在优化Al-Si合金法提纯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一速率冷却工艺下,1℃/min的冷却速率能显著增大初晶硅晶粒尺寸,降低初晶硅杂质含量,提高杂质去除率。在三段式冷却工艺下,设置的节点温度越靠近高温区域,初晶硅的晶粒尺寸越大,纯度和收率越高;当节点温度为700℃时,可以达到最好的提纯效果,此时初晶硅的尺寸相较于优化前略有减小,但杂质含量与优化前相当,而熔炼时间减少了约62.3%,能耗降低了23.3%。该研究为推进Al-Si合金法提纯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实用化进程提供了方案并积累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级多晶硅 Al-Si合金法 冷却速率 节点温度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