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当代文学的历史传统
1
作者 郎伟 许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4,共7页
宁夏当代文学已经行进了六十五年。经过几代作家的艰辛奋斗和不懈努力,宁夏当代文学不仅为当代中国文坛奉献了一批卓越的作家和一流的作品,同时,在岁月的转换和时代的变迁当中,宁夏文学也悄然而坚定地沉淀了一些核心性创作思维与创作气... 宁夏当代文学已经行进了六十五年。经过几代作家的艰辛奋斗和不懈努力,宁夏当代文学不仅为当代中国文坛奉献了一批卓越的作家和一流的作品,同时,在岁月的转换和时代的变迁当中,宁夏文学也悄然而坚定地沉淀了一些核心性创作思维与创作气质,这些创作思维和创作气质天然地带有某种独特性,已经鲜明地构成了宁夏当代文学的历史传统。宁夏当代文学业已形成的历史传统可以总结和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牢记文艺“为人民”的责任担当,坚守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和艺术品格;热爱家园、痴恋乡土的创作情怀;深厚而充沛的人文性;艺术视野上的开阔胸襟和创作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当代文学 历史传统 为人民 现实主义 人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北川》:学者的文学转向
2
作者 沈秀英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7,共6页
刘大先《去北川》遵循“严格的现实主义”原则,以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处理现实经验,在客观真实的书写中重建历史的总体性;其中的学术思维破除了传统纪实文学千篇一律的泛泛思考,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作者反思、调整乃至重塑学界惯... 刘大先《去北川》遵循“严格的现实主义”原则,以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处理现实经验,在客观真实的书写中重建历史的总体性;其中的学术思维破除了传统纪实文学千篇一律的泛泛思考,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作者反思、调整乃至重塑学界惯常的理论观点,及物见理的艺术性思辨赋予文本一种批判性意识,某种程度上扭转了大部分当代作家缺乏思想生产力的现状;作品融合了学者、普通人和少年三种视角,尤其是通过少年视角的风景描写,增加了文本的美感和情感深度。《去北川》的出版标志着刘大先在文学创作领域的又一次突破,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有梦想的人,持续探索和塑造自我形象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先 《去北川》 文学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清代旧志所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3
作者 郭婉莹 田富军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5,共6页
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坚实、有效的民族政策,促进各地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其大一统政治。清代宁夏旧志的编纂,不仅是地方对国家认同的一种体现,亦是宁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生动史料之载体。通过挖掘宁夏旧志中的史料,探析清朝... 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坚实、有效的民族政策,促进各地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其大一统政治。清代宁夏旧志的编纂,不仅是地方对国家认同的一种体现,亦是宁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生动史料之载体。通过挖掘宁夏旧志中的史料,探析清朝宁夏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交往交流交融之实践路径,可窥得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国家一统为蹊径、经贸一体为动力、多民族杂居为桥梁、文化认同为依归。纵观清朝宁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概况,借古鉴今,以期为现今宁夏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宁夏旧志 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前后中国文学版图中的“宁夏板块” 被引量:4
4
作者 郎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5期141-147,共7页
"宁夏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始于社会主义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张贤亮以其饱经沧桑和忧患之后的慷慨悲歌征服了大江南北。张贤亮的小说创作,不仅提升了宁夏文学总体的创作水平,也为宁夏文学在中国文坛赢得了... "宁夏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始于社会主义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张贤亮以其饱经沧桑和忧患之后的慷慨悲歌征服了大江南北。张贤亮的小说创作,不仅提升了宁夏文学总体的创作水平,也为宁夏文学在中国文坛赢得了美好声誉。进入20世纪90年代,宁夏文学在略事犹豫和徘徊之后,终于在新世纪前后,再次向中国文坛奉献了"宁夏青年作家群"。这一创作群体的崛起,不仅给新世纪前后的中国文学界吹来一股清新怡人的创作之风,而且,这一与广阔深厚的中国古老土地和"中国经验"血脉相连,并因此取得了不凡文学业绩的青年创作群体的成功,也充分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于偏远地区的文学创作事业,只要领导得法,调动有方,是可以走在全国前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前后 宁夏青年作家群 中国经验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王磊 刘家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3-127,共5页
全域旅游已成为宁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宁夏的现实要求。宁夏发展全域旅游具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地理特征、新型城镇化率较高、多元文化和谐共生、政策利好叠加等优势,也有旅游吸引物文化创意不足... 全域旅游已成为宁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宁夏的现实要求。宁夏发展全域旅游具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地理特征、新型城镇化率较高、多元文化和谐共生、政策利好叠加等优势,也有旅游吸引物文化创意不足、旅游人才断层、旅游业态单一、度假功能不足等劣势,基于此,从管理、资源、文化、产业、空间、运作、人才等七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路径,以此助推宁夏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路径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宁夏籍湖广提督俞益谟家世考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学娟 田富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6-109,共4页
俞益谟是清代宁夏广武营人,官至湖广提督。关于其家世,前人因资料所限,极少论及或所论不够充分。本文考证了俞益谟家世的基本情况,对其祖上至子辈的有关材料进行了梳理,特别对其子俞汝钦、其侄俞汝翼的著述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 俞益谟 家世 俞君辅 俞汝钦 俞汝翼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朱江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152,共3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互动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互动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互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族地区失地农民与城市社会的融合问题研究——以宁夏银川市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苏东海 马鑫 《西北人口》 2007年第6期106-112,116,共8页
随着回族地区失地农民的增多,失地农民在经济上、文化上、社会生活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的融合问题日趋突出。能否使失地农民尽快与城市居民融合到一起,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问题,更是关系到回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 随着回族地区失地农民的增多,失地农民在经济上、文化上、社会生活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的融合问题日趋突出。能否使失地农民尽快与城市居民融合到一起,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问题,更是关系到回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大局。作者在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回族地区失地农民与城市融合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地区 失地农民 城市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旅游视角下宁夏旅游带动战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许丽君 汪建敏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95,共5页
纵观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适应新形势进行战略调整与转换的过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国民经济新常态和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新形势,宁夏应实施旅游带动战略。阐述了宁夏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的背景,分析了实... 纵观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适应新形势进行战略调整与转换的过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国民经济新常态和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新形势,宁夏应实施旅游带动战略。阐述了宁夏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的背景,分析了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的有利条件,论述了旅游带动战略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宁夏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的关键性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旅游带动战略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替换相思病的文学史指标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峰山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1-209,共9页
疾病是观察人类生活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子。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相思病与近代西方文学中的肺结核在各自文明系统内具有丰富内涵和多重指向,它们的出现与变迁,具有观察历史变动的指标意义。相思病在新文学中被"近代化的产物"肺结... 疾病是观察人类生活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子。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相思病与近代西方文学中的肺结核在各自文明系统内具有丰富内涵和多重指向,它们的出现与变迁,具有观察历史变动的指标意义。相思病在新文学中被"近代化的产物"肺结核取代,揭示了新文学的现代属性,但其实质却是相思病的隐喻传统在新的社会与生活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此事实揭示了新文学是中国文学传统在现代的延续和转化的本质,尽管西方的影响不可低估,可促使新文学变化的主导力量是"中国问题",而非"西方关切"。所以,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吸纳世界文学养分才是中国文学的未来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病 肺结核 新文学 西方文学 传统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仲淹文学地位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柯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114-116,共3页
人们往往注意的是范仲淹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才能 ,却没有足够重视他的文学成就 ,也很少有人对范仲淹文学创作进行全面研究。因此 ,人们往往不能对其创作作正确评价。范仲淹作品不被确切认知是因为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使然 ,往往从政治家的... 人们往往注意的是范仲淹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才能 ,却没有足够重视他的文学成就 ,也很少有人对范仲淹文学创作进行全面研究。因此 ,人们往往不能对其创作作正确评价。范仲淹作品不被确切认知是因为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使然 ,往往从政治家的角度看待他 ;范仲淹一直难以以文闻名的主要原因是其政治才能和影响掩盖了其文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创作成就 文学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民族地区文化的跨界传播——以宁夏电影制片厂发展策略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季涓 李颖 杨舒贻 《电影评介》 2010年第23期5-8,34,共5页
随着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加强,时代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繁荣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少数民族文化的跨区域发展已成为拉动地区经济繁荣的一股强劲力量。影视艺术既适宜于承载民族文化,又适宜于跨文化、跨区域传播,宁夏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历程对此... 随着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加强,时代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繁荣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少数民族文化的跨区域发展已成为拉动地区经济繁荣的一股强劲力量。影视艺术既适宜于承载民族文化,又适宜于跨文化、跨区域传播,宁夏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历程对此提供了最佳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跨文化传播 影视艺术 宁夏电影制片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峰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7-251,共5页
回族作家石舒清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小说作品《清水里的刀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回族文学重要的收获。这部作品发表距今已近20年,但对这部小说的批评与阐释却与日俱增。整合这些评论文章,可以发现,评论者在对小说的解读过程... 回族作家石舒清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小说作品《清水里的刀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回族文学重要的收获。这部作品发表距今已近20年,但对这部小说的批评与阐释却与日俱增。整合这些评论文章,可以发现,评论者在对小说的解读过程中存在着意义过度阐释、民族身份与民族文化认知错位等问题,这类问题俨然已成为当代回族文学批评实践中的常见问题。要避免当代回族文学批评出现此类问题,提升回族文学批评的学术品质,不仅需要论者谙熟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教的知识背景,更要有批判性的眼光和自觉的理论意识,使回族文学批评更好地成为回族文学发展的助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里的刀子》 回族文学批评 民族身份 回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方旧志述要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玉冰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156,共6页
自元迄清,编成的宁夏旧志近40种,传世者有33种,其中9种为孤本传世。宁夏传世旧志中,成于明代者6种,成于清代者20种,成于民国者7种。其中通志7种,分志(州志、县志)26种。完整传世的宁夏旧志最早编修于明代,编成于清代者传世数量最多。除... 自元迄清,编成的宁夏旧志近40种,传世者有33种,其中9种为孤本传世。宁夏传世旧志中,成于明代者6种,成于清代者20种,成于民国者7种。其中通志7种,分志(州志、县志)26种。完整传世的宁夏旧志最早编修于明代,编成于清代者传世数量最多。除中国外,日本、美国等也藏有宁夏旧志。日藏数量最多,种类较全,8家藏书机构共藏有13种原版旧志,其中2种为孤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地方旧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传媒业发展的瓶颈——从宁夏传媒业的现状谈起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世举 《当代传播》 2003年第1期28-29,共2页
笔者自1996年起就一直在关注宁夏回族自治区大众传媒业的发展问题,也曾先后到四川、陕西、甘肃、内蒙古等西部省区和河北、江苏等中东部地区的新闻单位考察,对于西部地区和中东部地区大众传媒业的差距,以及西部省区之间大众传媒业的差... 笔者自1996年起就一直在关注宁夏回族自治区大众传媒业的发展问题,也曾先后到四川、陕西、甘肃、内蒙古等西部省区和河北、江苏等中东部地区的新闻单位考察,对于西部地区和中东部地区大众传媒业的差距,以及西部省区之间大众传媒业的差距有着深刻的印象.近几年来,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地处西部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众传媒业,改革的热情高涨,但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传媒人才争夺愈演愈烈、传媒经营竞争日益严酷.此外,观念的挑战、体制的束缚种种新问题扑面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业发展 西部地区 人才问题 体制创新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宁夏小说的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峰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6期251-256,共6页
在主流的宁夏小说批评话语中,张贤亮与"宁夏青年作家群"被视为新时期以来宁夏小说创作的主体。这样的话语逻辑遮蔽了宁夏小说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的宁夏小说创作需要重新审视与评价。80年代的宁夏文联和作协... 在主流的宁夏小说批评话语中,张贤亮与"宁夏青年作家群"被视为新时期以来宁夏小说创作的主体。这样的话语逻辑遮蔽了宁夏小说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的宁夏小说创作需要重新审视与评价。80年代的宁夏文联和作协致力于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为宁夏小说的复兴与发展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80年代的宁夏小说创作起点很高,在思想解放的大环境下,迅速与时代同步,创作了充满"伤痕"、"反思"、"改革"意味的小说。呈现了个体表达与时代诉求相吻合,历史创伤与现实改革并驾齐驱,对苦难的赞美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乡土叙事传统的奠定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涌现等创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 宁夏小说 创作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清末文士赵尚仁及其诗文简论
17
作者 田富军 王敏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3-188,共6页
赵尚仁,字寿山,灵州(今宁夏灵武)人,清同治、光绪年间在世。作为宁夏本土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有《半部论语斋初草》《龙见井中歌有序》等著述传世。《半部论语斋初草》有手稿本和抄本两种版本。其诗歌根据内容可分为咏史言志诗、写景抒... 赵尚仁,字寿山,灵州(今宁夏灵武)人,清同治、光绪年间在世。作为宁夏本土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有《半部论语斋初草》《龙见井中歌有序》等著述传世。《半部论语斋初草》有手稿本和抄本两种版本。其诗歌根据内容可分为咏史言志诗、写景抒情诗、咏物诗等几种;艺术上主要有意象典型、意境开阔,情感丰富、清新自然,多用典故、对比鲜明等特点。从创作数量上看,赵尚仁是明清时期宁夏人中传世诗歌内容与宁夏有关者中仅次于朱栴的第二人,在整个19世纪宁夏文人著述的行列中占居着领先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尚仁 生平 著述 《半部论语斋初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宁夏籍名臣张煦生平考
18
作者 杨学娟 田富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5-129,共5页
张煦(1825~1895),甘肃灵州(今宁夏灵武市)人,清朝名臣,历任陕西、湖南、山西等省巡抚。作为清代主管过数省军政、民政的宁夏籍地方大员,关于其生平,前人却很少专文论及。本文对张煦的生卒年、字号、为官历程、主要事迹等情况给予了较... 张煦(1825~1895),甘肃灵州(今宁夏灵武市)人,清朝名臣,历任陕西、湖南、山西等省巡抚。作为清代主管过数省军政、民政的宁夏籍地方大员,关于其生平,前人却很少专文论及。本文对张煦的生卒年、字号、为官历程、主要事迹等情况给予了较为详尽的考证,对所引史料中有关张煦的记载进行了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煦 生平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记录20世纪30年代宁夏的专书——《宁夏省考察记》评介
19
作者 王荣华 李丽颖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7-149,共3页
《宁夏省考察记》是傅作霖于1933年亲自考察宁夏后编著的一本关于宁夏的著作,全书共分3编,约10万字,对当时宁夏的政治、财政、教育、交通、水利、社会风俗与民生等,都有详细的记述。该书作为宁夏建省后第一部考察宁夏的专书,具有资料来... 《宁夏省考察记》是傅作霖于1933年亲自考察宁夏后编著的一本关于宁夏的著作,全书共分3编,约10万字,对当时宁夏的政治、财政、教育、交通、水利、社会风俗与民生等,都有详细的记述。该书作为宁夏建省后第一部考察宁夏的专书,具有资料来源可靠、丰富翔实、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等特点,是研究20世纪30年代宁夏社会价值很高、不可缺少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宁夏 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三个新趋向
20
作者 孙纪文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经过新世纪文学理论界的自我反思之后,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趋向逐渐明朗。有三个新的趋向最为显明:一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多元格局的态势;二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渐渐趋向理论与批评的一体化;三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更加关注"... 经过新世纪文学理论界的自我反思之后,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趋向逐渐明朗。有三个新的趋向最为显明:一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多元格局的态势;二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渐渐趋向理论与批评的一体化;三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更加关注"中国问题"。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之路应在客观、开放的视阈中不断向前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多元格局 理论与批评的一体化 “中国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