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体热力学本构模型的改进、验证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孔亮 李学丰 赵占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95-1601,共7页
首先给出了建立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的热力学方法的基本思路,它不仅具有紧凑的数学结构,而且能自动满足热力学定律,具有较严密的数学物理基础。随后在简要介绍与分析Collins的热力学土体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其硬化定律的不足,引入统一硬化... 首先给出了建立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的热力学方法的基本思路,它不仅具有紧凑的数学结构,而且能自动满足热力学定律,具有较严密的数学物理基础。随后在简要介绍与分析Collins的热力学土体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其硬化定律的不足,引入统一硬化参量对其进行改进,从而将该模型扩展为既能反映砂土剪胀等变形特性,又适用于黏土的统一热力学模型。编制了改进前、后的土体热力学模型的试验验证程序与有限元程序,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模型的适应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热力学 弹塑性 统一硬化参数 剪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塑性力学及其运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郑颖人 孔亮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第11期21-36,共16页
分析了经典塑性力学用于岩土类材料的问题,它采用了3个不符合岩土材料变形机制的假设。从固体力学原理直接导出广义塑性位势理论,将经典塑性力学改造为更一般的塑性力学———广义塑性力学。广义塑性力学采用了塑性力学中的分量理论,能... 分析了经典塑性力学用于岩土类材料的问题,它采用了3个不符合岩土材料变形机制的假设。从固体力学原理直接导出广义塑性位势理论,将经典塑性力学改造为更一般的塑性力学———广义塑性力学。广义塑性力学采用了塑性力学中的分量理论,能反映应力路径转折的影响,并避免了采用正交流动法则所引起的过大剪胀等不合理现象,也不会产生当前非关联流动法则中任意假定塑性势面引起的误差。给出了广义塑性力学的屈服面理论、硬化定律和应力-应变关系,并建立了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广义塑性位势理论。屈服条件是状态参数,也是试验参数,只能由试验给出。应用表明,广义塑性力学可作为岩土材料的建模理论,还可应用于诸如极限分析等土力学的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塑性力学 广义塑性力学 塑性势 屈服面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土体本构特性的热力学方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孔亮 Ian F. Collins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32-1740,共9页
简要介绍了建立岩土材料弹塑性本构模型的热力学方法。它不仅具有紧凑的数学结构,而且自动满足热力学定律,仅从两个热力学势函数,即自由能函数与耗散增量函数出发,就足以导出弹塑性理论必须的屈服条件,流动法则,硬化定律和弹性定律。通... 简要介绍了建立岩土材料弹塑性本构模型的热力学方法。它不仅具有紧凑的数学结构,而且自动满足热力学定律,仅从两个热力学势函数,即自由能函数与耗散增量函数出发,就足以导出弹塑性理论必须的屈服条件,流动法则,硬化定律和弹性定律。通过理论证明指出,只要耗散增量函数依赖于当前应力,流动法则必然是非关联的,岩土材料的摩擦特性与非关联流动法则密不可分。介绍该方法在三维模型,岩土材料的微细观力学特性,应力应变的均匀化以及剪胀和各向异性方面应用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一些重要的概念,诸如"储存的塑性功","Reynolds-Taylor状态"等,进行分析与解释。最后给出近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本构方程 弹塑性 土力学 岩土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广义塑性力学 被引量:2
4
作者 郑颖人 孔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1,共4页
鉴于一些学者对广义塑性力学的评述相关问题提出的质疑与看法,再次对广义塑性力学作一些解释,对其由来与核心思想进行了清晰地阐述。深入剖析了经典塑性力学与广义塑性力学中广为应用的等向强化模型与屈服面的物理意义,并对率无关塑性... 鉴于一些学者对广义塑性力学的评述相关问题提出的质疑与看法,再次对广义塑性力学作一些解释,对其由来与核心思想进行了清晰地阐述。深入剖析了经典塑性力学与广义塑性力学中广为应用的等向强化模型与屈服面的物理意义,并对率无关塑性力学、Drucker公设、塑性因子正负以及屈服面的外凸性与惟一性等问题进行了答复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塑性力学 等向强化模型 Drucker公设 塑性势面 屈服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辛方法的二维非稳态热传导问题研究
5
作者 杨有贞 王虎 +2 位作者 冯晓芳 马海龙 何贤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8,共8页
基于二维热传导理论,通过引入对偶变量,推导了非稳态热传导温度场问题的辛对偶方程组。采用分离变量法和本征展开方法,建立起一种本征值和本征解的直接求解方法,得到了适用于任意跨厚比的平面非稳态问题的解析解。由于在求解过程中不需... 基于二维热传导理论,通过引入对偶变量,推导了非稳态热传导温度场问题的辛对偶方程组。采用分离变量法和本征展开方法,建立起一种本征值和本征解的直接求解方法,得到了适用于任意跨厚比的平面非稳态问题的解析解。由于在求解过程中不需要事先人为地选取试函数,而是从基本方程出发,直接利用数学方法求出问题的解,使得问题的求解更加合理化。探讨不同跨厚比、不同时间步长情况下温度和热流密度的分布规律,并与已有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辛方法是一类可行的研究非稳态热传导的方法。考虑到非零本征值本征解具有局部性特点,进一步讨论不同跨厚比、不同时间情况下温度和热流密度分布的端部效应问题。为非稳态问题的理论及实际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热传导 辛方法 本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声学研究冻融环境下贺兰山岩画载体的破裂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有贞 冯海燕 +5 位作者 谌文武 高翔 赵诣深 金梦华 林青青 马文国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6-622,共7页
针对目前贺兰山岩画载体日益严重的破裂问题,考虑温度-水环境,开展岩画载体的冻融循环实验,引入声发射技术,结合力学实验和电子显微镜照片,分别通过岩石力学物理性质、声发射信号分布及微观形貌演化规律揭示贺兰山岩画载体的破裂特征.... 针对目前贺兰山岩画载体日益严重的破裂问题,考虑温度-水环境,开展岩画载体的冻融循环实验,引入声发射技术,结合力学实验和电子显微镜照片,分别通过岩石力学物理性质、声发射信号分布及微观形貌演化规律揭示贺兰山岩画载体的破裂特征.结果表明,岩石的质量随冻融次数的增加持续下降,强度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冻融岩石破坏损失时域内具有连续演进的特点,经历了初始增长阶段、稳定增长阶段和陡增阶段,对应声发射定位点的增多,宏观表现为轴向破裂转化为混合破坏,破裂面由单一破裂面转化为多破裂面;微观演化路径为紧密黏结-微裂纹开始发育-微裂纹大量发育-贯通断裂裂纹-结构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岩画 冻融 声发射 三维定位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围岩破坏模式的进化神经网络识别 被引量:13
7
作者 高玮 杨明成 郑颖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1-694,共4页
隧道围岩破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破坏模式的识别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辨识问题,采用一般方法很难得到好的解答。基于作者提出的免疫进化规划,并把它同神经网络(NN)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及权值同时进化的进化神经网络(ENN)模型... 隧道围岩破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破坏模式的识别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辨识问题,采用一般方法很难得到好的解答。基于作者提出的免疫进化规划,并把它同神经网络(NN)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及权值同时进化的进化神经网络(ENN)模型,用于围岩破坏模式的识别研究,用一个试验算例证明了进化神经网络具有解决此问题的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围岩 破坏模式 进化神经网络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细观结合的砂土单剪试验非共轴特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学丰 黄茂松 钱建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417-3424,共8页
针对传统本构理论无法描述土体单剪试验非共轴变形的不足,采用非共轴修正模型进行改进。模型基于材料状态相关临界状态理论,采用宏-细观结合的方法,将1个新的各向异性状态变量引入本构模型来描述砂土的各向异性。考虑细观组构张量和应... 针对传统本构理论无法描述土体单剪试验非共轴变形的不足,采用非共轴修正模型进行改进。模型基于材料状态相关临界状态理论,采用宏-细观结合的方法,将1个新的各向异性状态变量引入本构模型来描述砂土的各向异性。考虑细观组构张量和应力张量的几何关系的变化,模型可以描述砂土在主应力轴旋转条件下材料状态的变化,材料状态变化直接导致模型的硬化规律和剪胀性发生变化,因此,模型可以描述该条件下原生向异性对砂土变形的影响。引入非共轴理论对本构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三维非共轴各向异性模型。单剪试验的加载条件会造成主应力轴相对土体沉积面发生旋转,修正模型不但能够描述砂土在主应力轴旋转条件下其原生各向异性对变形的影响,而且可以描述主应力轴旋转造成的应力诱发各向异性对土体变形的影响,因此,该模型能够对整个单剪试验的变形规律进行描述,而且物理意义清晰。通过铝棒堆积体和Toyoura砂单剪试验验证表明,非共轴修正各向异性模型能对单剪试验的整个变形过程进行较好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细观组构 宏细观结合 主应力轴旋转 非共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局部最小安全系数法 被引量:20
9
作者 杨明成 郑颖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0-604,共5页
根据极限平衡原理和Mohr Coulomb破坏准则 ,应用最优控制理论思想 ,并充分考虑运动许可条件 ,建立了能同时确定边坡临界滑动面和计算最小安全系数的局部最小安全系数法。该法既满足条块力和力矩的平衡 ,又符合边坡稳定问题的物理本质 ;... 根据极限平衡原理和Mohr Coulomb破坏准则 ,应用最优控制理论思想 ,并充分考虑运动许可条件 ,建立了能同时确定边坡临界滑动面和计算最小安全系数的局部最小安全系数法。该法既满足条块力和力矩的平衡 ,又符合边坡稳定问题的物理本质 ;既能保证所求解是运动许可的 ,又能保证不出现数值计算上的困难 ;不但可以确定临界滑动面和计算对应的最小安全系数 ,又可以确定条底及条块界面上法向力的作用点 ,从而消除了以往利用极限平衡法进行边坡稳定分析时对临界滑动面的形状以及条底和条块界面上法向力的作用点的人为假定。算例计算比较表明 ,本文所给方法是合理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平衡 边坡 稳定 临界滑动面 局部最小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材料特性相关塑性位势理论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学丰 孔亮 黄茂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22-1729,共8页
针对传统塑性位势理论因采用连续性、均匀性与各向同性等基本假定导致其应用于岩土材料导致的局限性,根据砂土细观物理特性可以用宏观组构张量来描述的特点,统一考虑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把应变分配法则和材料特性联系起来,建立了岩土材... 针对传统塑性位势理论因采用连续性、均匀性与各向同性等基本假定导致其应用于岩土材料导致的局限性,根据砂土细观物理特性可以用宏观组构张量来描述的特点,统一考虑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把应变分配法则和材料特性联系起来,建立了岩土材料特性相关的塑性位势理论。该理论塑性应变增量的分量方向和应力分量方向相同,但是塑性应变增量的大小与3个因素相关,即塑性因子、组构各向异性程度和组构与主应力方向的几何关系。建立的位势理论不但可以描述岩土材料在主应力轴固定条件下应变增量的各向异性分配关系,而且可以描述主应力旋转条件下应变增量的大小和方向变化规律。采用能量转换关系证明了塑性应变增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与现有的非共轴塑性理论相比,建立的位势理论应用范围更广、物理意义更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位势理论 非共轴 细观结构 材料特性相关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运动硬化理论的修正剑桥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2
11
作者 孔亮 惠治鑫 王燕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24-128,共5页
修正剑桥模型是最早建立和得到广泛承认的经典土体弹塑性模型之一,但不能模拟应力路径转折时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以及应力引起的各向异性。将旋转运动硬化理论引入到剑桥模型中,给出了椭圆屈服面的旋转运动硬化机制,在不增加任何模型参... 修正剑桥模型是最早建立和得到广泛承认的经典土体弹塑性模型之一,但不能模拟应力路径转折时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以及应力引起的各向异性。将旋转运动硬化理论引入到剑桥模型中,给出了椭圆屈服面的旋转运动硬化机制,在不增加任何模型参数的情况下,把等向硬化的修正剑桥模型扩展为旋转运动硬化模型。扩展的新模型既保留了单调加载时的等向硬化的特性,又能反映应力路径转折时土体的本构特性与应力诱发的各向异性,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运动硬化 修正剑桥模型 应力转折 各向异性 本构模型 屈服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积分边界元法确定非均质土石坝渗流自由面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燕昌 郑静 高效伟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1-1015,共5页
浸润面位置的确定是无压渗流分析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径向积分边界单元法应用到渗流问题中,通过直接将区域积分转化为边界积分的技术,克服了传统边界元解决该类问题的缺陷,编写了迭代计算程序,并用二、三维算例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径向积分法 边界单元法 浸润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材料状态相关临界状态各向异性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学丰 袁琪 王兴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78,共9页
考虑材料状态对砂土临界状态的影响,采用宏细观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砂土的各向异性模型。将新的各向异性状态变量引入砂土模型的临界状态方程,增加了各向异性参量、应力状态和应力与材料组构方向关系3个因素对临界状态的影响,扩展了砂土材... 考虑材料状态对砂土临界状态的影响,采用宏细观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砂土的各向异性模型。将新的各向异性状态变量引入砂土模型的临界状态方程,增加了各向异性参量、应力状态和应力与材料组构方向关系3个因素对临界状态的影响,扩展了砂土材料状态相关的概念。随应力状态和应力与材料组构方向几何关系变化,π平面上模型的临界状态线、相变状态线和峰值状态线的形状和位置自然产生变化,各向异性越大,状态线偏离的静水压力轴也越远,形状变化也越大。模型的剪胀方程和硬化规律也是状态参量函数,随细观参量的变化,细化和量化了砂土物理状态变量对剪胀性及硬化规律的描述。模型用一组参数可以描述较大围压和密度范围砂土各向异性强度-变形的力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状态 细观结构 各向异性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细观裂隙组构的平面测定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学丰 王奇 王兴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37-2044,共8页
考虑岩石裂隙的体密度、几何尺寸和空间分布的关系,提出裂隙组构的测定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归一化的思想定义裂隙组构张量理论表达式,新的定义使得裂隙组构的零阶、二阶,四阶张量的迹均为1,极大方便了裂隙组构的试验测定.用平面裂隙张量... 考虑岩石裂隙的体密度、几何尺寸和空间分布的关系,提出裂隙组构的测定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归一化的思想定义裂隙组构张量理论表达式,新的定义使得裂隙组构的零阶、二阶,四阶张量的迹均为1,极大方便了裂隙组构的试验测定.用平面裂隙张量的第二不变量定义幅值参量来描述各向异性大小,用第三不变量定义参量描述其方向,该张量的二阶、四阶形式可以用定义的参量来等价描述,参量均为标量,物理意义清晰.煤岩的CT细观试验验证表明:采用体视法原理能够很好地用于岩石细观裂隙定量测定,测试线的密度对平均裂隙率的影响较大,对裂隙平面分布的影响较小.测试线的形式对裂隙平面分布测定的影响较大,需要根据采集的图像来选用测试线的形式.二阶模拟能够很好地模拟试验的椭圆形裂隙分布规律,四阶模拟能够描述4个方向平面裂隙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细观裂隙组构 体视学 图像分析 煤岩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视学原理砂土孔隙组构的图像分析
15
作者 李学丰 何玉琪 孟凡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329,共7页
基于体视学原理定量描述孔隙组构的数学框架,采用归一化思想重新定义组构张量,提出了砂土孔隙组构描述的新方法.该方法用平面张量的第二不变量定义幅值参量来描述孔隙各向异性的大小,用其分量定义方向参量来描述各向异性方向,用这两个... 基于体视学原理定量描述孔隙组构的数学框架,采用归一化思想重新定义组构张量,提出了砂土孔隙组构描述的新方法.该方法用平面张量的第二不变量定义幅值参量来描述孔隙各向异性的大小,用其分量定义方向参量来描述各向异性方向,用这两个标量描述平面孔隙分布规律.采用多种图像处理技术消除砂样SEM图的一些干扰因素,优化得到清晰的二值化图像.砂样SEM图像分析表明:不同角度的平行测试线可以用于测量平均孔隙率,但无法测定其平面孔隙分布,环形测试线则可较好描述孔隙的空间分布规律.新方法用两个标量来描述平面孔隙分布,随孔隙空间几何关系变化,自然退化为现有张量的描述形式.图像分析验证了新方法描述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组构 图像处理 图像分析 定量分析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砂土剪切带角度的理论分析
16
作者 李学丰 袁琪 马文国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6,共7页
针对平面应变条件下各向异性砂土剪切带角度的试验规律,采用传统的3种理论和分叉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将平面应变条件下剪切带角度的试验结果按照传统3种理论整理发现,尽管传统3种理论可以估算同种砂剪切带角度的极小、中间和极大值,但无... 针对平面应变条件下各向异性砂土剪切带角度的试验规律,采用传统的3种理论和分叉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将平面应变条件下剪切带角度的试验结果按照传统3种理论整理发现,尽管传统3种理论可以估算同种砂剪切带角度的极小、中间和极大值,但无法解释其各向异性规律。砂土在平面应变条件下破坏时会产生明显的剪切带,当剪切带方向和砂土沉积面方向接近时,会较早诱发剪切带的产生,使材料强度降低,造成了平面应变条件下各向异性强度规律明显不同于常规三轴条件下的试验规律,采用分叉理论结合各向异性模型则可以有效解释这个规律。随砂土沉积面角度的变化,模型可以从细观角度解释常规三轴条件下剪切带角度的单调变化的试验规律,结合分叉理论可以描述平面应变条件下其先减小然后增大的规律。通过几种理论对比分析表明,模型结合分叉理论不但能够描述多种应力状态下的平面应变和常规三轴应力条件下剪切带角度表现的不同规律,而且能够从细观角度解释其各向异性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带 分叉理论 各向异性 平面应变 细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非共轴本构模型及其在地基承载力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兴 孔亮 李学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2-899,共8页
传统弹塑性模型隐含了塑性应变率与应力方向共轴的假设,无法模拟砂土在非比例加载条件下的非共轴特性。对传统模型隐含的共轴假设进行了剖析,将Hashiguchi等的广义非共轴塑性流动理论引入Li等建立的砂土状态相关剪胀模型中,构建了一个... 传统弹塑性模型隐含了塑性应变率与应力方向共轴的假设,无法模拟砂土在非比例加载条件下的非共轴特性。对传统模型隐含的共轴假设进行了剖析,将Hashiguchi等的广义非共轴塑性流动理论引入Li等建立的砂土状态相关剪胀模型中,构建了一个砂土的非共轴模型。Leighton-Buzzard砂的单剪试验模拟表明,非共轴模型能够更加合理地描试验结果。开发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利用所建模型对不同孔隙比条件下的砂土地基承载力问题进行了模拟。探讨了非共轴参数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总体上预测结果展现出与单剪试验模拟相一致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非共轴 单剪试验 地基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角点理论的砂土非共轴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兴 孔亮 李学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4-262,I0004,共10页
基于传统角点理论建立的非共轴模型虽然能够描述砂土的非共轴行为,但却具有一定的理论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角点理论并将其应用到了砂土状态相关剪胀模型中,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砂土非共轴模型。该模型仅在主应力方向改变的加载条件下... 基于传统角点理论建立的非共轴模型虽然能够描述砂土的非共轴行为,但却具有一定的理论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角点理论并将其应用到了砂土状态相关剪胀模型中,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砂土非共轴模型。该模型仅在主应力方向改变的加载条件下给出非共轴塑性变形,克服了传统角点模型的不足。构建了模型的隐式积分算法和相应的一致性切线刚度张量,并通过Toyoura砂的单剪试验对算法进行了验证,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最后,利用建立的模型分析了条形基础的承载力,预测结果表明:非共轴塑性的引入使得地基模型整体刚度下降,导致力学响应表现出一些软化特征,忽略非共轴塑性的影响可能导致工程设计偏于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轴 改进的角点理论 隐式积分算法 条形基础的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贺兰山岩画载体砂岩风化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有贞 何贤元 +3 位作者 康亚明 樊怡 张晓霞 文晓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37,共7页
以宁夏岩质文物区域内的典型砂岩(记为A、B)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实际的赋存环境进行干湿循环试验,研究砂岩试样的力学特征,分析浸泡在真实水环境中砂岩试样经历不同循环次数后各力学参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SEM观察岩样微观特性。研究结果表... 以宁夏岩质文物区域内的典型砂岩(记为A、B)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实际的赋存环境进行干湿循环试验,研究砂岩试样的力学特征,分析浸泡在真实水环境中砂岩试样经历不同循环次数后各力学参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SEM观察岩样微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干湿循环结束后砂岩试样强度具有明显的"弱化"趋势,在干湿循环前期表现更为明显。砂岩A强度下降了74.67%,砂岩B强度下降了45.18%,A对干湿循环作用表现更为敏感。SEM试验结果发现岩石微观结构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其微观结构越松散,颗粒空间排布越不均匀;与宏观试验强度变化结果相吻合,说明岩质文物受水的作用时,干湿循环作用是不可能忽视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具有宁夏区情的石质岩画文物劣化机理理论、后期保护和修复提供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贺兰山砂岩 抗拉强度 SEM试验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正交组构幅值参量的定量分析
20
作者 李学丰 何玉琪 +1 位作者 刘金锋 何维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619-3626,共8页
基于砂土细观组构描述理论,定义了新的正交各向异性幅值参量,用Toyoura砂细观试验做验证分析。非球形颗粒随机空间排列自然形成了砂土的正交各向异性,用两个独立变化的角度定量描述颗粒长轴在3个正交面上的方向分量,基于非球形颗粒随机... 基于砂土细观组构描述理论,定义了新的正交各向异性幅值参量,用Toyoura砂细观试验做验证分析。非球形颗粒随机空间排列自然形成了砂土的正交各向异性,用两个独立变化的角度定量描述颗粒长轴在3个正交面上的方向分量,基于非球形颗粒随机排列的组构描述理论,分别定义了3个正交面上各向异性幅值参量的表达式。该表达式用数学概率统计的方法,将颗粒的离散特性转化为组构在平面上的可测参量,随着细观颗粒几何、物理特性的变化,3个表达式可以用于描述材料的各向同性、横观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Toyoura砂细观试验分析表明,3个幅值参量能较好地反映3个正交面上幅值参量的变化规律,可为砂土细观组构的定量检测提供更为灵活的方法,而且3个各向异性都具有清晰物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组构 正交各向异性 细观结构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