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脱贫地区农村相对贫困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宁夏彭阳县为例
1
作者 刘子毓 施琳娜 +2 位作者 吴昕燕 丁金梅 文琦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2-1452,共11页
相对贫困是制约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黄土高原地区属于生态贫困与经济贫困的复合区域,研究其脱贫地区农村相对贫困程度、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为有效治理相对贫困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宁夏彭阳县为研究区,从物质基础、经济条件、可... 相对贫困是制约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黄土高原地区属于生态贫困与经济贫困的复合区域,研究其脱贫地区农村相对贫困程度、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为有效治理相对贫困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宁夏彭阳县为研究区,从物质基础、经济条件、可行能力、发展机会和社会保障5个维度构建相对贫困测度体系,运用相对贫困指数模型对农村相对贫困进行测度,通过划定相对贫困线,识别出421户相对贫困农户,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其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个体和区域相对贫困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彭阳县物质基础维度和发展机会维度相对贫困程度较低,但经济条件维度、可行能力维度和社会保障维度相对贫困程度较高;②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平均高程、劳动力占比、基础设施满意度和工资性收入占比是影响相对贫困的主导因子;主要劳动力受教育情况、医疗支出、是否有小额信贷和第一产业贡献率是次要因子;③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受阻、地区发展差异化明显。为破解黄土高原脱贫地区农村相对贫困困境,亟需以城乡融合为纽带,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依托跨区域要素流动破除发展壁垒,通过创新治理尺度构建多层级协同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地理探测器 黄土高原脱贫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安全格局视角下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质灾害危险性
2
作者 贾天朝 文琦 +2 位作者 施琳娜 吴昕燕 丁金梅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7,共9页
[目的]定量评估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质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状况,探究其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为区域减灾防灾和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提供对策。[方法]基于GIS与信息量模型,从地质灾害孕育和诱发角度选取12个评价因子,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质灾害... [目的]定量评估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质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状况,探究其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为区域减灾防灾和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提供对策。[方法]基于GIS与信息量模型,从地质灾害孕育和诱发角度选取12个评价因子,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并结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廊道与优化分区进行分析。[结果]1)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质灾害高危险、极高危险区面积为25614.32 km^(2),占20.81%。2)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质灾害发生的主控孕灾和诱发因子分别是坡度(信息量值为6.23852)和距农村居民点距离(13.27066),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间存在较高的敏感性。3)识别生态源地面积为26833 km^(2),提取生态廊道55条(6080.15 km),识别核心保护区(39613.58 km^(2))、生态保育区(67261.84 km^(2))、游憩展示区(10143.44 km^(2))、传统利用区(6081.34 km^(2))等功能区域。4)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安全格局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主要影响的区域为长江源园区(65.30%)、澜沧江源园区(77.90%)的核心保护区和黄河源园区(88.97%)的传统利用区,黄河源园区是廊道风险性最高的园区。[结论]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质灾害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空间差异明显,应当分区分类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 信息量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三江源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收缩识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罗小梅 文琦 +3 位作者 施琳娜 吴昕燕 安丰平 王振亭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7-1278,共12页
基于人口、经济和空间3个维度,利用收缩度模型、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识别了2000—2020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收缩类型,同时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讨了空间分异视角下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收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基于人口、经济和空间3个维度,利用收缩度模型、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识别了2000—2020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收缩类型,同时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讨了空间分异视角下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收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收缩数量和严重程度来看,人口收缩最为严重,增长率达到64.15%,覆盖范围最广;其次是空间收缩和经济收缩,增长率分别为30.19%和7.55%。(2)从县域收缩的时空演变特征来看,综合收缩以及人口、经济、空间单维度收缩的县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并呈现出“由边缘向中心包围”的收缩趋势。(3)从不同维度的组合关系来看,县域收缩的类型逐渐趋向多维化。2000—2010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仅表现为人口单维度收缩;而2010—2020年收缩类型趋向多元,涵盖了二维和三维收缩,其中以人口-空间收缩为主要类型。(4)从县域收缩的驱动因素来看,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收缩主要受地方财政支出、教育资源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各驱动因素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实行分区管理对于实现县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城市收缩的研究视角,为提升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活力并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收缩 多维视角 生态安全 农牧交错带 中国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其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24
4
作者 庞彩艳 文琦 +2 位作者 丁金梅 吴昕燕 施琳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03-5013,共11页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功能区,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等数据,借助InVEST模型、相关性分析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功能区,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等数据,借助InVEST模型、相关性分析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2020年黄河上游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上游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整体表现为“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流域西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于流域东北部;(2)研究期内,黄河上游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产水量和土壤保持呈现整体减少趋势,生境质量与碳储量呈现增加的趋势;(3)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两两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产水量与生境质量、碳储量呈现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碳储量与土壤保持-碳储量之间呈现协同关系;(4)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与尺度效应,不同分区之间差异较大。本文可为科学管理区域生态系统,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InVEST模型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