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农田汞健康风险评价及其土壤环境基准
1
作者 陈林 马建军 +9 位作者 李虹 陈轲林 王金保 王君梅 马俊花 岳翔 梁翔宇 马成 杨玲 马琨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60-1769,共10页
探究农田土壤-农产品Hg含量特征及其健康风险,制定更符合实际的土壤环境基准,可为区域农田保护及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协同采集859对土壤-农产品样品,测定宁夏农田Hg含量,评价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并推导土壤环境基准值。结果... 探究农田土壤-农产品Hg含量特征及其健康风险,制定更符合实际的土壤环境基准,可为区域农田保护及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协同采集859对土壤-农产品样品,测定宁夏农田Hg含量,评价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并推导土壤环境基准值。结果表明,宁夏农田土壤Hg含量分布在2.00×10^(-3)-4.01×10^(-1) mg·kg^(-1),平均值为3.40×10-2 mg·kg^(-1),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水果、蔬菜和其他谷物地最大含量均有超过宁夏土壤背景值的点位,说明部分样点土壤Hg具有累积性。所有农产品类型土壤中Hg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但对儿童和成人均无非致癌风险。农产品中Hg平均含量3.37×10^(-3) mg·kg^(-1),处于中等及以上变异程度,低于国家限量值。从摄入农产品途径来看,Hg含量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指数较低,无食源性危害风险。推导出玉米、小麦、马铃薯、水果、蔬菜和其他谷物地土壤Hg的HC5值分别为6.73×10^(-1)、1.82、5.10×10^(-1)、1.16、1.25、1.22mg·kg^(-1),均小于国家标准(GB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3.40mg·kg^(-1)),说明标准对以上农产品类型土壤Hg的阈值要求宽松;而水稻地土壤临界值为1.35mg·kg^(-1),相比标准的风险筛选值(1.00mg·kg^(-1))大,说明国家标准较为严格。今后应加强研究区Hg含量的监测,并根据不同农产品对土壤Hg环境基准值进行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农产品 汞含量 富集系数 物种敏感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宁夏段典型滩涂湿地土壤理化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 被引量:5
2
作者 潘昱伶 璩向宁 +6 位作者 李琴 王磊 王筱平 谭鹏 崔庚 安雨 佟守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8-677,共10页
明确土壤理化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对于黄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宁夏段典型滩涂湿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微地形空间特征采集土壤剖面样品,对pH、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 明确土壤理化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对于黄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宁夏段典型滩涂湿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微地形空间特征采集土壤剖面样品,对pH、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指标进行地统计学分析,探究黄河典型滩涂湿地土壤理化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结果表明,(1)黄河滩涂湿地土壤理化因子空间分布不均且丰缺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碱解氮、有效磷与全氮空间分布相似,分布状况垂直于黄河河道方向,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由低到高过渡,且它们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全钾含量较为丰富,1级至3级水平高达86.4%。(2)根据地统计学方法得出土壤理化因子除速效钾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外,其余因子C_(0)/(C_(0)+C)均小于25%,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说明其变异性主要受自然因子(微地形、水文、植被)的影响,没有过多随机因素(耕作、施肥等人为因素),为原生态区域。(3)微地形是土壤理化因子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下降,土壤含水率降低且土壤粘粒减少,坡面曲率与碱解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该研究揭示了微地形影响下的黄河滩涂湿地土壤养分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由于黄河冲刷和泥沙堆积作用,距河道近的地势较高,土壤养分较少。在河岸带滩涂湿地修复中,可构建不同微地形以达到小尺度滩涂湿地的保护、植被重建、生态修复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湿地 土壤养分 微地形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克里金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荒漠草原枯落物分解过程中植物营养元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娟 刘任涛 +3 位作者 刘佳楠 常海涛 张安宁 陈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1-487,共7页
以宁夏荒漠草原优势植物赖草(Leymus secalinus)、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及二者混合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不同处理间植物枯落物营养元素残留率变化特征,旨在揭示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枯落物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变化规律。结... 以宁夏荒漠草原优势植物赖草(Leymus secalinus)、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及二者混合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不同处理间植物枯落物营养元素残留率变化特征,旨在揭示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枯落物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随着分解时间变化,P在3种处理植物枯落物中均呈"释放-富集-释放"的规律;K在胡枝子和混合枯落物中呈"释放-富集-释放"的规律,而在赖草枯落物中则仅表现为释放现象;N在赖草和胡枝子枯落物中呈"释放-富集-释放"的规律,而在混合枯落物中则仅表现为释放现象。(2)经过640d分解,P和K残留率表现为胡枝子枯落物>赖草枯落物>混合枯落物,N残留率表现为赖草枯落物>混合枯落物>胡枝子枯落物。(3)经过640 d分解,植物枯落物P、K和N在3种处理间整体上呈净释放状态。研究表明,宁夏荒漠草原植物枯落物营养元素变化特征与植物种的差异性密切相关;混合植物枯落物P和K释放率高于单一种植物枯落物,而N释放率表现为胡枝子枯落物高于赖草及二者混合枯落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残留率 富集 释放 枯落物分解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不同品种玉米苗期生长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赵昱 刘吉利 +3 位作者 吕雯 任鸿武 代婧 崔卓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7-133,共7页
为了筛选适合盐化土壤种植的玉米品种、探究耐盐玉米苗期的生长机制,采用实验室作物品种选育等方法对21个不同玉米品种进行NaCl[0(CK)、220 mmol/L)]胁迫处理,分别测定CK和盐胁迫处理苗期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光合指标,通过主成分分... 为了筛选适合盐化土壤种植的玉米品种、探究耐盐玉米苗期的生长机制,采用实验室作物品种选育等方法对21个不同玉米品种进行NaCl[0(CK)、220 mmol/L)]胁迫处理,分别测定CK和盐胁迫处理苗期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光合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玉米苗期生长指标降低,茎粗比CK降低54.05%~60.18%(P<0.05),宁单33、晋单73和银玉238品种苗期的叶绿素在盐胁迫下较CK降低37.5%~63.7%,SOD活性和POD活性受盐胁迫影响复杂。聚类分析将21个供试材料分为7个高度耐盐型、8个中度耐盐型、3个轻度耐盐性和3个盐敏感型。21个品种中耐盐性较好的品种有晋单73、禾青157、先玉355、西蒙青贮707、先玉1225、科乐699等,其次为华亦204、反诺501、迪卡159、银玉238、屯玉168、德科622、宁单33、京科青贮932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耐盐性 苗期 玉米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脱毒苗对NaCl胁迫的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彦云 李紫辰 +2 位作者 曹君迈 徐胜明 莫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52-2059,共8页
【目的】通过对NaCl胁迫下马铃薯脱毒苗主要生化及农艺性状指标的分析,以期筛选出早期判断马铃薯耐盐品种的关键指标。【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NaCl胁迫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脱毒苗的耐盐性。【结果】随盐浓度的升高,青薯... 【目的】通过对NaCl胁迫下马铃薯脱毒苗主要生化及农艺性状指标的分析,以期筛选出早期判断马铃薯耐盐品种的关键指标。【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NaCl胁迫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脱毒苗的耐盐性。【结果】随盐浓度的升高,青薯168的CAT、POD活性下降,克新1号、大西洋在34 mmol·L^(-1)盐处理下,CAT、POD活性出现峰值后下降; 3个品种脯氨酸含量和茎粗增加,EC升高,株高降低,根条数、叶片数和鲜重减少(P<0.05)。从根条数、茎粗和叶片数3个主成份包涵的信息分析得出,抗盐性的强弱,取决于叶片数、株高、茎粗的长势优劣及EC值的高低。耐盐性综合得分克新1号>大西洋>青薯168。【结论】电导率、叶片数、株高可作为早期耐盐品种筛选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脱毒苗 NACL胁迫 指标 主成份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膜栽培对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旺霞 陈彦云 +2 位作者 陈科元 马灵敏 马小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54-2157,共4页
为探讨适合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马铃薯栽培的覆膜方式,本研究采用室内分析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起垄垄上覆膜、平作行上覆膜和露地平播3种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有利于... 为探讨适合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马铃薯栽培的覆膜方式,本研究采用室内分析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起垄垄上覆膜、平作行上覆膜和露地平播3种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以及马铃薯产量。其中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放线菌>细菌>真菌;土壤酶活性表现为尿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正相关关系;放线菌、尿酶、过氧化氢酶与马铃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据此认为:覆膜栽培有利于土壤进行生物化学反应,而起垄垄上覆膜栽培模式最有利于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生长、土壤酶活性以及马铃薯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量对雨养农业区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旺霞 陈彦云 +3 位作者 陈科元 王万银 孙丽丹 王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79-158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降雨量对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不同水分条件下改善土壤肥力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马铃薯田0~5和5~10 cm深度土样,分层混合置于萌发盆进行大棚模拟试验,设200 mm(T1)、400 mm... 【目的】探讨不同年降雨量对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不同水分条件下改善土壤肥力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马铃薯田0~5和5~10 cm深度土样,分层混合置于萌发盆进行大棚模拟试验,设200 mm(T1)、400 mm(T2)、600 mm(T3)和700 mm(灌溉农业区年降雨量,CK)4种年平均降雨量处理,测定不同水分处理对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深度土层中各处理组间土壤尿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不同水分状况下各处理间0~5 cm土层中土壤尿酶活性均高于5~10 cm土层,不同深度土样中土壤尿酶活性均随降雨量增加呈降低趋势。0~5和5~10 cm土层中CK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同深度的其他处理。不同深度土样中CK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及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同深度土层的其他处理,同一处理中不同深度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均随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不同深度土层中脲酶活性均与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蔗糖酶活性均与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数量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真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0~5 cm土层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数量等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5~10 cm土层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细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土壤含水量增加对土壤尿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对蔗糖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土壤水分由低变高时,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而真菌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雨养农业区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蒙古扁桃灌丛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侯晖 颜培轩 +7 位作者 谢沁宓 赵宏亮 庞丹波 陈林 李学斌 胡杨 梁咏亮 倪细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7-865,共9页
耐旱灌木和草本植物是贺兰山中低海拔的重要植被类型,揭示其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对于贺兰山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植被的生长发育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 耐旱灌木和草本植物是贺兰山中低海拔的重要植被类型,揭示其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对于贺兰山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植被的生长发育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贺兰山低海拔区蒙古扁桃-短花针茅群落(G×S-S,G×S-G)为研究对象,设置群落内去除灌木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的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G)和去除草本植物的蒙古扁桃(S)两种对照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其根际土壤AMF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G×S-G和G×S-S的根际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大,碱解氮和全磷含量次于G,根际土壤AMF群落α多样性指数最大,除全氮外呈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灌丛“沃岛”效应。根际土壤AMF共获得174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隶属于1门4纲6目10科10属63种,优势属为球囊霉属(Glomus),平均占比为99.26%,两性球囊霉属(Ambispora)在4种处理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表示,根际土壤AMF群落结构在OTU水平上呈差异性。相关性及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根际土壤速效钾、磷、氮等与AMF群落α多样性和物种丰度显著相关(P<0.05,P<0.01)。该研究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功能的养护、植被的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群落结构 蒙古扁桃 短花针茅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及其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9
作者 李旺霞 陈彦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35-339,共5页
简述了土壤水分的形态、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以及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的分类与应用原理。随着土壤物理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土壤水分的深入研究,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也越来越多,笔者结合国内外土壤水分测定方法的研究状况,对土壤水分含... 简述了土壤水分的形态、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以及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的分类与应用原理。随着土壤物理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土壤水分的深入研究,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也越来越多,笔者结合国内外土壤水分测定方法的研究状况,对土壤水分含量的测量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总结,其中主要介绍了烘干法、中子法和介电法[时域反射法(TDR)、频域反射法(FDR)、驻波率法(SWR)]测量土壤水分含量的原理和步骤,并对这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我国当前土壤水分测定中存在并值得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形态 含量 烘干法 中子法 介电法 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不同降雨量对猪毛蒿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莹 陈林 +4 位作者 李月飞 宋乃平 杨新国 王磊 朱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38-142,共5页
为揭示猪毛蒿对水分变化的响应及适应规律,以猪毛蒿为试验材料,利用光温自动控制的培养箱,通过种子库萌发试验,研究不同降雨量情况下荒漠草原优势物种猪毛嵩种子萌发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土壤种子库中猪毛蒿种子的萌... 为揭示猪毛蒿对水分变化的响应及适应规律,以猪毛蒿为试验材料,利用光温自动控制的培养箱,通过种子库萌发试验,研究不同降雨量情况下荒漠草原优势物种猪毛嵩种子萌发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土壤种子库中猪毛蒿种子的萌发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当日降雨量为3 mm时,萌发数量显著高于其他降雨条件(P<0.05);日降雨量与萌发指数的关系为y=-0.073 8×(1-3.499~x)(R^2=0.979 3,P<0.01),表明降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猪毛蒿种子的萌发速度,当日降雨量为1.0 mm时,就能打破种子的休眠,使得猪毛蒿进行萌发;当日降雨量为2.0、2.5、3.0 mm时,猪毛蒿种子的萌发最高峰早于日降雨量为1.0、1.5 mm;萌发后期,每盆中生存的猪毛蒿幼苗维持在2~4株。综上所述,日降雨量为1.0 mm时,是猪毛蒿的种子进行萌发的最小降雨阈值,且降雨量对于土壤种子库中猪毛蒿种子的萌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毛蒿 种子萌发 降雨量 土壤种子库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方式对荒漠草原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建康 张克斌 +1 位作者 冯湘 刘新月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5-452,共8页
近年来中国大部分草地正发生不同程度退化,如何恢复退化草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围栏封育作为西北地区退化草地的主要恢复措施之一,其生态过程一直是生态学者的研究重点。为研究不同封育方式对退化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宁... 近年来中国大部分草地正发生不同程度退化,如何恢复退化草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围栏封育作为西北地区退化草地的主要恢复措施之一,其生态过程一直是生态学者的研究重点。为研究不同封育方式对退化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宁夏荒漠草原11年和22年完全封育、11年生长季封育、和自由放牧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方法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其植被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封育能增加群落地上生物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并增强群落稳定性,但不能显著改善群落Simpson指数(P>0.05),并降低了群落丰富度指数R;(2)22—24年完全封育草地多年生植物及总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P<0.05),且其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低于11—13年的生长季封育草地,2014及2015年一年生、多年生植物及总地上生物量均高于2013年;(3)群落的各α多样性指数与稳定性指数的关系较复杂,两者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4)封育能显著增加(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等物质含量,但降低了土壤含水量。该研究指出封育年限及管理方式是影响群落结构和土壤性状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植被恢复及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理论提供支持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封育 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