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兰山北段古元古代S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金科 张道涵 +5 位作者 魏俊浩 付乐兵 谭俊 王大钊 施海鹏 王艺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7-197,共11页
对贺兰山北段似斑状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进行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及其源岩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似斑状花岗岩具有高物质的量比即n(Al2O3)/n(Na2O+K2O)(记为A/CNK,为1.18-1.29)、低FeOt和MgO质量分数... 对贺兰山北段似斑状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进行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及其源岩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似斑状花岗岩具有高物质的量比即n(Al2O3)/n(Na2O+K2O)(记为A/CNK,为1.18-1.29)、低FeOt和MgO质量分数比即w(FeOt)/w(MgO)(小于10)、低P2O5(质量分数为0.15%-0.22%)和高K2O(质量分数为5.09%-5.86%)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石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异明显([w(La)/w(Yb)]N=10.4-153.6),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19-0.49);同时,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和R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Hf和Ti等。似斑状花岗岩与孔兹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其应为孔兹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较低的w(CaO)/w(Na2O)、较高的w(Rb)/w(Sr)和w(Rb)/w(Ba)暗示孔兹岩的原岩应为泥质岩或是以泥质岩为主的、成熟度较高的沉积岩,反映其当时的沉积环境应为被动大陆边缘,而非活动大陆边缘。似斑状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922±31)Ma,与孔兹岩带内所记录的1.92-1.90Ga期间的岩浆-变质事件相吻合,可能反映了构造体制由碰撞挤压到伸展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花岗岩 孔兹岩带 贺兰山北段 古元古代 地球化学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PGE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赵宇浩 戚学祥 +3 位作者 唐贯宗 刘金科 张超 李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71-2183,共13页
大宝山铜矿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西北部雪龙山成矿带中典型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床。矿石和围岩的PGE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从围岩、矿化围岩到矿石:1)∑PGE、δRh逐渐增加,PPGE/IPGE、Pd/Ir、Pt/Ir和δPt逐... 大宝山铜矿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西北部雪龙山成矿带中典型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床。矿石和围岩的PGE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从围岩、矿化围岩到矿石:1)∑PGE、δRh逐渐增加,PPGE/IPGE、Pd/Ir、Pt/Ir和δPt逐渐降低。在铂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岩、矿石中Os、Ir、Ru和Pd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而矿石Rh正异常、Pt负异常明显不同于围岩。在δRh-Cu和∑PGE-Cu关系图上,Cu含量与δRh和∑PGE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在δPt-Cu关系图上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2)稀土总量、轻/重稀土比值、δCe逐渐减小,Eu和Nb、Ta、Sr、Hf、Zr的亏损程度逐渐增大,矿石中大离子亲石元素存在不规律性的变化。这些特征揭示出大宝山铜矿矿石与围岩在PGE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结合矿区内矿体呈脉状、受顺糜棱面理发育的脆韧性构造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强度较弱、规模小和矿区内新生代同构造岩浆岩脉发育,以及主要矿石矿物δ34S值主要集中在+1.3‰~-5.2‰之间,部分落在-8.2‰~-12.8‰范围的特点,说明大宝山铜矿中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新生代岩浆期后热液,围岩的贡献很小。大宝山铜矿与矿区内新生代同构造岩浆岩脉同为雪龙山韧性剪切带隆升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岩浆分异产生的含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地下流体混合导致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明显的改变,促使成矿物质沿构造破碎带晶出形成矿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 微量元素 大宝山铜矿 雪龙山构造带 维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北段牛头沟金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来自H-O-S-Pb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道涵 魏俊浩 +2 位作者 付乐兵 王大钊 刘金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5-337,共13页
贺兰山北段牛头沟金矿床为华北克拉通西北缘新发现的金矿床,包括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矿化类型,后者可进一步细分为低缓石英脉型和陡窄石英脉型2个亚类。矿区所有矿体均赋存在古元古界贺兰山群变质杂岩和混合花岗岩内,受主... 贺兰山北段牛头沟金矿床为华北克拉通西北缘新发现的金矿床,包括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矿化类型,后者可进一步细分为低缓石英脉型和陡窄石英脉型2个亚类。矿区所有矿体均赋存在古元古界贺兰山群变质杂岩和混合花岗岩内,受主干断裂F_1及其上盘次级断裂体系控制。综合本文及前人研究成果表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流体包裹体以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而低缓石英脉型和陡窄石英脉型石英流体包裹体则以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不同矿化类型成矿流体均为中低温(160~210℃)、中低盐度(6%~12%NaCl_(eq))的H_2O-NaCl流体。对矿区内3种矿化类型石英流体包裹体和硫化物分别开展的H-O和S-Pb同位素研究显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陡窄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δD_(H2O)组成相近,分别为-75.2‰^-89.3‰和-87.0‰^-93.8‰,而低缓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则具有较高的δD_(H2O)值(-45.7‰^-67.7‰);流体包裹体δ^(18)O_(H2O)值则由破碎带蚀变岩型(3.7‰~4.4‰)→低缓石英脉型(1.9‰~3.3‰)→陡窄石英脉型(0.5‰~0.9‰)依次降低。破碎带蚀变岩型和陡窄石英脉型δ^(34)S组成均为正值,分别为1.3‰~6.9‰和2.2‰~5.8‰,而低缓石英脉型则具有较低的δ^(34)S值(-5.1‰^-2.6‰)。低缓石英脉型金矿具有明显不同的δD_(H2O)和δ^(34)S组成,可能与含矿断裂性质及其距离导矿构造F_1断裂较远等因素所共同导致的成矿流体氧逸度升高有关。3种矿化类型对应的矿石均表现出明显富集Th放射成因Pb的特点,^(206)Pb/^(204)Pb(16.467~17.994)和^(207)Pb/^(204)Pb(15.382~15.582)组成相对均一,而^(208)Pb/^(204)Pb变化较大(37.413~42.345)。总体上,石英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均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形成的混合流体,其大气降水比例自破碎带蚀变岩型→低缓石英脉型→陡窄石英脉型依次升高;矿石S-Pb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为深部岩浆和具有高Th/U比的基底围岩双重来源。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演化,笔者将牛头沟金矿床成矿过程概括为晚古生代裂陷盆地形成阶段、中晚侏罗世区域挤压推覆阶段和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岩浆热液活动阶段等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化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类型 矿床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地块内早印支期构造事件的厘定:来自那邦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志英 戚学祥 +5 位作者 唐贯宗 刘金科 朱路华 胡兆初 赵宇浩 张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0-741,共12页
腾冲地块是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与拉萨地块相对应。近年来,松多榴辉岩带的发现揭示拉萨地块内存在晚二叠—早三叠世的俯冲-碰撞事件,与其相对应的腾冲地块是否也经历了相应的构造事件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腾冲地块是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与拉萨地块相对应。近年来,松多榴辉岩带的发现揭示拉萨地块内存在晚二叠—早三叠世的俯冲-碰撞事件,与其相对应的腾冲地块是否也经历了相应的构造事件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早印支期那邦闪长岩为偏铝质、富钾、钙碱性岩浆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闪长岩侵位于(245.0±2.9)Ma。锆石εHf(t)值变化于+7.8~+14.9,在εHf(t)-U-Pb年龄图解上所有样品都落在球粒陨石线和亏损地幔线之间、较小的单阶段模式年龄和地壳模式年龄,在Th/Yb-Ba/La图解上分布于俯冲板片流体区和Yb/Hf(<1.2)比值,以及较高的Mg#值和Th、U负异常,说明其来源于幔源物质部分熔融,并有部分壳源物质加入的混合岩浆。LREE和LILE强烈富集、Th、U、Nb、Ta、Ti明显负异常,以及La/Yb-Sc/Ni和La/Yb-Th/Y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揭示其岛弧型岩浆岩的性质。形成时代与松多榴辉岩带相近、形成于俯冲-碰撞构造环境及腾冲地块内存在类似于拉萨地块内缺失晚二叠—早三叠世地层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说明腾冲地块内也存在与拉萨地块和澳大利亚陆块北部边缘发生俯冲-碰撞相对应的构造事件,早印支期那邦闪长岩是腾冲地块内对这一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印支期 那邦闪长岩 锆石U-PB定年 Lu—Hf同位素组成 腾冲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