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原市长芒草典型草原合理利用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进华 张树海 +8 位作者 闫宏 田黛君 代成江 吴志刚 成红 先晨钟 张彬宇 张小勤 栗贵生 《宁夏农林科技》 2006年第5期7-9,共3页
实测宁南黄土丘陵长芒草典型草原平、旱年的产草量为2857.5kg/hm2和1767kg/hm2,适宜载牧量为0.87hm2/羊和1.4hm2/羊;滩寒杂种母羊放牧日采食量为暖季鲜草3.39kg/羊·天,冷季干草1.62kg/羊·天。试验证明,全年合理放牧可充分利... 实测宁南黄土丘陵长芒草典型草原平、旱年的产草量为2857.5kg/hm2和1767kg/hm2,适宜载牧量为0.87hm2/羊和1.4hm2/羊;滩寒杂种母羊放牧日采食量为暖季鲜草3.39kg/羊·天,冷季干草1.62kg/羊·天。试验证明,全年合理放牧可充分利用全乡10000hm2草场资源,每年可限量放牧羊只1.15万只,获得771.65万元的牧业收益。全年放牧比冷季放牧或全年禁牧可节省饲养成本59.8万元和74.75万元,而羊只体重、生产性能都有所提高。全年放牧比全年禁牧,冷季枯草积存量少,有利于草原防火。根据群众经验,总结出“联户限羊代牧”和“简易轮牧”相结合的草原最佳利用方式,找到了天然草原科学管理,合理放牧的突破口。农户舍饲养羊调研显示,当前农户养羊无论可消化能量、粗蛋白、钙、磷都与饲养标准有较大差距,科学舍饲试验获得母羊日增重、总增重分别比对照组羊高185.33g和7.02kg,试验组母羊在试验期全部发情配种。固原市草场分布调研结果,全市现有草山34.14万hm2,年产优质牧草9.05亿kg,可放牧36.56万只羊单位,年产值(母羊及其羔羊)达2.45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草典型草原 载牧量 采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原市原州区天然草原的退化现状与改良措施
2
作者 李晓昀 贾治军 杰 《宁夏农林科技》 2003年第2期61-61,共1页
分析了固原市原州区 98.0 9%的草原发生不同程度退化的原因 ,并提出具体的改良措施。
关键词 固原市 原州区 天然草原 草原退化 改良措施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原市草场资源合理利用与牧业经营地域类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进华 先晨钟 +2 位作者 张树海 唐伟 王飒 《草业与畜牧》 2006年第7期31-33,36,共4页
按固原市草场分布与利用、牧业经营方式划分为天然草场连片分布的、连片退耕有大面积人工草地的和既无天然草场又无大片退耕种草的三种地域类型,根据各地域类型的草场特点、分布、面积比例,分别提出草场合理利用和畜牧业经营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固原市 草场资源 草场利用 合理放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南部山区苜蓿褐斑病田间发生及流行动态 被引量:3
4
作者 史娟 贺达汉 +2 位作者 冼晨钟 沙文生 王锐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3-97,共5页
根据不同地带、田块和不同的刈割期,针对目前宁夏南部山区栽植的国外引进品种、地方品种进行了褐斑病Pseudopeziaz medicaginis田间发生及流行动态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上褐斑病的发生程度不同,18个调查品种中,... 根据不同地带、田块和不同的刈割期,针对目前宁夏南部山区栽植的国外引进品种、地方品种进行了褐斑病Pseudopeziaz medicaginis田间发生及流行动态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上褐斑病的发生程度不同,18个调查品种中,加拿大DY和耐寒苜蓿发病重,其次是美国杂花苜蓿、WL323、中首1号,固原苜蓿发病最轻,但是不同品种上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是相同的;褐斑病的季节消长曲线呈“S”型,5月底、6月初为病害的始发期,7、8月为盛发期,9月进入衰退期,整个生长季节中病害的增长速度以8月上中旬最快,7月下旬和8月下旬次之,7、8月是褐斑病发展的关键期。刈割措施影响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适时、合理应用刈割措施是延缓、减轻和控制褐斑病危害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褐斑病 季节流行动态 刈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苜蓿主要病害田间发生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蓉 马建华 +1 位作者 杨芳 先晨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z1期168-171,共4页
通过 2 0 0 1~ 2 0 0 3年的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鉴定 ,明确了宁夏苜蓿病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 ,目前在宁夏苜蓿生产中大面积发生并引起灾害性损失的主要病害为苜蓿褐斑病 (Pseudopezizamedicaginis)、霜霉病 (Peronosporaaestio... 通过 2 0 0 1~ 2 0 0 3年的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鉴定 ,明确了宁夏苜蓿病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 ,目前在宁夏苜蓿生产中大面积发生并引起灾害性损失的主要病害为苜蓿褐斑病 (Pseudopezizamedicaginis)、霜霉病 (Peronosporaaestioalis)、白粉病 (Leveillulaleguminosarum、Erysiphepisi)和叶斑病 (Stemphylliumbotrgosum) ;通过多点系统观测和分析 ,研究了苜蓿主要病害的田间发生规律 ,并初步分析了苜蓿褐斑病和白粉病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病害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苜蓿白粉病预测预报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飒 田建成 +1 位作者 朱猛蒙 张蓉 《草业与畜牧》 2006年第12期15-16,共2页
根据2002~2005年对宁夏旱地苜蓿白粉病发生规律的系统调查和研究,结合日均温、降雨量、湿度等气候因子及天敌等因素,应用SPSS分析软件,采用相关因子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苜蓿白粉病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苜蓿白粉病的预测模型:y=... 根据2002~2005年对宁夏旱地苜蓿白粉病发生规律的系统调查和研究,结合日均温、降雨量、湿度等气候因子及天敌等因素,应用SPSS分析软件,采用相关因子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苜蓿白粉病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苜蓿白粉病的预测模型:y=131.358-1.663x3,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极为显著,历史拟合率均为100%,说明建立预测预报的方法是准确的,精度高且简便易行,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苜蓿白粉病 预测预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退牧还草后天然草原植被变化状况监测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戴应龙 唐伟 +1 位作者 王飒 葸杰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11期118-119,122,共3页
依托3S技术,2006—2011年对宁夏南部山区退牧还草后的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植被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6年的定点监测。主要监测内容有草原资源生态状况、植被状况。监测和调查获得了大量基础数据和信息,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整理分析,分析... 依托3S技术,2006—2011年对宁夏南部山区退牧还草后的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植被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6年的定点监测。主要监测内容有草原资源生态状况、植被状况。监测和调查获得了大量基础数据和信息,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整理分析,分析了监测调查区的天然草原植被发生的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原 植被状况 监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发展机制与中国林业的发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忠潮 白宏兵 杨文秀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0-173,共4页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的一种灵活机制。它对中国林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形成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质内容,深入研究它对我国林业的影响,进而调整我国...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的一种灵活机制。它对中国林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形成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质内容,深入研究它对我国林业的影响,进而调整我国林业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CDM机制,走“碳汇林业”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M 林业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蓟马危害苜蓿的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蓉 杨芳 +2 位作者 先晨钟 马建华 张社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49,共3页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了蓟马的虫口密度与苜蓿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苜蓿干草产量损失率(Y)与20枝条虫量(X)的关系为Y=0.1021X-2.2461,相关系数r为0.9874,两者相关性极显著。按照防治的直接收益与成本,确定了宁夏...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了蓟马的虫口密度与苜蓿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苜蓿干草产量损失率(Y)与20枝条虫量(X)的关系为Y=0.1021X-2.2461,相关系数r为0.9874,两者相关性极显著。按照防治的直接收益与成本,确定了宁夏旱地苜蓿和水地苜蓿蓟马的防治指标,即旱地苜蓿蓟马第1茬的防治指标为560头/100枝条,水地苜蓿蓟马第2茬的防治指标为390头/100枝条,第3茬的防治指标为580头/100枝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昆虫学 蓟马 苜蓿 产量损失 防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引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怀忠 杨自平 +4 位作者 先晨钟 李世忠 胡玉荣 于海洋 于建勇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7-52,共6页
通过对来自国内外27 个苜蓿Medicago sativa 品种在阴湿区、干旱区、盐碱地3 个不同生态区域4 年(2000—2003年)的试验观测,与固原当地苜蓿作对照,结果表明:美国杂交苜蓿、Dei、中苜1 号3 个品种适宜在固原盐碱地种植;Dei、阿卡西亚、... 通过对来自国内外27 个苜蓿Medicago sativa 品种在阴湿区、干旱区、盐碱地3 个不同生态区域4 年(2000—2003年)的试验观测,与固原当地苜蓿作对照,结果表明:美国杂交苜蓿、Dei、中苜1 号3 个品种适宜在固原盐碱地种植;Dei、阿卡西亚、美国杂交苜蓿、当地苜蓿4个品种适宜在固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朝阳、皇后、美国杂交苜蓿3个品种适宜在固原阴湿半阴湿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生态适应性 综合评价 引种试验 物候期 越冬率 茎叶比 产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报告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进香 周海宁 杨满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2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 混合感染 诊断报告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野猪 病原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膜侧种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怀忠 杨自平 +3 位作者 罗应国 先晨钟 于海洋 岳小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27-29,共3页
通过2年的试验表明,紫花苜蓿膜侧种植(抢墒种植或雨季来临前干种)当年的成苗数、主根入土深度、主根根茎部直径、当年越冬率及鲜草产量均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露地种植,春季抢墒膜侧播种当年鲜草增产98%,第2年增产42%,2年比露地对照增产15... 通过2年的试验表明,紫花苜蓿膜侧种植(抢墒种植或雨季来临前干种)当年的成苗数、主根入土深度、主根根茎部直径、当年越冬率及鲜草产量均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露地种植,春季抢墒膜侧播种当年鲜草增产98%,第2年增产42%,2年比露地对照增产15168.5kg hm2,按当地市价计比露地种植增收1221.91元 hm2;麦后膜侧干种当年可保苗,第2年比露地对照增产14904.8kg hm2,增收1187.62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膜侧种植 成苗数 主根入土深度 当年越冬率 鲜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紫花苜蓿成苗率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怀忠 杨自平 张平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24-25,共2页
通过选用多抗性优质合格种子 ,进行种子处理 (硬实处理、吸水剂拌种、根瘤菌接种 ) ,采用适宜的种植方式 (苜蓿膜侧种植、保护作物播种、增施肥料、适当加大播种量 ) ,及时灭鼠灭虫 ,推迟苜蓿地杂草防除时间 ,越冬前培土等措施均可提高... 通过选用多抗性优质合格种子 ,进行种子处理 (硬实处理、吸水剂拌种、根瘤菌接种 ) ,采用适宜的种植方式 (苜蓿膜侧种植、保护作物播种、增施肥料、适当加大播种量 ) ,及时灭鼠灭虫 ,推迟苜蓿地杂草防除时间 ,越冬前培土等措施均可提高当年苜蓿的成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干旱半干旱地区 紫花苜蓿 成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旱地宝拌种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怀忠 杨自平 +3 位作者 李世忠 先晨钟 于宁 高淑荣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22-24,共3页
用 1%~ 5 %旱地宝拌种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成苗数比对照提高 2 6 %~ 5 2 %。以 2 %的浓度效果最佳 ,1月龄和 2月龄株高分别提高 6 6 %和 10 7% ,越冬率提高 16 % ;第 1年鲜草产量提高 12 % ,第 2年提高 19 5 %。但成苗数、株... 用 1%~ 5 %旱地宝拌种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成苗数比对照提高 2 6 %~ 5 2 %。以 2 %的浓度效果最佳 ,1月龄和 2月龄株高分别提高 6 6 %和 10 7% ,越冬率提高 16 % ;第 1年鲜草产量提高 12 % ,第 2年提高 19 5 %。但成苗数、株高、分枝数、主根入土深度、根颈部直径、越冬率及鲜草产量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旱地宝 拌种效应 成苗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