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长势和田间水分预测对于农业精准管理至关重要。为准确模拟宁夏玉米产量,利用2019-2020年田间观测数据,整合SWAP(soil-water-atmosphere-plant)模型和迭代集成平滑算法(iterative ensemble smoother,IES)构建了适用于宁夏干旱地区...作物长势和田间水分预测对于农业精准管理至关重要。为准确模拟宁夏玉米产量,利用2019-2020年田间观测数据,整合SWAP(soil-water-atmosphere-plant)模型和迭代集成平滑算法(iterative ensemble smoother,IES)构建了适用于宁夏干旱地区玉米的SWAP-IES作物同化模型。比较了同化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土壤含水率(soil water content,SW)及其组合对宁夏干旱地区玉米种植区土壤含水率模拟和产量估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同时同化LAI和SW数据时,土壤含水率模拟的决定系数(R2)显著提升,从初始时的-0.07增加到0.71。这表明,将LAI和SW数据同时纳入模型显著增强了模型预测土壤含水率的准确性。而同时同化LAI和SW相比仅同化LAI或SW能更好的模拟土壤含水率,这表明2个观测变量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二者的耦合能更好地提升模型的模拟精度。同时同化LAI和SW时估产精度最高,RMSE降低到914.113 kg/hm^(2),显著低于其他情景。说明所构建的SWAP-IES玉米同化模型,在同时同化LAI和SW的情况下,可以准确模拟土壤含水率变化过程和玉米产量,为干旱地区农田灌溉优化和玉米估产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地热作为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当前国内外学者在地热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热点,明确地热研究的发展前景,对2000—2023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所收录的地热领域高质量文献进行检索,...地热作为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当前国内外学者在地热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热点,明确地热研究的发展前景,对2000—2023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所收录的地热领域高质量文献进行检索,并利用VOS viewer进行可视化分析,掌握数据库年发文量、国家和机构、期刊发文量、高被引文献及文献所涉及的关键词。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2023年间,地热研究方向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在发文机构方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中国科研机构已跃升为发文的重要基石,主要发表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Geothermics》《太阳能学报》《Geothermics》的文献最多,为1213篇;地热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地热资源勘探与开发。研究可为科研人员全面了解2000年至今的地热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砾石广泛分布于土壤内部和表面,显著影响着土壤特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为系统了解土壤环境对砾石响应相关领域研究进展,探究其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WoS)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砾石广泛分布于土壤内部和表面,显著影响着土壤特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为系统了解土壤环境对砾石响应相关领域研究进展,探究其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WoS)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从发文数量、发文作者、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刊载期刊、关键词共现及其演变进程等方面对2000-2022年国内外土壤环境对砾石响应相关领域研究进行定量综述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在该领域发表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且中文文献发文量高于英文文献;中国、美国、比利时、英国是英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四的国家,中国学者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占英文文献总量的47.34%,是土壤环境对砾石响应研究领域的主力军;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砾石单一特征(砾石覆盖度、砾石尺寸、砾石位置等)对水文过程、生态演替及环境效益等影响。因此,未来应继续加强土壤水文过程对砾石响应机制、营养元素在砾石-土壤-植物之间的迁移机制以及“砾石-微生物-植物”系统内部互作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可为全球具有相似土壤情况的生态系统服务和农业生产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而实现节水、高效、高产的农业生产目标,为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提供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农田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机理分析在整个作物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灌溉决策、盐渍化治理以及作物产量提升的重要参考依据。将1973—2023年以水盐运移为主题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中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运用CiteSpace软...农田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机理分析在整个作物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灌溉决策、盐渍化治理以及作物产量提升的重要参考依据。将1973—2023年以水盐运移为主题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中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运用CiteSpace软件将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了目前水盐运移相关方面的研究重点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近50年土壤水盐运移相关领域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和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时间线图谱等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关于水盐运移的话题热度将持续增高;国内发文作者间相互联系较为紧密集中,水盐运移研究领域核心研究队伍逐渐扩大;国内发文机构在水盐运移研究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其中中国科学院研究有着重大的贡献,但研究具有地域局限性;关于土壤水盐运移研究的内容主要聚焦在土壤中水盐含量变化规律和植物滴灌技术及其模拟预测。土壤水盐运移的研究对我国大面积盐碱地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水盐运移在不同地域下的不同情况也将成为未来研究重点。展开更多
文摘作物长势和田间水分预测对于农业精准管理至关重要。为准确模拟宁夏玉米产量,利用2019-2020年田间观测数据,整合SWAP(soil-water-atmosphere-plant)模型和迭代集成平滑算法(iterative ensemble smoother,IES)构建了适用于宁夏干旱地区玉米的SWAP-IES作物同化模型。比较了同化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土壤含水率(soil water content,SW)及其组合对宁夏干旱地区玉米种植区土壤含水率模拟和产量估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同时同化LAI和SW数据时,土壤含水率模拟的决定系数(R2)显著提升,从初始时的-0.07增加到0.71。这表明,将LAI和SW数据同时纳入模型显著增强了模型预测土壤含水率的准确性。而同时同化LAI和SW相比仅同化LAI或SW能更好的模拟土壤含水率,这表明2个观测变量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二者的耦合能更好地提升模型的模拟精度。同时同化LAI和SW时估产精度最高,RMSE降低到914.113 kg/hm^(2),显著低于其他情景。说明所构建的SWAP-IES玉米同化模型,在同时同化LAI和SW的情况下,可以准确模拟土壤含水率变化过程和玉米产量,为干旱地区农田灌溉优化和玉米估产提供参考。
文摘地热作为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当前国内外学者在地热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热点,明确地热研究的发展前景,对2000—2023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所收录的地热领域高质量文献进行检索,并利用VOS viewer进行可视化分析,掌握数据库年发文量、国家和机构、期刊发文量、高被引文献及文献所涉及的关键词。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2023年间,地热研究方向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在发文机构方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中国科研机构已跃升为发文的重要基石,主要发表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Geothermics》《太阳能学报》《Geothermics》的文献最多,为1213篇;地热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地热资源勘探与开发。研究可为科研人员全面了解2000年至今的地热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文摘砾石广泛分布于土壤内部和表面,显著影响着土壤特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为系统了解土壤环境对砾石响应相关领域研究进展,探究其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WoS)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从发文数量、发文作者、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刊载期刊、关键词共现及其演变进程等方面对2000-2022年国内外土壤环境对砾石响应相关领域研究进行定量综述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在该领域发表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且中文文献发文量高于英文文献;中国、美国、比利时、英国是英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四的国家,中国学者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占英文文献总量的47.34%,是土壤环境对砾石响应研究领域的主力军;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砾石单一特征(砾石覆盖度、砾石尺寸、砾石位置等)对水文过程、生态演替及环境效益等影响。因此,未来应继续加强土壤水文过程对砾石响应机制、营养元素在砾石-土壤-植物之间的迁移机制以及“砾石-微生物-植物”系统内部互作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可为全球具有相似土壤情况的生态系统服务和农业生产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而实现节水、高效、高产的农业生产目标,为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文摘农田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机理分析在整个作物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灌溉决策、盐渍化治理以及作物产量提升的重要参考依据。将1973—2023年以水盐运移为主题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中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运用CiteSpace软件将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了目前水盐运移相关方面的研究重点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近50年土壤水盐运移相关领域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和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时间线图谱等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关于水盐运移的话题热度将持续增高;国内发文作者间相互联系较为紧密集中,水盐运移研究领域核心研究队伍逐渐扩大;国内发文机构在水盐运移研究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其中中国科学院研究有着重大的贡献,但研究具有地域局限性;关于土壤水盐运移研究的内容主要聚焦在土壤中水盐含量变化规律和植物滴灌技术及其模拟预测。土壤水盐运移的研究对我国大面积盐碱地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水盐运移在不同地域下的不同情况也将成为未来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