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姚河塬遗址出土朱砂研究
1
作者 周佳依 马强 +2 位作者 褚黎明 方辉 董豫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宁夏姚河塬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西周封国都邑性城址,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红色粉末物质。本研究对部分红色粉末样品进行拉曼和粉晶X射线衍射(XRD)分析后,大部分样品鉴定为朱砂,仅一例样品鉴定为赤铁矿。对姚河塬城址出土朱砂进行硫同... 宁夏姚河塬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西周封国都邑性城址,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红色粉末物质。本研究对部分红色粉末样品进行拉曼和粉晶X射线衍射(XRD)分析后,大部分样品鉴定为朱砂,仅一例样品鉴定为赤铁矿。对姚河塬城址出土朱砂进行硫同位素检测分析发现该遗址的朱砂硫同位素值较为集中,可能来自同一产地。与我国其他遗址出土朱砂的硫同位素值比较后发现,除个别遗址外,周代各遗址出土朱砂的硫同位素值都非常接近,其原因需要更多遗址的数据以及其他证据(如汞同位素)来共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朱砂 拉曼光谱分析 X射线衍射 硫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姚河塬遗址出土马车木材鉴定与相关问题
2
作者 张万辉 魏晓莲 +1 位作者 关晓武 马强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4-128,共5页
本文通过对姚河塬遗址出土的9件西周早期马车木材样品的鉴定,认为这些木材属于青檀、锥木和榆木等。在马车制作选材上,了解到西周早期马车不同构件采用了不同类别的树种,尤其是受力较重的核心构件车轴和辐条均采用了强度、硬度和韧性较... 本文通过对姚河塬遗址出土的9件西周早期马车木材样品的鉴定,认为这些木材属于青檀、锥木和榆木等。在马车制作选材上,了解到西周早期马车不同构件采用了不同类别的树种,尤其是受力较重的核心构件车轴和辐条均采用了强度、硬度和韧性较高的青檀树种,可能当时工匠已经注意到马车构件与不同木材之间的物理力学特性。同时,青檀与《诗经》中对周人“檀车”的记载相吻合,为深入探究姚河塬遗址马车技术来源、礼制文化及其与周原遗址、丰镐遗址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河塬遗址 马车木材 制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固原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3
作者 袁瑞林(整理) 赵璐璐(整理) +3 位作者 耿郴迪(整理) 孙广贺(绘图) 王晓阳 磨占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4,共12页
宁夏固原地区发现大量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但是具体文化面貌并不清晰。2018和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对该地区六盘山东西两侧区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和复查,初步厘清了清水河上游和葫芦河下游地区新石器遗址文化面貌。... 宁夏固原地区发现大量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但是具体文化面貌并不清晰。2018和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对该地区六盘山东西两侧区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和复查,初步厘清了清水河上游和葫芦河下游地区新石器遗址文化面貌。菜园文化主要分布在清水河固原以北的上游地区,而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葫芦河下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原 菜园文化 齐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瓷器文物补配材料耐久性研究
4
作者 寇淑愉 石静 +2 位作者 马莉 赵湘璧 卢旭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70,共12页
陶瓷器文物修复后,其补配材料常常因展陈、运输以及人为因素发生老化变黄,导致艺术价值降低,影响文物展示效果。因此,了解补配材料和各种填料混合后的黄化机理至关重要。本工作选取瓷器文物修复行业几款常用胶料——合众AAA标准胶、合众... 陶瓷器文物修复后,其补配材料常常因展陈、运输以及人为因素发生老化变黄,导致艺术价值降低,影响文物展示效果。因此,了解补配材料和各种填料混合后的黄化机理至关重要。本工作选取瓷器文物修复行业几款常用胶料——合众AAA标准胶、合众AAA耐黄胶、红星509、Araldite 2020、Hxtal NYL-1,以及几款常用填料——滑石粉、高岭土、钛白粉、紫外吸收剂、玻璃微珠,根据西北干旱的气候特点对其进行干热、紫外、盐雾、冻融试验,使用色度仪、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其进行表征,探讨各种材料老化前后的黄化机理,研究气候环境对补配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Hxtal NYL-1混合补配材料在各种环境中的抗老化能力均较为出色,红星509混合补配材料在盐雾老化及冻融循环中抗硬度老化的性能较为出色;另外,填料中滑石粉与钛白粉的抗色变能力优异,高岭土的抗硬度老化能力优异。修复师可利用上述研究成果选取合适的修复材料用于补配。本试验将基础研究与科研热点有机结合,兼具探究性、综合性,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器 补配材料 老化 文物修复 环氧树脂胶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卫常乐墓地汉代人群的体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群 张全超 +1 位作者 王仁芳 朱存世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7,共8页
体型(body shape)作为体质人类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了个体的形态特征。该指标与人类的微观演化、环境适应性和行为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为衡量古代人群的体质特征提供了新的切入点。运用生物力学和形态测量学两种方法,对宁... 体型(body shape)作为体质人类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了个体的形态特征。该指标与人类的微观演化、环境适应性和行为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为衡量古代人群的体质特征提供了新的切入点。运用生物力学和形态测量学两种方法,对宁夏中卫常乐墓地2008、2012年出土的42例汉代人骨标本进行身高、体质量推算后发现,在身高指标上,通过与其他汉代人群和宁夏地区现代人群进行比较,常乐墓地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处于汉代中等水平,女性身高则相对较低,但男女两性人群的平均身高均略低于宁夏地区现代人群的平均身高;在体质量指标上,常乐墓地汉代人群的平均体质量略高于宁夏地区现代人群的平均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常乐墓地 汉代人群 体质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卫常乐汉墓出土欧罗巴人种的生物考古学考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周亚威 王仁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宁夏中卫常乐汉代墓葬12SCMT西棺人骨,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除新疆以外)出现的时代最早的西方人种资料,它的发现,把具有西方人种特征的古代居民进入黄河中上游的时间提前至西汉末期。体质人类学研究结果:该个体为一60岁左右的男性,生前... 宁夏中卫常乐汉代墓葬12SCMT西棺人骨,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除新疆以外)出现的时代最早的西方人种资料,它的发现,把具有西方人种特征的古代居民进入黄河中上游的时间提前至西汉末期。体质人类学研究结果:该个体为一60岁左右的男性,生前身高约171厘米,额骨发现有多处砍伤和钝器伤导致的骨折,上颌牙齿全部脱落,下颌牙齿龋病严重,并伴有根尖脓肿,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生前骨化。颅骨形态学特征表明该个体应为古欧洲人类型,比对结果显示常乐M7与新疆古墓沟组、焉不拉克C组关系最为接近,与宁夏固原九龙山南塬墓葬出土的具有中亚两河特征的欧罗巴人种差别显著。关于丝绸之路上汉唐欧罗巴人种不同类型的多元性问题,有待于更多考古和人类学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罗巴人种 宁夏 颅骨 常乐墓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学研究与宁夏在西夏学研究中的地位
7
作者 牛达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1-87,共7页
谈到宁夏的历史文化,人们总是对之以:古朔方地、西夏故都、回族故乡。然而,认真的推敲,“朔方”作为一种古文化的代称,似乎更应属于内蒙古,而与宁夏的关系不大。“西夏”、“回乡”倒是地地道道的宁夏特色。“回乡”人们已经谈得很多,... 谈到宁夏的历史文化,人们总是对之以:古朔方地、西夏故都、回族故乡。然而,认真的推敲,“朔方”作为一种古文化的代称,似乎更应属于内蒙古,而与宁夏的关系不大。“西夏”、“回乡”倒是地地道道的宁夏特色。“回乡”人们已经谈得很多,这里我只谈西夏,重点是谈宁夏在西夏学研究中的地位。一、西夏与西夏学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它以宁夏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学研究 宁夏 西夏研究 西夏陵 西夏文化 西夏文物 历史文化 西夏史 西夏文字 党项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单耳三足罐研究
8
作者 王晓阳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8,共9页
我国西北地区的一部分汉墓中随葬单耳三足罐,是一种实用器。本研究表明,汉代西北地区单耳三足罐的出现可能与汉代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内迁有关,是游牧民族和中原人群文化互动的结果。这种文化现象在东汉中期以后随着使用者迁移到关中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的一部分汉墓中随葬单耳三足罐,是一种实用器。本研究表明,汉代西北地区单耳三足罐的出现可能与汉代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内迁有关,是游牧民族和中原人群文化互动的结果。这种文化现象在东汉中期以后随着使用者迁移到关中地区并完全融入中原文化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单耳三足罐 文化交流 体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拜寺沟方塔废墟考古散论 被引量:5
9
作者 牛达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7-62,共6页
拜寺沟是贺兰山东坡的山沟之一,在宁夏贺兰县境内,东南距银川约50公里。沟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拜寺口双塔。方塔位于距沟口约10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史未见记载,以沟名塔形为名。1984年自治区开展文物普查,被认定为“明代建筑”。1990... 拜寺沟是贺兰山东坡的山沟之一,在宁夏贺兰县境内,东南距银川约50公里。沟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拜寺口双塔。方塔位于距沟口约10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史未见记载,以沟名塔形为名。1984年自治区开展文物普查,被认定为“明代建筑”。1990年11月,方塔被不法分子炸毁,有关人员在现场考察中,获得有墨书西夏文和汉文题记的塔心柱残件,方知是少有的西夏古塔。1991年8~9月,宁夏考古研究所和贺兰县文化局,对这一被毁遗迹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发掘,笔者作为这一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仅就有关情况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略陈如下,敬请同好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西夏文献 方塔 贺兰县 宁夏考古 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考古 西夏建筑 现场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彭阳姚河塬城址Ⅰ区北墓地M1、M2西周组墓葬发掘报告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强 杨少毅(绘图) +6 位作者 姬小娟(绘图) 王召琴(绘图) 边东冬(摄影) 孟庆龙(摄影) 韩佰伟 高梦玲 吴泽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54,F0002,1,共29页
姚河塬城址高等级墓葬区位于城址东北部,总计有西周墓葬40座,其中墓地中部有4组互相连通的墓葬,可称之为“组墓葬”。M1、M2组墓葬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墓,墓底设有腰坑并殉狗,出土随葬品以原始瓷器、玉器、蚌贝器为主,但器物多残碎,系“碎... 姚河塬城址高等级墓葬区位于城址东北部,总计有西周墓葬40座,其中墓地中部有4组互相连通的墓葬,可称之为“组墓葬”。M1、M2组墓葬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墓,墓底设有腰坑并殉狗,出土随葬品以原始瓷器、玉器、蚌贝器为主,但器物多残碎,系“碎物葬”,出土人骨皆散乱置于墓葬各处,表现出姚河塬墓葬区特殊的葬制葬俗,为研究西周时期西北边疆地区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河塬城址 西周时期 碎物葬 丧葬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扶风案板遗址的动物资源利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富任 刘斌 +1 位作者 钱耀鹏 李悦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60,共7页
案板遗址2012年度发掘出土的动物遗存研究结果表明,从仰韶文化晚期到龙山时代早期,家猪和鹿科动物是当时先民的肉食结构中最为稳定的两大组成部分,二者都有逐渐加强的趋势,但前者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并不断强化,肉食资源的获取方式逐渐发... 案板遗址2012年度发掘出土的动物遗存研究结果表明,从仰韶文化晚期到龙山时代早期,家猪和鹿科动物是当时先民的肉食结构中最为稳定的两大组成部分,二者都有逐渐加强的趋势,但前者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并不断强化,肉食资源的获取方式逐渐发展为成熟的开发型。家猪的饲养和消费以及骨器的制作和消费都是在遗址内部进行,体现出乡村聚落自给自足的经济特征。优越的自然环境下,种植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以家猪为主的家畜饲养业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板遗址 新石器时代 动物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隆德周家嘴头遗址2019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剑 霍耀 王晓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7,共12页
位于渝河流域的周家嘴头遗址是一处包含仰韶时期、龙山时期及汉代遗存的重要遗址。仰韶时期遗物和大地湾四期相近,属于仰韶文化晚期,且发现数量较多的陶窑,该遗址在本期应是一处专业烧制陶器的生产中心。除此之外,还发现龙山时期灰坑、... 位于渝河流域的周家嘴头遗址是一处包含仰韶时期、龙山时期及汉代遗存的重要遗址。仰韶时期遗物和大地湾四期相近,属于仰韶文化晚期,且发现数量较多的陶窑,该遗址在本期应是一处专业烧制陶器的生产中心。除此之外,还发现龙山时期灰坑、墓葬等遗存,与沙塘北塬遗址的文化内涵接近。本年度的发掘工作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周家嘴头遗址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隆德县 周家嘴头遗址 仰韶文化晚期 龙山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陵在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韩小忙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1-57,共7页
西夏陵寝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从地域上来讲,在我国仅属西北地区一个局部的问题。从时间上来看,在此之前,我国陵寝制度至少已有1200年的历史了(约上溯至秦代)。因此,西夏陵寝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也只是一个阶段的问题。然而,西夏陵寝... 西夏陵寝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从地域上来讲,在我国仅属西北地区一个局部的问题。从时间上来看,在此之前,我国陵寝制度至少已有1200年的历史了(约上溯至秦代)。因此,西夏陵寝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也只是一个阶段的问题。然而,西夏陵寝制度却独有其特色,在我国古代陵寝制度发展史上亦应占有一席之地。本文试图将西夏陵纳入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发展史中作一初步探讨,拟通过西夏与唐、宋、辽、金陵寝制度的比较,来揭示两夏陵的诸多特点,从而阐明西夏陵在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发展史上的应有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陵 发展史 西北地区 我国古代 贺兰山 宁夏 陵寝制度 汉文化 北宋 西夏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避讳制度初探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小忙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9-63,共5页
西夏避讳制度初探韩小忙避讳问题是西夏历史研究中一个很特殊的方面。由于西夏无纪传体专史,仅于宋、辽、金诸史中附《夏国传》之类传文,记述极其简约,致使西夏史料散佚湮没,加之近现代发现的西夏文献不多,因此,欲窥避讳方面之详... 西夏避讳制度初探韩小忙避讳问题是西夏历史研究中一个很特殊的方面。由于西夏无纪传体专史,仅于宋、辽、金诸史中附《夏国传》之类传文,记述极其简约,致使西夏史料散佚湮没,加之近现代发现的西夏文献不多,因此,欲窥避讳方面之详情,实属不易,故一直未引起史家对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讳制度 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 汉文化影响 拓跋思恭 标点本 年号 少数民族 西夏文 宁夏考古 西夏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疑与期望──《西夏泥活字版佛经》读后 被引量:2
15
作者 牛达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72,83,共3页
质疑与期望──《西夏泥活字版佛经》读后牛达生《中国文物报》1994年3月27日3版,刊登了孙寿岭同志的《西夏泥活字版佛经》一文,认定甘肃武威出士的西夏文《维摩洁所说经下卷》(简称《维摩经》),为泥活字印本,并据以总结... 质疑与期望──《西夏泥活字版佛经》读后牛达生《中国文物报》1994年3月27日3版,刊登了孙寿岭同志的《西夏泥活字版佛经》一文,认定甘肃武威出士的西夏文《维摩洁所说经下卷》(简称《维摩经》),为泥活字印本,并据以总结出若干泥活字印刷的特点。被誉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活字 版本鉴定 佛经 雕版印刷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活字本 版本学 活字印刷术 西夏文 宁夏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亭故关考略 被引量:8
16
作者 许成 余军 王惠民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8-64,共7页
自《后汉书》后,在历代史籍中“瓦亭”一名多次出现。唐有“瓦亭关”,宋(金)有“瓦亭寨”,明、清有“瓦亭驿”,“瓦亭递运所”、“瓦亭巡检司”。今宁夏固原县什字乡瓦亭村,尚存古城址一座。本文结合文献载籍,就现存瓦亭故城沿革变迁作... 自《后汉书》后,在历代史籍中“瓦亭”一名多次出现。唐有“瓦亭关”,宋(金)有“瓦亭寨”,明、清有“瓦亭驿”,“瓦亭递运所”、“瓦亭巡检司”。今宁夏固原县什字乡瓦亭村,尚存古城址一座。本文结合文献载籍,就现存瓦亭故城沿革变迁作一些探讨性论述。一、瓦亭地理位置及现存故城状况瓦亭位于六盘山中段东麓的瓦亭峡水北岸。所居地势高亢,群峰环拱,四达交弛,“北控银夏,西趋兰会,东接泾源,南连巩秦,诚冲忂也”,其北距固原县城40公里,东距甘肃平凉市45公里,南距甘肃华亭县90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原州 巡检司 宁夏 甘肃镇原 平凉市 华亭县 考略 后汉书 朝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识的一种西周纺织工具——打纬刀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强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70,共7页
本文通过对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墓葬出土的一件骨器的研究,确定其为纺织工具——打纬刀,并依此辨识出其他几处西周墓葬出土的被定名为“骨锯”“骨刀”的同类器物均属打纬刀。其主要特征是用牛、马等动物的肋骨制作,刃部两侧有一正一反... 本文通过对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墓葬出土的一件骨器的研究,确定其为纺织工具——打纬刀,并依此辨识出其他几处西周墓葬出土的被定名为“骨锯”“骨刀”的同类器物均属打纬刀。其主要特征是用牛、马等动物的肋骨制作,刃部两侧有一正一反的细密齿痕,推测应是在较为原始的腰机上使用。目前的这几则材料表明纺织工作并非女性专属。通过这几件打纬刀的辨识和梳理,为今后辨识同类器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河塬 西周 纺织 打纬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咸阳城遗址2014XNK1制骨遗存取料工艺初探
18
作者 侯富任 许卫红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128,共8页
2014年咸阳市窑店镇聂家沟区域发现总量约600千克的骨质遗物,是属于秦咸阳城官属制骨作坊的一处次生堆积。经初步分类,确认其属于取料环节的遗物包括骨料、坯料和废料三种类型。取料以黄牛四肢骨干为主,仅有极少量的鹿角;不见肋骨、腕... 2014年咸阳市窑店镇聂家沟区域发现总量约600千克的骨质遗物,是属于秦咸阳城官属制骨作坊的一处次生堆积。经初步分类,确认其属于取料环节的遗物包括骨料、坯料和废料三种类型。取料以黄牛四肢骨干为主,仅有极少量的鹿角;不见肋骨、腕跗骨、髌骨、趾骨及四肢骨的关节部分,说明咸阳城整体层面的制骨原料是异地收取。取料方式则根据制作产品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代 咸阳城遗址 制骨作坊 取料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