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腾格里湖与湖岸带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1
作者 徐兆祥 方磊 +4 位作者 李英 马波 张勃 王成文 朱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79,共8页
为深入分析中国西部地区沙漠地下水与盆地接触带湖泊的转化关系,以宁夏腾格里湖为例,利用在湖岸带建设的原位监测剖面,分析湖水与周围地下水的水位动态、水化学、同位素,确定湖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利用GMS中的moldflow和LAK3模块建立... 为深入分析中国西部地区沙漠地下水与盆地接触带湖泊的转化关系,以宁夏腾格里湖为例,利用在湖岸带建设的原位监测剖面,分析湖水与周围地下水的水位动态、水化学、同位素,确定湖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利用GMS中的moldflow和LAK3模块建立湖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模拟湖水与地下水的转化量。结果表明:腾格里湖属于典型的地下水穿流型湖泊,上游地下水部分补给湖泊,部分从湖底穿过,同时湖泊也会渗漏补给下游地下水。湖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结果显示,模型模拟的水位变化与观测孔的实际水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湖水位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纳什指数为0.709,均方根误差0.026 8 m,决定性系数R^(2)=0.799,地下水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纳什指数0.718,均方根误差0.052m,决定性系数R^(2)=0.789,能够较精确模拟湖水位的波动,刻画地下水与湖水的相互作用。模拟得出湖水接受地下水补给量为516.11万m^(3)/a,湖水渗漏到地下水的水量为117.3万m^(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腾格里湖 水位动态变化 水化学 同位素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咸水层CO_(2)封存选区及潜力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川枫 刘廷 +9 位作者 程国强 刁玉杰 马鑫 王楠 李凤洋 杨凌雪 马晶 虎亭 孙建 任建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2,共12页
宁夏局部地区高碳排放源集中且碳排量巨大,亟需开展碳封存潜力评价等工作,以支撑未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规划与重大示范。文章在宁夏地区碳封存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美国能源部(US-DOE)体积法,评估宁夏地区深部咸水层CO_(2)封存预... 宁夏局部地区高碳排放源集中且碳排量巨大,亟需开展碳封存潜力评价等工作,以支撑未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规划与重大示范。文章在宁夏地区碳封存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美国能源部(US-DOE)体积法,评估宁夏地区深部咸水层CO_(2)封存预测地质潜力约867.421×10~8 t,预测技术容量约423.34×10^(8) t,主力储层主要集中分布在宁夏东部盐池地区和六盘山盆地。综合封存潜力、盖层封闭性、地质体稳定性、社会环境风险等因素,开展了宁夏地区咸水层封存适宜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宁夏东部盐池地区储盖层条件良好、构造较稳定、人口密度低,是宁夏地区开展咸水层CO_(2)封存的有利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深部咸水层 CO_(2)地质封存 预测潜力 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平原鸣翠湖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玉芳 金晓媚 +3 位作者 雪彦宏 张勃 朱薇 徐兆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4-754,共11页
为深入理解人工补给湖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针对宁夏平原人工补给的鸣翠湖建立湖岸带监测剖面,分析水位动态、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探讨湖岸带地下水补给来源。结果表明,地下水动态显示鸣翠湖属于典型的饱和流-补给型湖泊,高... 为深入理解人工补给湖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针对宁夏平原人工补给的鸣翠湖建立湖岸带监测剖面,分析水位动态、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探讨湖岸带地下水补给来源。结果表明,地下水动态显示鸣翠湖属于典型的饱和流-补给型湖泊,高水头是驱动湖水向近岸区浅层地下水转化的直接动力因素。受区域水动力的影响,湖水与西岸地下水的动态响应密切,与东岸地下水动态响应较弱。水化学结果显示湖西岸浅层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存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差异,而湖东岸较稳定,距离湖泊较远的ML05表现出与其它孔组不同的离子浓度特征。Piper图表明在丰水期地表水大量补给地下水,样点分布聚集,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化学类型一致;枯水期随着地表水补水量的下降,地下水样点分布离散,尤其30 m深度地下水与地表水化学组分相差更大。δD和δ^(18)O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对近岸区埋深小于10 m的地下水的补给作用明显,30 m深度以下地下水受侧向径流补给作用增强。鸣翠湖岸带10 m以上浅层地下水受湖水和灌溉水的补给比例超过80%。通过对比宁夏平原南部、中部和北部不同湖岸带局部流场和不同深度(5 m、10 m、30 m)地下水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得出人工补给湖泊湖岸带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深度在10 m以上,在人工补给条件下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补排关系是单向固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平原 人工补给湖泊 地表水-地下水转化 水化学 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岩土工程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凤洋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22期46-48,共3页
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很多地区已经开始使用环境岩土工程技术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能够有效提升矿山环境保护效果。因此矿山开采单位应该重点加强对环境岩土工程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提升岩土工程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效... 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很多地区已经开始使用环境岩土工程技术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能够有效提升矿山环境保护效果。因此矿山开采单位应该重点加强对环境岩土工程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提升岩土工程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效果,从而全面提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效果。本文首先分析预防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矿山环境问题的方式,其次探讨提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效果的方式,以期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技术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川枫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22期240-242,共3页
随着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多,使得矿山开采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若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了地质灾害问题,将会对矿山开采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现在很多地区已经将水工环地质技术运用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对于地质灾害具有比较好的防治效... 随着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多,使得矿山开采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若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了地质灾害问题,将会对矿山开采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现在很多地区已经将水工环地质技术运用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对于地质灾害具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从而为矿山开采工作提供安全保障。本文首先分析水工环地质技术应用方式,其次探讨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提升水工环技术使用效果的方式,以期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技术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永宁地区中产农田土壤质量评价
6
作者 刘海燕 马玉学 +1 位作者 赵志鹏 赵银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47-51,共5页
宁夏永宁地区为银川平原主要的农业产区之一,由于耕地地力及养分分布不同,永宁地区农田以中产田为主。为进一步了解永宁地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选取永宁地区农田表层土壤中与农作物生长关系密切的Cd、Hg、As、Cu、Pb、Cr、Zn、Ni 8种重... 宁夏永宁地区为银川平原主要的农业产区之一,由于耕地地力及养分分布不同,永宁地区农田以中产田为主。为进一步了解永宁地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选取永宁地区农田表层土壤中与农作物生长关系密切的Cd、Hg、As、Cu、Pb、Cr、Zn、Ni 8种重金属指标,N、P、K、有机质、Fe、MgO、CaO、S、Cu、Mn、Mo、Zn 12种生长必需营养元素,Se、I、F 3种有益元素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应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土壤环境质量做出评价。依据土壤测试结果,发现永宁地区土壤pH偏碱性;永宁地区农田土壤中8项重金属元素指标均未超标,满足耕种区作物正常生长、人体健康需要。永宁地区农田土壤清洁度均在基本清洁区以上,为一等质量区。土壤必需元素多为较丰富以上,均满足耕种区农作物正常生长需要;氮(N)含量在较缺乏-中等之间;有机质(SOC)含量多为缺乏,亏缺尤为严重。有益元素碘含量基本全属于适量区,分布较均匀;硒含量较低;氟元素含量富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单因子评价 综合评价 重金属元素 营养元素 有益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地下水的危害、治理技术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祥志 曹文庚 +5 位作者 李英 赵志鹏 任宇 肖舜禹 李泽岩 那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7-482,共26页
【研究目的】地下水氟污染在世界范围内都被认为是一项重大公共卫生危害。据统计,全球有约2亿多人正面临氟中毒风险,至少有28个国家出现过饮用高氟水造成的氟中毒事件。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干旱缺水的欠发达地区,普遍缺乏可替代的饮用... 【研究目的】地下水氟污染在世界范围内都被认为是一项重大公共卫生危害。据统计,全球有约2亿多人正面临氟中毒风险,至少有28个国家出现过饮用高氟水造成的氟中毒事件。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干旱缺水的欠发达地区,普遍缺乏可替代的饮用水源,使地方性氟中毒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研发经济可行的氟化物去除技术成为解决高氟地下水问题的关键。【研究方法】基于文献调研结果,以现阶段全球含氟地下水的污染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研究深度、理论和应用可行性、去除效率、可再生性等多种因素,对国内外含氟地下水研究和应用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结果】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含氟地下水的成因和分布,系统总结了现有主流含氟地下水处理技术的优劣、除氟机理和应用进展,并对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结论】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处理优势和一定的局限性,在选择和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含氟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和目标需求。同时,当前的地下水除氟技术在研发过程中也存在服务目标针对性不强、综合处理效率不佳以及吸附容量应用与理论值偏差较大等问题。多种处理工艺的耦合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不同处理技术的优势,取得取长补短的效果,正受到人们日益关注。此外,多污染物的联合去除以及结构可人工调控的新型吸附材料的设计研发也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元素 危害性 地下水 去除技术 污染修复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多层注入下盖层密闭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纪元 程国强 +11 位作者 李霞颖 杨凌雪 李琦 马晶 陈博文 杨川枫 张瑶 李凤洋 余涛 虎亭 许宗红 钟屹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47-3460,共14页
中国大多数CO_(2)储层具有非均质性、低渗等特征,仅在单一储层内进行CO_(2)封存难以满足中国减排的需求。为了实现大规模CO_(2)地质封存,多层注入技术被提出以增加CO_(2)地质封存量。为探究CO_(2)多层注入条件下盖层密闭性的主要影响因... 中国大多数CO_(2)储层具有非均质性、低渗等特征,仅在单一储层内进行CO_(2)封存难以满足中国减排的需求。为了实现大规模CO_(2)地质封存,多层注入技术被提出以增加CO_(2)地质封存量。为探究CO_(2)多层注入条件下盖层密闭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渗流-应力耦合模拟分析,以孔压、位移和库仑破坏应力增量ΔCFS作为评价盖层密闭性状态的依据,并采用龙卷风分析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筛选出对盖层密闭性影响较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层数越多,盖层的位移、孔压和ΔCFS越小,盖层密闭性越好,但层数超过3层,层数带来的增效将不再显著;盖层密闭性的主控因素有盖层泊松比与杨氏模量、储层厚度与渗透系数和注入速率;最厚盖层的位置在整个地层的最上部时,盖层密封效果最好,产生垂直位移、孔压和ΔCFS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盖层密闭性 多层注入 敏感性分析 库仑破坏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InVEST与Geodetector模型的银川市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晓东 武丹 +4 位作者 王莹 赵银鑫 马瑜 马玉学 倪海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2-1251,共10页
银川市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生境质量关乎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然而,针对银川市生境质量及其影响因子仍需深入研究。基于2000、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耦合InVEST和Geodetector模型估算... 银川市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生境质量关乎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然而,针对银川市生境质量及其影响因子仍需深入研究。基于2000、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耦合InVEST和Geodetector模型估算银川市20 a间生境质量,对研究区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0年和2020年银川市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337、0.332和0.322,生境质量指数较低且20 a间略有下降,生境质量整体呈“南北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银川市生境质量在空间上存在着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莫兰指数呈下降趋势,集聚程度逐渐下降。(3)高程和土地利用类型是银川市生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影响因子交互作用都存在增强效应,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力随之增强,且以双因子增强为主,其次为非线性增强,其中高程与各因子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银川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地理探测器 银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平原不同深度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研究
10
作者 方磊 杨凡 +5 位作者 赵志鹏 杨丽虎 徐兆祥 姚东绪 王成文 张勃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105,113,共8页
为探明银川平原不同深度(5~600 m)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过程,采用地下水位动态分析方法、Person相关性分析、饱和指数和水化学方法(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对银川平原不同深度地下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采... 为探明银川平原不同深度(5~600 m)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过程,采用地下水位动态分析方法、Person相关性分析、饱和指数和水化学方法(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对银川平原不同深度地下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采用氚和^(14)C定年方法估算了浅层(5~30 m)和深层(150~600 m)地下水的年龄。结果表明:研究区5~30 m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为Cl·SO_(4)-Na·Mg、SO_(4)·Cl·HCO_(3)-Na·Mg型,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150~300 m、400~600 m深层地下水均为HCO_(3)·CO_(3)-Na·Mg、HCO_(3)-Na·Mg型,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5~30 m浅层地下水主要受引黄灌溉水补给,地下水年龄9~>68 a,150~600 m深层地下水来源于西部山区,年龄为7325~25554 a B.P.;地下水中离子主要来自碳酸盐岩、蒸发盐岩、硅酸盐岩的溶解,阳离子交换作用也影响地下水中化学组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 水化学特征 同位素 离子比例系数 银川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底沉积物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贵章 谢思敏 +3 位作者 张勃 王琳 闫静波 李鸿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4,共7页
湖底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在研究地下水与湖水转化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竖管法测定银川清水湖24个试验点位的垂向渗透系数(K_(v)),结合颗粒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渗透系数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变异性。为更准确地表述和分析研究区K_(v)... 湖底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在研究地下水与湖水转化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竖管法测定银川清水湖24个试验点位的垂向渗透系数(K_(v)),结合颗粒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渗透系数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变异性。为更准确地表述和分析研究区K_(v)的空间变异性,根据结果把研究区划为A、B两个分区。结果表明:K_(v)值主要分布在0.107~5.004 m/d范围内,总体呈正态分布,均值为1.995 m/d,变异系数为0.730,渗透性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A区试验点K_(v)均值为0.926 m/d,明显小于B区试验点的均值3.063 m/d,且变异程度由A区向B区逐渐减小;除个别试验点外,有效粒径d_(10)与界限粒径d_(50)较大的试验点的K_(v)值相对较大,说明沉积物颗粒大小与分布情况是K_(v)值产生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湖水与地下水的水文交互作用影响K_(v)值的大小。研究结论为清水湖湿地的湖水和地下水转换研究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向渗透系数 空间变异性 竖管法 颗粒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引黄灌区包气带与地下水动态响应试验
12
作者 王成文 方磊 +4 位作者 李英 黄小琴 张勃 徐兆祥 马波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81,共12页
【目的】开展银川平原引黄灌溉引起的包气带和地下水的动态响应试验,研究“灌溉水-包气带水-地下水”的转换过程和规律。【方法】以典型引黄灌区水田为研究对象,运用水文地质学、土壤水动力学等学科理论对原位试验观测资料数值分析,借助... 【目的】开展银川平原引黄灌溉引起的包气带和地下水的动态响应试验,研究“灌溉水-包气带水-地下水”的转换过程和规律。【方法】以典型引黄灌区水田为研究对象,运用水文地质学、土壤水动力学等学科理论对原位试验观测资料数值分析,借助Origin、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利用Hydrus-1D、Surfer等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拟合和插值分析。【结果】结果得出,灌溉过程中包气带各埋深层位的水分和负压变化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以上;运用Hydrus-1D拟合田间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发现叠加各埋深层位可得到较连续的拟合曲线;在多次灌溉入渗试验中,第1次灌溉入渗引起的地下水动态响应最快,灌溉后响应时间为388.8 min;运用地下水灌溉响应法定量测算灌溉入渗能力,算得田间灌溉入渗系数均值为0.202;对地下水位动态进行插值分析,发现回灌逐步形成“水丘”中心,地下水流场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地下水补给源项分析,引黄灌区内灌溉水对地下水的年灌溉补给贡献率达79%。【结论】通过原位田间试验,进一步厘清引黄灌区的包气带特性和地下水响应过程,发现引黄灌溉对灌区地下水的补给和流场特征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提高引黄水量利用率和包气带-地下水资源评估、管理及调控提供一定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试验 地下水 包气带 灌溉入渗系数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银川平原典型湖泊动态变化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贵章 李鸿源 +2 位作者 李云良 方磊 张勃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146,153,共10页
湖泊是我国西北地区人民生活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水资源,湖泊系统的动态变化将会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但干旱区的湖泊变化问题关注度较少。以中国西北部水资源缺乏的银川平原为研究区,采用了遥感和GIS技术、空间分析... 湖泊是我国西北地区人民生活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水资源,湖泊系统的动态变化将会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但干旱区的湖泊变化问题关注度较少。以中国西北部水资源缺乏的银川平原为研究区,采用了遥感和GIS技术、空间分析、连续小波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银川平原近30年典型湖泊的面积动态变化情况,并揭示气象因子、人类活动和引黄灌溉等关键因素对湖泊演变的影响。结果发现,1990-2020年银川平原湖泊面积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湖泊面积从92 km^(2)减少到81 km^(2),银川平原湖泊数量因水系连通工程,小湖泊大范围合并,导致湖泊数量急剧减少,但湖泊数量仅辅助表明银川平原湖泊动态变化情况,湖泊面积和数量的减少趋势,表明银川平原的湖泊水文和生态功能正面临着威胁。统计分析表明,1990-2020年平均气温和年降雨量呈现微弱升高趋势,而城市居民取水量、耗水量、引黄总量和排黄总量均呈逐步减少趋势,对银川平原湖泊面积动态变化均存在一定影响。归因分析得出,银川平原气象要素,即气温和降水量对银川平原湖泊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小,引黄灌溉量是导致银川平原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研究可为银川平原湖泊水资源利用、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经济有效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平原 湖泊动态 统计分析 驱动因子 引黄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灌溉入渗条件下的地下水化学演变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成文 方磊 +4 位作者 杨丽虎 李英 马波 徐兆祥 李洪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47,共5页
研究引黄灌溉入渗引起的地下水化学变化特征,对区域地下水水质调节和改善有着积极的指示作用。通过田间原位入渗试验,进行水田、旱田回灌过程中回灌水-地下水监测和分析,利用AquaChem水化学分析和SPSS数理统计揭示地下水化学演变规律。... 研究引黄灌溉入渗引起的地下水化学变化特征,对区域地下水水质调节和改善有着积极的指示作用。通过田间原位入渗试验,进行水田、旱田回灌过程中回灌水-地下水监测和分析,利用AquaChem水化学分析和SPSS数理统计揭示地下水化学演变规律。由试验可知,地下水化学变化特征呈现“前期骤变活跃带—中期渐变过渡带—后期平缓稳定带—停灌潜在回升带”四个演变过程,主要受回灌水的物理混合作用,伴随着水-岩物理吸附离子交换、化学溶解和溶滤等作用,特别是水田的回灌水量大,回灌水决定了地下水化学演变方向;同时,受水-岩溶滤作用,地下水化学组分Na^(+)、Cl^(-)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变化,相关系数在0.93以上,Ca^(2+)、Mg^(2+)与SO_(4)^(2-)、HCO^(-)_(3)浓度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在停灌后,地下水蒸发浓缩作用强烈,水中各离子呈增加趋势,特别是Na^(+)、Cl^(-),停灌后需及时排水、降水。研究表明引黄灌溉不仅丰富了地下水水源,而且可以改善地下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原位试验 水化学特征 水-岩作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法的银川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洪波 王成文 +1 位作者 吴瑞 张勃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2-43,共2页
为了提高银川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精度、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包含1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取主观权重、熵权法获得客观权重,引入博弈论求取组合权重,规避主客观单一... 为了提高银川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精度、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包含1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取主观权重、熵权法获得客观权重,引入博弈论求取组合权重,规避主客观单一赋权方式的缺陷,评价了银川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并利用障碍度函数分析了影响承载力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银川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承载力综合得分均小于0.5,总体承载能力较小;承载力的变化趋势与地下水资源总量、人均地下水占有量减少以及工业废水排放量先降低后增长的特征相关。银川市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虽有一定潜力,但已经接近极限,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调整用水结构和模式、提高节水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试验银川平原湖泊蒸发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志萍 闫静波 +2 位作者 徐敏 赵贵章 徐兆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8,共11页
湖泊在流域水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地区的气候调节、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量化湖泊蒸发对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生态需水量评价至关重要。目前已有的湖泊蒸发量计算方法忽略了水深对蒸发的影响... 湖泊在流域水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地区的气候调节、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量化湖泊蒸发对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生态需水量评价至关重要。目前已有的湖泊蒸发量计算方法忽略了水深对蒸发的影响。在宁夏水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不同水深的水面蒸发试验,利用皮尔逊相关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探究水深与水面蒸发的关系。根据计算的水面潜在蒸发量折算系数,拟合得到适用于银川平原水面蒸发的深度蒸发计算模型。以清水湖为例,利用单波束无人船探测湖床形态,得到湖水水深,并将深度蒸发计算模型与Penman-Monteith(PM)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模型得出的清水湖年平均水面潜在蒸发量相差0.679 mm/d;在月平均水面潜在蒸发量曲线的走势上,PM公式的计算结果受温度影响明显,而深度蒸发计算模型相对温度的变化具有滞后特征,更好地反映了水深对温度的调节作用,使水面潜在蒸发量的计算更加精准。本研究所拟合的深度蒸发计算模型提高了银川平原湖泊水面蒸发的计算精度,为银川市内湖泊生态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产生基础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 计算模型 原位试验 皮尔逊相关 清水湖 水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平原沙湖与湖岸带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兆祥 方磊 +3 位作者 黄小琴 李阳 朱薇 王成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59-161,共3页
基于沙湖湖岸带建立的原位监测剖面,通过分析监测剖面水位动态监测数据、氘D、氧^(18)O同位素数据、水文地球化学数据,厘清了沙湖湖岸带地下水与湖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人工补水是维持沙湖生态环境的主要支撑,湖水和湖岸带埋深10 m... 基于沙湖湖岸带建立的原位监测剖面,通过分析监测剖面水位动态监测数据、氘D、氧^(18)O同位素数据、水文地球化学数据,厘清了沙湖湖岸带地下水与湖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人工补水是维持沙湖生态环境的主要支撑,湖水和湖岸带埋深10 m以上地下水存在直接水力联系,湖水和埋深10 m以上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埋深10 m以下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受地下水潜水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同位素 水化学类型 二维流场 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示克里格的青铜峡灌区土壤盐渍化风险与潜水埋深和矿化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志鹏 黄小琴 方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6-235,共10页
为探究青铜峡灌区土壤盐渍化风险及其与潜水位埋深和矿化度关系,综合运用GIS和非参数地质统计学的指示克立格法,研究了2018、2019两年4月份春灌前0~20、20~40和40~60 cm深度土壤全盐量,潜水位埋深、潜水矿化度空间变异性,并分析满足一... 为探究青铜峡灌区土壤盐渍化风险及其与潜水位埋深和矿化度关系,综合运用GIS和非参数地质统计学的指示克立格法,研究了2018、2019两年4月份春灌前0~20、20~40和40~60 cm深度土壤全盐量,潜水位埋深、潜水矿化度空间变异性,并分析满足一定阈值条件的概率分布图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青铜峡灌区土壤全盐量、潜水位埋深、潜水矿化度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都属于强变异;频率分布呈现明显的“高顶”现象。(2)青铜峡灌区不同深度不同阈值土壤全盐量的指示半方差函数符合球状模型、指数模型、高斯模型等不同类型。潜水位埋深的指示半方差函数符合指数模型。潜水矿化度阈值为1.0和2.0 g/L时指示半方差函数符合指数模型,阈值为2.5和3.0 g/L时指示半方差函数符合高斯模型。不同阈值条件下的土壤全盐量和潜水位埋深呈中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潜水矿化度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3)青铜峡灌区0~20 cm深度土壤发生轻度、中度、重度盐化和盐土化的高概率区占灌区总面积的92.38%、73.71%、51.83%、24.61%;20~40 cm深度比例为92.15%、50.21%、6.87%、0.53%;40~60 cm深度比例为89.16%、43.06%、6.09%、0.46%。潜水位阈值为1.5、2.0、2.5、3.0 m时高概率区占灌区总面积的13.42%、30.25%、41.87%、65.18%。潜水矿化度阈值为1.0、2.0、2.5、3.0 g/L时高概率区面积占灌区总面积的59.13%、55.22%、33.76%和31.96%。随着阈值增加,高概率区面积均明显较少。(4)青铜峡灌区土壤发生中度和重度盐渍化时的潜水临界埋深为2.0 m,潜水临界矿化度分别为2.0 g/L。研究获取的综合指示概率分布图和概率风险评价对青铜峡灌区土壤盐渍化防治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土地资源高质量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峡灌区 土壤盐渍化 潜水位埋深 潜水矿化度 空间分布 指示克里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潜水蒸发经验公式在卫宁平原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洪波 贾丹 +4 位作者 唐菲 孙玉芳 孟旭晨 柳青 王新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7-19,共3页
卫宁平原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是潜水排泄主要方式,地下水蒸发是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目前常用经验公式法计算地下水蒸发量,包括阿里维扬诺夫公式、叶水庭公式、幂函数公式。基于中宁蒸发试场实测... 卫宁平原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是潜水排泄主要方式,地下水蒸发是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目前常用经验公式法计算地下水蒸发量,包括阿里维扬诺夫公式、叶水庭公式、幂函数公式。基于中宁蒸发试场实测数据与HYDRUS-1D软件,模拟不同土壤类型和覆盖条件下的地下水蒸发量,并对3种经验公式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阿氏公式在卫宁平原有广泛的适用性,尤其在粗颗粒土质中拟合精度较高;叶氏函数相对其他两种方法适用性最差,整体低估了地下水蒸发量;幂函数在水位埋深较浅时会高估地下水蒸发量,在水位埋深较大时计算精度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公式 土壤蒸发 地下水蒸发 卫宁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上游银川段傍河抽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晓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43-145,共3页
基于黄河中上游银川段的潜水-承压水多层结构,通过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研究抽水过程中地下水主要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建立水质-水量耦合关系模型量化抽水过程中潜水含水层、承压水含水层的排水量占比。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潜... 基于黄河中上游银川段的潜水-承压水多层结构,通过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研究抽水过程中地下水主要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建立水质-水量耦合关系模型量化抽水过程中潜水含水层、承压水含水层的排水量占比。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潜水积极参与外界水循环过程,承压水相对封闭,总体形成上淡下咸的垂向分布特征。混合抽水时潜水含水层排水量占比为21.60%,承压水含水层排水量占比为88.40%,呈现出潜水缓慢释放、承压水迅速释放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试验 水质-水量耦合关系模型 排水量 黄河中上游银川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