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沟眶象越冬习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浩 梁香丽 +3 位作者 李德家 宝山 刘红霞 沈瑞清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5,26,共3页
通过对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Olivier)越冬代成虫和幼虫在地下生活状态的分析可知:成虫在地下的分布以东、西方向较多,在树根正下方向的最少,仅为0.47%;幼虫在地下的分布无方位差异;46.01%的成虫分布在地下21~30 cm深度,4... 通过对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Olivier)越冬代成虫和幼虫在地下生活状态的分析可知:成虫在地下的分布以东、西方向较多,在树根正下方向的最少,仅为0.47%;幼虫在地下的分布无方位差异;46.01%的成虫分布在地下21~30 cm深度,42.24%的幼虫分布在地下31~40 cm深度;27.70%的成虫分布在距树干21~30 cm范围,66.01%的幼虫分布在距树干0~10 cm范围;38.67%的幼虫体长为21~25 mm;64.64%的幼虫处在直径11~30 mm的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沟眶象 越冬 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豆象幼虫龄期指标与判别
2
作者 李和萍 陈思雨 +1 位作者 武承旭 杨茂发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明确皂角豆象Megabruchidius dorsalis幼虫发育状况和最佳分龄指标,有助于为其预测预报及种群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饲养,逐日测量幼虫的头壳宽、上颚宽、体长和体宽等形态指标,并运用频次分布、多峰拟合、核密度估计法、Dyar法则... 明确皂角豆象Megabruchidius dorsalis幼虫发育状况和最佳分龄指标,有助于为其预测预报及种群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饲养,逐日测量幼虫的头壳宽、上颚宽、体长和体宽等形态指标,并运用频次分布、多峰拟合、核密度估计法、Dyar法则判断皂角豆象幼虫的龄数,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皂角豆象幼虫头壳宽和上颚宽多峰拟合和核密度估计分析显示出4个明显的正态峰;仅头壳宽的Crosby指数小于0.1且Brooks指数较为稳定,说明幼虫的头壳宽度可作为划分龄期的形态指标,其1~4龄幼虫的头壳宽平均值分别为0.166、0.311、0.530、0.834 mm。室内28℃下饲养幼虫历期约为16 d,根据幼虫头壳宽和日龄的关系,1~4龄幼虫的日龄分别介于1~6、3~9、5~11 d和8~16 d之间。因此,皂角豆象幼虫可分为4龄,头壳宽作为其幼虫分龄最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豆象 幼虫龄期 头壳宽 多峰拟合 核密度估计法 Crosby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鸟类新纪录--东方白鹳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卫东 张国钢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1-732,共2页
2017年10月30日下午,我们对宁夏中宁县天湖进行了水鸟调查。在调查期间,我们记录到1只东方白鹳,经查证,是宁夏鸟类新纪录。10月下旬,在其迁徙路线上的辽宁和天津沿海等地出现了较强的暴风,东方白鹳在这样较恶劣气候条件下,很可能偏离正... 2017年10月30日下午,我们对宁夏中宁县天湖进行了水鸟调查。在调查期间,我们记录到1只东方白鹳,经查证,是宁夏鸟类新纪录。10月下旬,在其迁徙路线上的辽宁和天津沿海等地出现了较强的暴风,东方白鹳在这样较恶劣气候条件下,很可能偏离正常的迁徙路线,因此推测该个体在宁夏可能是迷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新纪录 宁夏天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野生岩羊PPRV全基因组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
4
作者 阚龙飞 孟宪踊 +10 位作者 闫飞虎 李元果 王铁成 徐钰 初冬 王卫东 李岳城 赵永坤 高玉伟 冯娜 夏咸柱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564,共9页
为探究宁夏野生岩羊(Pseudois nayaur)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的分子遗传特征,根据Gen Bank公布的PPR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13对全基因组扩增引物,通过RT-PCR和DNA测序及拼接获取毒株(wild-bharal/Chin... 为探究宁夏野生岩羊(Pseudois nayaur)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的分子遗传特征,根据Gen Bank公布的PPR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13对全基因组扩增引物,通过RT-PCR和DNA测序及拼接获取毒株(wild-bharal/China-NXYH/2021株)全基因组序列,借助DNASTAR和MEGA 7.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属于基因Ⅳ系,基因组全长为15954 nt;在系统进化上,与2013年以来中国流行株和2016—2017年蒙古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近,共同组成一个小的进化分支;在全基因组一致性分析中,与国内新疆流行株goat/China-XJYL/2013一致性最高(99.4%),与国内其他野生动物PPRV株wild-bharal/China-Tibet/2008、Ibex/China-XJBZ/2015和Procapra-przewalskii/China-GS/2018的一致性分别为96.8%、98.8%和99.0%。在H和F蛋白氨基酸多态性分析中,发现该毒株H和F蛋白中均出现了独特的氨基酸突变,分别为H蛋白的R285Q、S421R和F蛋白的R/K/T3W、Q305R。结果表明,小反刍兽疫病毒已传入宁夏野生动物种群,为我国小反刍兽疫根除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需加强对宁夏野生动物PPRV感染情况的追踪和监测,以便及时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方面阻断PPRV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野生岩羊 宁夏 全基因组测定 系统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白蜡绵粉蚧风险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亚妮 李德家 +1 位作者 石建宁 郎杏茹 《宁夏农林科技》 2019年第5期28-29,47,共3页
白蜡绵粉蚧属于我国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近年传入宁夏,对寄主树木生长和当地园林景观造成了影响。利用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该虫入侵宁夏的风险性R值为1.75,属于中度危险的... 白蜡绵粉蚧属于我国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近年传入宁夏,对寄主树木生长和当地园林景观造成了影响。利用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该虫入侵宁夏的风险性R值为1.75,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白蜡绵粉蚧风险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绵粉蚧 风险分析 管理对策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洋白蜡卷叶绵蚜风险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亚妮 李德家 +1 位作者 石建宁 郎杏茹 《宁夏农林科技》 2019年第4期23-25,共3页
洋白蜡卷叶绵蚜是近年来在我国快速传播的一种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仅见于美洲产白蜡树上,2014年在宁夏首次发现,对当地洋白蜡苗圃地造成了严重危害。利用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该... 洋白蜡卷叶绵蚜是近年来在我国快速传播的一种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仅见于美洲产白蜡树上,2014年在宁夏首次发现,对当地洋白蜡苗圃地造成了严重危害。利用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该虫入侵宁夏的风险性R值为1.55,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洋白蜡卷叶绵蚜风险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白蜡卷叶绵蚜 风险分析 管理对策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地区岩羊保护现状及对策
7
作者 李岳诚 马瑞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12期119-122,共4页
通过对宁夏贺兰山地区岩羊保护现状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该地区在岩羊保护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岩羊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该文介绍宁夏地理环境、贺兰山地区特有的岩羊资源以及保护现状,分析该地区岩羊保护面... 通过对宁夏贺兰山地区岩羊保护现状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该地区在岩羊保护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岩羊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该文介绍宁夏地理环境、贺兰山地区特有的岩羊资源以及保护现状,分析该地区岩羊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当前宁夏贺兰山地区岩羊保护的政策与法规,提出一系列对策,促进该地区岩羊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贺兰山 岩羊保护 现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岩羊活动节律与家域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崔爽 胡天华 +4 位作者 余梦琦 梁咏亮 李岳诚 郭松涛 刘振生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0-489,共10页
野生动物的活动节律和家域特征是其为适应内外环境变化而形成的生存模式,研究活动节律和家域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野生动物生态适应性,维护生态平衡,并有助于制定科学保护策略。因此,基于北斗卫星追踪项圈监测技术,深入研究了贺兰山岩羊(P... 野生动物的活动节律和家域特征是其为适应内外环境变化而形成的生存模式,研究活动节律和家域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野生动物生态适应性,维护生态平衡,并有助于制定科学保护策略。因此,基于北斗卫星追踪项圈监测技术,深入研究了贺兰山岩羊(Pseudois nayaur)全年的活动节律和家域特征,以及不同季节、性别的个体差异。研究表明:(1)岩羊属于晨昏性动物(06:00—10:00、16:00—20:00),4个季节均表现为双峰模式的日活动节律;(2)岩羊全年的活动速率为(0.17±0.51)km/h,且不同季节的活动速率存在显著差异(χ^(2)=133.48,df=3,p<0.05),冬季活动速率最高,为0.23 km/h;雌雄个体间活动速率存在边缘显著差异(Z=-1.913,p=0.056),雄性个体的活动速率高于雌性个体;(3)岩羊的家域和核域范围无明显季节性差异(家域,χ^(2)=1.623,df=3,p=0.654;核域,χ^(2)=0.727,df=3,p=0.867),性别间无显著差异。建议保护团队在晨昏高峰期加强监测,避免人为干扰;在冬季采取补饲等保护措施确保食物充足;并在制定管理计划时充分考虑家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羊 卫星项圈 活动节律 家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中代森锰锌使用现状及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9
作者 高敏 马志强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0期77-80,共4页
代森锰锌主要用于防治农作物褐斑病、炭疽病、霜霉病等,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其残留威胁着人体健康,由此引发的农药残留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因此检测并严格控制农作物中代森锰锌农药残留显得尤为重要。对代森锰锌防治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种类... 代森锰锌主要用于防治农作物褐斑病、炭疽病、霜霉病等,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其残留威胁着人体健康,由此引发的农药残留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因此检测并严格控制农作物中代森锰锌农药残留显得尤为重要。对代森锰锌防治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农作物中农药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森锰锌 检测方法 病虫害防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杨根围木霉菌的分离鉴定及短密木霉T09生防特性
10
作者 张玉洲 余花 +7 位作者 文涵泳 席娜 杨艳 任宇航 周金秋 蒋朝阳 顾沛雯 于泽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7-153,共7页
为了收集东北地区木霉菌资源,了解黑杨根围木霉种类和数量,筛选可用于生物防治的木霉菌。以东北林业大学人工实验林场黑杨(Populus nigra)根围土壤为材料,结合形态鉴定、分子鉴定及进化分析,分离鉴定木霉菌株,然后使用短密木霉T09孢子... 为了收集东北地区木霉菌资源,了解黑杨根围木霉种类和数量,筛选可用于生物防治的木霉菌。以东北林业大学人工实验林场黑杨(Populus nigra)根围土壤为材料,结合形态鉴定、分子鉴定及进化分析,分离鉴定木霉菌株,然后使用短密木霉T09孢子悬浮液浇灌和喷施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alba var.pyramidalis),测定山新杨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以及土壤养分主要指标。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获得27株木霉菌,鉴定为5个种,其中,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17株、哈茨木霉(T.harzianum)3株、类棘孢木霉(T.asperelloides)4株、拟康氏木霉(T.koningiopsis)1株、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2株,短密木霉为优势种,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3%;用短密木霉T09浇灌和喷施山新杨30 d后,山新杨的茎粗、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硝酸还原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短密木霉T09能显著增加土壤的速效氮质量分数,促进了植物对速效氮吸收。因此,黑杨根围土壤中主要木霉为短密木霉,短密木霉T09促进了山新杨生长并诱导杨树对逆境抗性提升,同时显著提升了土壤速效氮质量分数并促进植物对速效氮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黑杨 分离 鉴定 生物防治 山新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M和GSH发酵联产过程中合成关键酶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马瑞 何鑫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期36-39,共4页
本文通过对5L搅拌式发酵罐中不同溶氧(DO)控制水平下的产朊假丝酵母SAM和GSH联合产量对比分析,得到了SAM和GSH联产发酵的最佳溶氧水平为30%恒溶氧,最高联产量594mg·L^-1,并进一步对SAM和GSH合成过程中关键酶酶活进行分析,探究其促... 本文通过对5L搅拌式发酵罐中不同溶氧(DO)控制水平下的产朊假丝酵母SAM和GSH联合产量对比分析,得到了SAM和GSH联产发酵的最佳溶氧水平为30%恒溶氧,最高联产量594mg·L^-1,并进一步对SAM和GSH合成过程中关键酶酶活进行分析,探究其促进SAM和GSH联合高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 GSH 溶氧 联产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