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M、NMR和X-CT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综合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黄家国 许开明 +1 位作者 郭少斌 郭合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8-205,共8页
运用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3种孔隙结构研究方法对页岩进行了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扫描电镜对于页岩样品的局部观察能力较强,能够直观地反映页岩样品的微观孔隙类型和形态等信息,经氩离子抛光后还可观察到样品的有... 运用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3种孔隙结构研究方法对页岩进行了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扫描电镜对于页岩样品的局部观察能力较强,能够直观地反映页岩样品的微观孔隙类型和形态等信息,经氩离子抛光后还可观察到样品的有机质纳米级孔隙,但扫描电镜对样品的总体情况反映能力不够完善;(2)核磁共振受岩石骨架的影响小,可以更精确地测定页岩的孔隙度,进行孔隙大小分布、孔隙连通性和可动流体分析,得到样品的总体特征,但对样品细节的反映较欠缺;(3)CT扫描能够定量分析页岩组分,通过三维重构技术建立页岩样品孔隙和高密度物质分布状况的三维模型,从宏观角度反映孔隙的形态和空间配置特征,其主要不足在于三维重构时CT数阀值的选择对结果具有一定影响。综合运用3种方法,才能更准确地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以得到更加完善的储层孔隙结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储层 孔隙结构 扫描电镜 核磁共振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快速降解细菌的初筛及相关酶活力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金霞 周文生 +1 位作者 李苗 郑国保 《宁夏农林科技》 2021年第7期32-36,F0002,共6页
为建立木质素降解细菌的鉴定方法和初筛快速降解木质素的细菌,明确其相关酶活力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营养琼脂(NA)为基本培养基,比较确定了每100mL木质素降解细菌鉴定培养基中愈创木酚和苯胺蓝(1%母液)添加量分别为0.4mL和20.0mL。对本... 为建立木质素降解细菌的鉴定方法和初筛快速降解木质素的细菌,明确其相关酶活力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营养琼脂(NA)为基本培养基,比较确定了每100mL木质素降解细菌鉴定培养基中愈创木酚和苯胺蓝(1%母液)添加量分别为0.4mL和20.0mL。对本实验室菌种库保藏的18株细菌进行了定性鉴定,初筛获得了酶活力较强且可快速降解木质素的细菌4株,开展液态产酶活力测试。结果表明:除了菌株M1的Lac和LiP活力高峰期分别出现在第4天和第2天外,其余菌株的Lac、MnP、LiP活力高峰期均在第5天。菌株M7的Lac活力值、M1的MnP活力值和M7的LiP活力值最高分别可达189.5U·mL^(-1)、247.8U·mL^(-1)和75.9 U·mL^(-1),综合不同酶活力试验结果,初步判断菌株M1和M7在短时间内具有较高的木质素降解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木质素快速降解细菌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快速降解 细菌 筛选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纤维素高效降解菌的初筛及形态学观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金霞 周文生 +2 位作者 孔德杰 冯锐 杨佳璇 《宁夏农林科技》 2021年第3期24-27,F0002,共5页
为从土壤中筛选出纤维素高效降解菌株,本研究以宁夏扬黄灌区的13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菌种分离和纯化,共获得纯化菌株836株,其中真菌122株,细菌543株,放线菌171株。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结合刚果红染色法进行筛选,以菌落直径... 为从土壤中筛选出纤维素高效降解菌株,本研究以宁夏扬黄灌区的13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菌种分离和纯化,共获得纯化菌株836株,其中真菌122株,细菌543株,放线菌171株。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结合刚果红染色法进行筛选,以菌落直径与产生水解圈直径比值为评判指标,获得具有较强纤维素降解功能的菌株26株。对这些菌株进行培养特征观察和显微观察,初步鉴定其中放线菌10株,细菌16株。研究结果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秸秆纤维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生物降解 初筛 形态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槽村地区直罗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对构造背景及物源的启示 被引量:10
4
作者 俞礽安 司庆红 +4 位作者 王善博 朱强 刘晓雪 王海波 唐永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4-771,共18页
石槽村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宁东地区,为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新发现的中型铀矿。本文选取矿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限定其物质来源,探讨其沉积构造背景。石槽村矿区直罗组下段源区岩石... 石槽村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宁东地区,为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新发现的中型铀矿。本文选取矿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限定其物质来源,探讨其沉积构造背景。石槽村矿区直罗组下段源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长英质沉积岩,源岩构造背景为大陆边缘弧环境。综合岩石的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以及碎屑锆石U-Pb年龄,认为研究区直罗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板块西部的孔兹岩、TTG片麻岩、麻粒岩和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侵入岩以及阿拉善地块海西期岩浆岩。研究区直罗组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与相邻瓷窑堡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差别较大,结合直罗组的沉积体系特征,说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在延安组‒直罗组沉积期,发生了较大构造运动,使得物源的方向和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随时间推移物源除盆地西缘阿拉善地块的贡献之外,也来自北部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统直罗组 砂岩 碎屑锆石U-PB年龄 构造背景 物源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石槽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