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足月胎儿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指数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秀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儿胎膜早破(PPROM)后残余羊水指数(AFI)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3例PPROM的临床资料,根据ROC曲线确定截断值,将其分为2组,AFI≤40 mm为A组(n=252),AFI>40 mm为B组(n=...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儿胎膜早破(PPROM)后残余羊水指数(AFI)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3例PPROM的临床资料,根据ROC曲线确定截断值,将其分为2组,AFI≤40 mm为A组(n=252),AFI>40 mm为B组(n=401),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结果 A组孕妇破膜至分娩时间为(69.54±14.25)h,短于B组的(136.96±9.5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孕妇破膜时孕周、剖宫产率、母亲发热和胎盘早剥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新生儿病死率为3.57%,高于B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出生体质量、性别、出生胎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和围产期感染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I≤40 mm可使新生儿死亡(OR=2.314,P<0.05)和新生儿窒息(OR=3.05,P<0.05)的发生率增高;破膜时孕周也是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OR=1.785,P<0.05)。结论 PPROM后AFI与多项母婴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可以将AFI≤40mm作为终止妊娠的指标,以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儿胎膜早破 残余羊水指数 妊娠结局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177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秀云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9-741,共3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4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终止妊娠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77例,对照组羊膜腔内注射乳酸依沙吖啶100 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米非司酮5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4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终止妊娠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77例,对照组羊膜腔内注射乳酸依沙吖啶100 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米非司酮50 mg,对两组引产效果及引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引产成功率95.48%,对照组为84.74%(P<0.05),治疗组清宫率24.86%,对照组清宫率37.85%(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孕妇宫颈成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从用药到规律宫缩时间(7.12±3.98)h、用药至胎儿排出时间(5.16±3.54)h,对照组分别为(16.44±5.13)和(12.17±3.79)h,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产后2 h的出血量为(45.12±9.42)mL,对照组为(63.32±14.11)mL,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羊膜腔内注射乳酸依沙吖啶可显著提高引产率,缩短胎儿排出时间和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依沙吖啶 乳酸 瘢痕子宫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