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中部荒漠草原防沙治沙区NDVI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
1
作者 张晓东 马风华 +4 位作者 赵志鹏 武丹 马玉学 吉卫波 公亮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04-1814,共11页
宁夏中部荒漠草原防沙治沙区作为宁夏最大的天然牧场,深入研究其植被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关于该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长时间序列下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响应关系仍有待探究。基于... 宁夏中部荒漠草原防沙治沙区作为宁夏最大的天然牧场,深入研究其植被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关于该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长时间序列下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响应关系仍有待探究。基于2000—2022年NDVI、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变异系数以及偏相关分析等模型,分析研究区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解析其未来变化趋势和生态稳定性特征,探讨NDVI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2年研究区植被NDVI年均值较低且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P<0.01),整体呈“东西低、中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研究时段内植被整体呈恢复特征,植被显著改善面积和显著退化面积占比分别为39.30%和1.75%(P<0.05)。(3)Hurst指数结果显示未来可能改善区域占32.64%,未来可能退化区域占57.64%,植被整体未来发展态势可能向退化方向发展,且以反弱持续性改善为主。(4)23 a间植被NDVI总体处于相对高波动和高波动阶段,植被NDVI与气温正负相关并存,与降水呈正相关,植被生长受降水因素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可为宁夏中部荒漠草原防沙治沙区植被保护与生态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NDVI 时空演变特征 气温和降水 荒漠草原 防沙治沙区 宁夏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宁东煤田石炭-二叠纪太原组煤中主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马风华 汪栋刚 +3 位作者 何庆志 王成 李通 王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83-1791,共9页
为了揭示宁东煤田石炭-二叠纪太原组海陆过渡相煤中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显微组分鉴定及工业... 为了揭示宁东煤田石炭-二叠纪太原组海陆过渡相煤中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显微组分鉴定及工业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煤中主微量元素的来源、赋存状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宁东煤田太原组煤中主量元素丰度较高,仅Fe_(2)O_(3)低于中国煤均值;煤中主量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供给、离子态络合及动植物等生物成因;煤中微量元素总体不富集,仅韦州二矿煤中Rb(5.1)达到富集程度,其他元素在不同矿区有不同程度的轻度富集,煤中微量元素主要赋存于黏土矿物中,来源于陆源碎屑,呈与有机质、自生矿物结合的水溶态、离子态赋存。TiO_(2)/Al_(2)O_(3)指示煤中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长英质碎屑岩,CaO与MgO的正相关性揭示两者同源共生以白云石形式存在;Sr/Cu、CaO/(MgO·Al_(2)O_(3))等参数揭示聚煤期为温暖潮湿环境,推测温度在15~30℃;Sr/Ba指示成煤沼泽为微咸水环境,说明受到海水的影响;Cu/Zn、V/(V+Ni)、Ni/Co、V/Cr等参数揭示聚煤泥炭沼泽整体处于厌氧的氧化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东煤田 太原组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InVEST与Geodetector模型的银川市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晓东 武丹 +4 位作者 王莹 赵银鑫 马瑜 马玉学 倪海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2-1251,共10页
银川市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生境质量关乎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然而,针对银川市生境质量及其影响因子仍需深入研究。基于2000、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耦合InVEST和Geodetector模型估算... 银川市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生境质量关乎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然而,针对银川市生境质量及其影响因子仍需深入研究。基于2000、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耦合InVEST和Geodetector模型估算银川市20 a间生境质量,对研究区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0年和2020年银川市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337、0.332和0.322,生境质量指数较低且20 a间略有下降,生境质量整体呈“南北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银川市生境质量在空间上存在着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莫兰指数呈下降趋势,集聚程度逐渐下降。(3)高程和土地利用类型是银川市生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影响因子交互作用都存在增强效应,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力随之增强,且以双因子增强为主,其次为非线性增强,其中高程与各因子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银川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地理探测器 银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