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卫宁平原土壤锌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锌小麦种植区预测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志坚 张琇 +6 位作者 董元华 卿成实 程霞 赵万伏 李晓慧 桑立 海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9-1330,共12页
研究目的大部分粮食作物锌含量较低,人体难以从正常的膳食结构中获取足够的锌元素。通过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探寻种植富锌作物的适宜区域,是基于自然途径使作物达到富锌标准的最优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宁夏卫宁平原农业用地为... 研究目的大部分粮食作物锌含量较低,人体难以从正常的膳食结构中获取足够的锌元素。通过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探寻种植富锌作物的适宜区域,是基于自然途径使作物达到富锌标准的最优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宁夏卫宁平原农业用地为研究区,基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取的农用地表层土壤、小麦籽实及其根系土中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研究了表层土壤、小麦籽实Zn地球化学特征,探究了小麦籽实富集Zn的影响因素;以中国健康膳食营养结构与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基准,推算出富锌小麦锌含量区间值。研究结果研究区表层土壤Zn含量范围25.1~102.0 mg/kg,背景值61.4 mg/kg;研究区小麦籽实Zn含量范围13.34~37.78 mg/kg,平均值24.72 mg/kg,生物富集系数(BCF)平均值0.41;富锌小麦Zn含量取值范围为26.5~50.0 mg/kg,研究区小麦籽实的富锌比例为36.7%;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出卫宁平原适宜种植富锌小麦的农用地面积为242.86 km^(2)。结论研究区表层土壤Zn空间分布较为均匀且主要受到成土母质控制;小麦籽实富集Zn的能力为中等,土壤Zn、Fe_(2)O_(3)、K_(2)O、SiO_(2)/Al_(2)O_(3)与小麦籽实Zn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神经网络模型能构建出可靠的预测模型,可以作为基于地球化学调查数据探寻有益微量元素富集作物种植适宜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锌小麦 农用地 土壤 锌(Zn) 预测模型 农业地质调查工程 卫宁平原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对象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区域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毛正君 李欢 +3 位作者 石硕杰 孙婕文 仲佳鑫 于海泳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85,共15页
采用无人机遥感获取低成本、高空间分辨率且实时的影像,并基于面向对象分类自动提取滑坡承灾体信息意义重大。本文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遥感获取分辨率为0.13 m的174 km^(2)正射影像,在分析其滑坡承灾体影像特征... 采用无人机遥感获取低成本、高空间分辨率且实时的影像,并基于面向对象分类自动提取滑坡承灾体信息意义重大。本文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遥感获取分辨率为0.13 m的174 km^(2)正射影像,在分析其滑坡承灾体影像特征后,设定实验区并采用多尺度分割和单一尺度分割两种面向对象的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方法,比较了基于两种尺度分割的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精度和时间效率,通过方案优化实现了研究区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结果表明:(1)通过引入反映分割结果的均质性的局部方差指数,对实验区进行多尺度分割的最优分割尺度划分,通过构建光谱、范围、形状特征规则,能够依次在不同层次上提取出相应的承灾体信息;(2)在多尺度分割的基础上结合试算设置实验区单一分割尺度,承灾体信息提取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虽逊于多尺度分割但相差不大,所需时间不到多尺度分割的四分之一;(3)综合考虑研究区滑坡承灾体空间分布、影像特征信息和实验区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结果,确定研究区单一分割尺度优化方案。研究结果以期为区域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滑坡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提供必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承灾体 无人机遥感 面向对象分类 尺度分割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采煤沉陷区覆岩层状结构对凹形黄土坡面形态的影响及土壤侵蚀效应
3
作者 宋世杰 张家杰 +5 位作者 王双明 柳青 程霞 牛瑞琳 白莉 郭利鹏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184,共11页
采煤沉陷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已经成为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亟需重点突破的关键问题。覆岩层状结构作为煤炭地质赋存的重要特征和地下采动效应自下而上传递的载体,在相同采矿条件下控制着采动后地表的基本形态,进而深刻影响着采煤... 采煤沉陷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已经成为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亟需重点突破的关键问题。覆岩层状结构作为煤炭地质赋存的重要特征和地下采动效应自下而上传递的载体,在相同采矿条件下控制着采动后地表的基本形态,进而深刻影响着采煤沉陷区的土壤侵蚀效应及变化规律。以陕北黄土沟壑区2-2主采煤层地质赋存特征为原型,以砂层系数(60%、67%、71%、75%、83%、88%)、砂泥比(6∶4、7∶3、8∶2)2个覆岩层状结构关键特征及采厚(3 m、5 m)为变量,共构建了36个不同类型的数值模型;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覆岩层状结构类型下采煤沉陷区25°凹形黄土坡面的形变特征和规律,分别采用中国水土流失方程(CSLE模型)和区域经验模型,计算与分析了凹形黄土沉陷坡面的土壤侵蚀效应。结果表明:①在既定采厚且任意砂泥比条件下,凹形黄土沉陷坡面坡度的增幅随砂层系数的增加均增大,当砂层系数超过71%时,会消除不同采厚对凹形黄土沉陷坡面形态变化的影响差异,当超过75%时则基本丧失对凹形黄土沉陷坡面形态变化的影响;②无论是年侵蚀降雨尺度(M1)还是典型场次侵蚀降雨尺度(M2)下,凹形黄土沉陷坡面土壤侵蚀模数的增幅均会随砂层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并存在迅速增大、趋于稳定的两段式变化过程,M1增幅为4.18%~5.39%,M2增幅为6.71%~8.05%,当砂层系数超过75%时,基本丧失对凹形黄土沉陷坡面不同尺度土壤侵蚀模数变化的影响;③在既定砂层系数条件下,砂泥比≤60%对应的M1和M2增幅明显高于砂泥比>60%;④砂层系数是影响凹形黄土沉陷坡面土壤侵蚀变化的首要覆岩层状结构特征,可作为陕北采煤沉陷区坡面尺度水土流失效应“地下超前防控”的重要地质依据。对于“砂层系数≤75%”的采煤沉陷区,可以通过控制地下采厚的方式实现坡面尺度水土流失效应的超前防控;对于“砂层系数>75%”的采煤沉陷区,地表坡面土壤侵蚀的加剧程度已不再对地下采厚敏感,以致在满足区域土壤侵蚀强度总体控制目标的前提下,还存在增大采厚、提高采煤效率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 覆岩层状结构 砂层系数 土壤侵蚀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研究银川盆地土壤环境污染程度 被引量:9
4
作者 高宇 杨忠芳 +1 位作者 张玲燕 余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2-974,共3页
重金属元素及其他元素在土壤圈中长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并对食物链产生危害,对土壤进行元素的污染程度划分有助于及时掌握土壤环境现状。运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将Hg、Cd、As、Pb、Cu、Zn、Ni、Cr等8项重金属... 重金属元素及其他元素在土壤圈中长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并对食物链产生危害,对土壤进行元素的污染程度划分有助于及时掌握土壤环境现状。运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将Hg、Cd、As、Pb、Cu、Zn、Ni、Cr等8项重金属元素按照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F元素一级推荐值,分别采用尼梅罗公式计算其污染指数,绘制污染程度图。将银川盆地划分为清洁区、基本清洁区、初始污染区、轻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和重度污染区,并分析总结了污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地球化学 银川盆地 土壤环境 污染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卫宁北山地区照壁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仲佳鑫 徐刚 +1 位作者 向连格 董复权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8-237,共10页
卫宁北山地区铁矿床主要赋存于泥盆—石炭系碎屑岩建造中,矿床产出主要受地层建造和构造控制。根据成矿地质背景、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等特征分析,该区铁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中-低温热液型。照壁山铁矿床在该区域的铁矿床中,储量较大,矿... 卫宁北山地区铁矿床主要赋存于泥盆—石炭系碎屑岩建造中,矿床产出主要受地层建造和构造控制。根据成矿地质背景、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等特征分析,该区铁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中-低温热液型。照壁山铁矿床在该区域的铁矿床中,储量较大,矿体数量较多,成矿背景、矿床成因均具有代表性,其研究对揭示该区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进行铁矿床综合研究、建立成矿模型及总结成矿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宁北山 照壁山铁矿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主产区土壤化学肥力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学科 李惠霞 +5 位作者 张天一 杨文琴 寇桂香 田学霞 严海霞 李晓慧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3-49,共7页
枸杞是著名的中药材,也是宁夏的优势特色作物,为探明宁夏枸杞主产区土壤质量现状,于2021年对宁夏枸杞主产区中宁县7个乡镇的枸杞园土壤进行了多点调查及土壤养分测定,依据我国北方果园养分划分标准及其他产区枸杞园养分状况对宁夏枸杞... 枸杞是著名的中药材,也是宁夏的优势特色作物,为探明宁夏枸杞主产区土壤质量现状,于2021年对宁夏枸杞主产区中宁县7个乡镇的枸杞园土壤进行了多点调查及土壤养分测定,依据我国北方果园养分划分标准及其他产区枸杞园养分状况对宁夏枸杞主产区养分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枸杞返青前0~100 cm剖面土壤含水量平均约14.5%;耕层(0~40 cm)pH、EC均值分别为8.02、817.4μS/cm,有机质含量均值为8.59 g/kg,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62.2、104.1、273.1 mg/kg。(2)0~100 cm剖面含水量变化较大,其中70~80 cm含水量相对较低;从表层10 cm至下层100 cm土壤盐分含量呈递减趋势,表层EC值达1045.4μS/cm,较下层100 cm处高47.8%;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从20 cm至100 cm均呈递减趋势,碱解氮含量在40 cm处变化幅度较大,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60 cm处变化幅度较大。(3)依据果园养分质量评价标准,耕层0~40 cm土壤质量总体偏碱性,表层0~10 cm轻度盐渍化,20 cm以下虽未达到盐渍化程度,但含盐量相对较高;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适中,10 cm以下偏低;碱解氮含量在0~30 cm土层适中,表层(0~10 cm)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很高。由此可见,宁夏枸杞园应注意多施有机肥,合理控制磷、钾肥用量,注意调控表层土壤盐渍化问题,此研究为宁夏及西北其他省份枸杞园土壤养分管理及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园 土壤养分 土壤质量 土壤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李鹏 杨超 +3 位作者 段新胜 苏鹏为 李奇 马瑞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2,共9页
该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开展埋深为120 m单U型与345 m一进两出型地埋管换热器的现场岩土热响应与热恢复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管材及埋管类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效率。结果表明,管材对换热效率影响较大,一进两出型换热器进孔钢管换热量占总换... 该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开展埋深为120 m单U型与345 m一进两出型地埋管换热器的现场岩土热响应与热恢复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管材及埋管类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效率。结果表明,管材对换热效率影响较大,一进两出型换热器进孔钢管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71.4%。相较于120 m单U型地埋管换热器,345 m一进两出型地埋管换热器在冬季供暖工况下,每延米换热量平均提高24%,在夏季制冷工况下,由于初始平均地温较高,每延米换热量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源热泵 换热器 热响应试验 热恢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平原潜水水位监测网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超 钱会 +1 位作者 王红英 刘宏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5-49,共5页
近年来由于对黄河水的引用逐年减少,引黄灌区部分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已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湖泊面积进一步缩小。采用编制地下水动态分区图的方法对银川平原地下潜水水位监测井进行了优化设计,将整个银川平原分为249个动态类型区,... 近年来由于对黄河水的引用逐年减少,引黄灌区部分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已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湖泊面积进一步缩小。采用编制地下水动态分区图的方法对银川平原地下潜水水位监测井进行了优化设计,将整个银川平原分为249个动态类型区,运用Kriging方法能定量评价依据监测网观测值绘制的地下水位等值线的精度,因而可以用来评价监测网的优化结果。对比分析优化前和优化后插值误差等值线,并最终确定在银川平原需布设250口监测井。对监测井进行优化后,使得监测井能够更有效和准确的监测到地下水位在区域上的时、空分布,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环境保护,农业规划等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类型分区 KRIGING方法 变差函数 实验变差函数 插值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的宁夏黄土丘陵区(西吉县)滑坡隐患早期识别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思名 霍艾迪 +3 位作者 张佳 赵志欣 陈四宾 陈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21-4728,共8页
滑坡灾害突发性强,隐蔽性高,传统的排查手段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摸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的要求。随着雷达观测数据精度与质量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成为监测地表变化的有效手... 滑坡灾害突发性强,隐蔽性高,传统的排查手段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摸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的要求。随着雷达观测数据精度与质量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成为监测地表变化的有效手段。利用InSAR技术对宁夏黄土丘陵区固原市西吉县进行面状监测,获取了2019年12月25日—2020年1月18日内的形变结果,结合光学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对潜在滑坡隐患进行综合遥感识别,共识别出8处隐患点,经实地核查验证,与实际情况吻合。结果表明:InSAR技术在该地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为当地防灾减灾行动提供数据参考,并为黄土丘陵区滑坡隐患早期识别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D-InSAR) 宁夏黄土丘陵区 形变监测 滑坡 早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东煤炭基地金凤煤矿GPS地面变形监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国瑞 徐友宁 +1 位作者 程霞 张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99-2207,共9页
掌握采空区地面变形规律是科学预防和治理地面塌陷的前提与基础,是煤矿地质环境动态变化的重要监测内容。以宁东煤炭基地金凤煤矿为例,在收集、了解金凤煤矿0110202和011805工作面开采时间、开采深度、开采煤厚、工作面长度、工作面宽... 掌握采空区地面变形规律是科学预防和治理地面塌陷的前提与基础,是煤矿地质环境动态变化的重要监测内容。以宁东煤炭基地金凤煤矿为例,在收集、了解金凤煤矿0110202和011805工作面开采时间、开采深度、开采煤厚、工作面长度、工作面宽度、工作面走向等参数的基础上,建立工作面地表自动化GPS监测点,将工作面开采进程与地面变形时间、空间统一起来,研究工作面地面变形时间和变形量的规律。结果表明,金凤煤矿011202工作面地面变形一般在采后13个月左右进入变形活跃阶段,从开始变形到地面开始稳定的持续时间为16~19个月,最大累积变形量约为3300mm;011805工作面采空区地面变形一般在采后10~11个月进入变形活跃阶段,从开始变形到地面开始稳定的持续时间为13~16个月,最大累积变形量约为2600mm。研究结果为金凤煤矿后续工作面开采地表变形规律及类似开采条件下采空塌陷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了定量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空区 地面变形 GPS监测 变形规律 金凤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的宁夏西吉县滑坡灾害隐患识别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弓永峰 王辉 +2 位作者 吴学华 张佳 刘君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121,共8页
潜在滑坡识别与监测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但在地表坡度变化较大的山区,如果平地效应去除不彻底,则会对地表形变结果造成影响。结合SBAS-InSAR和PS-InSAR时序处理方法对宁夏西吉县及周边覆盖区域的升轨SAR影像数据进行干涉处理,根... 潜在滑坡识别与监测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但在地表坡度变化较大的山区,如果平地效应去除不彻底,则会对地表形变结果造成影响。结合SBAS-InSAR和PS-InSAR时序处理方法对宁夏西吉县及周边覆盖区域的升轨SAR影像数据进行干涉处理,根据得到的地表形变监测结果结合光学影像成功在西吉县城周边3144 km^(2)覆盖范围内识别出11个特大的潜在滑坡灾害隐患点,并对典型滑坡灾害隐患点向家村老滑坡和焦湾滑坡形变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验证滑坡灾害隐患识别结果与野外勘查结果高度吻合;向家村老滑坡滑坡体下部治理区在监测期内处于稳定状态,说明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滑坡体上部视线向形变值不断上升(达到-17 mm/a),因此需要在加强监测的同时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而焦湾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坡壁出现落水洞且有沉降发生,应修建排水沟渠,排截地表水。该研究结果对于宁夏南部山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早期识别 时序InSAR 时空特征 宁夏西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的宁东煤炭基地区域性地表沉降监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霞 王辉 +3 位作者 王国瑞 杜灵通 魏采用 周峰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9-375,共7页
宁东煤炭基地开发已成为宁夏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煤炭开采所引起的地表沉降成为该区主要的区域地质环境问题。笔者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和2015~2019年的5期Sentinel-1A数据,对宁东煤炭基地区域性地表沉降特... 宁东煤炭基地开发已成为宁夏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煤炭开采所引起的地表沉降成为该区主要的区域地质环境问题。笔者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和2015~2019年的5期Sentinel-1A数据,对宁东煤炭基地区域性地表沉降特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不同年份间的沉降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北部地区整体沉降量较大,年最大沉降量达到了0.13 m,南部整体沉降量较小;2015~2016年沉降量最大,而2016~2017年沉降量最小;2015~2019年沉降量超过0.1 m的区域面积为578 km²,沉降区与煤矿工矿开采活动区一致,主要为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降。其他微量地表沉降,一方面来自雷达影像的相干失真,另一方面与地表其他风沙侵蚀等变形有关。DinSAR技术在大范围监测地表沉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时间基线较长,存在一定的失相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降 DINSAR 煤炭基地 形变监测 宁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青铜峡农耕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晓慧 高宇 +1 位作者 赵万伏 刘志坚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2-429,共8页
通过对青铜峡市农耕表层土壤和水稻全硒含量的测定,分析了青铜峡市农耕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水稻子实硒含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元素含量在0.057~0.95 mg·kg^(-1)之间,平均值为0.226 mg·kg-1,83.55%的农耕土壤达... 通过对青铜峡市农耕表层土壤和水稻全硒含量的测定,分析了青铜峡市农耕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水稻子实硒含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元素含量在0.057~0.95 mg·kg^(-1)之间,平均值为0.226 mg·kg-1,83.55%的农耕土壤达到足硒水平(0.175~0.40 mg·kg^(-1)),其中连湖农场土壤硒元素含量均值最高,树新林场最低。不同土壤类型土壤硒元素含量表现为灌淤土>潮土>粗骨土>盐土>灰钙土>新积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土壤硒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土壤p H、有机质、铁氧化物、锰和CEC。此外,水稻子实硒含量不只受土壤全硒含量的影响,而且与土壤p H、有机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峡 农耕土壤 全硒 分布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宁夏(西吉县)段滑坡灾害的InSAR识别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广河 何小锋 +3 位作者 王国瑞 扈志勇 程霞 李小琼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107,共4页
针对大范围滑坡危险,本文以黄河流域宁夏(西吉县)段为研究区,采用永久散射体InSAR(PS-InSAR)技术对覆盖该区域的18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研究区2019年10月—2021年3月雷达视线向形变场,分析了研究区内形变特征。将In... 针对大范围滑坡危险,本文以黄河流域宁夏(西吉县)段为研究区,采用永久散射体InSAR(PS-InSAR)技术对覆盖该区域的18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研究区2019年10月—2021年3月雷达视线向形变场,分析了研究区内形变特征。将InSAR监测结果与实地勘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PS-InSAR方法的有效性。结合历史资料、实地考察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PS-InSAR识别的滑坡变形区与近几年降水多、诱发老滑坡复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滑坡灾害 合成孔径雷达 Sentinel-1 全球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的区域黄土滑坡识别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毛正君 于海泳 +5 位作者 梁伟 马旭 仲佳鑫 高广胜 石硕杰 田彦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1-576,共16页
【研究目的】黄土滑坡是黄土地区人居与城镇建设安全的重大隐患。滑坡识别是滑坡灾害及其他研究工作的基础,因此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直观快速地识别黄土滑坡并进行特征参数提取,能够为黄土滑坡风险识别... 【研究目的】黄土滑坡是黄土地区人居与城镇建设安全的重大隐患。滑坡识别是滑坡灾害及其他研究工作的基础,因此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直观快速地识别黄土滑坡并进行特征参数提取,能够为黄土滑坡风险识别及风险管理精细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西南部的黑牛沟村为研究区,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数据获取、三维建模、现场验证结合地统计学分析,开展了区域黄土滑坡识别及其特征参数提取和分析。【研究结果】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确定并分析研究区沟谷沿线地貌凹陷区是否存在陡壁及其周界形态,结合色调、纹理和微地貌等标志实现了黄土滑坡识别,共圈定了23个滑坡,结合现场验证移除2个非滑坡点,最终确定了21个滑坡;滑坡密集分布在主沟和支沟沟口,多呈对滑的形式出现在沟谷两侧且具有群发性;大型及特大型滑坡占比达到57.14%,滑坡的滑动方向主要以西南(阳坡)、东南(半阳坡)为主,相对高差集中在80~120 m,滑坡体坡形多呈凹形坡,滑坡体坡度主要集中在20°~30°;滑坡体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植被,其次为裸地,也有一部分为农田,道路和河流占比极少。【结论】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构建的三维实景模型可从多维度、多视角精确快速地识别区域黄土滑坡,并分析其相关特征参数,能够弥补当前二维平面遥感影像存在的不足;还能够为滑坡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及风险评估等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三维建模 黄土滑坡 滑坡识别 特征参数提取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青铜峡市主要农作物硒含量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晓慧 杜亮亮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24期61-63,70,共4页
本文通过对青铜峡市6种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大豆、螺丝菜、白菜和葡萄)及其根系土壤硒含量的测定,分析了青铜峡市农作物硒元素含量及作物对硒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青铜峡市7个镇不同作物硒含量变幅在0.001~0.293 mg/kg,其中螺丝... 本文通过对青铜峡市6种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大豆、螺丝菜、白菜和葡萄)及其根系土壤硒含量的测定,分析了青铜峡市农作物硒元素含量及作物对硒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青铜峡市7个镇不同作物硒含量变幅在0.001~0.293 mg/kg,其中螺丝菜的硒平均含量最高,为0.103 mg/kg,其次为大豆和小麦,分别0.064 mg/kg和0.063 mg/kg;白菜的最低,为0.002 6 mg/kg。不同农作物类型对硒的富集能力表现为螺丝菜>大豆>小麦>水稻>葡萄>白菜,同一地点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不同地点的平均硒含量及富硒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峡 农作物 富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盐池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
17
作者 赵柳青 桑立 《宁夏农林科技》 2018年第12期64-65,共2页
为了查清宁夏盐池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确保盐池县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双层网格化采样,测定了Hg、Cd、As、Pb、Cu、Zn、Ni、Cr 8项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单一元素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盐池县土壤(0~2... 为了查清宁夏盐池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确保盐池县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双层网格化采样,测定了Hg、Cd、As、Pb、Cu、Zn、Ni、Cr 8项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单一元素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盐池县土壤(0~20 cm)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县土壤99.94%呈清洁状态,存在Pb元素的点状轻度污染,内梅罗指数(P综)介于0.11~0.77之间,平均值为0.23,表明盐池县土壤整体处于安全状态;Hg元素背景值高于基准值,虽未达到污染级别,但表层土壤存在外源物质的进入,值得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土壤重金属 污染指数 盐池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葡萄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富集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慧 余涛 +6 位作者 赵万伏 温晴 汤奇峰 李畅 张力月 侯青叶 杨忠芳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2-996,共15页
重金属元素作为潜在有毒元素,在葡萄园土壤中的污染水平直接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及人类健康。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葡萄园土壤-葡萄体系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其在体系中的迁移、富集行为和污染风险。结果显示,Cd、Cu... 重金属元素作为潜在有毒元素,在葡萄园土壤中的污染水平直接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及人类健康。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葡萄园土壤-葡萄体系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其在体系中的迁移、富集行为和污染风险。结果显示,Cd、Cu、Zn含量会对葡萄品质存在主要影响,其余重金属须重点对照国标限量进行监测;重金属由土壤向葡萄叶片的迁移率最高,可达到向果实部分的32倍,在迁移机制作用下积累水平多表现为:叶片≈根部>茎部>果实。其中Zn在叶片和根部中的积累量最高可分别达到93mg/kg和51mg/kg,显著高于果实中的积累量0.53mg/kg。作为影响重金属迁移积累行为的关键因素,土壤酸碱度与体系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度呈负相关,有机质含量通常与其呈正相关关系。当前进展还揭示了重金属因不同品种而产生的迁移差异性,但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及生理特性之间的影响机制仍缺乏系统性研究。建议今后需要基于区域环境特征,全面地探究与重金属迁移能力及含量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和评估在不同污染水平下该体系中重金属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及其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葡萄 重金属元素 迁移 富集 影响因素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茴香菜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晓军 李晓慧 刘华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为了解宁夏海原县茴香苗菜生长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茴香品种民勤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M1(低密度)、M2(中密度)和M3(高密度)3种种植密度的大田试验,分别测定30 d内茴香苗菜土壤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株高、根系性状... 为了解宁夏海原县茴香苗菜生长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茴香品种民勤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M1(低密度)、M2(中密度)和M3(高密度)3种种植密度的大田试验,分别测定30 d内茴香苗菜土壤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株高、根系性状及单位面积鲜(干)产量。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时间的推进,M1、M2和M3茴香苗菜株高、主根长、单位面积鲜(干)产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出苗后30 d,茴香苗菜株高大小依次为M2>M1>M3,主根长度大小依次为M2>M3>M1,单位面积鲜(干)产量大小依次为M2>M3>M1。综上所述,民勤2号茴香苗菜目标鲜产量为170~220 kg·667 m^(-2)时,民勤2号茴香苗菜生产的适宜密度是5万~7万株·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苗菜 种植密度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深度学习与面向对象分析的卫宁北山露天矿山采场信息提取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丽 李士垚 +3 位作者 王润 刘少宇 宋永飞 牛瑞卿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7,共7页
卫宁北山地区是宁夏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关键节点区域。快速准确地获取区域内采场空间信息,监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进展,已成为自治区矿政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以卫宁北山地区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联合深度学习与面向... 卫宁北山地区是宁夏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关键节点区域。快速准确地获取区域内采场空间信息,监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进展,已成为自治区矿政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以卫宁北山地区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联合深度学习与面向对象分析的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露天矿山采场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支持小样本学习的U-Net模型进行露天采场的初步识别;然后结合面向对象分析与空间分析方法实现露天采场边界的精细化提取。经验证,该方法识别露天采场空间位置的精度为0.71,平均空间范围的提取精度为0.78。在此基础上,对卫宁北山地区露天矿山在2019—2021年的恢复治理情况开展识别与分析,识别出的125处露天矿山采场中有43.2%已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含44处采坑填埋与覆土整平、6处重新开发利用及4处人工复绿。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无须进行特征工程的前提下能够较为快速地对露天采场空间信息进行精细化提取,可为宁夏矿山遥感监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宁北山 露天矿山采场 深度学习 面向对象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