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回族自治区潜在水土流失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小燕 程金花 +6 位作者 张国军 马文涛 苏利平 张荣 哈文秀 王霄 陶清瑞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根据潜在水土流失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宁夏不同水土保持区划水土流失现状和历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利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了潜在水土流失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极低危险、低危险、中危险、高危险、极高危险5个等... 根据潜在水土流失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宁夏不同水土保持区划水土流失现状和历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利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了潜在水土流失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极低危险、低危险、中危险、高危险、极高危险5个等级。基于此,水土保持区划、小流域、县级行政区潜在水土流失分布情况为:(1)从水土保持区划来看,极高危险区和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Ⅲ、Ⅶ区,中危险区集中分布在Ⅲ、Ⅵ、Ⅶ区等宁夏中部及南部地区,极低危险区与低危险区主要分布在Ⅰ、Ⅳ、Ⅴ区;(2)从县级行政区来看,中危险及以上区域集中分布在中卫市北部、银川市西南部和吴忠市中部,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集中分布在宁夏北部银川市中部及南部固原市;(3)从小流域来看,极低危险到极高危险小流域数量分别为507、391、225、69、30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水土流失 危险等级评价 水土保持区划 小流域划分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力-实现”视角下贺兰山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归因
2
作者 宋永飞 董爱龙 +3 位作者 刘丽 左健扬 张玉 张道军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5-324,共10页
采用植被恢复“潜力-实现”分析框架,结合残差分析法与时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宁夏贺兰山地区2000-2021年植被覆盖潜力实现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因素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该地区植被覆盖潜力实现度总体呈... 采用植被恢复“潜力-实现”分析框架,结合残差分析法与时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宁夏贺兰山地区2000-2021年植被覆盖潜力实现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因素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该地区植被覆盖潜力实现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矿山开采等人类活动在局部造成植被退化,而生态工程实施则显著促进了植被恢复;气温对植被恢复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基于上述结果,植被恢复应因地因时施策,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本底和动态变化,并加强有针对性的人为干预。该研究可为区域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政策制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植被覆盖 潜力-实现 残差分析 时空双重差分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宁夏段产水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柳青 张永红 +2 位作者 左健扬 曹青 祝昭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5,共5页
基于InVEST模型分析2000年、2010年、2020年的降水、参考蒸散发、土地覆盖状况等变化特征,空间可视化研究产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宁夏降水量呈年际波动、总体上升,南高北低的特征;潜在蒸散发为南低北高,... 基于InVEST模型分析2000年、2010年、2020年的降水、参考蒸散发、土地覆盖状况等变化特征,空间可视化研究产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宁夏降水量呈年际波动、总体上升,南高北低的特征;潜在蒸散发为南低北高,年际变化不大;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不透水面显著增加,主要贡献来自草地和裸地。研究区产水量变化较为显著,从2000年的7.48亿m^(3)到2020年增加至12.14亿m^(3),清水河流域以南贡献了全区超过80%的产水量,气候条件变化是影响产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空间可视化结果可直接反应产水量的空间差异,在水资源开发保护、高效利用等方面有重要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产水量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