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志琦 李明皓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5-580,共6页
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严重影响受者生存,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是预防排斥反应的重要手段,但其存在毒性作用,以及会增加全身感染、肿瘤复发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因此,在成功肝移植手术之前,如何对受者实施个体化免疫耐受诱导,实现术后免疫抑制... 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严重影响受者生存,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是预防排斥反应的重要手段,但其存在毒性作用,以及会增加全身感染、肿瘤复发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因此,在成功肝移植手术之前,如何对受者实施个体化免疫耐受诱导,实现术后免疫抑制药完全或早期撤退,仍然是器官移植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研究方向。近年来,耐受性树突状细胞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临床试验初显成效。本文就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特征、参与重塑肝脏免疫微环境的机制及其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肝移植 免疫耐受 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药 细胞因子 共刺激分子 交叉修饰 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HepG2肝癌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多强 辛国军 +4 位作者 丁洋 赵良玉 杨勇 王吉军 田明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00-2602,共3页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对HepG2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肝癌细胞株,CCK-8法检测0、200、400、800 mg/L的LBP分别培养24、48、72 h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LBP组、...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对HepG2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肝癌细胞株,CCK-8法检测0、200、400、800 mg/L的LBP分别培养24、48、72 h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LBP组、3-MA(3-甲基腺嘌呤)组和LBP+3-MA 4组。GFP-LC3腺病毒感染HepG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自噬小体的绿色荧光颗粒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LBP对HepG2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LBP组GFP-LC3荧光颗粒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MA+LBP组荧光颗粒数目比LBP组明显减少(P<0.05);3-MA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数目无明显变化(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LBP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明显低于3-MA+LBP组(P<0.05),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3-MA组与对照组凋亡率比,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枸杞多糖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LBP诱导的自噬作用对肝癌细胞的凋亡起保护作用,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HEPG2细胞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Ⅱ型腺相关病毒介导的TIMP-1感染B16细胞对其体外侵袭及体内成瘤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3
作者 胡键阳 李明皓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6期208-212,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Ⅱ型腺相关病毒(AAV2)介导的TIMP-1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侵袭性及体内成瘤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重组构建携带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AAV2(r AAV2-TIMP1)质粒,以r AAV2-TIMP1体外感染B16细胞,经蛋白质... 目的研究重组Ⅱ型腺相关病毒(AAV2)介导的TIMP-1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侵袭性及体内成瘤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重组构建携带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AAV2(r AAV2-TIMP1)质粒,以r AAV2-TIMP1体外感染B16细胞,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TIMP-1表达。选择能够明确表达TIMP-1的B16细胞,并根据其对肿瘤细胞侵袭性的抑制作用探究TIMP-1的作用,将感染r AAV2-TIMP1的B16细胞接种至小鼠的皮下与尾静脉,进而观察AAV2介导的TIMP-1对体内成瘤情况的影响。结果 TIMP-1经AAV2成功导入B16细胞并获得有效表达,表明AAV2介导的TIMP1能够明显抑制体外肿瘤细胞的侵袭性,明显降低体内肿瘤细胞的成瘤性。结论 AAV2介导的TIMP1在体外能很好地抑制B16细胞的侵袭性,在体内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的形成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Ⅱ型腺相关病毒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B1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志文 李立强 +1 位作者 张武 李明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7-582,共6页
目的分离DA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并进行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取出DA大鼠的股骨、胫骨之间骨髓腔的骨髓细胞,并联合应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20 ng/mL和10 ng/mL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培... 目的分离DA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并进行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取出DA大鼠的股骨、胫骨之间骨髓腔的骨髓细胞,并联合应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20 ng/mL和10 ng/mL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培养7 d,诱导DA大鼠骨髓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ELISA检测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培养上清液IL-12水平,倒置显微镜观察BMDC增殖情况以及形态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DC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imDC表面特异性标志物OX62/CD103、CD40、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imDC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DA大鼠骨髓细胞经体外培养可获得大量imDC;imDC高表达OX62,低表达CD40、CD80、CD86、MHC-Ⅱ;rmIL-10处理的imDC上清液IL-12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rmIL-4处理组则相反;imDC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弱。结论成功建立简易分离培养高纯度的DA大鼠imDC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大鼠 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