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R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因素预测肥厚型心肌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吕静 朱永琪 +7 位作者 朱彦芳 何瑛 胡茜 邵九杰 王艺霖 王霈 刘云 朱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1,87,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不同区域心肌的影像组学特征及相关临床因素在预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s)中的价值。材料... 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不同区域心肌的影像组学特征及相关临床因素在预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s)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的122例确诊HCM患者的CMR图像及临床资料。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24-hour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24 h DCG)结果将其分为合并VAs组(40例)与未合并VAs组(82例)。按照7∶3的比例将所有受试者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训练集用于构建模型,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效能。选择从二尖瓣水平至心尖部的左心室短轴未增强亮血电影序列,以舒张末期壁厚为基础,将HCM患者心肌分为肥厚区域与非肥厚区域。在左心室短轴各层面心肌的心室舒张末期进行全室壁心肌、肥厚区域心肌及非肥厚区域心肌的感兴趣区勾画及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递归特征消除法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危险因素建立临床因素模型;并构建基于临床危险因素和影像组学特征的联合模型。采用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DeLong检验评估和比较模型间的预测效能;使用列线图将联合模型可视化,并通过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及校正曲线评估联合模型拟合程度;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观察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在训练集中,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89)、左心室肥厚区域联合模型(AUC值=0.98)、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8)的AUC值高于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74)、左心室肥厚区域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85)、左心室全心肌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86)(P<0.05),亦高于临床因素模型(AUC值=0.81)(P<0.05);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89)的AUC值小于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8)及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8)(P<0.05),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与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试集中,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75)的AUC值低于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3)及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5)(P<0.05);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5)的AUC值高于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80)(P<0.05)。结论基于CMR不同区域心肌的影像组学特征及相关临床因素所构建的模型在预测HCM者合并VAs风险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室性心律失常 预测模型 心脏磁共振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MRI影像学征象和血清学指标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晓玲 高宛军 +3 位作者 何维恒 陈俊 戴志军 陈大治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01-1507,共7页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增强MRI影像学征象和血清学指标与微血管侵犯(MVI)的关系,旨在术前预测MVI,为评估患者预后和指导个性化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采用“7点”基线取材法获取病理组织,通...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增强MRI影像学征象和血清学指标与微血管侵犯(MVI)的关系,旨在术前预测MVI,为评估患者预后和指导个性化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采用“7点”基线取材法获取病理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VI,将患者划分为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两位放射科医师回顾患者术前MRI增强图像,独立评估MRI影像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究H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血清学指标和MRI影像学特征与MVI关系。结果:84例患者中,34例(40.5%)为MVI阳性,50例(59.5%)为MVI阴性。MVI阳性患者的Ki-67标记指数更高(P=0.027),甲胎蛋白(AFP)水平更高(P=0.001),肿瘤长轴直径更大(P<0.001),短轴直径更大(P<0.001),更易出现动脉期瘤内强化小动脉(P=0.013)、瘤周强化(P=0.002)、瘤周无或不完整强化包膜(P=0.039)、延迟期不光滑的肿瘤边界(P=0.001)和微静脉侵犯双特征预测因子(TTPVI)(P<0.001)。两位放射科医师评估MRI影像学特征具有良好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AFP、肿瘤长轴直径和TTPVI是与MVI独立相关的因素。联合三个特征诊断MVI的曲线下面积达到0.864(95%CI:0.767~0.881),敏感度为75.8%,特异度为96.0%,阳性预测值为92.6%,阴性预测值为85.7%。结论:AFP、肿瘤长轴直径和TTPVI是预测MVI的独立因素,联合患者血清学特征和MRI肿瘤影像学特征对HCC患者的MVI状态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潜力为HCC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联合VASARI特征预测胶质瘤IDH1突变状态
3
作者 陈晓华 张若弟 +4 位作者 周云舒 刘世莉 张少茹 王卓 陈志强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8-1145,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伦勃朗视觉感受图像(VASARI)特征集的联合模型预测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中心的452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术前MRI资料,按照3: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 目的:探讨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伦勃朗视觉感受图像(VASARI)特征集的联合模型预测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中心的452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术前MRI资料,按照3: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71)和验证集(n=181)。提取并分析22个VASARI特征,使用单-多因素逻辑回归(LR)分析筛选预测IDH1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VASARI模型。基于T 2WI、T 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 2-FLAIR)和增强后T 1WI(CE-T 1WI)提取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以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为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将筛选的VASARI特征与Rad-score纳入多因素LR分析,建立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Delong检验评估和比较模型性能,绘制决策曲线分析(DCA)和校准曲线以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和校准度。结果:VASARI特征集中的F1、F4、F7和F11是预测IDH1突变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筛选出了11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并得到Rad-score,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高于VASARI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分别为0.952、0.872、0.882,验证集分别为0.938、0.890、0.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long检验,P<0.05);影像组学模型与VASARI模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A显示在一定危险阈值范围内,联合模型的净收益最大,临床实用性最好;校准曲线显示3个模型的校准度良好,其中联合模型的校准度最好。结论: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模型、VASARI模型可有效预测胶质瘤IDH1突变状态,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突变状态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伦勃朗视觉感受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双低方案联合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大体重患者胸腹主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李正正 白雪 +4 位作者 曹永佩 高永斌 陈大治 汪芳 杨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目的:探讨CT双低方案(70 kV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联合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在大体重患者胸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23年1—12月疑似为主动脉疾病并接受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0例,按照体... 目的:探讨CT双低方案(70 kV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联合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在大体重患者胸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23年1—12月疑似为主动脉疾病并接受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0例,按照体重指数(BMI)值<24 kg/m^(2)或≥24 kg/m^(2)分为A组(标准体重)和B组(大体重)[A组:男23例,女7例,BMI平均值(22.50±1.30)kg/m^(2);B组:男25例,女5例,BMI平均值(26.30±1.97)kg/m^(2)],每组各30例。基于管电压、碘对比剂、重建算法的选用规则,A组接受常规方案(100 kV+碘普罗胺370 mgI/mL+50%ASIR-V算法),B组接受双低方案(70 kV+碘克沙醇320 mgI/mL+DLIR-H算法、50%ASIR-V算法)。结果:双低方案扫描下,B组中胸腹主动脉各层面(主动脉弓、三尖瓣、腹腔干、肠系膜下动脉、髂动脉分叉)CT值均高于A组同等层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组内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中DLIR-H重建降噪能力最强,图像的客观评分和主观评分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LIR-H图像表现最佳;与A组相比,B组中DLIR-H图像的平均SD值降低18.5%,CNR值、SNR值及主观评分均高于A组,50%ASIR-V图像的各层面SD值高于A组(P<0.05),但图像各层面的CNR值、SNR值和主观评分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9.21±2.49)mSv和(6.52±0.63)mSv,B组有效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33.2%,而有效碘摄入量与其相当(P>0.05)。结论:使用GE Revolution Apex CT的双低扫描方案联合DLIR可用于大体重患者胸腹主动脉CTA扫描,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及碘剂量,而且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双低扫描方案 深度学习重建 胸腹主动脉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病理-影像联合模型构建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达病理完全缓解 被引量:9
5
作者 杨蔚 李正正 +3 位作者 刘开惠 张宁妹 尹清云 张朝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4-742,共9页
目的分析MRI与临床病理联合构建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C)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月—2022年5月接受NAC并手术的首诊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2018年1月—2021年5月就诊的159例患... 目的分析MRI与临床病理联合构建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C)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月—2022年5月接受NAC并手术的首诊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2018年1月—2021年5月就诊的159例患者为建模组,2021年6月—2022年5月69例为验证组。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NAC前MRI参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R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图评估列线图的诊断效能。结果肿瘤最大径线(OR=0.96,95%CI 0.93~0.99,P=0.01),HER-2状态(OR=0.07,95%CI 0.02~0.22,P<0.001),Ki-67指数(OR=1.04,95%CI 1.01~1.07,P=0.002)和信号强化率(OR=1.02,95%CI 1.01~1.03,P=0.002)是pCR的独立预后因素,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pCR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 0.75~0.89)和校准能力(C指数=0.89,95%CI 0.83~0.94)。结论肿瘤最大径线、HER-2状态、Ki-67指数和信号强化率联合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NAC达pCR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和校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治疗 列线图 信号强化率 病理完全缓解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常规序列联合DWI对脑微出血筛查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周湛鸿 赵艳红 +2 位作者 谢雨乐 赵瑞 朱蓉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序列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脑微出血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2月以头晕、肢体麻木、感觉障碍等症状为主诉就诊并拟诊为脑小血管病的526名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颅脑MRI(T1WI、T2WI、FLAIR)... 目的:探讨常规序列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脑微出血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2月以头晕、肢体麻木、感觉障碍等症状为主诉就诊并拟诊为脑小血管病的526名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颅脑MRI(T1WI、T2WI、FLAIR)、DWI(b=0、1 000 s/mm^(2))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以SWI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常规序列及常规序列联合DWI序列对微出血患者的检出率以及对病灶数目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序列联合DWI序列诊断微出血的检出率(94.4%)大于常规序列的检出率(48.3%)(χ^(2)=149.202,P<0.017);常规序列联合DWI序列对于微出血病灶数的检出率(76.10%)大于常规序列的检出率(5.46%)(χ^(2)=241.077,P<0.017).结论:相较于常规序列,常规序列联合DWI序列对脑微出血患者的检出率和病灶数的检出率均明显升高,在脑微出血的筛查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道残差嵌套U结构的CT影像肺结节分割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蒋武君 支力佳 +1 位作者 张少敏 周涛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9-889,共11页
早诊断早治疗对提升肺癌的存活率至关重要。肺结节是肺癌早期主要表现,但其异质性特征增加了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肺结节的检测难度,降低了分割结果的精确度。为提高肺结节分割结果的完整性和精确度,提出三维通道残差嵌套U网络(CR U2Net)。... 早诊断早治疗对提升肺癌的存活率至关重要。肺结节是肺癌早期主要表现,但其异质性特征增加了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肺结节的检测难度,降低了分割结果的精确度。为提高肺结节分割结果的完整性和精确度,提出三维通道残差嵌套U网络(CR U2Net)。浅层特征同时包含病灶细节和噪声信息,提出浅层信息处理U结构平衡噪声信息的干扰;为加强不同层特征信息的交互,丰富特征表达和传递,提出通道残差结构,配合嵌套U结构实现特征信息的提取优化;考虑到浅层特征包含空间细节信息而深层特征具有语义抽象性,设计通道挤压U结构实现不同语义级别特征有效融合;将上述模块集成到UNet中构建出基于嵌套U结构的肺结节分割模型。提出的模型在Lung Image Database Consortium and Image Database Resource Initiative数据集中进行训练,达到了83.83%的Dice系数。优于多数现有肺结节分割方法且与UNet,UNet++以及PCAMNet网络相比领先了3.98%,1.96%和1.26%;针对网络结构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各模块均发挥作用,在可接受参数量和计算量的情况下达到最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肺结节分割 通道残差结构 嵌套U结构 通道挤压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小视野非压脂T2WI联合DW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吴金花 王琛 +2 位作者 王娅 王瑞 马鸿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薄层小视野非压脂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宫颈癌术前MRI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126例经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前MRI检查采用薄层小视野非压脂T2WI及DWI序列,以术后病理为对照,计算术前MRI分期的特异度、... 目的:探讨薄层小视野非压脂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宫颈癌术前MRI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126例经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前MRI检查采用薄层小视野非压脂T2WI及DWI序列,以术后病理为对照,计算术前MRI分期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NPV)、阳性预测值(PPV)和准确度。采用Kappa检验分析宫颈癌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结果:MRI分期ⅠB1、ⅠB2、ⅠB3、ⅡA1、ⅡA2和ⅢC1分别为23例、36例、18例、25例、17例和7例,病理分期ⅠB1、ⅠB2、ⅠB3、ⅡA1、ⅡA2和ⅢC1分别为21例、38例、15例、24例、18例和10例。MRI对于宫颈癌ⅠB1、ⅠB2、ⅠB3、ⅡA1、ⅡA2和ⅢC1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98.41%、100%、97.62%、94.44%、89.68%和94.44%,总准确度为95.77%,与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42,P<0.001)。结论:薄层小视野非压脂T2WI联合DW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国际妇产科联盟 小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壁囊样积气症的MSCT征象及其在临床诊治决策中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饶慧敏 马梅香 +3 位作者 卢林 沈云 陈克敏 陈大治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的肠壁囊样积气症(PCI)患者多层螺旋CT(MSCT)征象的差异,探讨MSCT征象在PCI临床诊治决策中的作用,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治... 目的:通过比较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的肠壁囊样积气症(PCI)患者多层螺旋CT(MSCT)征象的差异,探讨MSCT征象在PCI临床诊治决策中的作用,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治疗的44例PCI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组(34例)和手术组(10例),总结其MSCT征象特点,包括病变部位、气囊肿的大小、累计长度、在肠壁的分布、有无游离气体、门静脉积气、肠梗阻等,并比较两组间上述MSCT征象出现率的差异。结果:(1)MSCT征象:44例PCI肠壁囊样积气症气囊肿直径为0.1~3.7 cm,病变累计长度约为1.0~180 cm,1例为单发,其余为多发;浆膜下型13例(29.5%),黏膜下型15例(34.1%),混合型16例(36.4%);累及结直肠31例(70.5%),累及小肠19例(43.2%),累及胃壁、系膜处各1例(2.3%);伴有腹腔游离气体14例(31.8%);伴有肠梗阻14例(31.8%)。(2)两组间患者MSCT征象的差异:手术组与保守组之间病灶呈串珠样(90.0%vs 29.4%)、伴发门脉积气(60.0%vs 5.9%)、伴发肠梗阻(70.0%vs 20.6%)及伴发腹腔游离气体(70.0%vs 20.6%)等征象的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生长方式、生长部位在两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I患者在MSCT上具有特征性表现;MSCT的征象特点可为PCI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当病灶呈串珠样改变,伴发门脉积气、肠梗阻及腹腔游离气体时要结合临床表现考虑手术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壁囊样积气症 多层螺旋CT 征象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D-MRI与慢性肾脏病血清β2微球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金花 马小芳 +1 位作者 哈若水 张淼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OLD-MRI)定量参数表观自旋-自旋弛豫率(R2^(*))值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的变化与肾脏血氧含量的关系及肾脏BOLD-MRI序列最优回波时间(TE)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45例CKD...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OLD-MRI)定量参数表观自旋-自旋弛豫率(R2^(*))值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的变化与肾脏血氧含量的关系及肾脏BOLD-MRI序列最优回波时间(TE)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45例CKD患者(病例组),根据肾穿刺活检结果又分为CKD 3期组(29例)和CKD 4期组(16例),同时选取42例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行BOLD-MRI检查,分别测量各组肾皮质、髓质R2^(*)值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病例组肾髓质R2^(*)值与血清β2-MG浓度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理分期的CKD及对照组肾皮髓质R2^(*)值进行比较,皮质R2^(*)值均大于髓质R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皮、髓质R2^(*)值均呈现CKD 3期组?对照组?CKD 4期组趋势,但皮质R2^(*)值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髓质R2^(*)值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CKD 3期组和对照组与CKD 4期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3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髓质R2^(*)值与血清β2-MG浓度呈负相关(r=-0.017,P<0.05)。4期组肾皮值明显变薄,皮髓质界线欠清,BOLD-MRI显示肾皮髓质界线清晰的最优TE值范围为22.9~28.9 ms。结论:BOLD-MRI可无创性评估CKD患者肾功能结构的改变及不同血清β2-MG浓度的肾脏血氧含量,能较敏感地反映并量化肾脏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肾脏BOLD-MRI时的TE过长或过短,肾皮髓质界线越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 Β2微球蛋白 慢性肾脏病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评价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活动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刚 朱蓉蓉 +2 位作者 盛迅伦 焦华杰 哈若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76-981,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MR mDixon-quant)评价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活动性的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符合Mourits诊断标准的TAO患者50例100眼,根据临床活动度评分(CAS)将TAO患... 目的探讨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MR mDixon-quant)评价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活动性的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符合Mourits诊断标准的TAO患者50例100眼,根据临床活动度评分(CAS)将TAO患者分为活动组(CAS≥3分,29例58眼)和非活动组(CAS<3分,21例42眼)。同期收集23例46眼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眼眶MR mDixon-quant序列检查,分别测量TAO活动组、TAO非活动组和正常对照组眼眶脂肪含量及眼球突出度。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TAO患者眼眶脂肪含量与CA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脂肪含量预测TAO活动性的效能,采用Kappa分析评价眼眶脂肪含量与CAS诊断标准的一致性,眼眶脂肪含量及眼球突出度测量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的重复性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结果TAO活动组、TAO非活动组和正常对照组眼眶脂肪含量分别为(85.190±4.346)%、(88.715±5.686)%和(82.345±5.445)%,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72,P<0.001),其中TAO活动组和TAO非活动组眼眶脂肪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TAO非活动组眼眶脂肪含量较TAO活动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TAO活动组、TAO非活动组和正常对照组眼球突出度分别为(20.221±1.714)、(20.855±2.103)和(15.363±1.667)mm,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298,P<0.01),其中TAO活动组和TAO非活动组眼球突出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AO活动组与TAO非活动组眼球突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O患者眼眶脂肪含量与CAS评分呈负相关(rs=-0.443,P<0.01),眼眶脂肪含量与CAS诊断标准具有一致性(Kappa=0.431,P<0.001)。眼眶脂肪含量评价TAO活动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3,95%可信区间为0.595~0.810,以87.180%为临界值,诊断敏感度为74.14%(43/58),特异度为66.67%(28/42),阳性预测值为75.44%(43/57),阴性预测值为65.12%(28/43),准确度为71.00%(71/100)。眼眶脂肪含量观察者内、观察者间测量的ICC值分别为0.953和0.920,眼球突出度观察者内、观察者间测量的ICC值分别为0.935和0.917。结论mDixon-quant技术可定量测量眼眶脂肪含量,测量重复性较好,能较好地评估TAO活动性,有助于评估TAO的临床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mDixon-quant 脂肪定量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70 kV联合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对大体重患者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丽娟 禹志鹏 +4 位作者 沈云 石骁萌 哈若水 杨利莉 汪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4-668,共5页
目的:探讨70 kV联合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IR)对大体重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2年1月在我院采用Revolution Apex CT行低管电压(70 kV)行CCTA检查的患者96例,根据患者体重指数(BMI)平均分为2... 目的:探讨70 kV联合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IR)对大体重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2年1月在我院采用Revolution Apex CT行低管电压(70 kV)行CCTA检查的患者96例,根据患者体重指数(BMI)平均分为2组,即标准体重组与大体重组。标准体重组图像采用基于多模型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Veo (ASiR-V40%),大体重组图像分别进行ASiR-V40%及低、中、高三档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L、DLIR-M、DLIR-H),对两组图像的冠状动脉主要节段进行主观评分,记录两组图像主动脉根部、各冠状动脉近段[包括右冠状动脉(RCA)、左主干(LMA)、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竖脊肌的CT值及SD值以及有效辐射剂量,分析比较两组组内及组间不同重建算法的差异。结果:低管电压(70 kV) CCTA检查条件下,大体重组中DLIR重建图像噪声均低于常规临床检查的ASiR-V40%重建图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均高于ASiR-V40%重建图像,随着DLIR重建算法的降噪级别的递增,客观评分逐步提高,以DLIR-H为最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LIR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均明显高于ASiR-V40%重建图像(均P<0.05),DLIR-H主观图像评分最高。标准体重组和大体重组间ASiR-V40%重建图像主客观评分没有差异(P>0.05);两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1.36±0.42)mSv、(1.59±0.46)mSv,大体重组高于标准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压(70 kV) CCTA检查条件下,大体重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常规ASiR-V40%重建算法与标准体重者图像质量间未见差异,均可进行诊断;相较于ASiR-V40%重建算法,经DLIR重建可以进一步降低图像噪声,提升图像质量,提高诊断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CT血管成像 深度学习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对CTPA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紫薇 许小凡 +4 位作者 沈云 高永斌 王泽润 曹永佩 阮小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对比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FBP)及常规迭代重建算法(ASiR-V),研究深度学习重建(DLIR)算法对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在GE APEX CT上收集进行CTPA检查的患者30例,分别采用5种重建方式(FBP,常规临床参数的ASiR-V40%... 目的:对比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FBP)及常规迭代重建算法(ASiR-V),研究深度学习重建(DLIR)算法对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在GE APEX CT上收集进行CTPA检查的患者30例,分别采用5种重建方式(FBP,常规临床参数的ASiR-V40%,DLIR-L/M/H)重建.分别测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肺动脉主干层面椎旁肌肉的CT值、噪声(SD),计算其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并进行客观评价.由2名高年资医师对所有图像进行评分.结果:5组图像在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的CT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组图像的SD、CNR、S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LIR的图像质量要显著优于ASiR-V,随着DLIR强度升高,SD值降低,SNR值升高.每名医师组内及2名医师组间的主观评分一致性均高,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分别为0.838、0.879、0.843,5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像质量趋势为DLIR-H>DLIR-M>DLIR-L>ASiR-V40%>FBP.结论:与FBP、ASiR-V40%算法相比,DLIR算法(TrueFidelity^(TM))能够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SNR,且DLIR-H提供了最佳的主客观图像.DLIR算法在提高CTPA图像质量临床应用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 迭代重建算法 CT血管成像 肺动脉 噪声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 Flash扫描联合70 kV在儿童肺炎复查的可行性研究
14
作者 张涛 曹永佩 李正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5年第5期732-737,共6页
目的:探讨双源CT Flash扫描联合70 kV在儿童肺炎复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4年1—7月因肺炎就诊我院,并完成前后两次CT扫描的30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7.3±3.5)岁(5个月~11.5岁),体重指数(BMI)为(15.45±... 目的:探讨双源CT Flash扫描联合70 kV在儿童肺炎复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4年1—7月因肺炎就诊我院,并完成前后两次CT扫描的30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7.3±3.5)岁(5个月~11.5岁),体重指数(BMI)为(15.45±2.62)kg/m^(2)。根据研究方案,均采用Flash模式扫描,首次检查使用80 kV管电压,复查使用70 kV管电压,其余参数相同。比较前后两次CT扫描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与首次检查相比,复查的辐射剂量指标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全身有效剂量(ED)分别降低了40.38%[(0.31±0.11)mGy vs(0.52±0.20)mGy]、40.74%[(8.67±3.76)mGy·cm vs(14.63±7.18)mGy·cm]和40.91%[(0.13±0.05)mSv vs(0.22±0.10)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首次检查图像质量相比,复查图像的背景噪声值增高,信噪比(SNR)值、对比度噪声比(CNR)值分别下降21.14%、1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名医师对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一致性高(Kappa=0.72~0.879),两组图像的肺窗和纵隔窗图像质量评分均存在差异(P<0.001),以肺窗图像为判断标准,首次检查图像质量中位评分为5分(4分,5分),复查图像质量的中位评分为4分(3分,5分),所有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需求。结论:70 kV联合双源CT Flash扫描在儿童肺炎复查中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和评价治疗效果需求,且辐射剂量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管电压 双源CT Flash模式 低辐射剂量 儿童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