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积温模型对枸杞生育期预测的评估
1
作者
杨苑
党张利
+1 位作者
钱倩霞
白春燕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61-64,共4页
利用2007-2016年宁夏中宁县舟塔产区枸杞观测资料和中宁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建立适合中宁枸杞的非线性积温模型参数,并与线性积温模型对比,得到非线性积温模型更适合中宁枸杞生育期的预测;通过对枸杞六个生育期有效积温的对比...
利用2007-2016年宁夏中宁县舟塔产区枸杞观测资料和中宁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建立适合中宁枸杞的非线性积温模型参数,并与线性积温模型对比,得到非线性积温模型更适合中宁枸杞生育期的预测;通过对枸杞六个生育期有效积温的对比分析,获得枸杞在不同阶段的有效积温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夏果成熟期-秋梢生长期所需积温最高,有效积温的平均值需达到439℃·d,而夏果形成-夏果成熟所需积温最低,平均值只需达到9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非线性积温模型
生育期预测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六盘山区两类雾物理结构的初步观测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党张利
穆建华
+2 位作者
闫军
曹宁
常倬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4-582,共9页
利用2020年在六盘山区观测高山雾获得的隆德、泾源、六盘山气象站地面能见度、温度、相对湿度、风等常规观测资料和微波辐射计温度、相对湿度垂直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六盘山区大范围和仅山顶出现雾时的环流形势和温湿垂直演变特征。结...
利用2020年在六盘山区观测高山雾获得的隆德、泾源、六盘山气象站地面能见度、温度、相对湿度、风等常规观测资料和微波辐射计温度、相对湿度垂直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六盘山区大范围和仅山顶出现雾时的环流形势和温湿垂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六盘山区大范围雾过程和仅山顶雾过程都是受槽前暖湿气流影响,降温增湿导致的,两类雾过程地面相对湿度大于95%,以偏南风为主,隆德和泾源气象站能见度多在200 m以上,六盘山气象站一半以上时间能见度低于200 m。六盘山气象站的雾生消迅速,强浓雾持续时间较长,逆温层厚度增厚早于强浓雾出现的时间,垂直发展深厚,雾发展成熟时逆温层厚度达到1130 m,隆德气象站随着雾发展逆温层厚度也有增厚,但远远小于六盘山气象站,而六盘山气象站逆温强度弱于隆德气象站。随着雾的发展,相对湿度存在明显的向上延伸现象,90%以上相对湿度延伸到1040 m,同时六盘山气象站在出现强浓雾时隆德气象站微波辐射计能够观测到600 m左右的饱和区,这对分析六盘山区典型高山雾垂直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
物理结构
观测研究
六盘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DARDAR数据的中国地区不同光学厚度下冰云特性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纹锋
郑有飞
+2 位作者
王立稳
郑倩
林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9-1319,共11页
利用CALIPSO和Cloud Sat协同反演产品DARDAR四年数据,分析了中国地区各种光学厚度冰云的发生概率,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季节变化及微物理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冰云特性不仅有明显区域和季节变化特征,还与不同光学厚度所定义的...
利用CALIPSO和Cloud Sat协同反演产品DARDAR四年数据,分析了中国地区各种光学厚度冰云的发生概率,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季节变化及微物理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冰云特性不仅有明显区域和季节变化特征,还与不同光学厚度所定义的冰云类型有关。中国区域主要发生薄冰云(0.03<τ<0. 3)和不透明冰云(0. 3<τ<3)较多,发生率高值区均在青藏高原地区。除不可见冰云(τ<0. 03)外,其余类型冰云的主要发生高度会随着光学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类型冰云的季节变化并不明显,但是夏季更容易出现有利于光学较厚(τ>3)冰云发生的条件。微物理特性方面,冰水含量明显随冰云类型的变化而变化,而冰云有效粒子半径与高度的关系比与光学厚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全国冰云特征的平均数值并不能代表区域内的冰云特性,由光学厚度定义的不同种类冰云的具体分析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云发生概率
冰云类型
光学厚度
冰水含量
有效粒子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积温模型对枸杞生育期预测的评估
1
作者
杨苑
党张利
钱倩霞
白春燕
机构
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
宁夏
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宁夏
中卫市气象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
中心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61-64,共4页
文摘
利用2007-2016年宁夏中宁县舟塔产区枸杞观测资料和中宁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建立适合中宁枸杞的非线性积温模型参数,并与线性积温模型对比,得到非线性积温模型更适合中宁枸杞生育期的预测;通过对枸杞六个生育期有效积温的对比分析,获得枸杞在不同阶段的有效积温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夏果成熟期-秋梢生长期所需积温最高,有效积温的平均值需达到439℃·d,而夏果形成-夏果成熟所需积温最低,平均值只需达到94℃·d。
关键词
枸杞
非线性积温模型
生育期预测
有效积温
Keywords
Wolfberry
Nonlinear accumlated temperature model
Forecast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ge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分类号
S567.1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S161.2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六盘山区两类雾物理结构的初步观测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党张利
穆建华
闫军
曹宁
常倬林
机构
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4-582,共9页
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2022BEG0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5073)
+1 种基金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AAC03489)
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项目(CAMP-202106)资助。
文摘
利用2020年在六盘山区观测高山雾获得的隆德、泾源、六盘山气象站地面能见度、温度、相对湿度、风等常规观测资料和微波辐射计温度、相对湿度垂直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六盘山区大范围和仅山顶出现雾时的环流形势和温湿垂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六盘山区大范围雾过程和仅山顶雾过程都是受槽前暖湿气流影响,降温增湿导致的,两类雾过程地面相对湿度大于95%,以偏南风为主,隆德和泾源气象站能见度多在200 m以上,六盘山气象站一半以上时间能见度低于200 m。六盘山气象站的雾生消迅速,强浓雾持续时间较长,逆温层厚度增厚早于强浓雾出现的时间,垂直发展深厚,雾发展成熟时逆温层厚度达到1130 m,隆德气象站随着雾发展逆温层厚度也有增厚,但远远小于六盘山气象站,而六盘山气象站逆温强度弱于隆德气象站。随着雾的发展,相对湿度存在明显的向上延伸现象,90%以上相对湿度延伸到1040 m,同时六盘山气象站在出现强浓雾时隆德气象站微波辐射计能够观测到600 m左右的饱和区,这对分析六盘山区典型高山雾垂直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雾
物理结构
观测研究
六盘山区
Keywords
fog
physical structures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Liupan Mountain area
分类号
P426.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DARDAR数据的中国地区不同光学厚度下冰云特性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纹锋
郑有飞
王立稳
郑倩
林彤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
中心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9-1319,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项目(41590873)
文摘
利用CALIPSO和Cloud Sat协同反演产品DARDAR四年数据,分析了中国地区各种光学厚度冰云的发生概率,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季节变化及微物理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冰云特性不仅有明显区域和季节变化特征,还与不同光学厚度所定义的冰云类型有关。中国区域主要发生薄冰云(0.03<τ<0. 3)和不透明冰云(0. 3<τ<3)较多,发生率高值区均在青藏高原地区。除不可见冰云(τ<0. 03)外,其余类型冰云的主要发生高度会随着光学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类型冰云的季节变化并不明显,但是夏季更容易出现有利于光学较厚(τ>3)冰云发生的条件。微物理特性方面,冰水含量明显随冰云类型的变化而变化,而冰云有效粒子半径与高度的关系比与光学厚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全国冰云特征的平均数值并不能代表区域内的冰云特性,由光学厚度定义的不同种类冰云的具体分析极为重要。
关键词
冰云发生概率
冰云类型
光学厚度
冰水含量
有效粒子半径
Keywords
Ice cloud occurrence probability
ice cloud type
optical depth
ice water content
effective radius
分类号
P401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积温模型对枸杞生育期预测的评估
杨苑
党张利
钱倩霞
白春燕
《陕西农业科学》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六盘山区两类雾物理结构的初步观测研究
党张利
穆建华
闫军
曹宁
常倬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DARDAR数据的中国地区不同光学厚度下冰云特性分析
陈纹锋
郑有飞
王立稳
郑倩
林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