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G13突变相关糖基化障碍型癫痫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安红 张静 +3 位作者 李书香 钱欣 夏阳 高鹏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1-1096,共6页
癫痫(EP)是一组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为核心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然而,约有1/3的患者存在明显的耐药性,研究证实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ALG13基因编码尿苷二磷酸-N-乙酰葡糖胺(UDP-GlcNAc)转移酶的亚基,其突变可导致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 癫痫(EP)是一组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为核心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然而,约有1/3的患者存在明显的耐药性,研究证实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ALG13基因编码尿苷二磷酸-N-乙酰葡糖胺(UDP-GlcNAc)转移酶的亚基,其突变可导致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DG),此类患者多伴有癫痫发作,这提示ALG13基因遗传变异与糖基化障碍及癫痫之间存在强关联。该综述首次系统地整合了ALG13基因结构功能,以及其突变与癫痫之间的关联证据和潜在作用机制。通过多维度剖析,为深入探究ALG13基因与癫痫的关系、开展精准诊断及靶向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13 糖基化障碍 N-糖基化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ER1敲低加重癫痫后神经元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
2
作者 郝世杰 罗懿瑾 +6 位作者 任晓璠 丁娜 曹景博 赵倩 贺炜 侯绍章 左娣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2-1339,共8页
目的评估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1,GPER1)又称GPR30对癫痫后神经元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癫痫后大鼠脑区GPER1和DNA损伤标志物γ-H2AX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Ni... 目的评估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1,GPER1)又称GPR30对癫痫后神经元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癫痫后大鼠脑区GPER1和DNA损伤标志物γ-H2AX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Nissl染色和TUNEL染色比较匹罗卡品诱导癫痫后GPER1敲低(GPER1-KD)和野生型(WT)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IntelliCage设备检测癫痫慢性阶段记忆和空间学习等行为活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癫痫后24 h大鼠脑皮质和海马的GPER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野生型癫痫(WT+Epilepsy,WT+EP)组大鼠相比,GPER1敲低癫痫(GPER1-KD+Epilepsy,GPER1-KD+EP)组大鼠海马区神经损伤更为严重,发生细胞凋亡的神经元明显增多。通过IntelliCage行为一体化设备检测发现,在自由探索、鼻触阶段、位置学习和反向位置学习阶段中,GPER1-KD+EP组较WT+EP组大鼠的访问次数更少,错误访问率更高。结论GPER1缺失会降低癫痫后记忆和空间学习能力,可能是由于GPER1缺失加重癫痫后神经元损伤、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引起的。GPER1是癫痫后神经损伤与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ER1 癫痫 匹罗卡品 认知 神经元凋亡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NLRP3炎性体相关蛋白表达并减轻其炎症
3
作者 郭加雨 王鹏 +4 位作者 王钊 王国伟 高鑫雷 余黎明 王振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含pyrin结构域寡核苷酸结合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炎性体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EAE小鼠模型同时设正常阴性对照组,在免疫的第14天(小鼠开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将建模小...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含pyrin结构域寡核苷酸结合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炎性体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EAE小鼠模型同时设正常阴性对照组,在免疫的第14天(小鼠开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将建模小鼠随机分成EAE组和MET处理组,MET处理组腹腔注射MET,剂量为200 mg/kg,持续给药11 d,模型组及正常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PBS。观察小鼠药物干预前后临床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脊髓病变部位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含胱天蛋白酶激活和募集结构域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脊髓炎症细胞浸润、固蓝(FB)染色观察髓鞘脱失的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结果与EAE组相比,MET处理组临床评分显著降低,脊髓组织浸润的炎细胞减少,脱髓鞘明显改善;NLRP3、caspase-1、ASC蛋白表达显著减少;与正常组相比,EAE组IL-18表达明显增加,IL-10表达量下降;而MET处理组IL-18表达量下降,IL-10表达量增加。结论MET抑制NLRP3炎性体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EAE小鼠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MET)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 含pyrin结构域寡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默认网络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牛芳 郑佳瑞 +5 位作者 马文富 马万龙 金一萱 孙萌 丁向春 王晓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11,共6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结合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connectivity,FC)分析方法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Bvirus-related acut...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结合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connectivity,FC)分析方法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B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HBV-ACLF)伴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hepaticencephalopathy,MH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的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与全脑的FC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探究HBV-ACLF伴MH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并以期为HBV-ACLF伴MHE早期诊断提供影像标志物。材料与方法采用rs-fMRI技术,观察27例HBV-ACLF伴MHE患者和22例HCs静息态下DMN与全脑的FC情况,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并与数字符号实验(Digit Symbol Test,DST)评分、数字连接实验A(Number Connection Test A,NCT-A)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血氨及白细胞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s组相比,MHE组右侧颞极、左侧颞下回、右侧枕下回及左侧枕中回FC减低(P<0.005);MHE组右侧颞极(颞中回)FC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94,P<0.05);MHE组左侧颞下回FC值与血氨呈显著负相关(r=-0.456,P<0.05)。结论HBV-ACLF伴MHE患者DMN内部功能整合发生了改变,FC减退或中断可能为HBV-ACLF伴MHE患者早期认知减退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型肝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连接 心理测试 默认网络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参与癫痫调控的转录组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左娣 郝世杰 +8 位作者 杨盼 李苗 任晓璠 丁娜 马文倩 王盼盼 王诗雨 戎伟芳 刘昆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15,共7页
目的本研究分别将野生型(WT)、Gper1敲低(Gper1-KD)大鼠海马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影响癫痫发病可能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方法海马组织进行RNA提取和cDNA文库构... 目的本研究分别将野生型(WT)、Gper1敲低(Gper1-KD)大鼠海马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影响癫痫发病可能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方法海马组织进行RNA提取和cDNA文库构建,与NCBI数据库大鼠基因组及基因注释比对,通过FPKM值,筛选组别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将DEGs进行GO富集、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RT-qPCR法对关键DEGs进行验证。结果Gper1-KD组与WT组相比,筛选(Fold change>2且FDR<0.01)后,检测到DEGs 2253个,其中上调基因1380个,下调基因873个;GO结果显示,DEGs主要分布在淋巴细胞趋化性、细胞分泌、巨噬细胞趋化性、中性粒细胞趋化性、血管生成正向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结果显示,DEGs相关分子信号通路主要有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通路、癌症蛋白聚糖相关信号通路、细胞黏附相关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RT-qPCR结果表明,Mapk12、Pdpk1、Foxo3、Camk2d、Pik3cg等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MAPK、TNF信号通路在GPER1影响癫痫发生中可能起关键作用,GABA能神经元和Pik3cg在GPER1影响癫痫易感性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ER1 癫痫 DEGs GO富集 KEGG富集 蛋白互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长转录组分析探讨熊果酸抗癫痫和神经保护的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娟娟 黄越 +4 位作者 王雅禾 张莲香 强媛媛 郭乐 刘昆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2-521,共10页
基于转录组分析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抗癫痫和改善癫痫诱导的GABAergic神经元损伤的可能机制。选取对照组(NC组)、癫痫组(SE组)及癫痫UA给药组(UA组)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测序数据利用GO(gene ontology,GO)、KEGG(k... 基于转录组分析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抗癫痫和改善癫痫诱导的GABAergic神经元损伤的可能机制。选取对照组(NC组)、癫痫组(SE组)及癫痫UA给药组(UA组)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测序数据利用GO(gene ontology,GO)、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及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对差异基因(differential genes,DEGs)进行分析;利用RT-qPCR验证海马组织中关键差异基因的表达量;最后在原代神经元上构建体外癫痫模型,采用RT-qPCR对差异基因的表达量进行验证,并利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神经元上GABAA受体γ2亚基(GABRG2)的表达量。两两样本表达量相关性热图及DEG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SE组距离NC组最远,UA治疗后,总体向正常组偏移。SE组与UA组对比,共筛选出220个差异基因,其中143个基因上调,77个基因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在一级分类中涉及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3个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DEGs涉及c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36条生物学通路。PPI分析表明DEGs与GABA及炎症关系密切。RT-qPCR结果表明UA处理增加了海马组织中GABA受体相关基因(Gng4)、GABA合成相关基因(Camk2a、Vgf和Npy)、炎症相关基因(Timp1和Spp1)的表达量,降低了GABA合成相关基因(Nptx2)、cAMP相关通路基因(Gnas)的表达量;并进一步证实UA处理增加了神经元上Gng4、Camk2a的表达量,降低了Gnas的表达量。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E组相比,UA给药后原代神经元上GABRG2的表达量增加。本研究丰富了UA抗癫痫的转录组数据,也为深入研究UA抗癫痫和神经保护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癫痫 全长转录组 测序分析 GA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MRI联合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预测脑胶质瘤IDH1基因状态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孙萌 马文富 +5 位作者 葛鑫 金一萱 牛芳 党佩 周嘉鑫 王晓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0-66,109,共8页
目的探讨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联合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在预测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基因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联合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在预测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基因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断为胶质瘤并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患者病例97例,其中IDH1突变型(IDH1 mutant,IDH1-mut)57例,IDH1野生型(IDH1 wildtype,IDH1-wt)4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前后的syMRI及APT扫描,并测量其定量参数T1-pre、T2-pre、T1-post、T2-post与APT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各参数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单一参数及联合参数对IDH1基因状态的诊断效能。DeLong检验用于比较各参数AUC的差异。结果IDH1-wt胶质瘤APT值、T1-pre高于IDH1-mut胶质瘤(P均<0.05);IDH1-wt胶质瘤T1-post、T2-post低于IDH1-mut胶质瘤(P均<0.01);T2-pre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在所有单一参数中,APT值对IDH1-mut与IDH1-wt胶质瘤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67,高于T1-pre、T1-post、T2-post(AUC分别为0.620、0.811、0.723);多参数联合预测模型(T1-pre+T1-post+T2-post+APT)的AUC为0.886,敏感度为80.7%,特异度为85.0%,高于任何单一参数。DeLong检验结果显示多参数联合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T1-pre、T1-post、T2-post值(P均<0.05),而与APT的AUC无显著差异(P=0.208)。结论syMRI联合APT有助于术前无创预测脑胶质瘤IDH1基因状态,两者联合应用诊断时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异柠檬酸脱氢酶1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侧脑室置管装置和置管固定方法的改良
8
作者 何龙 吴花果 +3 位作者 刘澍玮 李则龙 朱颖 张莲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9-746,共8页
目的:改良一种对大鼠脑损伤小、应激期短、可延时给药或采集脑脊液的侧脑室置管装置和固定方法。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常规方法组、改良方法组和对照组。常规方法组用市售带内芯的套管针置管,用牙科水泥将套管针和固定螺钉固定... 目的:改良一种对大鼠脑损伤小、应激期短、可延时给药或采集脑脊液的侧脑室置管装置和固定方法。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常规方法组、改良方法组和对照组。常规方法组用市售带内芯的套管针置管,用牙科水泥将套管针和固定螺钉固定于颅骨;改良方法组用改良的置管装置和固定方法;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置管装置置入第4和7 d分别用热刺痛实验和足迹实验检测大鼠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置管第7 d取材,用HE染色观察针道周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置管针道附近Iba-1表达的变化。结果:改良方法组大鼠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损伤均轻于常规方法组(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改良方法组的针道明显较常规方法组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常规方法组针道附近组织Iba-1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改良方法组(P<0.05)。结论:本文改良的侧脑室置管装置和固定方法对大鼠脑损伤小、应激期短,可用于延时性侧脑室给药或采集脑脊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置管装置 置管固定方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槐定碱对大鼠额叶皮层脑电活动及功率谱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余建强 李玉香 +3 位作者 朱万平 黄菱 王峰 蒋袁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观察氧化槐定碱(OSR)对麻醉大鼠额叶皮层脑生物电(EEG)变化及其功率谱的影响。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将电极置入大鼠额叶皮层,采用单极引导法及计算机辅助傅里叶变换技术(FFT)以脑电图、功率谱、频率分配为观察指标,记录并分析OS... 目的观察氧化槐定碱(OSR)对麻醉大鼠额叶皮层脑生物电(EEG)变化及其功率谱的影响。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将电极置入大鼠额叶皮层,采用单极引导法及计算机辅助傅里叶变换技术(FFT)以脑电图、功率谱、频率分配为观察指标,记录并分析OSR对大鼠额叶皮层脑生物电变化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icv)OSR2.5、5、10毫克/只,大鼠额叶皮层脑电出现以低幅慢波为主并伴有梭形睡眠波的波形;脑电总功率明显下降(P<0.05),但δ波占总频率比例升高(P<0.05)。结论 OSR降低皮层脑生物电活动是其中枢抑制作用的明显表现,额叶皮层是参与其中枢抑制作用传导环路上的结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槐定碱 额叶皮层 脑电图 功率谱 频率分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D67-GFP精神分裂症小鼠行为学改变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潇剑 张姣 +2 位作者 韩怀钦 马全瑞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后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改变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MK-801连续腹腔注射2周...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后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改变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MK-801连续腹腔注射2周制备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通过悬尾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等,观察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的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改变及GABA能神经元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的表达。结果:停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1)实验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行为学改变:1悬尾实验:实验组不动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实验中实验组逃避潜伏期,游泳总路程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而其平均游泳速度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空间探查实验中实验组经过平台所在点的次数和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3)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中实验组的GFP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进行腹腔注射MK-801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后,其学习与记忆功能显著下降,且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明显增加。提示精神分裂症后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可能与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D67-GFP 精神分裂症 海马 GABA能神经元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索酸通过抑制miR-21表达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昆梅 郭乐 奚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5-750,共6页
探讨乌索酸通过调控miR-21表达从而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采用MTT方法检测乌索酸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qPCR检测肝癌细胞中miR-21的表达水平及乌索酸对HepG2细胞中miR-21表达的调控作用;转染miR-21 mimics进HepG2细胞... 探讨乌索酸通过调控miR-21表达从而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采用MTT方法检测乌索酸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qPCR检测肝癌细胞中miR-21的表达水平及乌索酸对HepG2细胞中miR-21表达的调控作用;转染miR-21 mimics进HepG2细胞中上调miR-21的表达后,MTT、流式细胞检测法、RT-PCR方法分别分析miR-21在乌索酸对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对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与肝正常细胞L-02以及肝癌SMCC-7721、Bel-7402细胞相比较,乌索酸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最强,且HepG2细胞中miR-21的表达水平最高。乌索酸可下调HepG2细胞中miR-21的表达,且在24 h的下调作用最强。miR-21的表达上调可以部分抵消乌索酸对HepG2细胞的抑制增殖及促进凋亡,部分抵消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survivin表达和上调促凋亡基因Bax表达的作用。结果提示,乌索酸通过抑制miR-21的表达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索酸 肝癌细胞 MIR-21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逆转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多药耐药与PI3K/AKT通道的关系 被引量:24
12
作者 魏昌晟 沈义军 +2 位作者 张智 王健 周炳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254-2258,共5页
目的探索苦参碱对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和MK2206作用MCF-7/ADR细胞24 h后的生长抑制率,以抑制率为10%的药物浓度为检测标准;用荧光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 目的探索苦参碱对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和MK2206作用MCF-7/ADR细胞24 h后的生长抑制率,以抑制率为10%的药物浓度为检测标准;用荧光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MCF-7/ADR细胞24 h后MDR1、MRP1、PTEN、AKT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0.6、1.2 g/L的苦参碱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苦参碱浓度的提高,耐药基因MDR1、MRP1的表达量逐渐降低(0.6 g/L苦参碱组MDR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0.659±0.074,MR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0.503±0.058,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PTEN基因表达量逐渐增高而AKT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相同抑制率的苦参碱组(0.6 g/L)和MK2206组(0.05μmol/L)相比,两组降低MDR1、MRP1、AKT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不明显(P>0.05),MK2206组更能增高PTEN基因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0.3、0.6、1.2 g/L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苦参碱浓度的提高耐药蛋白p-gp、MRP1表达量逐渐降低(0.6 g/L苦参碱组p-g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316±0.033,MR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134±0.01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p-AKT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PTEN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总AKT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明显;相同抑制率的苦参碱组(0.6 g/L)和MK2206组(0.05μmol/L)相比,苦参碱组更能降低p-gp、MRP1的蛋白表达量且更能增高PTEN的蛋白表达量,但MK2206组更能降低p-AKT的蛋白表达量,对总AKT蛋白表达量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苦参碱具有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通道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乳腺癌耐药株 MCF-7/ADR 多药耐药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NR1亚单位与GABA_A受体在精神分裂症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培伦 吕玥 +4 位作者 丁银秀 刘印明 周惠惠 张潇剑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9-424,共6页
目的:明确NMDA受体NR1亚单位、GABAA受体与精神分裂症(SP)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新生颗粒细胞的共存模式;阐明NR1、GABAA受体在SP小鼠海马中的表达。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MK-801(每日0.6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注... 目的:明确NMDA受体NR1亚单位、GABAA受体与精神分裂症(SP)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新生颗粒细胞的共存模式;阐明NR1、GABAA受体在SP小鼠海马中的表达。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MK-801(每日0.6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4 d后对两组动物分别进行BrdU标记,断头并进行如下处理:(1)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DG区中NR1和GABAA的表达以及与BrdU标记的新生颗粒细胞的共存模式;(2)利用RT-PCR技术,检测海马GABAA及NR1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1)停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神经细胞的增殖率下降了23.1%(P<0.05),GABAA、NR1两种神经细胞增殖数无差异性改变(P>0.05);(2)实验组小鼠海马GABAA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NR1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1)小鼠精神分裂症后可引起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的降低;(2)小鼠精神分裂症后,在mRNA水平上,海马GABAA的表达降低,NR1的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GABAA NR1 MK-801 海马神经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义伟 马江波 +4 位作者 孙金萍 刘印明 周惠惠 张潇剑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癫痫组和LBP干预组。癫痫组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LBP干预组...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癫痫组和LBP干预组。癫痫组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LBP干预组在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前分别灌服25 mg/kg、50 mg/kg、100 mg/kg的LBP 2周,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标记后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Brd U阳性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癫痫组的Brd 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与癫痫组相比较,不同剂量LBP干预组的Brd U阳性细胞均明显减少(P<0.01),但各剂量LBP干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BP可干预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层Brd U阳性细胞数的异常增生,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枸杞多糖 Brd U阳性细胞 海马齿状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细胞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之间STAT3信号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雅琦 顾金海 +1 位作者 孟锐 安芳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2-437,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细胞(A172/U251)与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BMEC)之间STAT3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方法:建立A172、U251细胞与HBMEC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ELISA检测A172、U251细胞及其分泌因子V...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细胞(A172/U251)与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BMEC)之间STAT3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方法:建立A172、U251细胞与HBMEC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ELISA检测A172、U251细胞及其分泌因子VEGF对HBMEC分泌IL-6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BMEC与A172/U251细胞共培养30 min时HBMEC及其分泌因子IL-6对A172/U251细胞STAT3蛋白及其磷酸化状态p-STAT3的影响,CCK-8、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HBMEC及其分泌因子IL-6对A172/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结果:VEGF(50 ng/ml)组和共培养组(HBMEC分别和A172,U251细胞共培养)HBMEC的IL-6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共培养30 min时,A172/U251细胞的IL-6(50ng/ml)组、共培养组及(共培养+AZD1480)组的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共培养+AZD1480)组的胶质瘤细胞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能力显著低于共培养组(P<0.01)。IL-6(50 ng/ml)组,共培养组及(共培养+AZD1480)组的A172/U251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共培养+AZD1480)组的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共培养组(P<0.01)。结论:神经胶质瘤细胞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存在信号交互作用,且与JAK2/STAT3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细胞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STAT3/p-STAT3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发作后成鼠及幼鼠海马神经发生的改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义伟 肖培伦 +3 位作者 吕玥 武晓敏 丁银秀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1-685,共5页
目的:观察幼鼠及成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神经发生的变化。方法:选用3周龄和成年雄性SD大鼠,氯化锂-匹罗卡品药物点燃造模,造模成功后根据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注射时间点分为24 h组、2周组,并设相应的对照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激光... 目的:观察幼鼠及成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神经发生的变化。方法:选用3周龄和成年雄性SD大鼠,氯化锂-匹罗卡品药物点燃造模,造模成功后根据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注射时间点分为24 h组、2周组,并设相应的对照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幼鼠及成年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1)幼鼠24 h及2周实验组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且24 h组较2周组显著增多(P<0.05);(2)成年鼠24 h实验组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P<0.05),而2周组则相反(P<0.05)。结论:癫痫发作可导致海马神经发生的改变,幼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增殖显著升高,但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慢性癫痫发作可引起成年鼠海马神经细胞增殖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海马齿状回 神经发生 BRDU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苷对CPZ介导的急性脱髓鞘小鼠行为学及皮质髓鞘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姣 马全瑞 +3 位作者 丁娟 刘印明 贺育青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肌苷对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CPZ)介导的急性脱髓鞘小鼠行为学及皮质髓鞘的影响。方法:在普通饲料中掺入0.2%CPZ,饲养小鼠6 w,同时联合腹腔注射肌苷,制备脱髓鞘治疗模型,利用体重测量、Morris水迷宫、悬尾实验、透射电... 目的:探讨肌苷对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CPZ)介导的急性脱髓鞘小鼠行为学及皮质髓鞘的影响。方法:在普通饲料中掺入0.2%CPZ,饲养小鼠6 w,同时联合腹腔注射肌苷,制备脱髓鞘治疗模型,利用体重测量、Morris水迷宫、悬尾实验、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肌苷对脱髓鞘小鼠治疗后行为学及皮质髓鞘的影响。结果:(1)体重变化: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CPZ损伤组、肌苷治疗组小鼠体重从第6 d开始均明显降低(P<0.05);(2)行为学:Morris水迷宫空间定位实验中,与CPZ损伤组比较,肌苷治疗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悬尾实验中,小鼠6 min不动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3)皮质髓鞘电镜观察显示,肌苷治疗组小鼠的皮质髓鞘病理改变程度降低,有新生髓鞘。结论:通过含0.2%CPZ饲料饲养联合腹腔注射肌苷制备脱髓鞘治疗小鼠,可使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明显改善,皮质髓鞘有明显的修复与再生,揭示肌苷对伴有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脱髓鞘小鼠有髓鞘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苷 CPZ 脱髓鞘 精神分裂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颞叶癫痫点燃后海马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左娣 刘昆梅 +4 位作者 张瑞 和祯泉 丁娜 马琳 张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颞叶癫痫反复发作,对颞叶癫痫发病机制深入研究尤其重要。文中旨在探讨颞叶癫痫脑损伤后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癫痫组,每组3... 目的颞叶癫痫反复发作,对颞叶癫痫发病机制深入研究尤其重要。文中旨在探讨颞叶癫痫脑损伤后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癫痫组,每组30只。癫痫组一侧海马注射海人酸制备癫痫大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等渗盐水。通过RT-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AEG-1mRNA和蛋白分子水平变化。结果在海人酸致痫大鼠模型中,AEG-1 mRN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508±0.090)vs(1.000±0.150),P<0.05];AEG-1蛋白的表达亦明显增加[(1.048±0.080)vs(0.749±0.550),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癫痫组大鼠海马CA1、CA3、DG区AEG-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AEG-1与颞叶癫痫有高度相关性,AEG-1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说明AEG-1可能参与了癫痫发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人酸 癫痫 海马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与orexin神经元的纤维联系及其在癫痫中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和祯泉 张燕 +5 位作者 丁娜 马康 左娣 黄卓群 孙涛 牛建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0-476,共7页
目的:观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元和下丘脑orexin神经元在癫痫发作后的活性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纤维联系。方法:制作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VN内神经元和orexin神经元表达c-Fos情况;BDA顺行神经示踪实验观察PV... 目的:观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元和下丘脑orexin神经元在癫痫发作后的活性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纤维联系。方法:制作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VN内神经元和orexin神经元表达c-Fos情况;BDA顺行神经示踪实验观察PVN内神经元的纤维向orexin神经元分布区域的投射情况;CTb逆行神经示踪实验观察orexin神经元向PVN的投射情况。结果:PVN内神经元和orexin神经元在癫痫大鼠中的活性明显提高;PVN神经元向orexin集中分布的区域有大量的神经纤维投射;orexin神经元也可以投射到PVN。结论:PVN神经元和orexin神经元参与癫痫发作,PVN与orexin神经元之间存在相互神经纤维联系,可能在癫痫发作及伴发功能性障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下丘脑室旁核 OREXIN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丁娟 丁敬宾 +4 位作者 马小虎 关立锋 杨慧莹 王志军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改进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从而获取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用于神经科学研究。方法:新生大鼠(2~3日龄),75%酒精消毒后断头,于冰上取大脑皮质置于冰冷的D-Hanks液中,去除脑膜和血管,剪碎后用0.25%胰酶消化并分离细胞,以1... 目的:改进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从而获取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用于神经科学研究。方法:新生大鼠(2~3日龄),75%酒精消毒后断头,于冰上取大脑皮质置于冰冷的D-Hanks液中,去除脑膜和血管,剪碎后用0.25%胰酶消化并分离细胞,以1×10~5/ml的密度接种于预铺0.015%多聚赖氨酸的细胞瓶中培养。细胞纯化采用"差速贴壁法"、"梯度血清法"和"十字手摇法",以获取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通过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即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行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来鉴定细胞纯度。结果: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大于98%,可多次传代,细胞增殖快,且生长良好。结论:改进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操作简单,细胞纯度高,能满足各种神经科学研究中对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的实验要求,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