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普鲁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在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比较 被引量:24
1
作者 丁生权 张文艺 +3 位作者 王建功 刘辉 贾肜 倪新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2-774,共3页
目的比较氯普鲁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在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CSE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髋关节及以下部位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均分成三组:氯普鲁卡因组(C组)、布比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1.5%氯普鲁... 目的比较氯普鲁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在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CSE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髋关节及以下部位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均分成三组:氯普鲁卡因组(C组)、布比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1.5%氯普鲁卡因、0.5%布比卡因和0.5%罗哌卡因各2 ml。记录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阻滞平面、腰麻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效果。结果 C组阻滞平面固定时间、腰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R组(P<0.05)。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B组,但长于R组(P<0.05)。C组最高阻滞平面明显高于B、R组(P<0.05)。结论与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比较,1.5%氯普鲁卡因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和运动阻滞效果弱的特点,小剂量氯普鲁卡因可用于手术时间较短的CSEA中的脊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氯普鲁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下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肺包虫手术麻醉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彬 陈学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9-309,共1页
患儿,男性,9岁,体重34k。主因“咳嗽、发热1月余”入住我院胸外科。患儿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有羊狗接触史。
关键词 肺包虫 麻醉 手术 小儿 胸外科 接触史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七氟醚吸入诱导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亚光 欧阳川 +1 位作者 曹译匀 赵丽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3-694,共2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在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吸入诱导效果。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型患儿20例(A组)与非紫绀型患儿23例(B组),面罩吸入6%七氟醚诱导,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观察RR、VT、PETCO2、SpO2及气管... 目的比较七氟醚在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吸入诱导效果。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型患儿20例(A组)与非紫绀型患儿23例(B组),面罩吸入6%七氟醚诱导,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观察RR、VT、PETCO2、SpO2及气管插管前后MAP与HR变化。结果 A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77.9±34.2)s,明显长于B组的(41.0±18.0)s(P<0.01),且与PETCO2、SpO2均呈负相关关系(r=-0.669,P<0.05;r=-0.789,P<0.01);VT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而RR明显慢于、PETCO2及SpO2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对紫绀型患儿诱导时间较长,但较非紫绀型呼吸抑制作用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麻醉诱导 患儿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及心肌酶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冬梅 侯春丽 +4 位作者 常业恬 王海滨 徐向辉 闵红星 雷庆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30-2433,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SPC)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心肌IR模型,评价IR前后各实验组不同时间点心功能变化,再灌注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并计算心肌梗死范围(IS/AAR),测定血清心肌酶CK、...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SPC)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心肌IR模型,评价IR前后各实验组不同时间点心功能变化,再灌注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并计算心肌梗死范围(IS/AAR),测定血清心肌酶CK、CK-MB、LDH及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再灌注后SPC组和缺血预处理(IPC)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及IS/AAR,心肌酶均低于I/R组(P<0.05或0.01),且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轻微。但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酶浓度则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0.01)。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具有IPC样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舒芬太尼 心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静脉全麻时丙泊酚镇静剂量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汉祥 马妮娜 +1 位作者 毛晶晶 刘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9-780,共2页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静脉全麻时丙泊酚镇静剂量差异,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行下腹部妇科手术患者54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组)和静脉全麻组(G组)。S组在阻滞完成后15 min泵注丙泊酚,G组入室后10 ...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静脉全麻时丙泊酚镇静剂量差异,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行下腹部妇科手术患者54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组)和静脉全麻组(G组)。S组在阻滞完成后15 min泵注丙泊酚,G组入室后10 min泵注丙泊酚实施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结果意识消失时S组所需丙泊酚用量为(1.12±0.18)mg/kg,明显少于G组的(1.73±0.19)mg/kg(P<0.01)。结论与静脉全麻相比,蛛网膜下腔阻滞时能减少丙泊酚镇静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 丙泊酚 脑电双频指数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脊髓敏感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邓立琴 二階哲朗 +3 位作者 齐藤洋司 桥本龍也 滕部由贵子 孟尽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80-284,共5页
目的:观察短期静脉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后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和脊髓后角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250~300g,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后恢复良好的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低剂量瑞芬太尼组(LR... 目的:观察短期静脉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后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和脊髓后角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250~300g,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后恢复良好的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低剂量瑞芬太尼组(LR组)和高剂量瑞芬太尼组(HR组)。三组大鼠均在右侧跖底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50μl,注射前5min LR组和HR组分别经右侧颈内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5μg/kg/min、30μg/kg/min,对照组(C组)泵注生理盐水至注射后5min停止泵注。记录福尔马林注射后第一阶段(0~5min)和第二阶段(15~90min)内累计舔爪时间和注射后2h,L4~5脊髓后角Ⅰ-Ⅱ、Ⅲ-Ⅳ、Ⅴ-Ⅵ板层c-Fos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细胞数量。结果: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5μg/kg/min和30μg/kg/min均可完全抑制第一阶段疼痛行为,推迟第二阶段的疼痛行为开始和中止,HR组尤为显著(P〈0.01),但第二阶段总的累计舔爪时间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脊髓c-Fos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细胞数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应用瑞芬太尼不加重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福尔马林 痛觉过敏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