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bscan-Ⅱ评估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庄文娟 纳莉 +2 位作者 李自立 梅惠香 杨默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采用Orbscan-Ⅱ测量方法对LASIK术后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 Orbscan-Ⅱ测量95例189眼LASIK术眼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的曲率参数,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对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屈光力的比较采用... 目的采用Orbscan-Ⅱ测量方法对LASIK术后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 Orbscan-Ⅱ测量95例189眼LASIK术眼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的曲率参数,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对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屈光力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Bland-Altman用于其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的评估。结果手术前后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分别为(6.42±0.23)mm和(6.32±0.24)mm,即LASIK术后角膜曲率半径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后表面屈光力手术前后分别为(-6.24±0.22)D和(-6.33±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的差异值与矫正近视量呈正相关(r=0.326,P=0.0004)。Bland-Altman显示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的一致性界限为(-0.118mm,0.31mm),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的一致性界限为(-0.116D,0.308D)。结论 Orbscan-Ⅱ可用于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的测定,联合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对于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计算的评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后表面屈光力 Orbscan-Ⅱ 高斯光学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R患者血浆、眼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与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武淑玲 杨默迟 袁进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t-P...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t-PA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的表达,并评价VEGF表达与t-PA、PA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来自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的PDR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t-PA、PAI的含量。结果 PDR组血浆中VEGF(63.12±16.25)pg·mL-1、PAI(10.27±7.62)ng·mL-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14.39±10.48)pg·mL-1、(0.28±0.11)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PDR组血浆中t-PA(19.91±9.90)ng·mL-1与对照组(12.00±2.61)ng·m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房水中VEGF(291.21±45.04)pg·mL-1、t-PA(5.38±2.40)ng·mL-1、PAI(0.53±0.31)ng·mL-1均高于对照组(30.60±11.70)pg·mL-1、(3.87±1.32)ng·mL-1、(0.16±0.09)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R组玻璃体中VEGF(527.62±79.00)pg·mL-1、t-PA(10.41±6.33)ng·mL-1、PAI(7.72±2.32)ng·mL-1的表达浓度均高于对照组(37.58±8.31)pg·mL-1、(3.68±2.48)ng·mL-1、(0.27±0.13)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匀P<0.05)。PDR组自身血浆、房水、玻璃体三者比较,VEGF表达:玻璃体>房水>血浆;t-PA表达:血浆>玻璃体>房水;PAI表达:血浆、玻璃体均高于房水,但血浆和玻璃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的表达与t-PA及PAI的表达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VEGF、t-PA、PAI可能参与了PDR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VEGF与t-PA、PAI在PDR的发展中可能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RP1基因突变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闫光辉 盛迅伦 +5 位作者 李自立 容维宁 李慧平 刘雅妮 马润清 马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05-1009,共5页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致盲性眼底病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研究RP1基因在宁夏地区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在RP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110例RP患者,其...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致盲性眼底病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研究RP1基因在宁夏地区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在RP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110例RP患者,其中包含35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RP(ADRP)患者和75例散发患者为RP患者组,同时收集100例健康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2组均采集外周静脉血3~5ml,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进行RP1基因全编码区及邻近剪切位点内含子区域序列突变的检测。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和基于网络的评分软件PolyPhen、Sorting Intolerantfrom Tolerant(SIFT)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RP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RPl基因共检测出11个变异位点,P.Lysll52Lys和C.*247A〉C为新发现的突变。RP患者组第3内含子C.788—92T〉C的突变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1);3’-侧翼序列区c.*247A〉C的突变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P〈0.01),且与RP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1.11,P〈0.05),其余位点突变均证实为RPl基因的多态性。RP患者组P.Gln1725Gin的突变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χ2=42.09,P〈0.01),但其与RP的发生无关(r=1.74,P〉0.05)。1例散发患者发现了P.Lysll52Lys的突变。在83例RP患者中发现有P.Arg872His、P.Alal670Thr和P.Serl69lPro突变的同时出现,PolyPhen分析显示,三者均为保护性突变,评分分别为1.11、0.74、0.22;SIFT分析显示,这3个突变均对RP表现为保护作用,评分分别为0.07、0.60、0.22;携带这3个突变的RP患者夜盲出现的平均年龄为30.54岁,27例未携带这3个突变的RP患者夜盲出现的平均年龄为21.06岁;携带这3个突变的RP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50±0.38,未携带者的为0.4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结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RP患者中,RPl基因的致病突变率低于中国其他地区的人群。P.Arg872His、P.Alal670Thr和P.Serl691Pro突变的协同出现可能对RP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可能降低了RPl基因致病突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RP1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