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粒棘球绦虫(中国大陆株)谷胱甘肽s-转移酶重组蛋白(rEgGST)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高鹏 雄英 +4 位作者 杜娟 李居怡 王娅娜 李宗吉 赵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应用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诊断抗原GST重组蛋白进行动物免疫,探讨GST免疫保护性及其作为候选疫苗的潜在价值。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蛋白免疫组和对照组,每隔2周皮下免疫1次,在第3次免疫后4周,用Eg原头蚴进行攻击... 目的应用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诊断抗原GST重组蛋白进行动物免疫,探讨GST免疫保护性及其作为候选疫苗的潜在价值。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蛋白免疫组和对照组,每隔2周皮下免疫1次,在第3次免疫后4周,用Eg原头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20周剖杀小鼠,检获棘球蚴包囊,计算免疫保护力,并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型和IgE水平。结果与佐剂对照组比较,蛋白免疫组小鼠的免疫保护力为89.39%;与免疫前比较,免疫后和攻击感染后蛋白免疫组小鼠血清IgG及其亚型和IgE均有不同成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 rEgGST能诱导小鼠产生部分免疫保护力,表明rEgGST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抗包虫病候选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免疫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益生菌对山羊瘤胃发酵和瘤胃液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冉林武 黄克和 +2 位作者 李灵恩 陈兴祥 任志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104,共6页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富硒益生菌(SP)对山羊瘤胃发酵和瘤胃液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以8头装有永久性瘘管的山羊为对象,采用4×4拉丁方设计,进行4期试验,每期15 d。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8(LSP)、16(MSP)和32(HSP)mL.d-1的SP。结果表明...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富硒益生菌(SP)对山羊瘤胃发酵和瘤胃液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以8头装有永久性瘘管的山羊为对象,采用4×4拉丁方设计,进行4期试验,每期15 d。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8(LSP)、16(MSP)和32(HSP)mL.d-1的SP。结果表明:日粮添加SP能显著影响山羊瘤胃pH值(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P<0.05)、微生物蛋白(P<0.05)和trans11-C18∶1浓度(P<0.05);并有升高瘤胃乙酸比例(P=0.08)、α-C18∶3浓度(P=0.07)以及降低瘤胃丁酸比例(P=0.05)、氨氮浓度(P=0.08)的趋势。说明日粮添加SP对缓解瘤胃pH值的下降,促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和对氨氮的利用,以及提高瘤胃液α-C18∶3和共轭亚油酸前体trans11-C18∶1的含量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益生菌 瘤胃发酵 长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小鼠小肠黏膜结构、小肠黏膜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田田 于龙魅 +3 位作者 刘二强 陈香君 朱明星 王秀青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87-3395,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小鼠小肠黏膜结构、黏膜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8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75 m L/d灌胃)、低剂量杂合肽组(0.26 mg/m L的杂合肽0.75 m L/d灌胃)、高... 本试验旨在研究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小鼠小肠黏膜结构、黏膜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8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75 m L/d灌胃)、低剂量杂合肽组(0.26 mg/m L的杂合肽0.75 m L/d灌胃)、高剂量杂合肽组(0.52 mg/m L的杂合肽0.75 m L/d灌胃)。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1)2个杂合肽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各段小肠的隐窝深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段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2个杂合肽组各段小肠黏膜内免疫球蛋白A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3)2个杂合肽组小肠黏膜内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及IL-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FN-γ/IL-4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2个杂合肽组盲肠内容物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灌胃能改善机体小肠黏膜结构;可促进免疫球蛋白A的表达来提高小肠黏膜免疫防御功能;可促进IL-2及IFN-γ的分泌来提高肠道细胞免疫水平,促进IL-4的分泌以提高肠道体液免疫水平并能够保持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平衡状态;可有效降低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的数量并显著增加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 小鼠 小肠黏膜结构 黏膜免疫 细胞因子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14-3-3重组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宗吉 赵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36-640,共5页
为研究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Eg)重组蛋白14-3-3(r Eg14-3-3)诱导小鼠的免疫反应以及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力,本研究将r Eg14-3-3免疫ICR小鼠,在三免后4周,采用原头蚴攻击感染,并采用ELISA法对小鼠血清中Ig G及其亚型、Ig E抗体水平和IL-21... 为研究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Eg)重组蛋白14-3-3(r Eg14-3-3)诱导小鼠的免疫反应以及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力,本研究将r Eg14-3-3免疫ICR小鼠,在三免后4周,采用原头蚴攻击感染,并采用ELISA法对小鼠血清中Ig G及其亚型、Ig E抗体水平和IL-21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免疫组小鼠血清Ig G、Ig G1、Ig G2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 E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在免疫后和攻击感染后IL-21水平迅速升高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较高水平;而且免疫组保护效率为84.47%。本研究表明r Eg14-3-3能够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并且Tfh细胞也参与体液免疫应答,表明该重组蛋白可以作为预防Eg的候选亚单位疫苗或重组疫苗的有效免疫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14—3—3重组蛋白 体液免疫 IL-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瓜头内生真菌LGT-L4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娜 吴秀丽 +3 位作者 陈靖 段海婧 秦路平 刘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417-1418,共2页
[目的]为科学利用老瓜头及其内生真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老瓜头内生真菌LGT-L4发酵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NMR)、质谱等波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老瓜头内生真菌... [目的]为科学利用老瓜头及其内生真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老瓜头内生真菌LGT-L4发酵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NMR)、质谱等波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老瓜头内生真菌LGT-L4发酵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尿嘧啶苷、L-焦谷氨酸、甲基焦谷氨酸和蔗糖。[结论]明确了老瓜头内生真菌LGT-L4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瓜头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K-801诱发精神分裂症对大鼠探索能力、疼痛反应及海马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颖丽 张义伟 +3 位作者 马江波 马全瑞 武晓敏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精神分裂症后探索能力、痛觉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增殖的改变。方法:MK-801腹腔注射制备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分别监测给药后第1、5、10、14 d大鼠的探洞次数和甩尾时间。Brdu标记后取材,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 目的:观察大鼠精神分裂症后探索能力、痛觉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增殖的改变。方法:MK-801腹腔注射制备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分别监测给药后第1、5、10、14 d大鼠的探洞次数和甩尾时间。Brdu标记后取材,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①洞板试验:实验组大鼠的探洞次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且随着MK-801给药时间的增加而减少(P<0.01);②甩尾试验:实验组大鼠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且随着MK-801给药时间的延长痛觉敏感度不断增加(P<0.01);③神经细胞的增殖:停药后第1 d,实验组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细胞增殖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第16 d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纶:MK-801诱发精神分裂症后可致大鼠的探索能力减退、痛觉敏感,同时可降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K-801 精神分裂症 海马 神经细胞增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cropinA-thanatin杂合肽对小鼠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秀青 孙慧敏 +2 位作者 朱明星 杨田田 于龙魅 《饲料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65-70,共6页
测定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途径CecropinA-thanatin杂合肽对小鼠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根据试验要求:将试验小鼠分为高、中和低剂量灌胃抗菌肽组(A组、B组和C组)、中间剂量腹腔注射抗菌肽组(D组)、中间剂量灌胃庆大霉素组(E组)和对照... 测定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途径CecropinA-thanatin杂合肽对小鼠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根据试验要求:将试验小鼠分为高、中和低剂量灌胃抗菌肽组(A组、B组和C组)、中间剂量腹腔注射抗菌肽组(D组)、中间剂量灌胃庆大霉素组(E组)和对照组(灌胃pPICZαA空载体转化酵母的上清,F组),各处理方法连续处理4周;4周后脱臼处死小鼠,称体质量、脾和胸腺质量;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油镜下观察并计算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杂合肽混合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45 mmol/L,生长性能试验结果显示:高剂量杂合肽灌胃组小鼠明显比其他组小鼠表现更好;免疫器官指数试验结果显示:灌胃高剂量杂合肽可显著提高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及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试验结果显示:灌胃和腹腔注射中间剂量杂合肽均可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显示灌胃中间剂量杂合肽可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5)。CecropinA-thanatin杂合肽可提高小鼠的体质量增长率;合适的CecropinA-thanatin杂合肽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可提高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细胞免疫及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cropinA—thanatin杂合肽 小鼠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Eg14-3-3重组疫苗诱导小鼠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宗吉 赵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9-642,648,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疫苗Eg14-3-3免疫后及厡头蚴攻击感染后不同阶段6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重组疫苗的免疫学机制。方法研究采用r Eg14-3-3和PBS分别免疫两组ICR小鼠,每隔两周免疫1次,在第3次免疫后4周,活的原头蚴攻击感染,... 目的观察重组疫苗Eg14-3-3免疫后及厡头蚴攻击感染后不同阶段6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重组疫苗的免疫学机制。方法研究采用r Eg14-3-3和PBS分别免疫两组ICR小鼠,每隔两周免疫1次,在第3次免疫后4周,活的原头蚴攻击感染,在免疫后和攻击感染后不同时间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对血清中IL-2、IFN-γ、TNF-α、IL-4、IL-5、IL-10水平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r Eg14-3-3组小鼠6种细胞因子水平在免疫后和感染后高于PBS对照组,其中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水平在第10周(急性感染期)达到峰值,30周后(感染慢性期)迅速降低并较长时间维持在高于免疫前水平,Th2类细胞因子IL-4、IL-5、IL-10免疫后水平相对无明显升高,在第18周后逐渐升高,30周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较长时间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PBS组Th1类细胞因子在感染前无明显升高,原头蚴攻击感染后迅速升高,在第18周达到峰值后逐步降低,在相对较长时期维持相对较高水平。Th2类细胞因子IL-4、IL-5、IL-10维持在较低水平,攻击感染后水平缓慢升高,IL-4在18周达到峰值后降低并长期维持相对较高水平,IL-5、IL-10在第30周水平达到峰值后逐步降低并长期维持相对较高水平。结论 r Eg14-3-3可诱导有效的Th1型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Th2型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两种反应共同参与重组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14-3-3重组疫苗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苯达唑联合IFN-α抗小鼠细粒棘球蚴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云哲琳 周永升 +1 位作者 张焱 李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在BALB/c小鼠体内评价阿苯达唑(ABZ)联合干扰素(interferon,IFN)-α对于CE的治疗效果。方法Balb/c小鼠原头蚴腹腔继发感染5个月后,小鼠被随机分配到4组:ABZ组、IFN-α组、ABZ+IFN-α组和未经处理对照组。不同处理组分别给药2个月。... 目的在BALB/c小鼠体内评价阿苯达唑(ABZ)联合干扰素(interferon,IFN)-α对于CE的治疗效果。方法Balb/c小鼠原头蚴腹腔继发感染5个月后,小鼠被随机分配到4组:ABZ组、IFN-α组、ABZ+IFN-α组和未经处理对照组。不同处理组分别给药2个月。在治疗的第0、7、14、28、36、48、60d从小鼠尾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中抗体水平变化。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检测相关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P<0.01)或ABZ组(P<0.05)相比,ABZ+IFN-α组包囊的数量、大小及重量都显著减少。对不同处理组的包囊进行透射电镜观察(TEM)发现,ABZ+IFN-α组的包囊的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ELISA实验结果表明,ABZ+IFN-α组的血清与脾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IgE、IgG抗体及其亚型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证实ABZ联合IFN-α可能成是一种有效的CE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CE) 阿苯达唑 IFN-Α IL-10 超微结构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人参皂苷Re的活性菌株的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秀丽 刘成 陈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321-22322,共2页
[目的]筛选长白山人参土壤中的活性微生物,转化单体人参皂苷产生稀有抗肿瘤成份。[方法]从长白山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各类菌株,对单体人参皂苷Re进行微生物转化;结合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孢子形态特征以及菌株ITS rDNA核酸序列分析,对活... [目的]筛选长白山人参土壤中的活性微生物,转化单体人参皂苷产生稀有抗肿瘤成份。[方法]从长白山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各类菌株,对单体人参皂苷Re进行微生物转化;结合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孢子形态特征以及菌株ITS rDNA核酸序列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长白山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各类真菌菌株68株,其中菌株SRS-10对三醇组人参皂苷Re具有较强的转化活性。[结论]阳性菌株SRS-10被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能将人参皂苷Re转化为人参皂苷R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E 人参皂苷RG1 链格孢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瓜头耐盐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筛选研究
11
作者 刘悦 段海婧 +2 位作者 刘成 吴秀丽 陈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2-14,37,共4页
[目的]对荒漠植物老瓜头(Cynanchum komarovii Al.Iljinski)中以稻瘟霉模型初筛得到的耐盐内生真菌进行抗真菌活性复筛。[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以白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石膏状小孢子菌、红... [目的]对荒漠植物老瓜头(Cynanchum komarovii Al.Iljinski)中以稻瘟霉模型初筛得到的耐盐内生真菌进行抗真菌活性复筛。[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以白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石膏状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烟曲霉菌等8株常见病原真菌为活性筛选菌株,进行抗真菌活性复筛,检测供试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菌株5%-11对新生隐球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MIC=32μg/ml),其他菌株对8株常见病原菌的活性较弱(MIC>64μg/ml)。[结论]复筛得到一株对新生隐球菌有抑制活性的耐盐内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瓜头 耐盐 抗真菌 内生真菌 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特异性诊断抗原Eg-07279的制备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士梅 赵殷奇 +3 位作者 朱明星 赵嘉庆 王浩 赵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筛选出包虫病特异性诊断抗原分子并验证其免疫原性。方法对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公布的细粒棘球绦虫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出六钩蚴中不表达且原头蚴中高表达的抗原分子Eg-07279,经重组克隆、表达后用亲... 目的筛选出包虫病特异性诊断抗原分子并验证其免疫原性。方法对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公布的细粒棘球绦虫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出六钩蚴中不表达且原头蚴中高表达的抗原分子Eg-07279,经重组克隆、表达后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获得重组蛋白r Eg-07279;重组蛋白免疫小鼠检测其特异性IgG水平并使用Western blot验证其免疫原性。结果筛选出的抗原分子Eg-07279经克隆、表达、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利用该重组蛋白免疫小鼠,ELISA检测结果显示Eg-07279产生的特异性IgG水平(2.559±0.125)明显高于空白组(0.319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原头蚴继发感染组和重组蛋白免疫组血清均可识别该重组蛋白而空白对照组鼠血清不能识别。结论获得细粒棘球蚴差异表达抗原Eg-07279并证实该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是较好的诊断抗原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特异性诊断抗原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理代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二强 陈香君 +2 位作者 回丽媛 朱明星 王秀青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4-50,共7页
研究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作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后对细胞生理代谢的影响。利用全波长酶标仪测定杂合肽作用MRSA后对DNA、RNA、总蛋白、β-半乳糖苷酶、碱性磷酸酶的影响,利用溶氧电极测定杂合肽对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通... 研究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作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后对细胞生理代谢的影响。利用全波长酶标仪测定杂合肽作用MRSA后对DNA、RNA、总蛋白、β-半乳糖苷酶、碱性磷酸酶的影响,利用溶氧电极测定杂合肽对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通过生物发光分析仪检测杂合肽作用细胞后ATP生产的变化。结果显示,杂合肽作用MRSA后对细胞DNA、RNA、总蛋白的合成能力均出现抑制作用。β-半乳糖苷酶、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活性同样受到了明显的抑制。杂合肽作用细胞后呼吸作用明显下降,ATP生产能力受到抑制。杂合肽作用细胞后抑制了胞内部分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能力、胞内酶的表达活性及细胞的能量代谢功能,通过胞内机制发挥了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蚕素A-马盖宁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理代谢 生物大分子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期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增殖的改变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艳宇 张义伟 +2 位作者 马江波 李云鸿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青春期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4周龄雄性SD大鼠,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药物点燃造模,造模成功后根据取脑组织时间分为24 h组、2周组、4周组,并设相应的对照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 目的:探讨青春期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4周龄雄性SD大鼠,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药物点燃造模,造模成功后根据取脑组织时间分为24 h组、2周组、4周组,并设相应的对照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后免疫荧光染色,用激光共聚焦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DG)颗粒细胞层BrdU阳性细胞。结果:24 h和2周实验组BrdU阳性细胞显著增多,分别较对照组增加55.1%和39.6%,2周实验组比24 h实验组降低15.5%(P<0.05);4周实验组BrdU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青春期大鼠癫痫发作可引起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细胞增殖的升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下降的趋势,至4周左右神经细胞的增殖趋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大鼠 癫痫 增殖 海马齿状回 BRD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mansky-Pudlak综合征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分析
15
作者 杨尚英 程婉玉 +1 位作者 张焱 盛迅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20-926,共7页
目的分析2个Hermansky-Pudlak综合征(HPS)家系的基因型及眼部和全身临床表型。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中国汉族和回族HPS家系各1个,收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父母表型... 目的分析2个Hermansky-Pudlak综合征(HPS)家系的基因型及眼部和全身临床表型。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中国汉族和回族HPS家系各1个,收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父母表型均正常;完善相关眼科及全身检查。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先证者血小板致密颗粒。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进行致病基因筛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候选致病变异位点。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及家系共分离分析,确定致病性变异位点,并探讨HPS相关基因变异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家系1和家系2均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家系1有近亲结婚家族史,先证者面部皮肤、头发、眉毛、睫毛均无明显色素减退表现,双眼水平眼球震颤,外斜视,轻度视力损伤,虹膜萎缩、透光试验阳性,眼底呈橙色、色素缺失、黄斑发育不良,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电子显微镜检查提示血小板致密颗粒大量减少。家系2先证者头发、眉毛呈棕黄色,重度视力损伤,虹膜色素正常,实验室检查凝血酶时间延长,其余特征与家系1先证者相似。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在家系1先证者HPS3基因上检测到1个新的纯合变异c.2887G>T(p.E963X)。表型正常的父母各携带1个c.2887G>T(p.E963X)杂合变异。家系2先证者HPS5基因上检测到复合杂合变异:c.2952-2A>C剪接变异和杂合缺失(缺失3144 bp,位于chr11:18302108-18305251,exon22)。表型正常父母分别携带1个杂合变异。3种变异均为新发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均为致病变异。结论2个家系分别为HPS-3型和HPS-5型,两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mansky-Pudlak综合征 家系 基因检测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型 表现型 HPS3基因 HPS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