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ICU专科护士工作现状及核心能力调查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米光丽 张琳 +2 位作者 王艳 梁彦 李桂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11期1504-1507,共4页
目的:调查宁夏ICU专科护士培训后的工作现状及核心能力发挥情况,为专科护士使用与管理和培训基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参加宁夏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并取得资格证的125名护士工作现状及其核心能力发挥情况进... 目的:调查宁夏ICU专科护士培训后的工作现状及核心能力发挥情况,为专科护士使用与管理和培训基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参加宁夏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并取得资格证的125名护士工作现状及其核心能力发挥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在调查的24家医院中,有8家医院未设置ICU;培训后护士核心能力提升排名前三位的条目是使用简易呼吸器的能力、危重症患者基础护理能力和监护仪安全使用能力。结论:宁夏ICU专科护士发展应在保障资金投入和运转的基础上,将民族文化需求融入其专业规范化培训,从隶属关系、文化需求、薪资待遇、考核方式和工作量统计等方面着手,建立适合宁夏专科护士这一特殊群体的使用与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工作现状 核心能力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心理资本对岗位胜任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贾雪萍 李桂芳 +3 位作者 张永辉 丁伊 王小雯 马琪琪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5-8,共4页
目的了解ICU护士心理资本和岗位胜任力现状,探讨心理资本对岗位胜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护士心理资本问卷和自设ICU护士岗位胜任力问卷,对254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心理资本得分为(90.50±17.75)分,岗位胜任力得分为(140.92... 目的了解ICU护士心理资本和岗位胜任力现状,探讨心理资本对岗位胜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护士心理资本问卷和自设ICU护士岗位胜任力问卷,对254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心理资本得分为(90.50±17.75)分,岗位胜任力得分为(140.92±42.28)分,ICU护士心理资本与岗位胜任力呈正相关(P<0.01);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维度和乐观维度对ICU护士岗位胜任力具有显著影响(均P<0.01)。结论ICU护士的心理资本和岗位胜任力呈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充分关注ICU护士心理资本,尤其是自我效能感和乐观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护士 心理资本 岗位胜任力 乐观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对老年严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万忠 白艳丽 王晓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2-724,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对老年严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160例为对照组,采用PCR提取基因组的DNA,检测IL-6基因174、634、572位点多态性。结果2组IL-6174位点基因多...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对老年严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160例为对照组,采用PCR提取基因组的DNA,检测IL-6基因174、634、572位点多态性。结果2组IL-6174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IL-6634位点、572位点CC基因型(65.00%vs 76.25%,33.12%vs 61.25%,P<0.01)及C等位基因频率(76.88%vs 86.87%,51.56%vs 77.50%,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IL-6174位点基因多态性和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中度患者IL-6634位点和572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患者IL-6634、572位点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结论IL-6174位点多态性与严重心力衰竭无明显相关,但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IL-6634、572位点CC基因型、C等位基因表达明显减少,可通过634、572位点基因的多态性表达预测严重心力衰竭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心力衰竭 基因型 基因频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对心肺复苏大鼠复苏后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芳 刘敏 +1 位作者 王峰 王晓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6-352,共7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对心肺复苏(CPR)后大鼠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冰氯化钾停跳联合窒息4 min、人工胸外心脏按压3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脏骤停(CA)-CPR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对心肺复苏(CPR)后大鼠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冰氯化钾停跳联合窒息4 min、人工胸外心脏按压3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脏骤停(CA)-CPR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CPR组、CORM-2组及灭活型CORM-2(i CORM-2)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仅置入相关导管,不行CPR术,其余各组均置入相关导管并经历CA-CPR。假手术组使用4 m L/kg生理盐水、CPR组使用4 m L/kg 2%二甲基亚砜、CORM-2组及i CORM-2组使用4 mg/kg相应干预药物,于术前12 h腹腔注射。各组复苏(或置管)后连续监测4 h血流动力学,并于复苏(或置管)后4 h留取回肠组织及血清。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ELISA法测定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回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occludin和ZO-1及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和复苏各组之间置管后即刻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CPR组、CORM-2组和i CORM-2组复苏后各时点MAP均明显低于置管后即刻,并持续至复苏后4 h(P <0.05);复苏各组复苏后各时点MAP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置管术后同一时点MAP(P <0.05);CORM-2组复苏后各时点MAP均显著高于CPR组及i CORM-2组(P <0.05)。CPR组大鼠肠道组织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损伤严重;CORM-2组大鼠肠黏膜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完整性明显优于其它复苏各组。与假手术组比较,CPR组和i CORM-2组的I-FABP水平明显升高(P <0.05);CORM-2组的I-FABP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但显著低于CPR组及i CORM-2组(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CPR组和i CORM-2组的claudin-3、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均降低(P <0.05),CORM-2组仅claudin-3和ZO-1蛋白表达降低(P <0.05);CORM-2组上述蛋白表达均高于CPR组及i CORM-2组(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CPR组和i CORM-2组的促炎因子TNF-α蛋白表达均升高(P <0.05);CORM-2组TNF-α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但显著低于CPR组及i CORM-2组(P <0.05)。结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可造成大鼠肠机械屏障损伤。CORM-2可上调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降低肠黏膜通透性,从而有效维持心肺复苏大鼠肠屏障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肠屏障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对大鼠复苏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红 周文杰 +2 位作者 杨晓军 方向韶 黄子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947-195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抗炎效应对大鼠复苏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法制作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仅置入相关导管,不行CPR术)...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抗炎效应对大鼠复苏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法制作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仅置入相关导管,不行CPR术)、CPR组、Hemin组(血晶素组,Hemin 30 mg/kg于CPR前18 h及2 h 2次腹腔注射)、Hemin+ZnPP组(血晶素+锌原卟啉组,Hemin用法同前,ZnPP 5 mg/kg于CPR前17 h和1 h 2次腹腔注射)。各组术后6、24 h 2个观察时相点,假手术组每时点6只鼠,各复苏组每时相点8只鼠。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HO-1蛋白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含量;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TNF-α、IL-6浓度;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各复苏组复苏后6、24 h HO-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且Hemin组HO-1水平高于CPR组和Hemin+ZnPP组(P<0.05)。②各复苏组复苏后6、24 h CK-MB和LDH活性增高,且Hemin组各时相点CK-MB和LDH活性均低于CPR组和Hemin+ZnPP组(P<0.05)。③TNF-α水平:CPR组、Hemin+ZnPP组复苏后6、24 h均升高,Hemin组仅复苏后6 h升高,且低于前2组(P<0.05);IL-6水平:CPR组、Hemin+ZnPP组仅复苏后24 h升高(P<0.05),Hemin组复苏后各时相点未见升高(P>0.05)。④与假手术组比较,各复苏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但Hemin组心肌超微结构完整性优于CPR组和Hemin+ZnPP组。结论 HO-1可减轻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其抗炎效应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 心肺复苏 炎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指标联合血清胱抑素C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3
6
作者 李晓玲 周文杰 +1 位作者 邓伟 马希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指标联合血清胱抑素C(CysC)对脓毒症引起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28 d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指标联合血清胱抑素C(CysC)对脓毒症引起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28 d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蛋白C(PC)活性、蛋白S(PS)活性等凝血指标及CysC等实验室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脓毒症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凝血指标与血清CysC的相关性。结果最终78例脓毒症AKI患者纳入结果分析,其中男55例(70.51%),女23例(29.49%),男和女比例为2.39∶1;年龄19~86岁,平均(59.3±16.2)岁;28 d死亡36例,病死率为46.2%。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PT、APTT、D-二聚体、CysC、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T(s):(18.0±2.3)比(16.3±2.9),APTT(s):(42.7±7.1)比(38.1±7.1),D-二聚体(mg/L):6.8(5.6,9.7)vs.5.5(3.0,8.7),CysC(mg/L):(3.1±1.4)vs.(1.9±1.0),APACHEⅡ评分(分):(26.1±5.7)vs.(19.2±4.4),均P<0.01],Fib和PLT均明显低于存活组[Fib(g/L):1.7(1.4,2.1)vs.2.8(1.8,3.7),PLT(×10^(9)/L):(81.9±32.8)vs.(128.7±64.6),均P<0.01]。两组间性别、年龄、既往史、ATⅢ、PS、P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PLT、CysC及APACHEⅡ评分均是影响脓毒症AK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0.24(0.09~0.67),0.97(0.95~0.99),2.28(1.06~5.38),1.40(1.14~1.72),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Fib、CysC、PLT单独预测脓毒症AKI 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77、0.76、0.75,均P<0.05;且以四者联合检测(AUC=0.95)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T、APTT与CysC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0.49,均P<0.01)。结论Fib、PLT、CysC、APACHEⅡ评分可作为脓毒症AKI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纤维蛋白原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降低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炎症因子水平 被引量:8
7
作者 徐明均 刘国攀 +5 位作者 贾元元 严秀蕊 马晓娜 魏军 刘晓明 马晓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09,114,共6页
目的探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 PMS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部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周龄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LI模型组和MSC治疗组,每组8只。ALI模型组经气管滴入LPS,MSC治疗组经气管滴入... 目的探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 PMS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部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周龄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LI模型组和MSC治疗组,每组8只。ALI模型组经气管滴入LPS,MSC治疗组经气管滴入LPS,并于12 h后尾静脉注射h PMSC,对照组给予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流式细胞术鉴定h PMSC,24 h后处死小鼠,HE染色检测h PMSC注射前后肺组织病变情况、计算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试剂盒检测肺组织MPO活性、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水平。结果 h PMSC表面高表达CD105、CD90、CD73,不表达CD45、CD34和CD14。与对照组比较,ALI模型组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肺组织W/D比值增加、肺组织MPO活性增高、BALF中TNF-α、IL-1、IL-6含量均显著升高。与ALI模型组比较,MSC治疗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组织W/D比值减少、BALF中TNF-α、IL-1和IL-6含量降低。结论 h PMSC处理降低肺组织炎症因子水平,减轻LPS诱导的A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