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回族自治区麻醉医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易 邱玉雪 +8 位作者 王婷 李培姬 刘斌 吴茜萍 徐向钊 杨立斌 苗丽娜 蔚静芳 孟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麻醉医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并评价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30所公立医院的310名在职在岗麻醉医师,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s Survey,MBI-HSS)进行测评。对与重度... 目的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麻醉医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并评价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30所公立医院的310名在职在岗麻醉医师,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s Survey,MBI-HSS)进行测评。对与重度职业倦怠及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重度评级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18例(5.81%)。职业倦怠3个维度重度评级发生率分别为134例(43.22%)、35例(11.29%)和128例(41.2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职业倦怠危险因素为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学历(OR=4.695,95%CI 1.556~14.172)]。职业倦怠3个维度重度评级危险因素分别为每周工作时间[40~60 h(OR=4.420,95%CI 2.504~7.802);≥60 h(OR=7.469,95%CI 1.758~31.733)]和医院级别[三级(OR=1.847,95%CI 1.112~3.069)];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OR=2.306,95%CI 1.032~5.155)]、工作年限[6~15年(OR=0.358,95%CI 0.135~0.949)]和年麻醉例数[≥390例(OR=3.352,95%CI 1.301~8.639)];医院级别[二级(OR=1.717,95%CI 1.045~2.823)]。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麻醉医师职业倦怠客观存在,主要表现为情感衰竭及成就感低落。硕士以上学历麻醉医师更倾向于发生重度职业倦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医师 职业倦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普鲁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泌尿外科手术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丁生权 汤翠翠 +2 位作者 马力杰 俞一瑾 倪新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4-1025,共2页
氯普鲁卡因是一种作用快、时效短的局部麻醉药。已有研究证实了其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效果和优点。但是单纯使用氯普鲁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作用时间较短,且易引起老年患者仰卧位综合征,本研究观察氯普鲁卡因复合舒芬太... 氯普鲁卡因是一种作用快、时效短的局部麻醉药。已有研究证实了其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效果和优点。但是单纯使用氯普鲁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作用时间较短,且易引起老年患者仰卧位综合征,本研究观察氯普鲁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泌尿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普鲁卡因 泌尿外科手术 老年患者 麻醉效果 舒芬太尼 硬膜外阻滞 复合 蛛网膜下腔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急性脑损伤大鼠早期S100β蛋白和脑组织总钙含量及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春生 孟尽海 +1 位作者 吴燕 刘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急性脑损伤早期血清S100β蛋白和脑组织总钙含量及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组)、脑损伤组(I组)、脂肪乳组(F组)、丙泊酚17.46mg·kg-1·h-1组(L组)、丙泊...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急性脑损伤早期血清S100β蛋白和脑组织总钙含量及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组)、脑损伤组(I组)、脂肪乳组(F组)、丙泊酚17.46mg·kg-1·h-1组(L组)、丙泊酚34.92mg·kg-1·h-1组(M组)和丙泊酚69.84mg·kg-1·h-1组(H组),每组8只。采用改进Feeney法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备大鼠脑损伤模型。在脑损伤模型制备成功后15min(T1)和60min(T2)时取动脉血各1.5ml测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脑损伤60min时断头取脑测脑组织总钙含量及脑含水量。结果与T1时比较,T2时L组、M组和H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与S组比较,T1、T2时I组、F组、L组、M组和H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I组、F组、L组、M组和H组脑组织总钙含量以及I组、F组和H组脑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与I组和F组比较,T1、T2时L组、M组和H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且L组、M组和H组脑组织总钙含量以及L组脑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与L组比较,T1时H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增加,T2时M组和H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M组和H组脑组织总钙含量明显减少,H组脑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与M组比较,T1、T2时H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H组脑组织总钙含量、脑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急性脑损伤早期应用丙泊酚注射液能降低血清S100β蛋白和脑组织总钙含量及减少脑组织含水量,且丙泊酚34.92mg·kg-1·h-1的作用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脑损伤 S100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缺氧时间对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新生大鼠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莉 肖婷婷 +1 位作者 倪新莉 曹相玫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5-53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缺氧时间对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新生大鼠脑损伤的影响。方法:7 d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缺氧缺血组(HI)。HI组双线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剪断。根据缺氧时间HI组又分为缺氧1.5 h组(HI-S)、缺氧2 h组(HI-M)和缺氧2... 目的:探讨不同缺氧时间对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新生大鼠脑损伤的影响。方法:7 d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缺氧缺血组(HI)。HI组双线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剪断。根据缺氧时间HI组又分为缺氧1.5 h组(HI-S)、缺氧2 h组(HI-M)和缺氧2.5 h组(HI-L)。术后恢复1 h后置于38℃密闭低氧箱中,并通入8%O2+92%N2混合气体。2,3,4-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价脑梗死体积,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监测局部脑血流(r CBF)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脑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TTC染色结果显示HI-L组脑梗死体积大小基本一致;局部脑血流监测结果显示HI-M组和HI-L组损伤侧脑血流显著减少(P <0.05);HE染色结果显示HI-L组损伤侧大脑皮层及海马组织结构明显松散、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并裂解,出现大量空泡现象。结论:本研究中缺氧2.5 h时制备的模型脑损伤程度比较稳定,且成功率高,为进一步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脑损伤 梗死体积 模型稳定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欢 张晨曦 +2 位作者 袁瑞 闵红星 郝美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患者103例,男45例,女58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患者103例,男45例,女58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TEAS组(n=51)和对照组(n=52)。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在天突穴和双侧合谷穴行TEAS,至患者送至恢复室前停止;对照组放置电极片于相同穴位,但不进行电刺激。记录Mallampati分级、气管插管尝试次数、按压环状软骨、插管时阻力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留置时间。记录拔管后1、6、24 h POST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咽喉VAS疼痛评分和声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拔管后1、6、24 h POST总发生率、POST 1级发生率和咽喉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6 h POST 2级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拔管后1、6、24 h声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天突穴和双侧合谷穴可明显降低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咽喉VAS疼痛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双腔支气管插管 术后咽喉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74
6
作者 王旭 高玉华 +2 位作者 郭斌 陈易 倪新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连续股神经阻滞(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统一麻醉和手术方案,术后FNB自控镇痛48h,持续剂量2ml/h,总量100ml。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三组...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连续股神经阻滞(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统一麻醉和手术方案,术后FNB自控镇痛48h,持续剂量2ml/h,总量100ml。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组(R组):0.22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组(D组):0.15%罗哌卡因含地佐辛10 mg;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0.15%罗哌卡因含舒芬太尼1μg/kg。记录三组患者术后1、3及7d静息状态下VAS(RVAS)评分、主动功能锻炼时VAS(AVAS)评分和被动功能锻炼时VAS(PVAS)评分;记录其他镇痛药物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7d三组患者RVAS评分,术后1、7d的AVAS评分和术后1d的P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3d,S组与D组RVAS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及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用于FNB,可提供良好的TKA术后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但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不及0.225%罗哌卡因镇痛维持时间长,复合地佐辛这一现象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 地佐辛 舒芬太尼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玲 陈桂英 +2 位作者 杨凡 张永海 马汉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6-549,共4页
目的观察患者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用量及Narcotrend指数(NI)变化,探讨意识消失时年龄与丙泊酚用量和NI的相关性。方法 3~70岁择期手术患者140例,按年龄分为7组,3~10岁组(G1组)、11~20岁组(G2组)、21~30岁组(G3组)、31... 目的观察患者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用量及Narcotrend指数(NI)变化,探讨意识消失时年龄与丙泊酚用量和NI的相关性。方法 3~70岁择期手术患者140例,按年龄分为7组,3~10岁组(G1组)、11~20岁组(G2组)、21~30岁组(G3组)、31~40岁组(G4组)、41~50岁组(G5组)、51~60岁组(G6组)及61~70岁组(G7组),每组纳入BMI在正常范围内的男女患者各10例。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20mg·kg^-1·h^-1至患者意识消失时停药,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用药前后MAP、HR、NI的变化。结果患者意识消失时G1组丙泊酚用量明显高于G2~G7组(P〈0.01),G2~G4组明显高于G6、G7组(P〈0.05)。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用量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66,P〈0.001)。意识消失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缩短。与输注丙泊酚前比较,七组患者意识消失时MAP和NI均明显降低(P〈0.05)。G1组NI明显高于G2~G6组(P〈0.05)。年龄与NI无明显相关性(r=-0.082,P=0.289)。结论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不同年龄患者丙泊酚用量和NI不同,年幼患者丙泊酚用量和NI高于其他年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年龄 剂量 NARCOTRE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恢复质量评估量表评价术后认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易 屈伸 +1 位作者 李永菊 倪新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恢复质量评估(PQRS)量表新认知评价体系对术后认知功能评估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年龄≥18岁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369例,于术前1d、术后1d、3d及7d分别采用PQRS量表新旧认知评价体系评估认知功能。术后7d内任意时点出... 目的探讨术后恢复质量评估(PQRS)量表新认知评价体系对术后认知功能评估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年龄≥18岁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369例,于术前1d、术后1d、3d及7d分别采用PQRS量表新旧认知评价体系评估认知功能。术后7d内任意时点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者分为POCD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合并症及手术类型,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旧体系下术后1d、3d及7dPOCD发生率分别为14.36%、10.57%、8.40%和36.04%、27.91%、23.04%。新认知评价体系下POCD发生率在术后1d、3d及7d均明显低于旧认知评价体系(P<0.01)。与非POCD组比较,POCD组术前合并高血压患者比例、ASA分级、躁动发生率明显增高,受教育程度明显降低,年龄明显增大,麻醉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苏醒期躁动以及麻醉时间≥120min为POCD危险因素。结论 PQRS量表新认知评价体系下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显著下降,但年龄、苏醒期躁动以及较长的麻醉时间仍是POCD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PQRS量表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式阿曲库铵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肌松残余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吴燕 孟尽海 +2 位作者 刘斐 王春生 姚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比较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与间断给药对肌松残余作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椎管狭窄或胸腰椎体骨折手术患者80例,年龄18~70岁,随机分为A1、A2、B1和B2四组,每组20例。A1和A2组分别微量泵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1.5和0.75μg·kg-1... 目的比较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与间断给药对肌松残余作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椎管狭窄或胸腰椎体骨折手术患者80例,年龄18~70岁,随机分为A1、A2、B1和B2四组,每组20例。A1和A2组分别微量泵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1.5和0.75μg·kg-1·min-1,B1和B2组分别静脉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和0.05mg·kg-1·h-1。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肌松药使用总量相同。记录肌松药使用总量,TOFr达25%、50%、75%、90%的时间,拔管时间,患者能够持续抬头5s的时间。结果与A2组比较,A1组TOFr恢复至25%、50%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B1组比药,A1组TOFr恢复至25%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B2组比较,A2组TOFr恢复至50%、75%时间明显延长(P<0.05);B1组TOFr恢复至50%、75%、90%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A2组比较,A1组患者肌力恢复于Ⅳ~Ⅴ级的时间及能够持续抬头5s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与间断给药对肌松残余作用均无明显影响,但持续输注可延长肌松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残余肌松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背角p38MAPK活化在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丽华 侯蕾娜 +3 位作者 邓立琴 辛婧媛 宋凤香 吴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在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取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270 g,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术后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在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取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270 g,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术后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组(R组)、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组(S组)和SB203580的溶媒二甲基亚砜DMSO组(D组)。C组、I组、R组大鼠鞘内分别给予NS 10μl,S组和D组大鼠鞘内分别给予2.65 mmol SB203580 10μl和溶剂2%DMSO 10μl;I组大鼠在1.5%异氟烷吸入麻醉下行右侧跖底切口手术,C组大鼠不行右侧跖底手术,其余三组均在瑞芬太尼持续泵注下行右侧跖底切开手术。采用热辐射刺激仪和von Frey纤维丝分别测定双侧后爪热刺激缩爪潜伏期及机械性痛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p-p38MAPK表达的变化。结果:与I组比较,R组、D组在术后4 h、1 d、2 d、3 d双侧跖底热刺激缩爪潜伏期、机械性痛阈值均降低,双侧脊髓背角p-p38MAPK表达增多;与R组比较,S组双侧跖底的机械性痛阈值、手术侧跖底热刺激缩爪潜伏期值增高,双侧脊髓背角p-p38MAPK表达减少。结论:脊髓背角p38MAPK活化可能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痛觉过敏 瑞芬太尼 脊髓背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恢复质量量表分析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警指标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易 俞一瑾 倪新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2-784,共3页
目的采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PQRS)分析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预警指标。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脑手术成年患者369例,应用PQRS于术前1d及拔管后15~40min(苏醒期)对患者生理功能、伤害性反应、情感变化、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等进行评估,... 目的采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PQRS)分析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预警指标。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脑手术成年患者369例,应用PQRS于术前1d及拔管后15~40min(苏醒期)对患者生理功能、伤害性反应、情感变化、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等进行评估,对与EA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苏醒期出现躁动患者85例(23.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危险度预警从高到低依次为术后意识恢复不良(OR3.99,95%CI2.06~7.77),术前焦虑(OR2.71,95%CI1.52~4.80),苏醒期气道不通畅(OR2.19,95%CI1.04~4.62),男性(OR2.02,95%CI1.15~3.57),苏醒期低氧(OR1.82,95%CI1.04~3.19),年龄小于45岁(OR1.68,95%CI1.16~2.44)以及术后疼痛(OR1.53,95%CI1.07~2.18)。结论应用PQRS分析,青年(<45岁)、男性、术前焦虑、术后意识恢复不良、气道不通畅、苏醒期低氧及术后疼痛是EA的重要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预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c-Fos信号通路调控KOR在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岗 李晶晶 +4 位作者 宋凤香 马卫兰 马晶晶 武淑晶 邓立琴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97-904,共8页
目的:探讨脊髓ERK/c-Fos信号通路调控κ阿片受体(kappa-opioid receptors, KOR)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术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鞘内置管恢复良好的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30~270 g,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n=6):对照组(C组)、U50488H... 目的:探讨脊髓ERK/c-Fos信号通路调控κ阿片受体(kappa-opioid receptors, KOR)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术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鞘内置管恢复良好的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30~270 g,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n=6):对照组(C组)、U50488H组(U组)、PD98059组(P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U50488H组(RU组)、瑞芬太尼组+PD98059组(RP组)。所有大鼠均行右侧跖底切开术;U组和RU组鞘内注射U50488H(50 nmol/10μl),P组和RP组鞘内注射PD98059(20μg/10μl),R组、RU组和RP组持续尾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0μg·kg-1·min-1共30 min。每组大鼠于置管前(B-1),术前(B-2),术后1 h,2 h,4 h,1 d,2 d, 3 d (PO 1 h,2 h,4 h,1 d,2 d,3 d)测定各组大鼠术侧后爪机械缩足阈(paw withdrawl threshold, PW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l latency, PWL)。术后3 d疼痛行为学测试完毕后取腰膨大,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脊髓p-ERK1/2及c-Fos的表达;通过电镜观察各组脊髓背角突触可塑性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U组和P组术后各时间点PWT、PWL无显著性变化(P> 0.05),R组术后各时间点PWT、PWL明显降低(P <0.05);与R组相比,RU组和RP组术后各时间点PWT、PWL明显增加(P <0.05)。与C组比较,U组和P组脊髓p-ERK1/2及c-Fos表达无明显变化(P> 0.05),R组脊髓p-ERK1/2及c-Fos表达明显增加(P <0.05);与R组相比,RU组和RP组脊髓p-ERK1/2及c-Fos表达明显降低(P <0.05)。电镜下观察发现:与C组比较,U组和P组脊髓背角突触数目、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 PSD)厚度、突触间隙的宽度、突触活性区长度以及突触曲率无显著性变化(P> 0.05),R组脊髓背角突触数目、PSD厚度、突触活性区长度以及突触曲率明显增加(P <0.05),突触间隙的宽度明显变窄(P <0.05);与R组相比,RU组和RP脊髓背角突触数目、PSD厚度、突触活性区长度以及突触曲率明显明显减少(P <0.05),突触间隙的宽度明显增加(P <0.05)。结论:瑞芬太尼通过激活脊髓背角ERK/c-Fos信号通路,抑制脊髓KOR功能,增加脊髓背角突触结构可塑性变化,诱发大鼠术后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C-FOS Κ-阿片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丙诺啡超前镇痛对瑞芬太尼诱发大鼠炎性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邓立琴 张丽华 +2 位作者 辛婧媛 侯雷娜 孟尽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丁丙诺啡超前镇痛对瑞芬太尼诱发大鼠炎性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体重200~300 g,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n=7):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低剂量瑞芬太尼组(R1组)、丁丙诺啡加低剂量瑞芬太尼组(BR1组)、高剂量瑞... 目的:探讨丁丙诺啡超前镇痛对瑞芬太尼诱发大鼠炎性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体重200~300 g,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n=7):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低剂量瑞芬太尼组(R1组)、丁丙诺啡加低剂量瑞芬太尼组(BR1组)、高剂量瑞芬太尼组(R2组),丁丙诺啡加高剂量瑞芬太尼组(BR2组)。5组均采用左侧跖底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100μl的方法制备大鼠炎性痛模型。R1组和R2组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后10 min,于造模前5 min至造模后25 min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30μg/(kg min);BR1组和BR2组缓慢静脉注射丁丙诺啡25μg/kg后10 min,于造模前5 min至造模后25 min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30μg/(kg min);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1 h、3 h、1 d~7 d时测定双侧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结果:(1)与基础值比较,C组在造模后不同时点双侧PWT均降低(P<0.05)。(2)与C组比较,R1组在造模后2 d时同侧PWT降低,造模后1 d时对侧PWT降低(P<0.05)。与R1组比较,BR1组在造模后1 h、3 h、1 d~3 d时同侧PWT升高(P<0.05),BR1组在造模后3 h、1 d~7 d时对侧PWT升高(P<0.05)。(3)与C组比较,R2组在造模后3 h、2 d时同侧PWT降低,造模后1 d、4 d、6 d和7 d时对侧PWT降低(P<0.05)。与R2组比较,BR2组在造模后1 h、3 h、1 d~3 d时同侧PWT升高,在造模后各时间点对侧PWT升高(P<0.05)。结论:丁丙诺啡超前镇痛阻止了瑞芬太尼诱发炎性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发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丙诺啡 超前镇痛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喉镜引导下口腔手术患者经鼻气管内插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辛婧媛 汤翠翠 +1 位作者 张丽华 邓立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42-1543,共2页
口腔内手术常需要经鼻气管插管。如何使操作更加快捷、准确,并减轻患者的插管反应和插管损伤,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已证实可视喉镜可清晰地暴露喉部组织,提高插管成功率[1-2]。本研究通过比较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下口腔内手术患者经鼻气管... 口腔内手术常需要经鼻气管插管。如何使操作更加快捷、准确,并减轻患者的插管反应和插管损伤,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已证实可视喉镜可清晰地暴露喉部组织,提高插管成功率[1-2]。本研究通过比较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下口腔内手术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和插管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气管内插管 喉镜引导 临床观察 患者 口腔手术 经鼻气管插管 腔内手术 插管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通过微小RNA-1-3p(miR-1-3p)上调连接子蛋白43(Cx43)通路减轻SD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萌 马洪军 +2 位作者 高玉华 赵娜 张冬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90-995,共6页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减轻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其对微小RNA 1-3p/连接子蛋白43(miR-1-3p/Cx43)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处理和造模相同但不进行冠状动脉结扎操作)、布托啡诺组(在针穿过心肌表层后股静脉注射50μg/kg布托啡...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减轻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其对微小RNA 1-3p/连接子蛋白43(miR-1-3p/Cx43)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处理和造模相同但不进行冠状动脉结扎操作)、布托啡诺组(在针穿过心肌表层后股静脉注射50μg/kg布托啡诺)、抑制剂组(实验前5 d经尾静脉给予80 mg/kg的miR-1-3p的抑制物,其他同对照组);模型组(采用结扎法制备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布托啡诺预处理组(在缺血处理前5 min给予50μg/kg的布托啡诺,其他同模型组)、抑制剂预处理组(实验前5 d给予80 mg/kg的miR-1-3p的抑制物,其他同模型组)。根据心电图结果对各组大鼠进行室性心律失常评分,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Cx43的上游微小RNA(miRNA),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x43 mRNA及miR-1-3p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x43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Cx43 mRNA与miR-1-3p的结合。结果布托啡诺明显降低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室性早搏次数、室性心律失常评分、室颤持续时间、室速持续时间,并且明显提高Cx43蛋白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随后检测发现miR-1-3p和Cx43 mRNA的3′非翻译区(3′UTR)存在2个结合位点;布托啡诺显著下调心肌组织中miR-1-3p水平;而抑制miR-1-3p水平显著降低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室性心律失常评分的总分,同时显著上调Cx4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布托啡诺通过miR-1-3p介导上调Cx43表达而改善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微小RNA 1-3p(miR-1-3p) 连接子蛋白43(Cx43) 缺血性心律失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输血对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俞一瑾 魏昌伟 +3 位作者 陈易 魏月霞 倪新莉 熊利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加温输血与否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各功能指标恢复差异的变化,探讨加温输血对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择期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年患者15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加温输血组(加温组)和对照组.采用术... 目的 通过观察加温输血与否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各功能指标恢复差异的变化,探讨加温输血对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择期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年患者15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加温输血组(加温组)和对照组.采用术后恢复质量评估表PQRS进行前瞻性评估.分别于术前(T0)、拔管后15 min(T1)、40 min(T2)、术后第1天(T3)、第3天(T4)、第7天(T5)评估患者生理功能、伤害性感受、情感变化、日常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点整体恢复评分等级的差异以及各指标恢复率及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术后各时点总体恢复质量评分各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加温组患者在T5时抑郁发生率较低(0% vs 8%)(P<0.05).T3~T5时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5时两组生理功能恢复率、疼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髋膝关节置换术中少量加温输血对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输血 术后质量恢复量表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δ、κ阿片受体对舒芬太尼预处理大鼠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萌 张冬梅 +3 位作者 张冰 徐向钊 马涛 廖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6-999,共4页
目的观察δ、κ阿片受体对舒芬太尼预处理大鼠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2~3个月月龄,体重250~33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五组: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 目的观察δ、κ阿片受体对舒芬太尼预处理大鼠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2~3个月月龄,体重250~33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五组: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组),δ受体拮抗剂纳曲吲哚+舒芬太尼预处理组(NS组),以及κ受体拮抗剂nor-BNI+舒芬太尼预处理组(BS组)。C组不结扎;IR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在心肌缺血前给予舒芬太尼3μg/kg输注5min,停止5min,重复3次进行预处理;NS组和BS组分别于给舒芬太尼前10min和15min静脉注射纳曲吲哚和nor-BNI 5mg/kg。记录心电图并对缺血30min和再灌注30min进行心律失常评分。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末处死大鼠,留取左心室心肌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x43蛋白的表达;行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Cx43 mRNA的表达。结果IR组、NS组和BS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S组和NS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低于IR组(P〈0.05);BS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IR组、S组、NS组和BS组Cx43表达均明显低于C组(P〈0.05);S组Cx43表达明显高于IR组(P〈0.05);NS组和BS组Cx43表达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δ和κ阿片受体可能参与了舒芬太尼预处理上调心肌Cx43表达的过程,且κ阿片受体在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中起到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阿片受体 缝隙连接蛋白43 缺血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镜暴露困难的预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玲双 马晓阳 高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9-791,共3页
目的探讨喉镜暴露困难的预测方法。方法选择喉镜暴露困难患者65例(病例组),按照性别与年龄1∶1配对的原则,选择喉镜暴露正常患者65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改良Mallampati分级、上下切牙间距、甲-颏间距、下颌前伸幅度、颈部后仰角度和颈围... 目的探讨喉镜暴露困难的预测方法。方法选择喉镜暴露困难患者65例(病例组),按照性别与年龄1∶1配对的原则,选择喉镜暴露正常患者65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改良Mallampati分级、上下切牙间距、甲-颏间距、下颌前伸幅度、颈部后仰角度和颈围等。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新系统,用诊断试验评价的平行(并联)试验评价新预测系统的准确性。结果共4项相关因素按估计优势比(OR)由大到小依次为:上下切牙间距(44.826,95%CI1.317~152.5,P=0.032),颈围(12.458,95%CI1.549~100.179,P=0.033),改良Mallam-pati分级(11.217,95%CI1.223~102.901,P=0.035),下颌前伸幅度(3.390,95%CI1.114~10.316,P=0.018)。新预测系统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6.2%、63.1%、70.0%和82.0%。结论用上下切牙间距、颈围、改良Mallampati分级和下颌前伸幅度4项因素建立的预测系统可以预测86%的喉镜暴露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镜暴露困难 困难气道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在枸橼酸舒芬太尼预处理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小茹 王萌 +1 位作者 张冬梅 宋华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8-692,共5页
目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信号通路是预处理早期保护机制细胞信号传递的共同通路,PKC是预处理早期保护的必备信号传递物质。文中探讨PKC在枸橼酸舒芬太尼预处理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心肌细胞分... 目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信号通路是预处理早期保护机制细胞信号传递的共同通路,PKC是预处理早期保护的必备信号传递物质。文中探讨PKC在枸橼酸舒芬太尼预处理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心肌细胞分离培养。将5 d的心肌细胞分成对照组、缺氧/复氧组、舒芬太尼组和佛波醇+枸橼酸舒芬太尼组。对照组细胞培养不予任何处理,建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舒芬太尼组加入舒芬太尼至终浓度0.0003μmol/L,佛波醇+舒芬太尼组使用佛波醇干预10 min后再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并在各组相应处理后取材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共聚焦技术观察Connexin43(Cx43)蛋白的平均光密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期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总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舒芬太尼处理组、佛波醇+舒芬太尼组细胞增殖明显增多(P<0.05);与缺氧/复氧组增殖(0.325 8±0.023 5)相比,舒芬太尼组(0.498 0±0.0432 4)、佛波醇+舒芬太尼组(0.724 0±0.123 4)的细胞增殖增多(P<0.05)。与舒芬太尼组增殖(0.498 0±0.043 24)相比,佛波醇+舒芬太尼组(0.724 0±0.123 4)的细胞增殖增多(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舒芬太尼组、佛波醇+舒芬太尼组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升高(P<0.05);与缺氧/复氧组早、晚、总凋亡率[(4.96±0.59)%、(18.77±0.92)%、(23.73±0.51)%]相比,舒芬太尼组[(5.86±0.38)%、(10.37±0.38)%、(16.23±0.32)%]、佛波醇+舒芬太尼处理组[(5.71±0.58)%、(5.54±0.43)%、(11.24±0.62)%]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舒芬太尼处理组较佛波醇+舒芬太尼处理组晚期总凋亡率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舒芬太尼对缺氧复氧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PKC激动剂联合枸橼酸舒芬太尼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有叠加的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枸橼酸舒芬太尼 缺氧/复氧损伤 CX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液保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昌伟 倪新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5-817,共3页
随着外科和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制品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但相对其他常规手术,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制品的需求量仍然较大。输血量大时会导致患者围术期感染,降低移植器官的存活率,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随着外科和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制品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但相对其他常规手术,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制品的需求量仍然较大。输血量大时会导致患者围术期感染,降低移植器官的存活率,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如何降低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失血,减少血制品输注,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是围术期血液保护的一个研究重点,本文就此研究领域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患者 血液保护 围术期 多器官功能衰竭 术后生存率 血制品 麻醉技术 常规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