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药师参加外科感染的会诊程序与思路 被引量:4
1
作者 邓宁 高华 +2 位作者 熊建功 文友民 朱秀琪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3-526,共4页
介绍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过程的实例,总结其工作程序与工作思路。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应积极发挥自身药学专业特长,协助医生制订最佳给药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师通过努力可以承担临床会诊工作,参与临床合... 介绍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过程的实例,总结其工作程序与工作思路。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应积极发挥自身药学专业特长,协助医生制订最佳给药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师通过努力可以承担临床会诊工作,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处置药物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外科感染 会诊 程序与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丙戊酸钠在神经外科应用的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白慧 张晓丽 +2 位作者 白瑛 孙维红 宋玲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929-932,共4页
目的通过追踪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丙戊酸钠的全过程,对注射用丙戊酸钠在神经外科的使用进行分析、评价,促进其合理使用。方法对2015年1月—12月535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丙戊酸钠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Ex... 目的通过追踪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丙戊酸钠的全过程,对注射用丙戊酸钠在神经外科的使用进行分析、评价,促进其合理使用。方法对2015年1月—12月535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丙戊酸钠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用药目的、给药方法、给药剂量、溶媒、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结果该组病例中注射用丙戊酸钠作为治疗性用药合理,溶媒选择合理;该药作为预防性用药及在给药方法、给药剂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问题,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结论注射用丙戊酸钠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及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规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注射用 药物使用 追踪调查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奥美拉唑对对乙酰氨基酚药动学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贾茹 王怡帆 +4 位作者 陈文华 张文萍 贺少龙 党宏万 魏世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2-866,共5页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艾司奥美拉唑(EMZ)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药动学与肠道菌群生态平衡的作用。方法将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APAP组、APAP+EMZ组,每组7只;将APAP+EMZ组大鼠置于代谢笼中饲养。APAP+EMZ组灌胃给予EMZ 3.6 mg...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艾司奥美拉唑(EMZ)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药动学与肠道菌群生态平衡的作用。方法将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APAP组、APAP+EMZ组,每组7只;将APAP+EMZ组大鼠置于代谢笼中饲养。APAP+EMZ组灌胃给予EMZ 3.6 mg·kg^(-1)·d^(-1),APAP组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代替,连续灌胃14 d;分别在给予EMZ前和给药14 d后收集大鼠粪便进行微生物16SrRNA测序。第15天APAP组和APAP+EMZ组灌胃EMZ后同法给予APAP 44.82 mg·kg^(-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样品中APAP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统计分析,比较APAP组和APAP+EMZ组APAP药动学参数。结果①两组APAP的达峰浓度(C 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PAP组比较,APAP+EMZ组C max增加120.38%。两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清除率(CL)、消除半衰期(t_(1/2))和达峰时间(t_(max))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使用EMZ后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和埃希杆菌属相对丰度较用药前减少,而双歧杆菌属增加。但上述菌群相对丰度在EMZ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Z与APAP联用时,影响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菌群相对丰度有一些变化,EMZ对APAP的C_(max)有影响;使用EMZ 2周不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而改变APAP的药动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艾司奥美拉唑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药动学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枫茎中的新齐敦果烷型三萜成分 被引量:8
4
作者 马启珍 杨亚南 +3 位作者 蒋少青 刘信 尹胜 唐贵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114,共4页
从中药材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茎中分离得到4个齐敦果烷型三萜成分(1,2,3,4),其中1和2为新化合物,经过波谱学分析确定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E,23E)-3-caffeoyl-23-coumaroylhederagenin(1)和(3E,23E)-dicoumaroylhederagenin(2)。... 从中药材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茎中分离得到4个齐敦果烷型三萜成分(1,2,3,4),其中1和2为新化合物,经过波谱学分析确定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E,23E)-3-caffeoyl-23-coumaroylhederagenin(1)和(3E,23E)-dicoumaroylhederagenin(2)。根据所测的数据和文献报道的NMR数据比较,得已知化合物分别确定为(23E)-coumaroylhederagenin(3)和(23Z)-coumaroylhederagenin(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八角枫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 八角枫科 齐敦果烷型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异烟肼、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马荣 陈振 +3 位作者 张惠勇 杨小英 王文萍 戈朝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336-2339,共4页
目的研究载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白蛋白为载体聚乳酸为骨架,采用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纳米粒。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 目的研究载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白蛋白为载体聚乳酸为骨架,采用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纳米粒。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衍射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分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动态膜透析法观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的INH-RFP-BSA-NPs电镜下观察外观圆整,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粒径为(60.5±4.6)nm。异烟肼、利福平的载药量分别为19.8%、20.1%,包封率分别为87.8%、98%。INH至6 d时累计释放97.02%,RFP至5d时完全释放。结论以白蛋白和聚乳酸为载药基质,采用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可制备出粒径小、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的载异烟肼、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体外释药显示载异烟肼、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 异烟肼 利福平 纳米粒 体外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大鼠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凯 陈文华 +7 位作者 张颖 李燕 安梦瑶 潘莹莹 吴艳娜 康毅 高卫真 娄建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2,共7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delay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DLIP)对动物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的心脏功能、心肌形态以及心肌凋亡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取4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MI组:...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delay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DLIP)对动物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的心脏功能、心肌形态以及心肌凋亡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取4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MI组:手术结扎动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2周后成模;NDLIP组:动物MI模型成功后,每隔1 d进行1次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直至第4、6、8周;假手术(sham)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心脏LAD只穿线不结扎,不实施NDLIP。将各组大鼠常规饲养,于第4、6、8周末进行心室插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接着再进行腹主动脉取血、离心,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cl-2和Bax水平;最后再取左心室前壁、匀浆,用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Ⅱ、Ⅲ、Ⅳ的含量。结果:与MI组相比,在实施心肌梗死4、6、8周后,NDLIP组可使左心室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血清Bcl-2水平显著升高(P<0.01),Bax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实施NDLIP干预可改善其血流动力学,促进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改善预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 左心室收缩压 线粒体功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异烟肼及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治疗兔脊柱结核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戈朝晖 马荣 +5 位作者 陈振 蔡则成 马赫 杨小英 王自立 丁惠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61,共9页
目的 :观察载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白蛋白纳米粒治疗兔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构建新西兰大白兔脊柱结核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和对照... 目的 :观察载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白蛋白纳米粒治疗兔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构建新西兰大白兔脊柱结核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4只,空白对照组(C组)7只。A组耳缘静脉滴注载INH、RFP白蛋白纳米粒(INH 3mg/kg,RFP 4mg/kg,一周一次,共12周)。B组耳缘静脉滴注INH和RFP普通注射液(INH 3mg/kg,RFP 4mg/kg,一天一次,共12周)。C组耳缘静脉滴注生理盐水(7mg/kg,一天一次,共12周)。观察三组给药后6周、12周各组脊柱结核兔的体重及病灶CT变化,并在给药的6周和12周每组各处死3只兔留取病灶椎体组织标本病理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病灶椎体、正常椎体及肌肉组织中两种药物浓度,评估载INH、RFP白蛋白纳米粒对于兔脊柱结核模型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14只模型兔经治疗后全部成活且体重均增加,治疗6周、12周后纳米粒组兔平均体重为2.94±0.11kg、3.04±0.18k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14例模型兔经治疗后均存活,4例出现后腿瘫痪的神经症状。治疗6周、12周后平均体重维持在2.5±0.2kg,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6周时组织病理观察到椎体呈现骨质破坏的炎症修复背景,大量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还有一些浆细胞存在,治疗12周时后组织病理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和已经修复完成的骨质结构骨小梁形成,影像学显示模型病灶处碎片骨组织消失,周围脓肿和坏死被正常骨组织替代,病椎基本治愈。B组治疗6周时病灶椎体组织病理提示椎体骨质破坏炎症反应重,大量的坏死物及纤维素性渗出物。CT扫描提示病椎有部分修复,但仍有碎片征。治疗12周时病灶椎体组织病理可见椎体大量破骨细胞、间充质细胞、毛细血管,显示病灶处于修复期。CT显示病椎为不全修复,碎片征基本消失,但椎体内仍然存在小的空洞,周边硬化带形成。治疗6周时,A、B两组INH、RFP血浆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椎体INH、RFP有效骨组织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组织INH、RFP药物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两组INH、RFP血浆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椎体INH、RFP有效骨组织药物浓度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组织INH、RFP有效组织药物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别在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耳缘静脉滴注45~60d内死亡。结论:与INH、RFP普通制剂相比,载INH、RFP白蛋白纳米粒具有良好的体内缓释特性以及病灶骨组织中的有效生物分布,在兔脊柱结核模型中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普通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 纳米粒 异烟肼 利福平 脊柱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不明原因发热会诊典型案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白慧 王小萍 +1 位作者 张鹏 王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不明原因发热会诊的思路与方法,为临床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积累经验。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不明原因发热会诊典型病例讨论及会诊,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协助医生寻找发热原因,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结果大部分患者不明原因发...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不明原因发热会诊的思路与方法,为临床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积累经验。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不明原因发热会诊典型病例讨论及会诊,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协助医生寻找发热原因,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结果大部分患者不明原因发热最终确诊,得到有效治疗,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不明原因发热会诊,可以协助医师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发热 不明原因 会诊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5例感染性疾病临床会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白慧 韩冬茹 +1 位作者 文友民 党宏万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2期1374-1378,共5页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病例特点、会诊思维与技巧。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记录单,按患者基本资料、会诊科室分布、会诊目的、感染部位、病原菌检出情况、临床药师会诊意见及采纳、患者预后等进...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病例特点、会诊思维与技巧。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记录单,按患者基本资料、会诊科室分布、会诊目的、感染部位、病原菌检出情况、临床药师会诊意见及采纳、患者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在会诊过程中应关注的切入点以及会诊的思维和技巧。结果会诊病例中,会诊科室神经外科38例,比例最高占23.03%;会诊目的以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最多76例,占46.06%;会诊感染脏器以肺部感染最多62例,占37.58%;会诊意见全部被采纳151例,占91.52%;部分被采纳11例,占6.67%;未被采纳3例,占1.82%。会诊意见被采纳病例中,治疗有效率88.74%。临床在耐药菌感染、无病原学阳性结果、过敏体质患者制订抗感染治疗方案上存在需求。结论会诊是临床药师的基本工作职责之一,药师应注重对典型会诊案例的分析,掌握临床对药学服务的需求方向,通过专业化药学服务和规范化会诊参与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感染性疾病 会诊分析 药学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模式与以案例为基础的方法培养临床药师会诊技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文友民 邓宁 +1 位作者 朱秀琪 高华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9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会诊技能的培养模式,提高临床药师会诊能力。方法采用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模式(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方法(CBL),对临床药师进行会诊技能的培养。结果临床药师培训后,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得到...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会诊技能的培养模式,提高临床药师会诊能力。方法采用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模式(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方法(CBL),对临床药师进行会诊技能的培养。结果临床药师培训后,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结论 PBL与CBL相结合,能调动临床药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临床药师会诊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会诊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宁 高华 +2 位作者 向妍睿 文友民 朱秀琪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03-1506,共4页
目的了解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单病种付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7-12月144例ERCP手术病例,对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药品费用等进行统计... 目的了解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单病种付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7-12月144例ERCP手术病例,对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药品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4例ERCP患者胆汁标本送检率93.75%(135/144),共检出213株菌株,阳性检出率79.34%(169/213),其中革兰阴性菌91株(53.85%),革兰阳性菌48株(28.40%),真菌30株(17.75%)。排前3位的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草绿色链球菌。使用抗菌药物12种,总计182次,使用次数排名前3位的是头孢唑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他啶。总体上,第3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类药物使用频次最多,占68.68%(125/18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占25.82%(47次),其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使用最多。平均用药疗程9.42 d;抗菌药物人均费用3451.80元,占药品费用41.52%。结论该院治疗性ERCP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该研究可为制定单病种付费制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病原微生物 单病种 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UV测定大鼠血浆中氧化槐定碱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文友民 纪红燕 +2 位作者 邓宁 王欣瑜 高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49-1453,共5页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氧化槐定碱的体内分析方法,并考察其药代动力学参数。血浆样品以甲醇溶液沉淀,采用ZORBAX XDB-C18(150 mm×4.6 mm,4.0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缓冲溶液(0.01 mol/L KH2PO4,H3PO4调p H 3.30)=4∶96...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氧化槐定碱的体内分析方法,并考察其药代动力学参数。血浆样品以甲醇溶液沉淀,采用ZORBAX XDB-C18(150 mm×4.6 mm,4.0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缓冲溶液(0.01 mol/L KH2PO4,H3PO4调p H 3.30)=4∶96(V/V),检测波长210 nm。血浆中氧化槐定碱在2.50~500.00μg/m L内线性较好(r=0.9971),提取回收率为77.3%~89.9%,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大鼠静脉注射50mg/kg和100 mg/kg氧化槐定碱后,其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37.24±9.27)和(34.25±8.82)min,AUC分别为(1998.76±178.35)和(5130.62±1450.86)mg/L/min,Cmax分别为(89.53±10.47)和(247.35±112.02)mg/L。本文建立的方法简便、经济,可用于氧化槐定碱体内药代动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槐定碱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双硫仑样反应处理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华 蒋丽华 +1 位作者 党宏万 文友民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7-829,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工作中出现药物不良相互作用时临床药师在治疗团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介绍药物治疗中由于头孢哌酮与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合用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时,临床药师对于此种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判断、分析过程及处理方法与...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工作中出现药物不良相互作用时临床药师在治疗团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介绍药物治疗中由于头孢哌酮与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合用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时,临床药师对于此种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判断、分析过程及处理方法与防治措施等。结果临床药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处理出现的药物不良相互作用,使药物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患者。结论临床药师可以弥补医、护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等方面知识的不足,在临床治疗团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双硫仑样反应 相互作用 不良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异烟肼、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中异烟肼在兔腰椎及其椎旁肌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惠勇 马荣 +6 位作者 陈振 张党峰 刘晓印 梁思敏 黑龙 杨小英 戈朝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3-849,共7页
目的 :研究载异烟肼、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INH-RFP-BSA-NPs)经静脉给药后异烟肼(isoniazid,INH)在兔腰椎及其椎旁肌中的生物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选取13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平均分为两组,以普通异烟肼制剂作为对照,经兔耳... 目的 :研究载异烟肼、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INH-RFP-BSA-NPs)经静脉给药后异烟肼(isoniazid,INH)在兔腰椎及其椎旁肌中的生物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选取13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平均分为两组,以普通异烟肼制剂作为对照,经兔耳缘静脉分别注射INH-RFP-BSA-NPs溶液与异烟肼注射液。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方法,检测各时间点(1、2、4、8、12、24、36、48、72、96、120h)兔L6椎体和椎旁肌组织中异烟肼的药物浓度。使用DAS 3.2.1软件计算各组织中异烟肼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半衰期(t1/2)、平均驻留时间(MRT)等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根据纳米制剂与异烟肼普通制剂在各时间点靶器官组织药物浓度及药时曲线下面积的比值,计算靶向指数(DTI)及相对靶向效率(RTE),评价INH-RFP-BSA-NPs对兔脊柱及椎旁肌的靶向性。结果:各时间点实验组兔L6椎体及椎旁肌组织中异烟肼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兔椎体中AUC0→∞为(533.71±162.44)μg/g·h,t1/2为(55.32±38.38)h,MRT为(58.12±44.26)h;椎旁肌中AUC0→∞为(17.40±4.89)μg/g·h,t1/2为(25.78±6.05)h,MRT为(27.77±8.51)h。对照组兔椎体中AUC0→∞为(278.61±41.90)μg/g·h,t1/2为(14.90±7.10)h,MRT为(18.92±6.11)h;椎旁肌中AUC0→∞为(7.38±0.93)μg/g·h,t1/2为(5.97±2.68)h,MRT为(5.20±0.8)h。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兔椎体和椎旁肌组织中AUC值显著增高(P<0.01),MRT、t1/2延长(P<0.05或P<0.01)。兔椎体及椎旁肌中的DTI、RTE值基本都大于1。结论:与异烟肼普通制剂相比,INH-RFP-BSA-NPs使异烟肼在兔腰椎及其椎旁肌组织中浓度升高、消除减慢,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明显提高了异烟肼在兔腰椎及其椎旁肌的药物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异烟肼 脊柱 椎旁肌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内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震 于欣 +9 位作者 贾绍斌 于美玲 纳丽莎 徐方芳 吕剑锋 刘郎 陈乾 王竟靖 王学忠 沙勇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1-723,共3页
目的:研究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变化及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作用。方法:取西北犬行左束支射频消融术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n=14)。行CRT治疗(n=7)后分离左室侧壁和室... 目的:研究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变化及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作用。方法:取西北犬行左束支射频消融术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n=14)。行CRT治疗(n=7)后分离左室侧壁和室间隔心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法检测IK1,同期测定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学指标。结果:失同步化组的IK1密度较对照组降低[室间隔:(0.70±0.31)pA/pFvs(1.60±0.28)pA/pF,P<0.05;左室侧壁:(1.20±0.34)pA/pFvs(1.75±0.31)pA/pF,P<0.05],且室间隔心肌细胞的IK1低于侧壁[(0.70±0.31)pA/pFvs(1.20±0.34)pA/pF,P<0.05],CRT升高了失同步化心力衰竭犬的室间隔和左室侧壁心肌的IK1[(1.50±0.30)pA/pFvs(0.70±0.31)pA/pF,P<0.05;(1.65±0.39)pA/pFvs(1.20±0.34)pA/pF,P<0.05),减小了室间隔和左室侧壁心肌IK1的差别[(1.50±0.30)pA/pFvs(1.65±0.39)pA/pF,P>0.05]。结论:CRT部分地逆转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的IK1重构,减低IK1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失同步化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内向整流钾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调控DDR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万里 张鹏举 +1 位作者 马启斌 高宇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9-1200,共2页
缺血性中风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甚至致死疾病[1]。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很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2]。本研究旨在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脑缺血/再灌... 缺血性中风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甚至致死疾病[1]。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很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2]。本研究旨在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DDR1 脑缺血/再灌注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骤然停药致瞳孔散大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邱志宏 纪红燕 李晓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7-578,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男,25岁,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因高处坠落,摔伤头部6小时,于2018年11月6日入院。患者头面部肿胀出血严重,意识不清,问话不答,无呕吐,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入院查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2.0 mm,对光反射未引出,双眼... 1病例报告患者,男,25岁,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因高处坠落,摔伤头部6小时,于2018年11月6日入院。患者头面部肿胀出血严重,意识不清,问话不答,无呕吐,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入院查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2.0 mm,对光反射未引出,双眼眼睑淤血肿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注射液 瞳孔散大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异烟肼、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荣 陈振 +8 位作者 张惠勇 梁思敏 刘晓印 杨小英 党宏万 黑龙 张党锋 王自立 戈朝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0-855,共6页
目的 :研究载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纳米粒经新西兰大白兔静脉给药后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相关参数。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纳米粒组8只,INH、RPP对照... 目的 :研究载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纳米粒经新西兰大白兔静脉给药后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相关参数。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纳米粒组8只,INH、RPP对照组8只。经耳缘静脉分别滴注等计量的载INH、RFP白蛋白纳米粒和普通对照品(INH 11.43mg/kg、RFP 12mg/k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各自INH、RFP的血浆药物浓度。对比研究静脉给药后两种剂型药物在不同时间(0、0.5、1、1.5、2、2.5、3、4、6、8、12、24、36、48、72、96、120h)兔体内的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最大血药浓度(Cmax)、生物半衰期(T1/2)、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及体内平均驻留时间(MRT),以DAS 2.0药动学程序进行血药浓度数据拟合分析。结果:给药后两组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显示:纳米粒药组INH、RFP血药浓度相对稳定,药物浓度持续缓慢下降,给药后96h INH仍能检测到,RFP则为48h。INH的Cmax=9.79±1.38(mg/L),T1/2=28.10±6.69(h),AUC=22.34±8.81(mg/L·h),MRT=15.13±5.48(h);RFP的Cmax=16.79±3.74(mg/L),T1/2=14.13±3.78(h),AUC=116.64±66.26(mg/L·h),MRT=15.89±2.49(h)。对照组中INH的Cmax=9.52±2.19(mg/L),T1/2=1.92±0.80(h),AUC=20.97±3.11(mg/L·h),MRT=2.03±0.62(h);RFP的Cmax=12.50±1.58(mg/L),T1/2=2.87±0.78(h),AUC=50.05±14.50(mg/L·h),MRT=3.70±0.99(h)。对照组INH、RFP血药浓度快速下降,分别在给药后24h和12h检测不到。结论 :载异烟肼、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双隔室模型(权重系数为1/cc)。白蛋白纳米粒可有效改变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药动学行为并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利福平 白蛋白 纳米粒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死亡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慧 王雅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1-274,共4页
该文通过分析1例羟苯磺酸钙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治疗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患者发病过程中出现皮疹、发热,肝功能损害等,早期症状隐匿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最终患者因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死亡,提示使用该药期间应严密监测发热、皮疹等... 该文通过分析1例羟苯磺酸钙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治疗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患者发病过程中出现皮疹、发热,肝功能损害等,早期症状隐匿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最终患者因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死亡,提示使用该药期间应严密监测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死亡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奥美拉唑对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组成的影响
20
作者 贾茹 魏世杰 +2 位作者 陈文华 贺少龙 付岩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5-380,共6页
目的:研究艾司奥美拉唑(EMZ)对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的影响。方法:将7只大鼠置于代谢笼中饲养,灌胃EMZ(3.6 mg/kg体质量),每日1次,连续灌胃14 d。分别在EMZ给药前及给药后两周收集大鼠新鲜粪便,应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确定粪便细菌组成。... 目的:研究艾司奥美拉唑(EMZ)对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的影响。方法:将7只大鼠置于代谢笼中饲养,灌胃EMZ(3.6 mg/kg体质量),每日1次,连续灌胃14 d。分别在EMZ给药前及给药后两周收集大鼠新鲜粪便,应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确定粪便细菌组成。结果:EMZ灌胃两周后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明显改变,肠单胞菌属(Intestinimonas)、嗅杆菌属(Odoribacter)和卵形拟杆菌(Bacteroides-ovatus)相对丰度较给药前明显升高(P<0.05);与此相反,米氏链球菌(Streptococcus_merionis)、萨特氏科(Sutterellaceae)、副拟杆菌属(Parasutterella)、假黄酮素属(Pseudoflavonifractor)、醋酐菌属(Acetanaerobacterium)、瘤胃球杆菌(Rumenbacterium)和厚壁杆菌属(Firmicutes_bacterium),给药两周后相对丰度较给药前明显降低(P<0.05)。在科水平,给药两周后瘤胃球菌科细菌相对丰度明显低于给药前(P<0.05)。EMZ给药后肠道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给药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MZ处理可导致肠道菌群组成变化,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影响。使用EMZ两周会引起一些肠道共生菌相对丰度改变,如瘤胃球菌等相对丰度降低,可能导致肠道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奥美拉唑 肠道菌群 微生物 16Sr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