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明磊 夏新舍 +5 位作者 赵超云 郭艳红 赵建国 马辉 王晓东 夏鹤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指导邻近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邻近CST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DTI检查。获取CST相关数据...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指导邻近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邻近CST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DTI检查。获取CST相关数据并与相应的MR、CT解剖图像融合,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并依此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及CST,采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分别制定考虑和不考虑CST剂量保护的两种放疗计划并进行比较。结果:在两种计划均达到靶区治疗剂量及常规危及器官保护的情况下,考虑CST剂量保护的放疗计划中的患者患侧、健侧CST所受最大辐射剂量和平均辐射剂量均低于不考虑CST剂量保护的放疗计划(P<0.05)。结论:DTI能够明确CST的位置、形态及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关系,有助于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最大程度减低CST所受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后发生神经损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扩散张量成像 放射治疗 皮质脊髓束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值在原发性脑淋巴瘤放疗疗效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师达 石亚男 +5 位作者 詹文华 杨旭娟 张攀 李健 徐梦莹 陈兵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60-464,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原发性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放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至2017年经临床和病理活检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20例原发性脑...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原发性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放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至2017年经临床和病理活检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20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无免疫缺陷病史)资料,通过放疗前后轴位T1WI增强病灶强化最大径变化计算出肿瘤消退率进而将病灶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组和非完全缓解(非CR)组,测量病灶放疗前的最小ADC(ADC_(min))值、平均ADC(ADCmean)值、最大ADC(ADC_(max))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放疗前CR组与非CR间有无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肿瘤ADC值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进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求得ADC值的阈值。结果放疗前ADC_(min)值与ADCmean值在CR组与非C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_(max)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_(min)值、ADCmean值与肿瘤消退率有相关性(r=0.630、0.460,P=0.000、0.005),且分别大于0.602×10^(-3) mm^2/s、0.800×10^(-3) mm^2/s时患者放疗疗效,能在放疗周期完成后达到CR的效果。结论 ADC_(min)值及ADCmean值可以作为预测原发性脑淋巴放疗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表观扩散系数 放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技术示踪视束、视辐射在指导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超云 夏新舍 +5 位作者 王明磊 刘子姗 高文奇 马辉 王晓东 夏鹤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39-743,共5页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示踪视束、视辐射,探讨其在指导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30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拟行放疗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DTI扫描。获取视束、视辐射的影像学信息...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示踪视束、视辐射,探讨其在指导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30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拟行放疗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DTI扫描。获取视束、视辐射的影像学信息与3D T1解剖图像融合,将融合后的3D T1图像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并与定位CT匹配,以此勾画放疗靶区、常规危及器官及视束、视辐射。利用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与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T,3D-CRT)技术分别制定放疗方案,观察两者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在保证靶区治疗剂量及常规危及器官保护的情况下,IMRT计划中的患者患侧、健侧视束及视辐射所受辐射剂量均低于3D-CRT放疗计划(P<0.05)。结论 DTI技术能够显示视束、视辐射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关系,可协助选择、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减少视束、视辐射所受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后发生视觉功能障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扩散张量成像 放射治疗 视束 视辐射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MRI联合MUSE-DWI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治疗相关改变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吕瑞瑞 杨治花 +5 位作者 党佩 黄雪莹 马文富 金一萱 吕鸿洁 王晓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86,共6页
目的 探讨合成MRI定量参数联合多重灵敏度编码扩散加权成像(multiplexed sensitivity encod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USE-DWI)鉴别胶质瘤复发(progressive disease, PD)和治疗相关改变(treatment-related change, TRC)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合成MRI定量参数联合多重灵敏度编码扩散加权成像(multiplexed sensitivity encod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USE-DWI)鉴别胶质瘤复发(progressive disease, PD)和治疗相关改变(treatment-related change, TRC)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于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间,依据纳、排标准收集胶质瘤全切术后行完整的放、化疗治疗,定期MRI随访出现新发强化灶的患者45例,其中PD组26例、TRC组19例。所有患者均行MUSE-DWI、合成MRI及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 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 CE_T1WI)序列。测量强化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增强前、后T1值(T1_(pre)、T1_(post))、T2值(T2_(pre)、T2_(post))。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合成MRI定量参数和ADC值的组间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单参数及其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 (1)PD T1_(pre)高于TRC(P<0.05),T1_(post)和ADC值低于TRC(P<0.05),两组间T2_(pre)、T2_(po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参数分析时,ADC值诊断效能最高(AUC=0.878),其次是T1_(post)、T1_(pre)(AUC为0.783、0.745)。T1_(post)、T1_(pre)两者联合时,诊断效能较单参数提高(AUC=0.850)。多参数联合模型(T1_(post)+T1_(pre)+ADC)诊断效能最高(AUC=0.901)。结论 合成MRI定量参数(T1_(post)、T1_(pre))联合ADC值的多参数联合模型,在鉴别胶质瘤PD和TRC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合成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多重灵敏度编码 复发 治疗相关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T1WI图像影像组学和病理参数模型预测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研究
5
作者 金一萱 吕瑞瑞 +5 位作者 杨治花 孙萌 牛芳 吕鸿洁 马蓉 王晓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术前对比增强T1WI(contrast enhancement T1WI,CE-T1WI)影像组学联合病理参数的列线图预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脑胶质瘤患...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术前对比增强T1WI(contrast enhancement T1WI,CE-T1WI)影像组学联合病理参数的列线图预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脑胶质瘤患者115例,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n=81)和验证集(n=34)。于术前CE-T1WI图像上进行容积感兴趣区(volume of interest,VOI)的勾画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U检验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的筛选,将最终筛选出的特征纳入影像组学标签并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根据筛选所得组学特征的相应系数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与复发存在相关性的病理预测因子并建立病理参数模型。二者结合为联合模型,绘制列线图将联合模型可视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性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间AUC值差异,采用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分析观察各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基于术前CE-T1WI图像勾画的VOI中共提取出200个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出与复发相关的组学特征6个。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ic dehydrogenase-1,IDH-1)基因型(OR=2.070,P=0.041)、Ki-67表达水平(OR=1.065,P<0.001)为与胶质瘤复发相关的病理参数。相较于单独的病理参数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在预测效能上表现最佳(训练组AUC:0.875 vs.0.835、0.769,Z=-1.585、-2.458,P=0.013、0.014)。DCA分析示风险阈值概率大于0.32时,应用联合模型的临床获益水平高于另外两种模型。结论基于术前CE-T1WI图像影像组学和病理参数构建的联合模型在预测脑胶质瘤复发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脑胶质瘤患者治疗决策及预后提供重要预测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复发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表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三联抗结核药物复合缓释材料的释药性能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宗强 吴龙云 +4 位作者 施建党 何胤 牛宁奎 唐静 王自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9-1106,共8页
目的 :观察不同比例三联抗结核药物复合缓释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药物释药性能。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作为载体,采用双乳、喷涂、冷冻干燥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比例抗结核药物的复合缓释材料:A组,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 目的 :观察不同比例三联抗结核药物复合缓释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药物释药性能。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作为载体,采用双乳、喷涂、冷冻干燥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比例抗结核药物的复合缓释材料:A组,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吡嗪酰胺(PZA,Z)=15∶15∶30;B组,H∶R∶Z=20∶30∶50;C组,H∶R∶Z=30∶30∶120;D组,H∶R∶Z=80∶120∶250。药物总质量与PLGA之比为1∶5。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HRZ/PLGA复合缓释材料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在模拟体液中H、R、Z三种药物的释放浓度,计算药物累计释放量及释放率,分析其体外缓释性能。结果:A组和B组缓释材料表面分散均匀,空隙规则、分布均匀,直径分别为23.07±0.38μm和25.67±1.26μm;C组和D组缓释材料分散欠均匀,空隙不规则、分布欠均匀,直径分别为31.25±1.98μm和45.67±3.26μm。A组H、R、Z分别于42d、56d、42d的累计缓释度超过50%,于70d时的阶段释药量分别为157.43±057μg、129.29±0.14μg、196.43±0.28μg,浓度分别为28.486μg/ml、23.525μg/ml、39.265μg/ml。B组H、R、Z分别于35d、42d、35d的累计缓释度超过50%,于70d时阶段释药量分别为9.89±0.96μg、21.71±0.42μg、51.12±0.87μg,浓度分别为1.789μg/ml、1.618μg/ml、10.242μg/ml。C组H、R、Z分别于21d、35d、42d的累计缓释度均超过50%,于70d时阶段释药量分别为1.76±0.49μg、8.43±0.31μg、81.14±0.58μg,浓度分别为0.352μg/ml、1.618μg/ml、10.242μg/ml。D组H、R、Z分别于28d、42d、35d的累计缓释度均超过50%,于70d时阶段释药量分别为1.71±0.21μg、14.01±0.42μg、65.57±0.26μg,浓度分别为0.312μg/ml、2.128μg/ml、13.516μg/ml。70d时A组三种药物浓度均大于各自的10倍最低抑菌浓度(MIC),且A组分散均匀,空隙规则、分布均匀,直径约为23.07±0.38μm,三种药物在不同的时间段释放行为不相同,前14d药物缓释规律按Higuchi方程拟合最好,即前14d三种药物按照扩散的形式进行缓释,14d后三种药物按照零级动力学缓释曲线释放,即等量缓释。其余3组均有药物未达到10倍MIC。结论:复合HRZ/PLGA缓释材料具有优良的载药及药物缓释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复合药物缓释系统,其中H∶R∶Z=15∶15∶30的HRZ/PLGA缓释材料为较佳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抗结核药 聚乳酸-羟基乙酸 缓释材料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脊髓内转移6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长虎 赵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98-1899,共2页
脊髓内转移肿瘤(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metastases,ISCM)是伴或不伴有软脑膜受累及的脊髓实质受侵袭的肿瘤病变。ISCM罕见,尸检发现率低于2%,原发肿瘤以肺癌多见,但以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can.cer,SCLC)最为常见... 脊髓内转移肿瘤(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metastases,ISCM)是伴或不伴有软脑膜受累及的脊髓实质受侵袭的肿瘤病变。ISCM罕见,尸检发现率低于2%,原发肿瘤以肺癌多见,但以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can.cer,SCLC)最为常见。SCLC一旦出现脊髓内转移,病情迅速恶化,预后极差。国内、外对SCLC脊髓内转移报道极少。我院自2009年以来共收治小细胞肺癌脊髓内转移6例,现总结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内转移 小细胞肺癌 SCLC 2009年 转移肿瘤 肿瘤病变 原发肿瘤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鉴别胶质瘤复发和假性进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吕瑞瑞 杨治花 +5 位作者 葛鑫 王明磊 黄雪莹 刘珊 马文富 王晓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23,35,共6页
目的探讨集成MRI(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three dimension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在鉴别胶质瘤复发和假性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于宁夏... 目的探讨集成MRI(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three dimension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在鉴别胶质瘤复发和假性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手术病理证实为高级别胶质瘤并术后辅以放化疗后出现异常强化灶患者病例38例。将入组病例按修订版脑胶质瘤治疗反应评估标准分为复发组(22例)和假性进展组(16例)。所有患者均行3D-ASL及syMRI序列扫描。测量异常强化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增强后T1值(T1-Gd)、T2值(T2-G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复发组和假性进展组各参数的差异,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各参数及其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复发组T1-Gd低于假性进展组T1-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2-G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CBF值高于假性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1-Gd、CBF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2、0.916,T1-Gd联合CBF值的AUC为0.951。结论syMRI联合3D-ASL有助于无创鉴别脑胶质瘤复发和假性进展,且诊断效能优于单一MR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复发 假性进展 集成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MRI联合临床预后因素预测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鳞癌疗效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蔚 杨妍 +3 位作者 何剑莉 田海萍 丁伟伟 冯少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3-438,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MRI联合临床预后因素(CPF)预测同步放化疗(CCRT)对于宫颈鳞癌疗效的诊断效能。方法对59例宫颈鳞癌接受CCRT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根据治疗后MRI及临床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肿瘤残余组(n=... 目的探讨功能MRI联合临床预后因素(CPF)预测同步放化疗(CCRT)对于宫颈鳞癌疗效的诊断效能。方法对59例宫颈鳞癌接受CCRT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根据治疗后MRI及临床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肿瘤残余组(n=19)和无肿瘤残余组(n=40),比较2组间MRI和CPF差异,绘制MRI参数的ROC曲线,并计算其AUC,评估其诊断效能;分析宫颈鳞癌CCRT预后因素。结果肿瘤残余组治疗前肿瘤低强化区最大上升斜率(MSI L)和信号强化率(SER L)低于无肿瘤残余组(P均<0.01),而ADC和CPF中患者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例数均高于无肿瘤残余组(P均<0.05)。MSI L联合ADC值预测CCRT后肿瘤残余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MRI参数;MRI多参数联合CPF可提高其诊断效能。治疗前MSI L和ADC值是宫颈鳞癌治疗后肿瘤残余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治疗前MSI L和ADC值是宫颈鳞癌CCRT治疗后肿瘤残余的独立预后因素。MRI多参数联合CPF可提高预测宫颈鳞癌CCRT疗效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治疗结果 磁共振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同步放化疗致重度放射性皮炎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6
10
作者 夏莉娟 张曦 +6 位作者 孙青 马志芳 郝迎春 张瑞 闵佳 刘静 刘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急性重度放射性皮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且发生急性重度放射性皮炎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美皮康组(n=32)、比亚芬组(n=38)及中药组(n=33),分别应用美皮康敷料、比亚芬软膏及中药龙血竭联... 目的探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急性重度放射性皮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且发生急性重度放射性皮炎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美皮康组(n=32)、比亚芬组(n=38)及中药组(n=33),分别应用美皮康敷料、比亚芬软膏及中药龙血竭联合紫草油治疗。结果治疗7d后三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中药组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龙血竭联合紫草油治疗急性重度放射性皮炎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效果优于美皮康及比亚芬软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疗 化疗 放射性皮炎 龙血竭 紫草油 美皮康敷料 比亚芬软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