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臂CT支架精显技术用于植入颅内动脉支架
1
作者 尹姬 朱力 +2 位作者 侯晓霖 张玲玲 余景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35,共5页
目的观察C臂CT支架精显技术用于植入颅内动脉支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接受植入颅内动脉支架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观察治疗中及治疗结束后即刻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中支架显影情况,并对目标动脉行超选择C臂C... 目的观察C臂CT支架精显技术用于植入颅内动脉支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接受植入颅内动脉支架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观察治疗中及治疗结束后即刻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中支架显影情况,并对目标动脉行超选择C臂CT扫描及支架精显重建。对比2D-DSA图与支架精显重建图显示支架结构主观评分,及支架显示清晰率及并发症检出率。结果共对38例植入45枚支架。2D-DSA图主观评分为0分1枚、1分20枚、2分24枚;支架精显重建图示1枚主观评分为0、44枚为3分,其支架显示清晰率为97.78%(44/45),高于2D-DSA图(0/45,P<0.001)。2D-DSA所示44枚支架中,1枚支架张开不良、1枚见穿支血管异常。支架精显重建图示44枚中,2枚张开不良、2枚支架内血栓形成、2枚支架网丝突入血管腔内、3枚穿支血管痉挛并局限性狭窄。对8枚支架行球囊扩张致动脉夹层,之后重复植入支架,精显图示后续支架完全覆盖夹层破口。支架精显重建图并发症检出率高于2D-DSA图[38.64%(17/44)vs.4.55%(2/44),P=0.002]。结论C臂CT支架精显技术用于植入颅内动脉支架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支架 支架精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辅酶Q10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海宁 杨娟 +1 位作者 江毓敏 成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637-3641,共5页
目的:探讨水溶性辅酶Q10(CoQ10)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变性的影响。方法: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8):对照组皮下注射葵花油乳剂液,PD组皮下注射鱼藤酮,PD治疗组在诱导PD后接受水溶性CoQ10治疗。8周后,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水溶性辅酶Q10(CoQ10)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变性的影响。方法: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8):对照组皮下注射葵花油乳剂液,PD组皮下注射鱼藤酮,PD治疗组在诱导PD后接受水溶性CoQ10治疗。8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Western-blot检测survivin、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观察大脑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结果 :水溶性CoQ10能明显降低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水平,升高survivin的表达水平,但caspase-8的表达水平无影响,能减少激活性caspase-3的阳性细胞水平。结论:水溶性CoQ10能降低鱼藤酮引起的炎症反应,抑制凋亡蛋白的表达,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分泌抗凋亡蛋白,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以阻止或延缓进行性神经变性的发生,但不可逆转PD引起的神经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水溶性CoQ10 鱼藤酮 神经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与妊娠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强 张庆 全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37,共7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可影响妊娠计划、生育能力,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尚不明确;妊娠可引起免疫系统和性激素水平变化,造成疾病复发和进展。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妊娠相关疾...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可影响妊娠计划、生育能力,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尚不明确;妊娠可引起免疫系统和性激素水平变化,造成疾病复发和进展。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妊娠相关疾病活动。妊娠期和分娩后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和利妥昔单抗可能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妊娠 女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回族脑梗死患者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基因R219K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芳 杨平 +1 位作者 顾淑娥 杜彦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58-960,共3页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脑梗死患者ATP结合盒转运子(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住院的回族脑梗死患者105例为脑梗死组,同期入选我院门诊回族健康体验者257例为对照组。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用PCR-RFLP方法测基因R219K多...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脑梗死患者ATP结合盒转运子(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住院的回族脑梗死患者105例为脑梗死组,同期入选我院门诊回族健康体验者257例为对照组。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用PCR-RFLP方法测基因R219K多态性,分析其与血脂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RR、RK基因型及R和K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KK基因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4%vs 26.8%,P<0.01)。各基因型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K基因型可能是回族脑梗死患者的保护因素,其保护因素可能与血脂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ATP结合匣式转运子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血脂异常 基因型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延髓“心”形出血1例报道
5
作者 张青 王旭 张庆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临床上延髓出血是少见的脑出血类型,在文献中多以个案报道形式呈现,而双侧延髓内侧出血更为少见。本文介绍了1例老年男性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平日血压控制不佳,此次以“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急性发病,后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 临床上延髓出血是少见的脑出血类型,在文献中多以个案报道形式呈现,而双侧延髓内侧出血更为少见。本文介绍了1例老年男性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平日血压控制不佳,此次以“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急性发病,后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失语、四肢瘫痪等症状。完善头颅CT提示双侧延髓内侧呈“心”形的高密度灶,明确诊断为延髓出血,并考虑此次发病与高血压有关。本文介绍了该患者的诊治经过,并从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以及结局等方面加以讨论,以期增加临床医师关于此病的诊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内侧出血 双侧延髓 脑干出血 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坏死性脑病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莉 李先志 +3 位作者 闫莉婷 李怡 王晓麒 杨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58,共3页
报告1例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急性坏死性脑病(COVID-19-associated 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ANEC)病例。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12 d出现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脑MRI上显示双侧丘脑、脑干、小脑半球为主的信号改变,与... 报告1例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急性坏死性脑病(COVID-19-associated 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ANEC)病例。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12 d出现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脑MRI上显示双侧丘脑、脑干、小脑半球为主的信号改变,与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itis,ANE)特征性影像表现一致。早期给予甲泼尼龙冲击联合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但患者一直处于持续昏迷状态并最终死亡。ANEC往往起病急,进展快,以意识障碍、癫痫等为主要表现,影像学丘脑及幕下对称性、多灶性病灶对诊断具有特异性,但治疗及预后仍面临挑战,需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急性坏死性脑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坏死性脑病 意识障碍 癫痫 丘脑病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詹秀萍 祁维民 +3 位作者 史琴 成江 孟玥 李海宁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5-819,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D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因此,研究AD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型磁共振扩散成...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D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因此,研究AD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型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AD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现就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自由水扩散磁共振成像、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技术在AD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致Fahr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倩蓉 金燕子 +2 位作者 马丽莉 薛捷文 张庆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0-293,共4页
患者男性,19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10年,加重1月余,于2022年4月1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年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丧失后摔倒,伴四肢强直性抽搐、双眼上翻、牙关紧闭,2~3 min后自行缓解,无舌咬伤、大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此后1个... 患者男性,19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10年,加重1月余,于2022年4月1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年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丧失后摔倒,伴四肢强直性抽搐、双眼上翻、牙关紧闭,2~3 min后自行缓解,无舌咬伤、大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此后1个月内发作2次,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予丙戊酸钠(具体剂量不详)口服,规律服药期间每年发作1~2次;3年前调整药物为丙戊酸镁0.25 g/晚口服,仍每年发作1~2次;1个月前癫痫发作频率增加,1个月内发作2次,外院头部CT显示双侧额叶灰白质交界区、基底节区多发对称性钙化灶(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神经节疾病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癫痫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动脉夹层的长期超声随访观察
9
作者 张晋源 梁花敏 +3 位作者 马薇 崔海鸥 王福霞 成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5,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长期颈部动脉夹层(CeAD)患者的随访结果,探讨CeAD随时间的变化和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5年至2021年收治的113例接受了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的成年CeAD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初始和多次随访血管超声... 目的:回顾性分析长期颈部动脉夹层(CeAD)患者的随访结果,探讨CeAD随时间的变化和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5年至2021年收治的113例接受了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的成年CeAD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初始和多次随访血管超声检查,随访时间(4.7±5.5)个月,每位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均被记录。结果:113例患者中发现了118根夹层动脉,其中有63例颈内动脉夹层(55.8%),45例椎动脉夹层(39.8%),5例患者(4.4%)中有多根动脉受到影响。1例患者死亡(0.8%),84.1%的患者获得了相对较好的预后(mRS:0~1)。50.9%的患者发病后的前3个月狭窄有所改善。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颈内动脉夹层[NIHSS=2(0,4)分,mRS=1(0,2)分]与椎动脉夹层[NIHSS=0(0,1)分,mRS=0(0,0.5)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eAD的超声表现在发病后3个月内高度动态变化,应仔细监测。一半以上的患者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在治疗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再通。颈内动脉夹层较椎动脉夹层发生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动脉夹层 超声 卒中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及院内延迟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振海 谢柳青 +1 位作者 赵春梅 刘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605-26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就诊及接受治疗情况,就其就诊及治疗延迟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1年1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1例,对其院前及院内延迟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病后...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就诊及接受治疗情况,就其就诊及治疗延迟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1年1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1例,对其院前及院内延迟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病后3 h内于我院就诊患者为36例(15.6%);延迟就诊组与及时就诊组患者的职业状态、脑卒中史、医疗保险、发病模式、发病地与我院的距离、首诊医院、到达首诊医院采用的交通工具、是否呼叫急救车、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各项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诊医院非我院、未呼叫急救车、居住地与我院的距离及在职人员,其就诊延迟危险因素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脑卒中史及NIHSS较高的患者,其就诊延迟的危险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患者就诊危险性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延迟各个时间段均与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NINDS)的要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延迟情况门诊就诊组与急诊科就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公众对卒中知识及早期就诊的重要性认识、提高急诊急救系统的宣传使用,加强卒中单元规范化建设对急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诊治延迟 卒中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及16S rDNA的鉴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志娟 侯晓霖 +1 位作者 王振海 刘爱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16Sr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细菌性脑脊液病原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诊为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脑脊液标本,高速离心富集细菌后,进行脑脊液中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再进行16SrD-NA 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将检测... 目的探讨16Sr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细菌性脑脊液病原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诊为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脑脊液标本,高速离心富集细菌后,进行脑脊液中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再进行16SrD-NA 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将检测结果与传统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8例患者脑脊液样本中,23例16SrDNA PCR阳性,阳性率为39.7%;58例脑脊液样本中细菌培养阳性为10例,阳性率为17.2%。PCR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P<0.05)。结论脑脊液细菌基因组DNA提取及16SrDNA PCR鉴定技术操作简单,耗时短,灵敏度高,在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学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脑脊液 细菌培养 16S RDNA PCR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疱病毒性脑炎小鼠中TLR4和IFN-β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强 赵春梅 +1 位作者 惠晶 王振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1-795,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TLR4和IFN-β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为探讨TLR4在HSE发病中可能的免疫学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颅内接种法建立HSE小鼠模型并设置盐水组、正常组对照,分别应用RT-qPCR、RT-PCR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 目的:通过检测TLR4和IFN-β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为探讨TLR4在HSE发病中可能的免疫学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颅内接种法建立HSE小鼠模型并设置盐水组、正常组对照,分别应用RT-qPCR、RT-PCR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TLR4、IFN-β的相对表达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HSE小鼠脑组织中TLR4、IFN-β的相对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TLR4和IFN-β表达呈正相关(r=0.851,P<0.01)。结论:TLR4可能会通过启动下游细胞因子IFN-β等介导宿主在HSE中的免疫应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TOLL样受体4 小鼠 免疫 IFN-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见病原菌基因芯片的构建 被引量:8
13
作者 侯晓霖 梁志娟 王振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研制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细菌检测基因芯片,为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明确诊断提供新技术。方法在设计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细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目的研制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细菌检测基因芯片,为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明确诊断提供新技术。方法在设计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细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特异性探针的基础上,通过芯片基片的制备、点样、固定、样品扩增标记、杂交及扫描等工艺过程的优化,完成基因芯片研制。结果初步研制出常见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检测的基因芯片。结论研究的基因芯片能够用于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的诊断和分型检测,有望成为一种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见病原菌的高效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基因芯片 病原学诊断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脑膜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窦春阳 范学文 +3 位作者 吴若芬 朱海清 陈桂生 孔繁元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联合检测在脑膜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以小鼠抗人单克隆上皮膜抗原(EMA)标记脑膜癌细胞及对照组脑脊液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获得脑膜癌细胞...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联合检测在脑膜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以小鼠抗人单克隆上皮膜抗原(EMA)标记脑膜癌细胞及对照组脑脊液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获得脑膜癌细胞扫描图像并定量检测上皮膜抗原相对荧光强度。结果上皮膜抗原主要表达于脑膜癌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着红色荧光,相对荧光强度为(44.84±1 3.05),与对照组(3.98±1.5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54,P=0.00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上皮膜抗原的检测阳性率为90%(1 8/20),高于常规MGG染色法[60%(12/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00,P=0.010)。结论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联合检测脑脊液细胞上皮膜抗原表达变化,可为脑膜癌病的诊断、组织来源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脑脊髓液 肿瘤转移 CA-15-3抗原 显微镜检查 共焦 荧光免疫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学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祁玲 刘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及其与IFN-β、IL-6浓度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分析HMGB1在急性脑梗死免疫炎性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RT-PCR、ELISA法测定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及其与IFN-β、IL-6浓度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分析HMGB1在急性脑梗死免疫炎性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RT-PCR、ELISA法测定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蛋白表达、HMGB1mRNA表达及血清IFN-β、IL-6浓度,同时设置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MGB1蛋白表达、HMGB1mRNA表达、血清IFN-β及IL-6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HMGB1蛋白表达与IFN-β、IL-6浓度呈正相关(r=0.833、0.634)。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蛋白表达上调,进而通过其下游配体增加炎性因子分泌,介导脑缺血免疫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IFN-Β IL-6 免疫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刺激小胶质细胞后TLR9蛋白的表达及其与MCP-1、TNF-α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坤 王国玮 王振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了解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丙型肝炎病毒(HCV)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后Toll样受体9(TLR9)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对MCP-1(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TNF-α分泌的影响,探讨HCV感染中枢神经系统(CNS)后小胶质细胞TLR9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应细胞... 目的:了解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丙型肝炎病毒(HCV)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后Toll样受体9(TLR9)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对MCP-1(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TNF-α分泌的影响,探讨HCV感染中枢神经系统(CNS)后小胶质细胞TLR9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应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BV2细胞,分为HCV阳性血清组、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20例细胞样本。在12h收集细胞和上清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R9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MCP-1和TNF-α的含量,并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各组BV2细胞均有TLR9蛋白的表达,HCV阳性血清组中TLR9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P<0.01);正常人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HCV阳性血清组MCP-1和TNF-α含量高于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P<0.01);且HCV阳性血清组TLR9蛋白的表达量与MCP-1和TNF-α的分泌可能呈正相关。结论:HCV阳性血清刺激可使体外培养的BV2细胞表达TLR9蛋白增高,且可能诱导了MCP-1和TNF-α的分泌。TLR9蛋白可能参与了HCV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早期固有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V-2细胞 丙型肝炎病毒 TOLL样受体9 TNF-Α MC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介导的BV-2细胞抗HCV固有免疫应答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强 赵春梅 王振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观察BV-2细胞感染HCV后IFN-β、IL-6分泌和TLR4表达相关性,初步探讨TLR4是否介导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抗HCV固有免疫应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BV-2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贴壁后换用含20%HCV阳性血清的培养液感染细胞,为HCV实验组,同... 目的:观察BV-2细胞感染HCV后IFN-β、IL-6分泌和TLR4表达相关性,初步探讨TLR4是否介导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抗HCV固有免疫应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BV-2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贴壁后换用含20%HCV阳性血清的培养液感染细胞,为HCV实验组,同时设正常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BV-2细胞TLR4蛋白水平的表达;用RT-PCR观察阻断TLR4后各组BV-2细胞TLR4mRNA表达变化;用ELISA检测阻断TLR4后各组BV-2细胞IFN-β、IL-6分泌变化。结果:HCV实验组TLR4表达和IFN-β、IL-6分泌均高于正常血清组及空白对照组(P<0.01);阻断TLR4的HCV实验组TLR4mRNA表达及IFN-β、IL-6分泌明显低于非阻断组(P<0.01)。结论:HCV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后,TLR4可通过启动下游细胞因子IL-6、IFN-β等的转录和翻译,介导参与宿主抗HCV固有免疫应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小鼠小胶质细胞BV2 丙型肝炎病毒 IL-6 IFN-Β 固有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1感染后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海马组织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春梅 刘强 +1 位作者 惠晶 王振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8-210,219,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后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10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采用颅内注射法建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后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10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采用颅内注射法建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动物模型,感染后20 d进行水迷宫实验评价认知功能,应用RT-qPCR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CDK5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明显,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CDK5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CDK5有可能参与了HSV-1感染后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1型 认知功能障碍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脑组织Mx1、IFN-α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惠晶 赵春梅 +1 位作者 刘强 王振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Mx1、IFN-α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小鼠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初步评价其抗病毒作用。方法建立HSE小鼠模型为病毒组,设置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应用RT-qPCR、RT-PCR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Mx... 目的通过检测Mx1、IFN-α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小鼠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初步评价其抗病毒作用。方法建立HSE小鼠模型为病毒组,设置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应用RT-qPCR、RT-PCR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Mx1、IFN-αmRNA的相对表达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对Mx1进行测序。结果 HSE小鼠脑组织中Mx1、IFN-αmRNA的相对表达较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Mx1、IFN-α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6,P<0.01);Mx1测序后在BLAST进行比对,显示同源性为99.8%,证实合成Mx1基因片段的正确。结论 IFN-α可能诱导机体产生Mx1,从而对HSE发挥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小鼠 Mx1 IFN-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2介导的BV-2细胞TNF-α及IFN-α的表达
20
作者 杨娟 王国玮 王振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6-1138,共3页
目的:观察HCV阳性血清处理后TLR2 mRNA的表达及TLR2蛋白阻断前后TNF-α、IFN-α的表达。方法: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分为4h、8h、16h及24h,同时设TLR2阻断组及其对照组,采用RT-qPCR方法检测各组各时间点TLR2 mRN... 目的:观察HCV阳性血清处理后TLR2 mRNA的表达及TLR2蛋白阻断前后TNF-α、IFN-α的表达。方法: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分为4h、8h、16h及24h,同时设TLR2阻断组及其对照组,采用RT-qPCR方法检测各组各时间点TLR2 mRNA的表达变化,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时间点及TLR2阻断后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α水平。结果:HCV阳性血清处理后各时间点TLR2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TLR2 mRNA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TLR2蛋白阻断前后TNF-α、IFN-α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CV阳性血清处理可能激活TLR2,TLR2可能通过下游大量炎性因子如TNF-α、IFN-α等参与BV-2抗HCV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BV-2 TLR2 TNF-Α IFN-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