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并外部验证XGBoost模型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良恶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文 杨蔚 +5 位作者 周晓平 杨妍 张宁妹 尹清云 张朝林 刘召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145,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以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7月2个机构,2种乳腺X线设备检查的有病理结果的首诊乳腺非肿块病...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以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7月2个机构,2种乳腺X线设备检查的有病理结果的首诊乳腺非肿块病变480个。患者被分为建模组[n=310,数字乳腺X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检查]、内部验证组(n=108,DM检查),和外部验证组[n=62,数字乳腺体层合成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检查]。记录患者术前乳腺X线(DM或DBT),MRI以及临床特征。采用XGBoost算法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分别构建XGBoost模型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建模组中,患者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n=217)和测试集(n=93)。训练集、测试集、训练集的内部验证组及训练集的外部验证组中,恶性非肿块病灶分别为159(73%)、58(62%)、73(68%)和43(69%)。XGBoost模型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LR模型,在独立的训练集、测试集、训练集的内部验证组及训练集的外部验证组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在0.884~0.913之间。XGBoost模型在四个队列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校准能力和临床净获益。结论XGBoost模型能够准确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强化 乳腺癌 极端梯度提升 机器学习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期CT瘤周影像组学预测胃腺癌脉管侵犯
2
作者 孙潇 丁瑞 +3 位作者 马丽 李文玲 张怀瑢 朱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8-932,共5页
目的观察门静脉期CT瘤周影像组学预测胃腺癌脉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纳入351例胃腺癌,以7∶3比例划分训练集(n=246)与测试集(n=105);于门静脉期增强CT中手动逐层勾画肿瘤ROI,并外扩1、3、5 mm获得瘤周ROI,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 目的观察门静脉期CT瘤周影像组学预测胃腺癌脉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纳入351例胃腺癌,以7∶3比例划分训练集(n=246)与测试集(n=105);于门静脉期增强CT中手动逐层勾画肿瘤ROI,并外扩1、3、5 mm获得瘤周ROI,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立临床-CT、肿瘤及瘤周1 mm、3 mm、5 mm影像组学模型及综合模型列线图,比较其预测LVI效能;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各模型预测LVI与病理所见LVI的一致性;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各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结果临床-CT模型,肿瘤、瘤周1 mm、3 mm、5 mm影像组学及综合模型预测训练集胃腺癌LV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1、0.732、0.713、0.728、0.708及0.755,在测试集分别为0.748、0.725、0.759、0.724、0.704及0.764,以综合模型预测效能最高,且具有良好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结论门静脉期CT瘤周影像组学预测胃腺癌LVI具有较好效能;联合CT、肿瘤及瘤周影像组学特征能进一步提升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侵袭性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CT支架精显技术用于植入颅内动脉支架
3
作者 尹姬 朱力 +2 位作者 侯晓霖 张玲玲 余景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35,共5页
目的观察C臂CT支架精显技术用于植入颅内动脉支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接受植入颅内动脉支架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观察治疗中及治疗结束后即刻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中支架显影情况,并对目标动脉行超选择C臂C... 目的观察C臂CT支架精显技术用于植入颅内动脉支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接受植入颅内动脉支架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观察治疗中及治疗结束后即刻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中支架显影情况,并对目标动脉行超选择C臂CT扫描及支架精显重建。对比2D-DSA图与支架精显重建图显示支架结构主观评分,及支架显示清晰率及并发症检出率。结果共对38例植入45枚支架。2D-DSA图主观评分为0分1枚、1分20枚、2分24枚;支架精显重建图示1枚主观评分为0、44枚为3分,其支架显示清晰率为97.78%(44/45),高于2D-DSA图(0/45,P<0.001)。2D-DSA所示44枚支架中,1枚支架张开不良、1枚见穿支血管异常。支架精显重建图示44枚中,2枚张开不良、2枚支架内血栓形成、2枚支架网丝突入血管腔内、3枚穿支血管痉挛并局限性狭窄。对8枚支架行球囊扩张致动脉夹层,之后重复植入支架,精显图示后续支架完全覆盖夹层破口。支架精显重建图并发症检出率高于2D-DSA图[38.64%(17/44)vs.4.55%(2/44),P=0.002]。结论C臂CT支架精显技术用于植入颅内动脉支架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支架 支架精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在鉴别泌尿系尿酸与非尿酸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杰 田兆荣 王志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在鉴别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经能谱CT扫描诊断为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并获取结石能谱碘/水基图像,于轴位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结石碘/水物... 目的:探讨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在鉴别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经能谱CT扫描诊断为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并获取结石能谱碘/水基图像,于轴位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结石碘/水物质浓度,与术后结石经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进行对照并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数据。结果:对于碘基图物质浓度,尿酸结石组与非尿酸结石各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水基图物质浓度,尿酸结石组除与一水草酸钙(COM)+二水草酸钙(COD)+碳酸磷灰石(Cap)结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5),与其余非尿酸结石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结石组与COM结石组、与COM+COD结石组、与COM+CaP结石组、与非草酸钙结石组中曲线下面积(AUC)均为1.00,特异度与灵敏度均为100.0%,尿酸结石组与COM+COD+CaP组AUC为0.96,特异度100.0%、灵敏度88.9%;对应的尿酸结石在碘基图表现为低密度,在水基图上表现为高密度。非尿酸结石各亚组中,仅COM结石组与COM+COD结石组、COM结石组与COM+COD+Cap结石组间在碘基图物质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M结石组与COM+COD结石组AUC为0.62,特异度55.6%、灵敏度84.6%,COM结石组与COM+COD+Cap结石组AUC为0.71,特异度85.7%、灵敏度53.8%;对应的非尿酸结石(含钙结石)在碘基图和水基图上均表现为高密度。结论:能谱CT通过物质分离技术获得的碘基图在鉴别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及其各亚组有重要价值,为临床甄别尿酸结石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计算机体层成像 尿酸结石 CT能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四维血流成像评价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可行性研究
5
作者 木郁 马丽媛 +4 位作者 郑琰 王霈 李文玲 孙潇 朱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四维血流(four-dimensional flow,4D Flow)技术测量高血压性心脏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HHD)患者左心室内的血流,旨在探讨使用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早期诊断HHD患者左心...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四维血流(four-dimensional flow,4D Flow)技术测量高血压性心脏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HHD)患者左心室内的血流,旨在探讨使用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早期诊断HHD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54例HHD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将其分为HHD LVEF减低组(34例,LVEF<50%)以及HHD LVEF保留组(20例,LVEF≥50%),同期纳入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三组人群采用3.0 T磁共振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及CMR 4D Flow序列扫描。采用CVI42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包括左心功能参数、舒张早期及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参数。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对三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参数进行比较;并对二尖瓣峰值速度比率(ratio of mitral peak velocity,E/A)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以及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HD LVEF保留组和HHD LVEF减低组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arly diastolic peak velocity,E)和E/A低于对照组[HHD LVEF保留组vs.HHD LVEF减低组vs.健康对照组:E峰,60.10(46.25,83.45)cm/svs.61.50(51.80,92.50)cm/svs.91.42(88.06,98.74)cm/s;E/A,(1.15±0.36)vs.(1.00±0.35)vs.(1.78±0.22)](P<0.05)。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late diastolic peak velocity,A)高于对照组[HHD LVEF保留组vs.HHD LVEF减低组vs.健康对照组:59.45(54.10,76.65)cm/s vs.68.85(53.10,94.20)cm/s vs.53.37(49.06,56.40)cm/s](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E/A与LVEDVI(r=-0.306,P=0.024)、LVESVI(r=-0.357,P=0.008)呈负相关,E/A与LVEF(r=0.353,P=0.009)呈正相关。结论采用CMR 4D Flow技术可定量评估HHD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即使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未改变的情况下,也能检测到舒张功能的早期变化,在HHD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心脏病 四维血流 左心室舒张功能 心脏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对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6
作者 王瑞 欧阳丽娜 +3 位作者 吴倩 牛媛媛 李贵兰 朱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3-719,共7页
背景目前,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和生理学的金标准,与之相比,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在区分病变特异性缺血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和鉴别能力。目的评价CT-FFR对冠状... 背景目前,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和生理学的金标准,与之相比,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在区分病变特异性缺血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和鉴别能力。目的评价CT-FFR对冠状动脉梗阻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因稳定性胸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2(0,25)个月。按照随访期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研究对象分为MACE组(55例)和非MACE组(61例)。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CT-FFR之间差异性;再分别根据狭窄程度及CT-FFR中位数将患者分类,比较不同分类患者MACE总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3~6个月、>6个月MACE的发生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狭窄程度、CT-FFR及二者结合后预测冠状动脉梗阻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依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指标的预测性能。结果116例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中位数为70%(60%,80%),中位CT-FFR为0.79(0.74,0.85)。MACE组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高于非MACE组(Z=-4.41,P<0.001),CT-FFR低于非MACE组(Z=-5.54,P<0.001)。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50%~69%患者(χ^(2)=19.221,P<0.001);CTFFR≤0.8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CT-FFR>0.8患者(χ^(2)=30.025,P<0.001);不同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联合不同CT-FFR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89,P<0.001)。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50%~69%患者,CT-FFR≤0.8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CT-FFR>0.8患者,狭窄程度70%~90%+CT-FFR≤0.8的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其他分类(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呈负相关(rs=-0.532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OR=3.085,95%CI=1.147~8.298,P=0.026)、CT-FFR≤0.8(OR=6.527,95%CI=2.560~16.641,P<0.001)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联合CT-FFR预测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更高(AUC=0.812,95%CI=0.731~0.892,P<0.001)。结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CT-FFR≤0.8可能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与狭窄程度相比,CT-FFR对预测冠状动脉阻塞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具有增益价值,狭窄程度与CT-FFR结合后的预测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CT衍生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狭窄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GBoost联合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
7
作者 陈志强 杨蔚 +4 位作者 周晓平 杨妍 张宁妹 尹清云 张朝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3,共11页
目的:探讨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联合人工神经网络(ANN)构建模型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首诊为TNBC接受NAC并手术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血清、病理... 目的:探讨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联合人工神经网络(ANN)构建模型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首诊为TNBC接受NAC并手术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血清、病理、影像、免疫组化指标以及NAC前后对侧正常乳腺腺体背景实质强化(BPE)特征,应用XGBoost联合grid search降低维度筛选出与pCR相关的重要特征子集,并构建ANN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前瞻性收集我院2023年1月—2024年6月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验证。结果:共收集163个病灶,pCR 63个。经XGBoost及greed search筛选出8个重要特征子集,依次为较高的异质性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阴性、腋窝淋巴结阴性、较高的信号增强比(SER)值、雄激素受体(AR)阳性、Ki‑67指数低表达、NAC前BPE少许/轻度强化、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高,进一步构建ANN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组中均表现出优秀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5、0.891、0.916]、校准能力及较高的临床净收益。结论:XGBoost联合ANN构建的模型能够预测TNBC患者经NAC后的pCR,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极限梯度提升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MUSE序列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刘欣然 田兆荣 +4 位作者 何花 徐奋玲 马芳芳 胡靖波 王志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复合灵敏度编码的弥散加权成像(MUSE-DWI)在乳腺病变,尤其是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诊治的115例乳腺疾病患者,其中BI-RADS4类乳腺病变60例,以病理... 目的:探讨复合灵敏度编码的弥散加权成像(MUSE-DWI)在乳腺病变,尤其是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诊治的115例乳腺疾病患者,其中BI-RADS4类乳腺病变60例,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将病例分成良性组38例和恶性组77例,分析不同b值下乳腺病变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不同b值下恶性组平均信号强度值比良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增大,恶性组与良性组平均信号强度降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ADC值显著高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比较时,b=2 500 s/mm^(2)时,MUSE-DWI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9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b=2 500 s/mm^(2)时,MUSE-DWI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3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SE-DWI序列可用于乳腺良恶性鉴别诊断,尤其是b=2 500 s/mm^(2)的平均信号强度值诊断效能更高;MUSE-DWI序列可以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恶性,尤其是b=2 500 s/mm^(2)的平均信号强度值诊断效能更高。高b值的MUSE-DWI序列能作为鉴别乳腺病变及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恶性的影像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olution能谱CT定量参数在鉴别食管癌病理类型中的价值
9
作者 马芳芳 田兆荣 +4 位作者 贾晶 张莉萍 胡靖波 徐奋玲 王志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8,29,共5页
目的:探讨Revolution能谱CT定量参数在鉴别食管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患者,其中食管鳞癌29例、食管腺癌6例;明确分化程度28例,高分化者4例,低-中分化者24例;35例食管癌患者均行能谱C... 目的:探讨Revolution能谱CT定量参数在鉴别食管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患者,其中食管鳞癌29例、食管腺癌6例;明确分化程度28例,高分化者4例,低-中分化者24例;35例食管癌患者均行能谱CT增强扫描,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病灶能谱曲线特征及有效原子序数(Eff-Z)值的差异。结果:食管腺癌组能谱曲线斜率和Eff-Z值(3.5309±0.93780、9.1161±0.43479)均高于食管鳞癌组(2.4902±0.61081、8.7880±0.29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显示:能谱曲线斜率的AUC值为0.845(95%CI 0.674~1.000),Eff-Z的AUC值为0.724(95%CI 0.503~0.946)。食管癌高分化组与低-中分化组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3.0913±0.29272与2.7321±0.83309,Eff-Z分别为8.9758±0.25105与8.8623±0.371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volution能谱CT定量参数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在鉴别食管癌病理类型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术前精准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olution能谱CT虚拟平扫联合不同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食管癌评估中的应用
10
作者 马芳芳 田兆荣 +4 位作者 贾晶 张莉萍 胡靖波 徐奋玲 王志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4-239,共6页
目的:探讨Revolution能谱CT虚拟平扫(VUE)联合不同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食管癌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行能谱CT增强扫描的食管癌患者36例,采用能谱GSI模式进行扫描并重建20%、40%、60%、80%ASiR-V图像。分析TUE及不同权重ASiR-V VU... 目的:探讨Revolution能谱CT虚拟平扫(VUE)联合不同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食管癌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行能谱CT增强扫描的食管癌患者36例,采用能谱GSI模式进行扫描并重建20%、40%、60%、80%ASiR-V图像。分析TUE及不同权重ASiR-V VUE图像食管癌病灶形态学特征,并行影像质量评分及相关参数测量;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观察者间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TUE及不同权重ASiR-V VUE影像的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结果:40%、60%ASiR-V VUEV在肿瘤边界勾画与TUE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对TUE及VUE影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良好,k大于0.75。VUE肿瘤病灶CT值低于TUE,其中40%ASiR-V VUEA、60%ASiR-V VUEA、V病灶CT值与TUE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ASiR-V VUEA、V SNR(3.120±1.476、3.074±1.304)及60%ASiR-V VUEV CNR(1.074±0.116)均高于TUE(2.427±0.760及0.641±0.076),并60%ASiR-V VUEA、V噪声低于TU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动、静脉双期扫描有效辐射剂量较三期扫描减少31.97%,有效辐射剂量ED为(8.876±0.861)mSv。结论:不同迭代重建算法ASiR-V联合能谱CT VUE技术在食管癌诊断中具有图像质量提升、辐射剂量减少等优点,其中60%ASiR-V VUEV在食管癌诊断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灵敏度编码DWI与常规DWI在胶质瘤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吕瑞瑞 王璐 +5 位作者 葛鑫 党佩 金一萱 孙萌 吕鸿洁 王晓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比较复合灵敏度编码(MUSE)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技术采集的胶质瘤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探讨MUSE‑DWI在提高胶质瘤DWI图像质量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S‑EPI ... 目的:比较复合灵敏度编码(MUSE)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技术采集的胶质瘤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探讨MUSE‑DWI在提高胶质瘤DWI图像质量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S‑EPI DWI、MUSE‑DWI检查。2名医师使用双盲法独立对2组序列DWI图像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定性评估病灶几何变形程度、轮廓清晰度、磁敏感伪影及图像质量;定量分析包括表观弥散系数(ADC)、信噪比(SNR)、信号强度比(SI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定性分析显示,MUSE‑DWI在几何变形程度、轮廓清晰度及磁敏感伪影方面优于SS‑EPI DWI,图像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定量分析显示,MUSE‑DWI图像的SNR、SIR和CNR明显高于SS‑EPI DWI(均P<0.05),2组间测得的病灶ADC值无显著差异(P=0.417)。结论:与SSEPI DWI相比,MUSE‑DWI可减少胶质瘤DWI图像的几何变形和磁敏感伪影,提高图像的SNR、CNR和SIR,明显改善图像质量,实现胶质瘤更清晰的弥散成像,有利于胶质瘤ADC的准确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复合灵敏度编码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Combo模式下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及数字乳腺体层合成平均腺体剂量的影响因素
12
作者 马俊丽 范颖 +3 位作者 王璇 郑静瑶 王志军 何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7-272,共6页
目的观察Combo模式下全视野数字乳腺摄影(FFDM)及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平均腺体剂量(AG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Combo模式下FFDM及DBT的169人,记录双侧乳腺头足(CC)及内外斜(MLO)位FFDM及DBT曝光时乳腺压迫厚度、管电压、管... 目的观察Combo模式下全视野数字乳腺摄影(FFDM)及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平均腺体剂量(AG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Combo模式下FFDM及DBT的169人,记录双侧乳腺头足(CC)及内外斜(MLO)位FFDM及DBT曝光时乳腺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AGD;比较不同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类型之间FFDM或DBT曝光条件及AGD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观察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致密程度对FFDM或DBT AGD的影响。结果 不同乳腺压迫厚度之间FFDM或DBT管电压、管电流、AGD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压迫厚度增加,FFDM或DBT管电压、管电流及AGD均增大(P均<0.001)。不同乳腺类型之间,FFDM或DBT乳腺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AGD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压迫厚度分别为<50mm、50~59 mm、>59 mm时,CC或MLO位不同类型乳腺AGDFFDM及AGDDB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相同压迫厚度下,随乳腺密度增加,FFDM或DBT管电流、AGDFFDM及AGDDBT均增大(P均<0.001),而FFDM或DBT管电压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密度均为FFDM或DBT AGD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01)。结论 Combo模式下乳腺压迫厚度及腺体密度均影响FFDM或DBT的AGD,前者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乳腺X线摄影 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血流储备分数评估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预后的研究
13
作者 欧阳丽娜 王晶晶 +5 位作者 张怀瑢 王瑞 吴倩 王霈 牛媛媛 朱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5-249,255,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预后的不良斑块特征,并建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未来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102... 目的:分析影响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预后的不良斑块特征,并建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未来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102例,随访患者36月内MACE结局。对比MACE组和MACE阴性组间冠状动脉CTA(CCTA)管腔狭窄程度、斑块定性及定量特征及CT-FFR值,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于MACE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使用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共38例(37.25%)患者发生MACE。MACE组与MACE阴性组间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总负荷、非钙化斑块负荷、病变血管CT-FFR及ΔCT-FFR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总负荷、病变血管CT-FFR及ΔCT-FFR是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指标的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AUC 0.872,P<0.0001)和校准度(P=0.189)。结论: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总负荷、病变血管CT-FFR及ΔCT-FFR是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解剖学特征及功能学特征的综合评估可提高对MACE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脂血症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鉴别高、低级别乳腺癌
14
作者 刘欣然 田兆荣 +2 位作者 高娜 马嘉乐 王志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4-927,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笛卡尔采集的K空间共享三维容积快速动态成像(DISCO)技术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鉴别高、低级别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单发乳腺癌,其中40例为低级别(L组)、40例为高级别(H组)乳腺癌;比较... 目的观察基于笛卡尔采集的K空间共享三维容积快速动态成像(DISCO)技术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鉴别高、低级别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单发乳腺癌,其中40例为低级别(L组)、40例为高级别(H组)乳腺癌;比较组间治疗前DISCO-DCE-MRI定量参数,包括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速率常数(K_(ep))、对比增强比率(CER)、最大增强斜率(MaxSlope)及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分析其与组织学级别的相关性。针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DISCO-DCE-MRI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鉴别高、低级别乳腺癌的效能。结果L组V_(e)[0.91(0.59,0.99)]、CER(2.76±0.54)及MaxSlope[0.02(0.01,0.03)]均高于H组[0.52(0.34,0.73)、(2.31±0.74)、0.01(0.01,0.02),P均<0.05],组间K_(ep)及K^(tran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乳腺癌V_(e)、CER、MaxSlope均与组织学级别呈负相关(r_(s)=-0.43、-0.39、-0.35,P均<0.05),而K_(ep)及K^(trans)与组织学级别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以V_(e)、CER及MaxSlope鉴别高、低级别乳腺癌的AUC分别为0.749、0.725及0.700。结论DISCO-DCE-MRI定量参数中的V_(e)、CER及MaxSlope均可用于鉴别高、低级别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组织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磁共振技术在新生儿脑髓鞘发育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刘世莉 周云舒 +5 位作者 陈晓华 张若弟 王卓 张少茹 李艳 陈志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SyMRI)技术对足月新生儿脑髓鞘发育评估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9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成功完成常规MRI和SyMRI检查的正常足月新生儿80例,将其按照胎龄分为三组,A组胎龄为37~38W,B组胎龄为39~... 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SyMRI)技术对足月新生儿脑髓鞘发育评估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9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成功完成常规MRI和SyMRI检查的正常足月新生儿80例,将其按照胎龄分为三组,A组胎龄为37~38W,B组胎龄为39~40W,C组胎龄为41~42W。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应用SyMRI后处理软件分别测量各ROI的T1、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组内左右大脑半球同一ROI以及组内不同ROI的T1、T2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组间各ROI的T1、T2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组内各ROI的T1、T2值不同,两两比较均发现T1、T2值在内囊后肢低于前肢,胼胝体压部低于膝部,枕叶白质低于额叶白质,位于中央的内囊后肢的T1、T2值低于周围白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内囊后肢的弛豫值最短,额叶白质的弛豫值最长。对组间各ROI的T1、T2值进行比较,三组间T1值在内囊前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T2值在内囊前肢、后肢、胼胝体压部、额叶白质、枕叶白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yMRI技术所获取的T1、T2弛豫值可以定量评估足月新生儿脑髓鞘形成和大脑的成熟度,不同区域T1、T2值能够反映髓鞘形成时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新生儿 脑髓鞘化 弛豫值 脑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分割在海马硬化型颞叶内侧癫痫亚区体积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一婷 闫梦楠 +3 位作者 李健 张彦玲 李金芹 陈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探讨自动分割技术对颞叶内侧癫痫(MTLE)伴海马硬化(HS)各亚区体积的定量研究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2023年5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MRI诊断或病理证实为单侧HS患者37例,其中左侧HS(L-HS)24例,右侧HS(R-HS)13例,并纳... 目的探讨自动分割技术对颞叶内侧癫痫(MTLE)伴海马硬化(HS)各亚区体积的定量研究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2023年5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MRI诊断或病理证实为单侧HS患者37例,其中左侧HS(L-HS)24例,右侧HS(R-HS)13例,并纳入同期性别与年龄相匹配的4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T1加权等体素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3D T1 MP-RAGE)扫描。3D T1 MP-RAGE经Freesurfer V7后处理得到海马及其亚区的体积数据。将体积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计算体积不对称指数。对海马及其亚区标准化体积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对体积不对称指数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估两种指标的诊断效能并进行比较。结果L-HS组和R-HS组患侧海马及其亚区的体积均小于对侧,对照组左侧海马及其亚区的体积均小于右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Z=-15.159~8.324,P<0.05)。L-HS组左侧海马及其亚区的体积均小于R-HS组和对照组的左侧海马及其亚区的体积,R-HS组右侧海马及其亚区的体积均小于L-HS组和对照组的右侧海马及其亚区的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HS组右侧、R-HS组左侧与对照组相应侧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HS组与R-HS组、对照组,R-HS组与对照组体积不对称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L-HS组海马体和下托的体积不对称指数诊断效能优于体积(Z=2.035、1.989,P均<0.05)外,其余海马及亚区各体积和体积不对称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自动分割技术对MTLE-HS患者海马及其亚区体积的定量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更加精准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海马硬化 海马自动分割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鉴别诊断移行带高危前列腺癌及与病理分级分组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鹏 李艳 +1 位作者 徐洁 景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2,89,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相对ADC值对移行带高危前列腺癌(high-risk prostate cancer,hPCa)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相对ADC值对移行带高危前列腺癌(high-risk prostate cancer,hPCa)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前列腺癌分级分组(grading group,GG)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移行带前列腺癌患者的双参数MRI资料,分别测量移行带癌灶和基质型增生结节的平均ADC(mean ADC,ADC_(mean))值和最小ADC(minimum ADC,ADC_(min))值,并计算移行带癌灶与基质型增生结节ADC比值的相对ADC_(mean)(relative ADC_(mean),rADC_(mean))值和相对ADC_(min)(relative ADC_(min),rADC_(min))值。比较hPCa组与低危前列腺癌(low-risk prostate cancer,lPCa)组之间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DC各参数对移行带hPCa的诊断效能,并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ADC各参数与ISUP GG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PCa组的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值均低于lPCa组(P均<0.05)。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鉴别诊断移行带hPCa的AUC分别为0.77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15~0.892]、0.879(95%CI:0.736~0.960)、0.751(95%CI:0.589~0.874)和0.914(95%CI:0.782~0.979),rADC_(min)的AUC最大。rADC_(min)与ADC_(mean)和rADC_(mean)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ADC_(min)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rADC_(min)最佳截断值取0.664×10^(-3)mm^(2)/s,约登指数最大(0.783),诊断移行带hPC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78.26%。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值与ISUP GG均呈负相关[r=-0.486(95%CI:-0.755~-0.151)、-0.613(95%CI:-0.769~-0.365)、-0.553(95%CI:-0.745~-0.260)、-0.678(95%CI:-0.810~-0.474),P均≤0.001]。结论rADC_(min)鉴别诊断移行带hPCa的效能高,并且能够无创预测移行带PCa的ISUP GG,有助于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移行带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分级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胸腺上皮肿瘤Ki-67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正平 侯晓婧 +5 位作者 刘梓瑾 米克德 王志涛 孟淑萍 田兴仓 朱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3-1697,共5页
目的 观察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胸腺上皮肿瘤Ki-67表达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3例胸腺上皮肿瘤患者,包括训练集114例及验证集49例,根据Ki-67指数于集内划分低表达(<50%)及高表达(≥50%)亚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胸腺... 目的 观察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胸腺上皮肿瘤Ki-67表达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3例胸腺上皮肿瘤患者,包括训练集114例及验证集49例,根据Ki-67指数于集内划分低表达(<50%)及高表达(≥50%)亚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胸腺上皮肿瘤Ki-67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以之构建临床-CT模型;基于胸部平扫及静脉期增强CT图提取并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平扫及增强影像组学模型,计算其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平扫及Radscore增强;基于临床-CT模型、Radscore平扫及Radscore增强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胸腺上皮肿瘤Ki-67表达的效能。结果 患者性别、病灶强化CT值为胸腺上皮肿瘤Ki-67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临床-CT模型,平扫、增强影像组学模型及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集胸腺上皮肿瘤Ki-67表达的AUC分别为0.736、0.814、0.836及0.857,在验证集分别为0.746、0.746、0.750及0.799。结论 CT影像组学列线图可用于预测胸腺上皮肿瘤Ki-67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KI-67抗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定量参数改变及其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晓娜 高婷 +4 位作者 周嘉鑫 孙潇 张怀瑢 王一帆 朱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观察未经治疗COPD患者CT定量参数变化及其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未经治疗COPD患者资料;根据气流受限程度分为A组(GOLD 1级,轻度受限,36例)、B组(GOLD 2级,中度受限,37例)及C组(GOLD 3、4级,明显受限,26例);分析首... 目的观察未经治疗COPD患者CT定量参数变化及其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未经治疗COPD患者资料;根据气流受限程度分为A组(GOLD 1级,轻度受限,36例)、B组(GOLD 2级,中度受限,37例)及C组(GOLD 3、4级,明显受限,26例);分析首检及随访胸部CT定量参数、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CT定量参数包括全肺容积、低衰减区百分比(LAA%)、肺血管总计数与肺表面积比值(N_(total)/LSA)、截面积_(<5 mm^(2))的肺血管计数与肺表面积比值(N_(<5 mm^(2))/LSA)、理论气道内周长为10 mm的管壁面积平方根(Pi10)、全肺气道壁体积、壁厚及壁面积百分比(WA%)等,而肺功能指标包括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及二者比值(FEV_(1)/FVC)和FEV_(1)率(FEV_(1)%)。结果相比首检各项指标,随访时各组FVC、FEV_(1)、FEV_(1)/FVC,以及N_(total)/LSA、N_(<5 mm^(2))/LSA均降低(P均<0.05),而LAA%、Pi10及全肺气道壁体积均升高(P均<0.05)。相比A组,B、C组LAA%降低而Pi10升高,且幅度随气流受限程度加重而增加(P均<0.05)。LAA%、Pi10及全肺气道壁体积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均<0.05);N_(total)/LSA、N_(<5 mm^(2))/LSA与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定量CT参数LAA%、N_(total)/LSA、N_(<5 mm^(2))/LSA、Pi10及全肺气道壁体积均与肺功能相关,能较好反映COPD气道及血管纵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呼吸功能试验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线及MRI特征联合临床病理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晓平 杨蔚 +4 位作者 尹清云 张宁妹 张朝林 刘开惠 吴林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0,118,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纯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DCISM的首诊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为训练组,评估术前患者的临床病理、MG和MRI特征。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校准图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观察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前瞻性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验证。应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分析联合模型中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最小ADC值(minimum value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in)预测DCISM的价值。收集535例患者共550个病灶(15例患者为同时性双乳癌),患者年龄23~81岁,中位年龄50岁。训练组(n=382)中102个病灶(27%)和验证组(n=168)中52个病灶(31%)被诊断为DCISM。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ADCmin是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参数构建临床病理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效能(AUC:0.937、0.899)。根据SHAP分析,病灶最长径、Ki-67指数和ADCmin在联合模型中对预测DCISM起主要贡献,而钙化状态、核级别、P63状态和坏死是补充因素。结论联合临床病理及术前MG和MRI特征的预测模型可有效从纯DCIS区分出DCISM,从而提升临床决策和治疗规划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可解释性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