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臂CT支架精显技术用于植入颅内动脉支架
1
作者 尹姬 朱力 +2 位作者 侯晓霖 张玲玲 余景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35,共5页
目的观察C臂CT支架精显技术用于植入颅内动脉支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接受植入颅内动脉支架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观察治疗中及治疗结束后即刻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中支架显影情况,并对目标动脉行超选择C臂C... 目的观察C臂CT支架精显技术用于植入颅内动脉支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接受植入颅内动脉支架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观察治疗中及治疗结束后即刻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中支架显影情况,并对目标动脉行超选择C臂CT扫描及支架精显重建。对比2D-DSA图与支架精显重建图显示支架结构主观评分,及支架显示清晰率及并发症检出率。结果共对38例植入45枚支架。2D-DSA图主观评分为0分1枚、1分20枚、2分24枚;支架精显重建图示1枚主观评分为0、44枚为3分,其支架显示清晰率为97.78%(44/45),高于2D-DSA图(0/45,P<0.001)。2D-DSA所示44枚支架中,1枚支架张开不良、1枚见穿支血管异常。支架精显重建图示44枚中,2枚张开不良、2枚支架内血栓形成、2枚支架网丝突入血管腔内、3枚穿支血管痉挛并局限性狭窄。对8枚支架行球囊扩张致动脉夹层,之后重复植入支架,精显图示后续支架完全覆盖夹层破口。支架精显重建图并发症检出率高于2D-DSA图[38.64%(17/44)vs.4.55%(2/44),P=0.002]。结论C臂CT支架精显技术用于植入颅内动脉支架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支架 支架精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CT在经皮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尹姬 刘诤 +2 位作者 师昕翌 马菁 朱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55-759,共5页
目的探讨C臂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C臂CT(Xper-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襄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臂CT程序扫描,并通过X-travision工作站进... 目的探讨C臂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C臂CT(Xper-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襄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臂CT程序扫描,并通过X-travision工作站进行颅骨后处理重建,引导穿刺针进入卵圆孔及球囊到位,确定球囊头端位于Meckel’s腔,充盈球囊。术后记录手术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空气比释动能(cumulative air kerma,CAK)、曝光时间(fluo time,FT),分析辐射剂量。结果40例患者均通过C臂CT后处理重建技术引导卵圆孔穿刺成功(其中小卵圆孔2例);40例患者中通过C臂CT后处理重建技术确定球囊一次性到位并获得满意梨形21例(52%),通过C臂CT后处理重建技术分析后多次调整球囊位置及方向,使球囊头端位于岩骨切迹,并获得满意梨形12例(30%),7例(18%)患者未获得满意梨形。术后40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17例(42%),疼痛满意缓解21例(53%);疼痛缓解不满意2例(5%);总有效率95%。术后伴面部麻木26例(65%),咀嚼肌无力9例(23%)。40例患者DAP、CAK、FT分别为(79.39±23.15)Gycm^(2)、(245.07±84.04)mGy、(5.20±1.30)min。结论C臂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直观准确显示穿刺针、卵圆孔、球囊、岩骨脊的三维结构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尤其对解剖变异或异常增生的显示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C臂CT 后处理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