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成像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石洋洋 李春花 +2 位作者 李斌 李辉 陈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4-646,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成像(CE-MRA)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c MRI)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显示的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17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c MRI和CE-MRA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脊髓血... 目的:分析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成像(CE-MRA)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c MRI)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显示的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17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c MRI和CE-MRA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影像特征。结果:17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中病灶分布于颈髓5例,于胸髓12例。呈实质性结节型6例,囊肿伴空洞型11例。病灶直径<10mm 11例,病灶直径>10 mm 6例。对于病灶直径较大的患者,c MRI可以发现其周围迂曲的流空血管信号。CE-MRA可以清晰显示病灶实质、供血动脉及粗大的引流静脉。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CE-MRA及c MRI具有特征表现,CE-MRA可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是确诊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成像 常规磁共振成像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石能谱CT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马凤 张志远 +2 位作者 贾永军 任翔 刘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经临床确诊的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8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行宝石能谱扫描,分别测定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的混合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脂基...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经临床确诊的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8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行宝石能谱扫描,分别测定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的混合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脂基密度值、血基密度值及有效原子序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的能谱曲线互相交叉、重叠,无特定的分布规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的混合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脂基密度值、血基密度值及有效原子序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91、0.69、0.085、0.581、0.201,P>0.05)。结论宝石能谱CT的能谱成像中混合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脂基密度值、血基密度值及有效原子序数尚不能用于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恶性 胸腔积液 结核 胸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宝石能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和不同类型前列腺增生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鹏 杨文君 +5 位作者 陈志强 郭玉林 刘云 杨文静 李燕 杜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2-966,共5页
目的探讨3.0T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CGPCa)和不同类型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CGPCa(CGPCa组)和70例BPH(BPH组)患者的MRI、动态增强MRI(DCE-MRI)资料,分析T2WI和动态增强表现,将... 目的探讨3.0T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CGPCa)和不同类型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CGPCa(CGPCa组)和70例BPH(BPH组)患者的MRI、动态增强MRI(DCE-MRI)资料,分析T2WI和动态增强表现,将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分为速升下降型、速升平台型、缓升平台型和持续缓升型,并对前3种曲线计算达峰时间(Tmax)、最大强化程度(SImax)和最快强化率(Rmax),比较两组患者SI-T曲线类型及Tmax、SImax、Rmax的差异。结果CGPCa组SI-T曲线以速升下降型和速升平台型为主;BPH组中基质增生为主型(sBPH)SI-T曲线类型与CGPCa类似;腺体增生为主型(gBPH)以持续缓升型多见;混合型增生(mBPH)四种曲线均可见,但以持续缓升型最多。CGPCa组、sBPH亚组、mBPH亚组、gBPH亚组间SI-T曲线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GPCa组与sBPH亚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PCa组与gBPH亚组、mBPH亚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GPCa组、sBPH亚组和mBPH亚组间Tmax、SImax、Rma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GPCa组和sBPH亚组间Tmax、SImax、Rmax存在较明显的重叠。结论3.0T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SI-T曲线有助于CGPCa与gBPH、mBPH的鉴别诊断。Tmax、SImax、Rmax对CGPCa和sBPH、mBPH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MRS对颅内淋巴瘤与肿瘤样脱髓鞘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石洋洋 李春花 +3 位作者 李辉 李斌 陈兵 马文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5-249,259,共6页
目的探讨1H-磁共振波谱(MRS)对颅内淋巴瘤与肿瘤样脱髓鞘病变(TDLs)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3例颅内淋巴瘤、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8例TDL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使用单体素点分辨序列扫描MRS(TE 144 ... 目的探讨1H-磁共振波谱(MRS)对颅内淋巴瘤与肿瘤样脱髓鞘病变(TDLs)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3例颅内淋巴瘤、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8例TDL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使用单体素点分辨序列扫描MRS(TE 144 ms),计算胆碱(Cho)/肌酸(Cr)和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比值,目视估测脂质-乳酸(Lip-Lac)峰与Cr峰高度比分为5个等级。比较颅内淋巴瘤与TDLs的MRS分析结果,评价常规MRI和增加1H-MRS后对两者鉴别阈值的变化。结果 33例颅内淋巴瘤和18例TDLs的Cho/Cr、Cho/NAA比值及Lip-Lac峰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o/Cr>2.56、Cho/NAA>1.71及Lip-Lac峰等级>3级时提示为颅内淋巴瘤。与TDLs相比,不典型颅内淋巴瘤的Cho/Cr、Cho/NAA比值及Lip-Lac峰等级均较高。在常规MRI难以鉴别的28例中补充Cho/NAA比值,相对于常规MRI成像ROC面积由0.827增加到0.870。结论1H-MRS对鉴别诊断颅内淋巴瘤与TDLs有重要价值,Cho/Cr比值>2.56、Cho/NAA比值>1.71和Lip-Lac峰>3级提示为颅内淋巴瘤而非TDLs,当常规MRI难以鉴别时,增加Cho/NAA比值是常规MRI鉴别诊断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脑肿瘤 脱髓鞘疾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诊断儿童先天性耳聋的对比 被引量:3
5
作者 海录 孟海霞 +3 位作者 张小羽 彭嘉丽 王峰 张莲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对比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宝石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临床诊断的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宝石CT及MRI资料,将原始数据传至配套工作站,采用MIP、MRP、VR进行重建,分析两种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CT显示耳部骨性结构具有优势,MRI显示耳部... 目的对比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宝石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临床诊断的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宝石CT及MRI资料,将原始数据传至配套工作站,采用MIP、MRP、VR进行重建,分析两种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CT显示耳部骨性结构具有优势,MRI显示耳部神经具有优势。2种检查对于显示乳突炎并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及耳蜗半规管畸形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显示半规管狭窄的一致性尚可(Kappa=0.485)。结论CT、MR检查诊断儿童先天性耳聋各有优势,可优势互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耳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