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9冠状病毒病75例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淑香 纳建荣 +4 位作者 高建梅 崔华 周萍 马国仁 周玮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2-658,共7页
目的分析75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近期预后,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22日—3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隔离病房集中收治的75例COVID-19患者,在出院... 目的分析75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近期预后,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22日—3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隔离病房集中收治的75例COVID-19患者,在出院后2周、4周、2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分析临床特征、胸部影像学变化、肺功能、病毒核酸复阳、病毒特异性抗体产生等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5例患者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3~77岁,平均(39.9±17.8)岁。本组患者轻型7例(9.3%)、普通型54例(72.0%)、重型12例(16.0%)、危重型2例(2.7%)。7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51/75,68.0%),咳嗽(60/75,80.0%),外周血多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72/75,96.0%),胸部高分辨率CT以双肺(39/68,57.4%)、多肺叶(43/68,63.2%)受累为常见。完成出院后2周、4周、2个月、6个月随诊人数分别为75例、75例、61例、51例,复诊人数逐渐减少。咳嗽、气短症状逐渐消失,胸部CT病灶逐渐吸收。出院2周病毒核酸复阳3例、4周病毒核酸复阳3例,疾病未复燃亦未造成再次传播。出院6个月肺功能正常者28例(28/48,58.3%)。11例(11/48,22.9%)不同程度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3/48,6.2%)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3例(13/48,27.1%)不同程度的通气储备功能降低。特异性抗体IgG阳性30例(30/51,58.8%),IgM阳性14例(14/51,27.5%)。结论COVID-19患者整体预后良好,但治愈出院后4周内有少部分病毒核酸复阳;出院后6个月仍有部分患者肺内病灶未完全吸收、肺功能受损;出院后6个月近半数的患者IgG抗体阴性,提示存在再感染的可能;远期预后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征 肺功能 复阳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方案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赵福华 袁萍 +1 位作者 闫莉枞 王蓓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9-534,共6页
目的:分析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方案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推进ICU患者早期活动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选取2024年1月—5月入住宁夏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1月1日至3月15日收治的患者为... 目的:分析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方案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推进ICU患者早期活动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选取2024年1月—5月入住宁夏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1月1日至3月15日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n=30),3月16日至5月29日收治的患者为干预组(n=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取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离床活动率、早期下床活动开始时间、ICU住院时间、ICU住院费用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0.89±2.16)天,低于对照组的(13.13±2.70)天;离床活动率高于对照组(80.0%vs 46.7%);早期下床活动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3.10±0.91)天vs(6.87±1.84)天;ICU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8.39±1.60)天vs(14.59±3.37)天;ICU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39104.86±4277.54)元vs(52492.48±7876.25)元;肺部感染发生率(3.3%vs 26.7%)、压力性损伤发生率(3.3%vs 30.0%)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方案可有效促进机械通气患者的康复,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减少ICU住院费用,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和提高离床活动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早期目标导向活动 多学科团队 重症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4
3
作者 喻正浩 张瑞 +2 位作者 黄卉 李俊 耿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89-994,共6页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7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并拔除气管插管的COPD合并严重2型呼吸衰竭患者,按1∶1比例将患者...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7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并拔除气管插管的COPD合并严重2型呼吸衰竭患者,按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HHFNC组和NPPV组,每组36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不同时间点(2、12、24 h)及治疗结束时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再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HHFNC组治疗24 h时的血液pH值、治疗2 h与12 h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治疗2 h与12 h时的氧合指数(PaO2/FiO2)均高于NPPV组,而治疗12 h时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治疗各时间点(2、12、24 h)的呼吸频率及治疗12 h与24 h时的心率均低于N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再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及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HFNC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不耐受发生率、胃肠胀气发生率和误吸发生率均低于N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对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短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优于NP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型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治疗结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评估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郭志勇 孙兴国 +6 位作者 刘方 周娜 周萍 董文涛 滕志涛 孙杏云 滕玉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53-2060,共8页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胸腔闭式引流术(CTD)治疗胸腔积液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威海市立医院明确诊断有显著胸腔积液,并接受CTD治疗的患者13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胸腔闭式引流术(CTD)治疗胸腔积液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威海市立医院明确诊断有显著胸腔积液,并接受CTD治疗的患者13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通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分析计算其核心指标,从系统软件导出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的循环指标及呼吸指标。结果 13例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后10例患者整体功能显著改善,3例患者整体功能降低。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前后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slope、%pred)、峰值负荷功率(W)、递增功率运动时间(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摄氧效率平台(比值、%pred)较治疗前升高,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比值、%pred)较治疗前降低(P<0.05)。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后静息状态时摄氧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心率较治疗前降低,极限状态时心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热身状态时氧脉搏较治疗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无氧阈状态时摄氧通气效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和极限状态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后静息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分钟通气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潮气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4个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呼吸交换比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时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时潮气末氧分压较治疗前降低(P<0.05);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每呼吸摄氧量、每呼吸二氧化碳排出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虽然3例患者整体功能显著降低使得全体患者CTD治疗前后整体功能改善无显著差异,但是,CTD治疗胸腔积液使得10/13的患者整体功能显著改善。使用CPET检查整体功能指标动态变化从临床上实现了CTD治疗胸腔积液患者的客观定量评估,同时还为有效改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匹配的治疗机制提供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引流术 治疗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孙兴国 郭志勇 +9 位作者 刘方 葛万刚 周娜 周萍 董文涛 滕志涛 孙杏云 毕艳梅 王小康 曲大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38-2045,共8页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4年度威海市立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4年度威海市立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通过对数据标准化分析计算其核心指标,从系统软件导出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的循环指标及呼吸指标。结果10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7例患者整体功能显著改善,3例患者整体功能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峰值负荷功率(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峰值摄氧量(%pred)、峰值氧脉搏(%pred)、摄氧效率平台(比值、%pred)、递增功率运动时间(min)较术前升高,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slope、%pred)、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比值、%pred)较术前降低(P<0.05)。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极限状态时收缩压较术前升高(P<0.05);热身状态时氧脉搏较术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其他3个状态摄氧通气效率较术前升高(P<0.05);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较术前降低(P<0.05)。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时分钟通气量较术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无氧阈状态时潮气量较术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术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呼吸交换比值、潮气末氧分压较术前降低(P<0.05);4个状态时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 CPET是一项可以安全、无创、客观、定量、可重复地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整体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CPET检查结果提示,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后大多数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匹配整体功能明显改善,是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桂珍珍 夏岑峰 +3 位作者 高艳 王绍金 张鹏 张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7-510,520,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特点以及与常规肺功能检查(PFT)评估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4年1—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26例为试验组,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29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特点以及与常规肺功能检查(PFT)评估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4年1—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26例为试验组,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29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PFT及CPET,记录相关参数并进行比较,且分析PFT与CPET评估COPD患者肺功能的吻合性。结果 PFT结果显示,两组用力肺活量(FV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FEV_1/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ET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峰值运动时CO2输出量(peak VCO_2)、无氧阈(AT)时CO_2通气当量(VE/VCO_2)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峰值功率(Wmax)、峰值摄氧量(peak VO2)、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_2/kg)、peak VO_2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 VO_2%pred)、AT、最大心率(HRmax)、氧脉搏(O2/HRmax)、最大分钟通气量(VEmax)、呼吸储备(BRmax)均低于对照组,运动前后血氧饱和度(Sa O_2)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T与CPET评估COPD患者肺功能严重程度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90,P=0.001)。26例患者中,有8例(30.8%)患者两种评估方法分级一致;16例(61.5%)患者CPET评估的肺功能损害程度较PFT严重;PFT评估为重度和极重度的10例患者中,仅有2例与CPET评估分级不一致。结论 CPET在COPD患者肺功能早期诊断中较静态肺功能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心肺运动试验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积液中IL-27和IFN-γ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芳 张坚 +3 位作者 郝雪琦 申思 季凯 孙玉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3-358,共6页
目的:检测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27 (IL-27)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探讨IL-27和IFN-γ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以胸腔积液就诊的患者88例,按诊断结果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TPE)组44例、恶性胸腔积液组20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 目的:检测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27 (IL-27)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探讨IL-27和IFN-γ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以胸腔积液就诊的患者88例,按诊断结果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TPE)组44例、恶性胸腔积液组20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组12例和漏出性胸腔积液组12例。检测各组患者胸腔积液中IL-27、IFN-γ和腺苷脱氨酶(AD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等指标评价其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TPE组患者胸腔积液中IL-27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胸腔积液中IL-27、IFN-γ和AD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0.79和0.92,敏感度分别为100.0%、61.4%和78.6%,特异度分别为94.4%、89.5%和92.1%;IL-27、IFN-γ和ADA三者联合检测时,特异度(97.4%)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胸腔积液中IL-27、IFN-γ和ADA检测可作为鉴别结核性胸膜炎的有效方法。单独检测时胸腔积液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价值高于IFN-γ和ADA,联合检验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白细胞介素27 Γ-干扰素 腺苷脱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层粘连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鲜艳 郝斌威 +2 位作者 马爱玲 何进喜 陈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6-217,共2页
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是一种多功能大分子糖蛋白,是基膜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中,其可识别细胞表面受体使基膜与细胞紧密结合,对基膜的构建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并直接或间接控制细胞的黏附、游走、增殖和分化等。 LN与其... 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是一种多功能大分子糖蛋白,是基膜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中,其可识别细胞表面受体使基膜与细胞紧密结合,对基膜的构建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并直接或间接控制细胞的黏附、游走、增殖和分化等。 LN与其他成分如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共同组成细胞外基质。 LN的缺失和异常会引起一些疾病(胆管癌、肝纤维化、银屑病)的发生[1],所以,对其进行识别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组前期实验中LN免疫组化染色出现了多种问题,如染色弱及定位不准确等,为探索敏感、稳定的LN修复方法,本实验对比观察多种抗原修复方法对LN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修复方法,以利于后期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 免疫组织化学 层粘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16例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芳 仝雪霞 +1 位作者 孙绍峰 郑西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913-3915,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及预后,以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院近3年间收治的1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及预后,以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院近3年间收治的1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患者男9例,女7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浮肿、胸痛、气短、咳嗽、咯血、乏力。16例全部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给予抗凝、抗血小板及激素治疗后,13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易合并肺栓塞,且容易漏诊、误诊,患者突发胸痛、气短、咳嗽、咯血等不适,应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及时完善CTPA、凝血全套等相关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抗凝治疗可明显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肺栓塞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卡菌感染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淑香 钱玉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目的对诺卡菌培养阳性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该菌感染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住院患者标本培养为诺卡菌阳性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诺卡菌培养阳性病中2例考虑污染所致,9例为... 目的对诺卡菌培养阳性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该菌感染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住院患者标本培养为诺卡菌阳性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诺卡菌培养阳性病中2例考虑污染所致,9例为不同部位感染的患者,其中6例为肺部感染,2例为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为透析相关性腹膜炎;9例均合并基础疾病,其中4例因基础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结论诺卡菌可引起全身各部位感染,以肺为常见。有基础疾病者易发生诺卡菌感染,尤其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菌 临床特征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十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秀燕 马刚 +1 位作者 朱佳荣 张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88-1491,共4页
背景右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是临床中比较少见的疾病,很多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当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或右心衰竭来院就诊时往往会忽略此病的可能。目的分析右心室NV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认... 背景右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是临床中比较少见的疾病,很多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当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或右心衰竭来院就诊时往往会忽略此病的可能。目的分析右心室NV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7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的10例右心室NVM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彩超、其他影像学检查、其他检查、转归情况等。结果 10例患者中女4例,男6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3.5±15.5)岁。其中4例患者有合并症,2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症状表现为6例有气促症状,3例有咳嗽症状,2例有胸闷、咳痰症状,1例有全身水肿、喘息症状,1例有其他不适症状。心电图表现为4例出现心房颤动,2例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出现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出现肺型P波,2例心电图正常。10例患者心脏彩超均提示右心房、右心室显著增大,右心室NVM。10例患者中9例右心室前壁增厚,8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5例心包积液,2例轻度肺动脉高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35%~70%,平均LVEF(57±13)%。10例患者中有2例完善了肺通气灌注显像未见明显栓塞。8例患者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均可见肺动脉明显增宽,且其中6例双侧有少量胸腔积液、4例有肺淤血表现。8例患者肺功能检查显示6例常规通气功能及气道阻力正常,小气道阻力障碍,2例肺功能正常。6例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报告结果均提示夜间低氧血症,平均夜间血氧饱和度(SaO2)为84%,其中1例患者夜间最低SaO2为64%,夜间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6.5次/h。10例患者随访5年,1例死亡,其他患者均缓解。结论针对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的患者,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右心室NVM所致可能的认识及警惕性,而早期的右心室NVM的诊断与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其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心室肌致密化不全 高血压 肺性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中M3R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花 马爱玲 张淑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观察毒蕈碱胆碱受体3(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 3,M3R)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中的表达,探讨M3R表达与SCLC分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60例SCLC(局限期和广泛期各30例)... 目的观察毒蕈碱胆碱受体3(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 3,M3R)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中的表达,探讨M3R表达与SCLC分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60例SCLC(局限期和广泛期各30例)癌组织中M3R的表达,与正常肺组织对比观察M3R表达的差异;回顾性分析所有SCLC病例的病史、体征、支气管镜、胸部CT、颅脑CT、骨扫描、腹部CT等检查,电话随访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 M3R在SCL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M3R在局限期和广泛期SCLC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3R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无关,与是否吸烟有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3R阴性者的生存期较阳性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CLC癌组织中M3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M3R表达与SCLC预后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小细胞肺癌 毒蕈碱胆碱受体3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及N-乙酰半胱氨酸抑制A549细胞IL-8及ICAM-1表达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项琪 付欣 +4 位作者 冉丕鑫 张锦 郑西卫 陈娟 郭园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探讨DXM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抑制A549细胞IL-8、ICAM-1表达的机制。方法 ELISA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L-8及ICAM-1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GR、HDAC、AP-1、NF-κB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HDAC活性。结果 DXM、NAC均能抑制TNF-α诱导的IL-8... 目的探讨DXM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抑制A549细胞IL-8、ICAM-1表达的机制。方法 ELISA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L-8及ICAM-1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GR、HDAC、AP-1、NF-κB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HDAC活性。结果 DXM、NAC均能抑制TNF-α诱导的IL-8、ICAM-1表达增高。DXM能抑制TNF-α、LPS诱导的AP-1及NF-κB转录活化、HDAC表达及活性降低;NAC只抑制NF-κB转录活化,对AP-1转录活化、HDAC表达及活性降低无影响。结论 DXM、NAC均具有抗炎作用。DXM通过增加HDAC蛋白表达及活性,抑制AP-1、NF-κB转录活化发挥抗炎作用,而NAC对HDAC蛋白表达及活性无影响,提示NAC可能不是通过乙酰化信号机制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炎症反应 地塞米松 N-乙酰半胱氨酸 乙酰化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lncRNA LINC00176对肺癌A549/DDP细胞顺铂耐药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华 燕红霞 尹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6期616-623,共8页
目的:研究下调lncRNA LINC00176对肺癌A549/DDP细胞顺铂耐药和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qRT-PCR方法测定正常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和肺癌A549、A549/DDP、NCI-H1299、SK-MES-1细胞中LINC00176的表达。将A549/DDP细胞分成对照组、si-NC组、... 目的:研究下调lncRNA LINC00176对肺癌A549/DDP细胞顺铂耐药和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qRT-PCR方法测定正常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和肺癌A549、A549/DDP、NCI-H1299、SK-MES-1细胞中LINC00176的表达。将A549/DDP细胞分成对照组、si-NC组、si-LINC00176组、si-LINC00176+Anti-miR-NC组、si-LINC00176+Anti-miR-138-5p组。MTT实验检测顺铂对A549/DDP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LC3-I、LC3-II、Beclin 1、C-Caspase-3蛋白表达。利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LINC00176和miR-138-5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16HBE细胞比较,A549、A549/DDP、NCI-H1299、SK-MES-1细胞中LINC0017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A549细胞比较,A549/DDP细胞中LINC0017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si-NC组比较,si-LINC00176组A549/DDP细胞IC50显著降低(P<0.01),LC3-II/LC3-I、Beclin 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凋亡率、C-Caspase-3蛋白表达、miR-138-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LINC00176与miR-138-5p直接结合。与si-LINC00176+Anti-miR-NC组比较,si-LINC00176+Anti-miR-138-5p组A549/DDP细胞IC50显著升高(P<0.01),LC3-II/LC3-I、Beclin 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凋亡率、C-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下调lncRNA LINC00176通过靶向上调miR-138-5p能够抑制肺癌A549/DDP细胞顺铂耐药,抑制细胞自噬,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顺铂耐药 自噬 LINC00176 miR-138-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谭海 孙绍峰 刘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脑外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8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发生SAP作为SAP组,56例未发生SAP作为非SAP组,分析可能影响SAP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及患者预后。... 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脑外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8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发生SAP作为SAP组,56例未发生SAP作为非SAP组,分析可能影响SAP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及患者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卒中类型、吞咽困难、意识障碍、住院时间、器官相关手术及吸烟史的不同分类间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基础疾病不同分类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类型、吞咽困难、器官相关手术、基础疾病及吸烟是SA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SAP组患者死亡率(16.7%)明显高于非SAP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减少百分率明显低于非SAP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合并卒中类型、吞咽困难、器官相关手术、基础疾病以及吸烟是SA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进一步影响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和预后,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并尽早采取合理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对防治SAP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炎 危险因素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1基因及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付红艳 王义勇 +1 位作者 周凤 张科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4-769,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MUC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取65例肺腺癌、34例肺鳞癌组织及20例非肺癌患者肺组织,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类型;RT-PCR检测MUC1 mRNA表...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MUC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取65例肺腺癌、34例肺鳞癌组织及20例非肺癌患者肺组织,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类型;RT-PCR检测MUC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UC1蛋白表达。结果:肺鳞癌和肺腺癌组MUC1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非肺癌组(P<0.05);肺鳞癌组MUC1 mRNA诊断最佳阳性临界值为MUC1 mRNA>1.98,灵敏度为67.647%,特异度为95%,其表达水平与病理分化程度、TNM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年龄、性别均无关(P>0.05);肺腺癌组MUC1 m RNA诊断最佳阳性临界值为MUC1mRNA>1.97,灵敏度为78.462%,特异度为90%,其表达水平与病理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TNM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MUC1蛋白表达水平随肺腺癌TNM临床分期增加而增加,随肺鳞癌TNM临床分期增加而无明显增加。结论:MUC1表达增高对肺腺癌患者恶性程度有预测意义,可辅助临床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可能对肺鳞癌患者恶性程度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 非小细胞肺癌 肺腺癌 肺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出院计划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丁玲 路露 芦鸿雁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91-94,共4页
目的构建老年患者出院计划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估老年患者出院相关信息及医疗护理需求。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确立老年患者出院计划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并检验信效度;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结果老年患者出院计... 目的构建老年患者出院计划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估老年患者出院相关信息及医疗护理需求。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确立老年患者出院计划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并检验信效度;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结果老年患者出院计划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基本情况评估、躯体精神评估、出院管理)、9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47、0.850,协调系数分别为0.165、0.257(均P<0.01);Cronbach′sα为0.869,I-CVI 0.667~1.000,S-CVI/Ave为0.935;各级指标通过一致性检验,CR值均<0.1。结论老年患者出院计划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经检验,专家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内容效度良好,可为制订全面的出院计划服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出院计划 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